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大道之行何謂也?
《禮記‧禮運》描繪出一個美好的畫面:「……使老有所終……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時代不同了,現在的人不再避諱談論死亡,然而醫學發達的現在,平均壽命的延長不代表生命品質也隨之提高,有時只是讓人更多「活受罪」。「安寧療護」、「尊嚴醫療」成為現代顯學,「善終」成為今人追求的目標。
本期「翰墨名家」專題介紹畫家俞明,其生平資料稀缺,生於光緒年間,然卒年目前仍莫衷一是,生平線索也僅能從友人的相關題記、記載中尋找蛛絲馬跡。早年或有學習水彩畫的經歷,並曾受金城邀約至北京發展,在北京故宮進行臨摹工作,對他的畫風造成決定性的影響。俞明擅長人物畫,尤以侍女圖為精,所畫侍女有改琦、費丹旭的秀雅面目,由於其線條細緻卻有勁道,並且控制自如,故所描繪仕女纖細然氣質出眾,卻不至予人有病怏子之感。
「詞臣畫家」係指科舉考試通過入宮擔任官職,卻同時兼擅書畫繪事者,乾隆帝富藏又雅好文藝,故該朝的詞臣畫家數量最多,藝術成就也最大,錢維城便是其一。錢維城少中狀元,年少得意,雖然一度差點因滿文太差而致加罪驅逐之禍,幸好貴人相助,後來甚得皇帝青睞。錢維城早年畫花鳥,後因仕途之故,得同為詞臣畫家的董邦達指點,苦習山水,最後形成雅逸清潤、筆墨樸實的獨特風格。〈詞臣畫家錢維城其人其藝〉一文對畫家生平、畫藝等都有詳細梳理。
肖像畫是明清後大鳴大放的一門畫科,著重實用和藝術性,〈追影寫像‧妙得神情〉一文以現正於江蘇省美術館展出的「追影寫像──明清人物肖像畫展」為引子,探討明清人物肖像畫的發展與成就。香港中文大學則舉辦「筆墨留情──丁衍庸與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門生友好的藝緣」展覽。丁衍庸早年習油畫,後回歸中國傳統水墨,以八大山人為學習對象,同時推動高等藝術教育,故學生晚輩皆以「丁公」稱之。此次展出的作品皆為中大藝術系學生和友人捐贈,其中不乏課徒稿和示範作品,信筆寫來更見畫家功力和師生情誼,彌足珍貴。
要善終,日常保養不可少。國立故宮博物院推出「養生醫療趣味書畫」特展,展品不多但「拳拳到肉」,在醫療尚未發達的古時,古人如何接受醫療,又有哪些養生的想法,煉丹以致「長生不老」或是當時顯學,本期有專文介紹。
日本高齡社會面臨的挑戰殷鑑不遠,朋友才剛做了健康檢查,又是喝瀉藥又是禁食的,幸好一番折騰換得「一切正常」的檢查結果,已是萬幸。活在當下固然重要,然而要有善終,除了一定的財力,還是得及早為未來年老的自己儲備些「健康的本錢」。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