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下一波
打造學習的專家
5關鍵 翻轉全面啟動
如何讓熱情不只是乍起乍落的「風潮」,而能成為可長可久的「系統」?
如何凝聚共識,趁勢翻新教育體制,為下一代配備更有意義的學習與迎向未來的能力?
文∣何琦瑜、林玉珮 攝影∣鄒保祥
一邊是熱情的匯聚與擴散。
才剛放暑假,台北市中山女高國文老師張輝誠行囊一打包,飛向新加坡與馬來西亞。他不是度假觀光,而是展開兩週「學思達」的鐵人行程,跑馬拉松般完成七天全日工作坊,十多場講座及公開課。
從兩年前張輝誠開放教室以來,至今已吸引了四千多位老師到張輝誠的教室裡觀課。坐在簡陋的紅色塑膠椅上,被感動的觀課老師社群,讓學思達從台北到台南、高雄、台東、金門……遍地開花;馬來西亞、泰國、中國、越南,都有學思達的「駐點」,意外的成為「教育出口」的台灣之光。
七月中旬,一千七百位來自各地的國中小教師,在南投縣爽文國中教導主任王政忠的策劃與號召下,集聚在嘉義中正大學研習。「數學咖啡館」的台中市中港高中老師彭甫堅、提出「區分性ABC教學社群」的高雄市右昌國中老師林健豐、「玩桌遊學英文」多元素材學習的新竹縣中正國小老師林鈺城……在網路上樂意分享教學法門的各領域名師,連續兩天從早到晚,完成了四十八場工作坊研習,希望幫助更多偏鄉教師在翻轉風潮中同步精進。於此前後,還有年年爆滿的教育噗浪客、台南市南大附小的溫美玉老師備課研習、學習共同體的教師共備課程……
這些課程不同於往年例行性的學校研習。讓參與現場教師熱情沸騰的原因是,這是教改史上第一次「老師幫助老師」,不用派訓、毋須用「研習時數」利誘或強迫,每場研習、觀課、工作坊,都是主動、自願、充滿期待要和願意積極改變的同儕「在一起」。
翻轉教育,以「學習者為中心」,取代「教學者為中心」的思維,這兩年在教學現場由下而上的掀起風潮。「連學校裡從來不參加研習、等著退休的老師,都出現在備課社群裡,」一位台中市國小老師坦承這一年讓他很焦慮,感覺怎麼突然大家都在變,深怕自己落後了。
台南市永康國小老師洪三惠整個暑假已經參加了超過三十小時的自主研習,這還不包括共同備課。她自從接觸了「學習共同體」的理念,嘗試著在班級裡實踐,看到一年後孩子們願意更溫柔對待彼此,學習成績也提升,因而更積極投入教師專業發展活動。「我抱著贖罪的心,想要改變自己,」洪三惠誠懇的說。
翻轉關鍵推手,台大電機系副教授葉丙成認為,台灣這波翻轉教學的推動,重點方向和西方的影片教學或科技翻轉不同,而是「幫助老師重新思考教師工作對自己的價值,並找到熱情去設計讓學生有動機學習的教學。」在教師尊嚴低落的當下,重新掀起教育現場的熱情與使命感,或許是第一波翻轉教育的最大收穫。
為翻轉效應喝采的當下,
另一端,也有著緩不濟急的焦慮。
宜蘭縣中小學校長協會理事長、凱旋國中校長陳志勇,觀察了翻轉教育的兩場關鍵研習:去年教師節在台中市明德中學兩千多人的「熱血九二八」,和今年七月王政忠的偏鄉大會師,都曾讓他感動到想回鍋當老師教學。但是回到第一線,「這些都還是少數老師,大部分老師還是不動如山的,」他擔憂,「改變要走得長遠,不能只靠熱情,續航力會不夠,但目前制度看不出引導的力量。」有小學校長因而形容這波教師自我改變「只是吹皺一池春水」;也有國立教育大學教授悲觀的認為,目前的改變,「不過是把一件蒙塵已久的大衣拿起來抖一抖」。全國教師會創會理事長張輝山則認為,這波改變還沒有撼動到根本,從上游到下游,包括師資培育、教材、課程課綱、學校行政制度設計等,「就像孫悟空,都還沒有翻出如來佛(舊體制)手掌中。」
更多人擔心的是,單憑熱血老師創造的,
會不會仍只是少數的星光,
而不是多數人感受到的教學現場。
《親子天下》在今年七月做的全國家長電話民調顯示,一般家長感受到的國民教育品質,並沒有顯著的改進。超過五成的家長,給國民教育打不及格,平均分數也只有六十三分。家長普遍認為,最迫切需要解決的教育問題,第一是改善升學制度,第二是改善課程課綱,讓孩子在學校學到有用的知識。
專注於錄製教學影片,致力用科技改變教育,免費提供影片資源的均一教育平台創辦人方新舟,今年七月也在臉書發文表達他的觀察和擔憂:「從幾個社群的人數、貼文、工作坊參與人數等等推測,全台灣大約有四千位老師在做翻轉。以台灣高、中、小學老師約二十萬人計算,約二%的老師在推動翻轉,是很小的百分比。如果這比例沒有在往後幾年快速成長,翻轉的風潮就會消失。」
如何讓熱情不只是乍起乍落的「風潮」而已,而能成為可長可久的「系統」?如何凝聚共識,趁勢翻新教育體制,為下一代配備更有意義的學習,以及迎向未來的能力?
作者簡介:
世界與視野 World & Vision
延續天下集團對國際趨勢與全球視野的關注,每期報導最先進教育趨勢與行動,呈現更廣闊的世界觀。
學校與教育 School & Learning
親師生三方溝通平台,深入探討教育領域看似針鋒相對的議題,如「一綱多本」等。每期固定”親師交流道”、”相對論”、”校園新視界”等欄木,強化親師、親子間的深度溝通。
家庭與教養 Family & Parent
針對家長的需要提供更多更實用的家庭教養法則。每期固定”教養一點通”、”親密關係”、”學習幫手”等欄目,更貼近親子家庭每日面對的實際需求。
生活 Life
以「友善家庭」價值觀為核心,提供更有品質「家庭與生活」資訊。每期固定有適合親子共享休閒生活建議、家庭健康提案、親子共讀書,全方位促進家庭生活的豐富與親密。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大象與騎象人
文│何琦瑜
談起翻轉教育,容我岔開話題,分享一本影響我甚深的好書。
二○○八年,我創辦《親子天下》時,心中想的並不是要做一本怎樣的雜誌,而是身為兩個孩子的母親,真心想改變台灣的教育。我對教育有著跟大家一樣,太多的不同意和不滿意。但抱怨和爆料,「供應商」夠多,不缺我加入;隱惡揚善,又鄉愿得無法解決問題。該怎麼開始呢?
一本談論「改變」的小書《改變,好容易》,給了我實用又深刻的指引。作者用「大象」和「騎象人」,形容每個人心中的情感和理智。在改變現況的過程中,「騎象人」提供方向與計畫,「大象」則給人動力。如果你打動了大象但沒有說服騎象人,則大夥兒空有熱忱卻缺乏方向;如果你打動了騎象人卻沒有搞定大象,也只是理解卻缺乏前進的動能。
書中強調,要成功改變現況,必須做三件事:指揮騎象人、刺激大象、為改變營造路徑,創造能養成習慣的新情境。其中,找到「亮點」,制訂「關鍵行動」,聚焦「最終目標」,創造「感動」等做法,幫助我找到媒體可以施力的重點。《親子天下》創刊以來,還真的創造過幾個成功的案例。例如,當我想用閱讀取代考試,解救中學生的早自習時,我們報導「亮點」、導入「晨讀十分鐘」的簡單「關鍵行動」,找出一百所晨讀種子學校夥伴、創造感動、營造路徑,蔓延成功經驗。三年後,「晨讀十分鐘」變成教育部的政策,也讓更多老師和家長認同「閱讀」的重要。
十二年國教上路後,我們希望政策和資源的重點,可以放在教與學的革新,翻轉工業時代「你說我聽」的教育體系,從「教師為中心」的教導,轉移到「學生為中心」的學習。
二○一四年,我看見教學現場有好多熱血老師,翻轉自己的教室,營造新的教室風景。網路社群媒體的發展,讓在教室裡孤軍奮戰的力量,更容易匯聚成相互打氣的社群。於是我又想到大象與騎象人,在改革的關鍵時刻,我們應該「找出亮點」、「建議關鍵行動」、「聚焦改變的目標終點」,同時「營造情感的認同」。
於是,我們尋找有翻轉精神的創新課堂,募集了兩百多位「創意教師」。透過雜誌、出版、影音、網站平台,讓更多人理性上相信、情感上認同「以學習者為中心」的終極目標。我們也整理了不同的教學法,讓有心參與的教師,有個簡單開始的「關鍵行動」。
很幸運參與這波翻轉教育的風潮,看見並協力促成改變。但是往前看,如何讓「翻轉」不是一時的熱鬧,而能成為改變體系、翻新教育的槓桿?如何讓明星老師不致成為「流星」,而能成為傳火之人,讓希望永續?這是「翻轉下一波」專刊,希望討論與聚焦的重點。
雖然由下而上的草根革命令人感動,但我們還是要呼籲,政策制訂者應該趁勢做對的事:營造新的「路徑」、拿掉不必要的干擾,建構健康的生態系統,打造一個尊重專業、相互信任的教育創新培養皿。
雖然環境艱難、體制僵化,不合理的困境令人喪志,但當我問到積極改變的老師、校長,是什麼激勵你們持續前進?他們的回答都是「孩子的改變」。讓我們看重受教者的心靈、讓孩子們的需要,帶著教育往前走。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大象與騎象人
文│何琦瑜
談起翻轉教育,容我岔開話題,分享一本影響我甚深的好書。
二○○八年,我創辦《親子天下》時,心中想的並不是要做一本怎樣的雜誌,而是身為兩個孩子的母親,真心想改變台灣的教育。我對教育有著跟大家一樣,太多的不同意和不滿意。但抱怨和爆料,「供應商」夠多,不缺我加入;隱惡揚善,又鄉愿得無法解決問題。該怎麼開始呢?
一本談論「改變」的小書《改變,好容易》,給了我實用又深刻的指引。作者用「大象」和「騎象人」,形容每個人心中的情感和理智。在改變現況的過程中,「騎象人...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