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一七七所實驗學校,蓬勃發展的隱憂
文/陳雅慧
每年三月,進入幼兒園和中小學選校最熱烈季節,公私立學校說明會紛紛上陣,就算你的孩子今年還不需要選校,但搶手的學校,一位難求,需要及早布局。最近三年,選校資訊更複雜了,還增加了新選項——實驗學校。實驗學校是一個集合的概念,形式上,含括在家自學、團體自學、機構自學和公辦、民辦實驗學校……每一種團體或學校,又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學設計。
欣欣向榮的狀態和看似豐富多元的內容,讓家長心嚮往之,也形成新的壓力。「沒有努力幫孩子挑一所有理念的實驗學校,似乎不夠盡責,」編輯會議上,一位家有小學生的同事說。
二○一三年,在「實驗教育三法」還沒通過時,《親子天下》做了一期封面故事「不一樣的學校」介紹台灣各種另類學校和在家自學的故事。從二○○三到二○一三年十年間,「不上學」,選擇在家自學或進入另類教育的學生人數,成長五倍達兩千人。這股需求,帶動二○一四年底「實驗教育三法」通過,讓另類教育有了法治的基礎,不再另類。
實驗教育法通過後,實驗學校一間間掛牌,不到三年,教育部估計就讀實驗學校的學生再翻倍,超過五千人。
這三年,台灣教育環境變化得很快,快到讓人覺得不可置信。才不久前,希望就讀一所不一樣的學校,得搬到好遠的山上,或從台北「移民」到外縣市,但一下子,隔壁距離不遠的地方,已經有公校預備轉型實驗學校的新聞傳出⋯⋯
蓬勃快速的發展背後,有些問題暫時被忽略,成為未來穩健發展的隱憂。
「自學人數這幾年倍數成長,很多學校老師會太輕易暗示『有問題』的學生離開學校去自學;家長對學校不滿,也會很快放棄溝通,覺得可以選自學或實驗教育⋯⋯」投入實驗教育辦學超過二十年,宜蘭縣慈心華德福實驗高中創辦人張純淑很擔心。「我們討論教育時,太少思考『人』,這些沒有路走,想離開的孩子,就是我們(教育者)的挑戰和必須面對的問題。」
這一期的封面故事「實驗學校量產隱憂」,更深入報導去年火線上實驗學校爭議背後的各種觀點。記者們親自到了台灣公辦實驗學校數目最多的台東縣,進入十所實驗學校現場。過去三個月裡,資深編輯陳秀如一個縣市、一個縣市電訪承辦人員,蒐集和確認全台灣的公辦、民辦實驗學校、機構和團體自學最新的完整名單,蒐集了一七七所「學校」的辦學特色和相關訊息(見一三八到一四六頁)。相信我們深入的採訪和資料蒐集,可以幫助家長更認識實驗學校,找到適合的學習環境。
也期待當大家開始體悟和打造不一樣的教育時,必須一直記得初衷是:要為每一個人的獨特性找到發展的安身立命基地。若是實驗教育最後成為一種流行、一種困境的共同解方,一樣的實驗教育,是不是也是一種新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