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考:從戰後到新世代
在本專題中,我們希望能聚焦於「作為藝術的攝影」,以縱觀的視角考察當代攝影創作實踐的來龍去脈。為此我們邀請了3位研究者分別就幾個與台灣當代攝影創作語彙發展關係密切的地區──歐美、日本及台灣自身──來做梳理,希望可以藉此看到戰後攝影藝術的發展脈絡、轉向及其如何容納了不同階段的社會歷史現實,又如何影響和形塑了當前的攝影藝術之樣貌。本刊長期合作夥伴Artprice.com也於本專題內推出他們專業的攝影市場調查報告,指出攝影在藝術市場的「重大歷史就寫於當下」。在4篇精彩專文之後,我們也精選了幾位各具代表性的攝影藝術家作短文推介,他們都在不同方向上鑽研、擴展了攝影語彙,並依舊持續著高度創造性的藝術生涯。期待這次專題帶給讀者們綜觀式的概念,也為這個仍正發展中的媒介帶來階段性的梳理。
封面主標:
攝影考
HIGHLIGHT標題:
「情書.手繭.後戰爭」展
大衛.林區
侯怡亭「編織身分」
畢卡索大展
書脊標題:
「亞洲藝術板塊位移」座談會
從KAWS看新世代收藏
共時的星叢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南橘北枳
文 ︳嚴瀟瀟
最近與一位策展人聊起正夯的東南亞話題,其中說到印尼那為國際藝術世界所矚目的當代藝術社群(collective)生態,它們中的許多是在1998年蘇哈托政權時代結束後、重新獲得集會自由的社會反彈中誕生,依託於複合式替代空間與平台,成員共同創作、工作甚至也會共同生活,共享資源但同時保留個體獨立運作的空間,不同社群也有成員重疊的現象。這種去中心化的公社式社群,天然形成針對菁英主義、機構化的抗衡體,具有一種烏托邦式的光環。然而這位熟稔印尼的策展人隨即給出了一個觀察結論:這在印尼那樣的社會經濟環境中才有可能發生,台灣沒有那樣的體質。
確實,印尼乃至東南亞其他一些社會環境中「慢」或「鬆」字當頭的日常氛圍,以及在這種氛圍中自然生成的資源共享的價值觀與文化,卻是台灣、尤其藝文生態發達的北台灣所匱乏的。後威權時代的台灣也曾在藝文領域催生了替代空間、或稱另類空間、以及社群式工作團體的興起與發展,然而它們中有的已熄燈,其他大多數則在營運壓力下或是容納了商業,或是需要仰賴公部門補助或其他機構和個人的資金挹注。豐富的展覽和活動經驗讓整件事看起來專業又高效,這些展覽與活動也保持了優秀和具有啟發性的水準,可惜的是「野生」氣質逐漸消褪,專職的藝術行政早已被每一個這樣的空間所需要。當我們所處的環境並不支持藝術家或策展人像印尼的社群那樣鬆散運作時,藝術家普遍的斜槓身分便也不足為奇。
這種情況下想要吸納海外實質經驗的人,務必先學會轉化這些經驗、以更接地氣。其實舉凡藝術圈相關,從公部門文化政策、藝文館博方向與策略的制定,到國際巡迴展的落地再製、民間藝文機構和團體的運作,難免會比照種種國際經驗,究竟是強求南橘到了北方依舊為橘、最後難以有成,還是從源頭處便開始思考如何轉化、如何在地化?
印尼知名藝術團體ruangrupa的成員曾在受邀前往中國進行交流活動時,提及一個非常有啟發性的詞「unlearn」,意即在向西方人學習後努力忘記其中被知識化的內容,再從在地環境和現況中出發去思考做事方式(know-how)。若是要想改變全球當代藝術已然嚴重的同質化局面,這或許是一條值得一試的路徑。有趣的是,ruangrupa已受邀成為2022年卡塞爾文件展的藝術總監,他們的策展風格與集體創作方式一樣鬆散、隨性、低控制度,這次究竟會是他們逐漸被吸納成為全球當代藝術系統一部分的重要環節,還是會看到他們繼續向高度菁英主義、知識化的西方當代藝術結構施加擾動乃至破壞的力量?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南橘北枳
文 ︳嚴瀟瀟
最近與一位策展人聊起正夯的東南亞話題,其中說到印尼那為國際藝術世界所矚目的當代藝術社群(collective)生態,它們中的許多是在1998年蘇哈托政權時代結束後、重新獲得集會自由的社會反彈中誕生,依託於複合式替代空間與平台,成員共同創作、工作甚至也會共同生活,共享資源但同時保留個體獨立運作的空間,不同社群也有成員重疊的現象。這種去中心化的公社式社群,天然形成針對菁英主義、機構化的抗衡體,具有一種烏托邦式的光環。然而這位熟稔印尼的策展人隨即給出了一個觀察結論:這...
目錄
EDITORIAL 46 南橘北枳 嚴瀟瀟
COLUMN 48 藝術仲介vs.過水濕腳 洪三雄
50 當代社會的策展化 耿一偉
52 藝術市場人像 姚謙
54 歷史之前-近代繪畫的迷思 曾文泉
56 爬梳、點火,拯救台灣前輩藝術家世代 簡秀枝
MISSING PIECES 58 得獎卻無法展出的禁忌之作——國島水馬《蓬萊の門神》和日治時期政治對藝術的影響 黃加嘉
ART TALK 60 脫離常規的形體與失落的美好
舟越桂×須田悅弘雕塑藝術 也趣藝廊
SCANNER 62 從KAWS看新世代收藏 陳意華
OBSERVATION 66 尋找歧路的旅程
「情書.手繭.後戰爭」展,及關於台灣當代藝術「南向」的一點思考 嚴瀟瀟
70 從電影到藝術
大衛.林區的創作宇宙 宋佩芬
72 跨越一世紀的致敬
畢卡索大展 萬永婷
74 石墨乳膠化為涓涓創意長河
松田武判在巴黎龎畢度 簡秀枝
76 羅伯.貢巴斯:繪畫神童的高升 artprice
COVER STORY 78 共繪時代下的觀察者
張哲溢:左右手互搏術 段紹鋒
FEATURE 86 攝影考:從戰後到新世代 企劃/嚴瀟瀟
88 在地球上,我們都短暫地成為影像:短述北美與歐陸攝影藝術史 謝佩君
94 斷絕.挑釁.自我確認
日本當代攝影的個體化源流 林業
98 台灣的當代攝影實踐:檔案、後數位與裝置 沈柏逸
102 寫於當下的歷史
戰後攝影市場的趨勢 artprice
當代攝影藝術家推薦
106 馭當下脈動而遨翔
沃爾夫岡.提爾曼斯 郭怡孜
107 思考攝影媒介的圖像創造者
湯瑪斯.魯夫 李欣潔
108 真實與想像的編織者
菲利普-洛卡.迪克西亞 楊椀茹
109 「網紅」自拍藝術家的前世今生
辛蒂.雪曼 詹育杰
110 關係與情感的遊戲規則
蘇菲.卡爾 嚴瀟瀟
111 踏查者的攝影之眼
杉本博司 嚴瀟瀟
SPOTLIGHT 112 共時的星叢.形式的邊界.留下的未竟:
日治台灣與風車詩社擴延出的視覺感性先行與前衛性 陳飛豪
116 侯怡亭「編織身分」
探索觀看經驗的多重面向 鄧韻琴
FROM A SCHOLAR 118 馬克思.貝克曼III
對藝術的謳歌 王德育
ART FAIR 122 漫遊在奇珍藝品古玩中——巨匠珍藏博覽會裡的大千世界 朱贻安
FORUM 124 暗流湧動的國際趨勢
「亞洲藝術板塊位移」座談會摘要 楊椀茹
SNG 128 香港.台灣 編輯部
ART SCENES 144 前進全球頂級建築事務所
李善單+瑪馨玲月同城雙展 林蔚文
146 實體形象,空寂想像
王福田個展 蔡舒帆
147 製造世界 曾采翎的繪畫 陳璽安
EDITORIAL 46 南橘北枳 嚴瀟瀟
COLUMN 48 藝術仲介vs.過水濕腳 洪三雄
50 當代社會的策展化 耿一偉
52 藝術市場人像 姚謙
54 歷史之前-近代繪畫的迷思 曾文泉
56 爬梳、點火,拯救台灣前輩藝術家世代 簡秀枝
MISSING PIECES 58 得獎卻無法展出的禁忌之作——國島水馬《蓬萊の門神》和日治時期政治對藝術的影響 黃加嘉
ART TALK 60 脫離常規的形體與失落的美好
舟越桂×須田悅弘雕塑藝術 也趣藝廊
SCANNER 62 從KAWS看新世代收藏 陳意華
OBSERVATION 66 尋找歧路的旅程
「情書.手繭.後戰爭」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