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推薦:
Eye Opener
●探測車之旅
●繽紛宇宙
●近距離接觸
Discoveries
●假裝不吃
●微型機器人
●疫情再起?
Comment
加爾斯・姚
「日食如何為宇宙開啟一扇新窗口」
伊恩・泰勒
「慢慢跑」
新聞背後的科學真相
●回顧:應該禁止兒童使用TikTok、Facebook 和YouTube 嗎?
●分析:最有需要的人是否被排除在保健數位化之外?
●評論:攝護腺癌─為何篩檢不是多多益善?
〈掌控時間,開始改變〉
你的時間不夠用嗎?只要善用經科學實證的策略,我們仍可再次掌握流失的分分秒秒,重奪對自己時間的掌控。
〈破碎的鏡中自我〉
身體臆形症正在席捲全球,據說每五名年輕人就有一人受此影響。科技又是如何改變人們的自我觀感?
〈不直觀的宇宙〉
我們的感官僅向我們呈現了有限的視野,大部分的自然界遠在我們感知範圍之外,世界也和我們眼中的不同。
〈臭蟲與世界的戰爭〉
臭蟲的祖先在恐龍還統治著地球時,就是成功的捕食者,至今牠們強韌的生存能力仍困擾著人類。
〈湛藍中的驚奇〉
地中海僧海豹美麗可愛,卻是最受威脅、瀕臨絕種的海洋哺乳類之一。希臘南部的海洋是牠們所剩無幾的堡壘,攝影師們將透過照片訴說牠們的生命故事。
Q&A
●我應該在皮膚上塗多少化妝品?
●如果可能穿越時空,是不是真的應該避免去找自己?
●什麼是生日效應?
●食物金字塔是什麼,能夠如何幫助我保持健康的飲食?
●把獵物整隻吞下肚的動物嘗得到味道嗎?
●為什麼每個人的運動需求差這麼多?
●西伯利亞的爆炸坑背後的成因是什麼?
●月球有放射性嗎?
●為什麼貓喜歡把東西推下桌?
●病毒為什麼能在冰層裡存活好幾百年?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照理說,餐點外送平台和各式家電應該可以讓我們省下許多原本用來處理家務的時間。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數字也顯示,過去50年來,成員國勞工的每年平均工作時數在下降。可是,仍有越來越多人覺得時間不夠用,甚至深受「時間貧窮」(time poverty)所苦。有研究指出,經常覺得自己「可支配時間」不足、無法完成應該完成事務的人,比起自覺時間夠用的人,罹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的風險較高,也更容易陷入憂鬱和焦慮。
為什麼生活越來越便利,時間卻越來越少?有學者試圖找出對應之道……(P.32)
街上的醫美診所越開越多,顯然有不少人對自己的外貌不滿。雖然身體臆形症(簡稱BDD)並不是網路出現後才有的,但社群媒體無疑助長了此症的盛行率和嚴重程度。來看看臨床心理學家有什麼緩解的方法。(P.40)
去年底,法國的臭蟲問題躍上媒體,即將於7月底舉辦的奧運讓政府嚴陣以待。隨著各國運動員造訪巴黎的時間逼近,大家又關心起蟲蟲危機是否得到解決。考古學家推測臭蟲已經跟人類糾纏了上萬年,而我們顯然還需要投入更多心力在這場競賽。(P.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