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內容簡介】
演替形成的原因不同,但山林總會藉著自我修復產生一個維穩自持的系統,進行動態平衡。然而在本期兩篇專題文章,從日本硫磺島調查報告以及台灣山林實例,發現大自然這個可貴的自癒力,隨著人為因素介入的不斷增強,正逐漸亂了套……。其他精彩內容,詳見目次。
專題試閱:
自然禪花絮
文│陳玉峯
我必需再度敘述三十年來臺灣生態異象、危機之一,也就是山林自我療癒或復建的能力,從低海拔地區往上不斷地失去的問題。或說,次生演替已經亂了套,或停滯,或反覆。
無法說氣候變遷不是原因之一,但是絕大部分的肇因是人為介入使然。
千禧年前後,中部低海拔山區我發現次生先鋒喬木山黃麻存有早夭的現象。此一現象20餘年來似乎更形嚴重,連帶地衍展後續問題,經由各地勘調之後,我化約為若干歸納性的備忘錄,留記於此:
1、千禧年之前中部地區的山黃麻族群我發現普遍存有早夭現象,一般或之前,從裸地長出的山黃麻可在10年左右形成初期次生林,且在約第20~30年間形成完整的次生林,也就是山黃麻是第一層(樹冠層)的喬木;第二層是灌木,包括將取代山黃麻的下階段林木,以及一般林下灌木物種;第三草本層,而且,山黃麻次生林下没有山黃麻的小樹或苗木,老樹常在30~40年間死亡、消失,次生演替進入第二階段例如「香楠社會」等。
然而,由於山黃麻樹齡提前夭折,加上周圍欠缺第二期次生林或原始林的種源,於是演替無法健全進行,而陷入反覆形成殘破的山黃麻族群或社會!
如此的小區塊循環,提供外來入侵樹種進入演替的機率大增,例如阿里山鐵路沿線,在山坡下坡段,近溪谷地,山黃麻式微,改由羊紫荊形成次生林,且黑板樹也刻正發展中。黑板樹最早馴化是發生在南部,大約2000年發展到臺南,2020年推進到嘉義,之後可能會加速拓展。
又如南投北山68公路特定段落,原本種植馬拉巴栗(Pachira glabra)園區,荒廢後在地馴化成為密密麻麻的次生林,阻殺絕大部分原本在地次生喬、灌木及林下草本,土地原本植群蕩然不存,植物多樣性掉至谷底,其對自然生態系、土地環境及動物生態系的影響迄今無人瞭解其「危害」如何,遑論長遠的影響。
2、恆春半島或西南半壁大面積原始灌叢社會的「黃荊社會」,在20世紀上、中葉被全面伐除,改植為瓊麻園等農作區,因塑膠興起之後,大致荒廢,改由外來入侵種銀合歡入據,且近2、30年來又全面為薩爾瓦多型銀合歡(大銀合歡)神鬼不知地取代,而政府似以「蓄意的無知」,動輒億元為單位要去撲滅,如同小花蔓澤蘭等等外來入侵種,歷來荒謬地撲殺及加速泛濫的循環模式,從農地,經灌叢,到果園、人造林等系列,完全摧毁天然自生次生演替的復建營力,徹底漠視自然潛能,且進一步摧毁自然營力。
筆者40餘年鼓吹「生態綠化」,呼籲瞭解且善引自然營力的努力,僅止於極少數民間人士引用,而已發展出香楠次生林的健全生態系(例如嘉義曹榮旭先生的農園),而東北角靈鷲山心道法師的自然禪放任自然成為自然,立下了完美天然林的成就(40年)!
3、東南區在1965~1970年代的林相變更,將世界級的櫟林伐除,半個世紀以來,徹底變更了在地次生演替的機制,發展出外來種及「本土異地外來種」的次生林,且反覆或循環於次生林的二次、三次、多次次生林的停滯,例如大銀合歡社會、廣東油桐社會、新興刺軸含羞草灌叢社會等等;「本土異地外來種」如相思樹社會、白鷄油社會等等;半發展狀態者如摩鹿加合歡社會、檳榔社會等。
4、臺灣本島海岸地區從日治時代廣植木麻黃(多物種、多品系),全然阻絕次生演替(木麻黃有些品系可能存有毒他作用),加上人為干擾恆不間斷,本來約40年可自然演替為原始海岸林型,而我調查近半個世紀,除了東海岸海崖地形阻絕人跡靠近之外,從沒有任何天然海岸林發展出來!
5、外來物種入侵、僭據次生演替的階段,先是一般陽性雜草,而後灌木,最後喬木;以植被形相或結構而言,即草生地、灌叢及森林。1990年代我最擔心的入侵低山森林即已發生,如今正處於外來次生社會全面拓展時代。臺灣生界的天然防護罩已瓦解。
6、如今(2020年代)臺灣的中海拔步入20紀中葉的平原、低山狀況,預估隨著暖化,21世紀中葉臺灣中海拔地區亦將步上低海拔平地的困境。
7、人類自從工業革命以降,自我膨脹到無以復加,特別是20世紀中葉以降。19世紀下半葉歐洲人到美洲,一些菁英有感於自然之美而興起保育反思,促成了國家公園保護區的風行世界,然而,人類的自然情操、土地或自然倫理卻每況愈下,近2、30年來,由解構到虛無,在科技及經建至上的暴衝之下,自然被人本抽象化。以西方而言,林•懷特(1967)開啟對基督宗教的文明反思,找出了方濟祖師,擬重塑價值依據,後續哲學也「走向荒野」,然而,21世紀以降,自然與神快速褪色、退位,現今所謂產、官、學或體制,一概將自然視同半抽象化的物質、價格單位,生靈不可替代性的光環已黯淡,價值改由價格僭替。
臺灣的情況類似,但各面向的時程縮短,1987~2000年我視為「臺灣的文藝復興時代」,之後,不忍檢視,特別是2008年之後滑落萬丈。1987~2000年正是臺灣全民保育的黃金時代,不幸的是欠缺自然精義及文化基盤,我畢生在打建的,正是自然哲學的臺灣活水源頭,我以臺灣自然史為基業,從而連結天文、地文、人文、生文的同體共構、交互反映或示現。
我視宗教為人與自然的根本橋樑之一,宗教也是人類最後救贖的機會,但如今人類殺神已殺瘋了心,科技成了大魔神與極限的迷信。然而,再強調一次,自然生界淪亡了,人類將變成什麼都不是!
我從自然走向自然禪;心道法師從修行、四禪天走向自然全境的保全,我們在地球生界的終極義匯合,我們將開創自然禪哲學及自然實體全境的新境界。
在此先簡述次生演替正是成熟眾生的基本途徑,而臺灣近50年來正在快速、劇烈瓦解中!
作者簡介:
【各篇作者簡介】
謝長富 東海大學生物學系畢業、臺灣大學植物學研究所碩士及博士。現為臺灣大學退休及兼任教授、「Taiwania」英文國際期刊主編、臺灣生物多樣性保育學會理事長、臺灣生態學會理事。曾任臺灣大學植物學系講師、副教授及教授、生態學與演化學研究所所長、行政院國家永續發展委員會委員、全球生物多樣性資訊機構(GBIF)中華民國委員會委員、中華民國國際生物奧林匹亞委員會委員、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數位內容拓展委員會委員、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自然地景審議委員會委員、台灣植物誌執行編輯。專業領域:植物分類學、植物生態學。
陳玉峯 臺灣自然保育、文化改造的代表性人物。畢業於臺灣大學植物系,臺灣大學碩士,東海大學理學博士。先後任教臺大、逢甲、東海、靜宜大學,曾任靜宜大學副校長、靜宜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主任,於2020 年1 月底退休,2021 年重任台灣生態學會理事長,同時為「山林書院」負責人、台灣生態研究中心負責人。專業研究臺灣山林植物生態與分類,積約半個世紀臺灣山林研究、調查經驗,從事生態保育運動與教育、社運、政治運動、自然寫作、生態攝影、社教演講等。2003 年榮獲第二屆總統文化獎—鳳蝶獎。
梁羽楓 台灣生態學會秘書長,熱愛登山的女子。
張豐年 曾擔任臺北、臺中榮總之外科主治醫師,現任台灣生態學會顧問、台灣水資源保育聯盟學術委員,2020 年獲頒「台灣環境保護終身成就獎」。
徐宛玲 臺中的環境運動者,從護樹開始,逐漸關注到樹木政策、都市綠地、產業汙染及區位問題,進而參與監督區域計畫與國土計畫。
蔡育琳 中山大學外文系畢業,曾任英文教師、小說作者、公民記者,現任文字工作者、動保志工、寵物保母,因動物而無肉多年,希望為動物做點事。
洪憶瑄 一個喜歡葉子、果實,但對花粉過敏的人。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輯室報告】
文│洪憶瑄
本期封面照片上有一抹鮮豔的紅帶,那是秋日時期,搖曳在雪山369山莊後方的巒大花楸,紅葉橙果,是許多登山客會特意前往觀賞的高山之美。那裡原本是一片冷杉林,但1912年的一場雷擊導致了森林大火,讓原生的冷杉成了一片焦黑,經過數十年演替,長出了這片巒大花楸,每年秋季都為本地帶來一場火紅的盛宴。這片地區彷彿受到火神的眷顧,曾經歷多次火燒,近期較大的一場火災是2019年時,疑似有人放火燒垃圾,火燒到森林邊界,導致另一批冷杉死亡。
在山林裡,氣候、海拔、地理環境等種種因素會產生一種自然的動態平衡,原生的動植物或許會因為氣候變遷或各種天災而消失,然時過境遷,又會有新的生機回到這片土地,這種演替是山林的自我療癒能力。但隨著人為影響的逐漸擴大,這種自癒能力正逐漸亂了套、或停滯。本期封面故事主題為「被撥亂的演替」,謝長富老師為大家介紹了充滿開發與軍事色彩的「硫磺島」,藉由整理1981年東京農工大學的調查報告,我們得以窺見這個經過戰前開發、激烈軍事戰鬥、以及戰後36年封鎖的島嶼植被樣貌,即使經過長年的封鎖,自然植群仍被人類帶來的歸化植物全面壓制;陳玉峯老師的自然禪一文,更以各種實際案例,強力警示了臺灣山林自我療癒或復健能力,從低海拔地區往上不斷地失去的問題,雖無法說氣候變遷不是原因,但絕大部分的肇因是人為介入使然。
人類在大自然中所扮演的角色,經常是加速破壞、打亂演替的推手,有時是因無知舉動引發的漣漪效應,例如前文提到的雪山上因焚燒垃圾引起的森林火災,就是人類的無知與貪圖便利導致冷杉森林的死去,或是如同本期張豐年醫生一文所提,單純以美醜思維,盡數除盡河堤護岸自生草木,無視大自然的復育機制;有時是財團短視追求利益而帶來破壞,例如徐宛鈴在好山好水生死之戰一文提到的一新社區案例,便是財團打著里山之名,殘忍而無知地破壞了公私協力打造的里山典範。生為地球公民,我們除了應該更有意識地建立正確的保育知識,面對越來越多的不當開發,也應該更加積極地監督公部門、並以行動抵制假借保育之名、實則破壞環境的消費。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輯室報告】
文│洪憶瑄
本期封面照片上有一抹鮮豔的紅帶,那是秋日時期,搖曳在雪山369山莊後方的巒大花楸,紅葉橙果,是許多登山客會特意前往觀賞的高山之美。那裡原本是一片冷杉林,但1912年的一場雷擊導致了森林大火,讓原生的冷杉成了一片焦黑,經過數十年演替,長出了這片巒大花楸,每年秋季都為本地帶來一場火紅的盛宴。這片地區彷彿受到火神的眷顧,曾經歷多次火燒,近期較大的一場火災是2019年時,疑似有人放火燒垃圾,火燒到森林邊界,導致另一批冷杉死亡。
在山林裡,氣候、海拔、地理環...
目錄
【封面專題 被撥亂的演替】
硫磺島戰役之後的植被變遷
文│謝長富
自然禪花絮
文│陳玉峯
【生態教室】
臺灣紅檜:鹿林併木
文│陳玉峯
奇萊東稜的自然見聞
文│梁羽楓
【環境與生界議題:紀實與反思】
既出塌陷──何不適度保留護岸自長之草木,避免超抽地下水?
文│張豐年
好山好水的生死之戰:里山典範的溫柔vs.濫用里山之名的殘忍無知
文│徐宛鈴
【自然小徑:環境教育與生活美學】
家裡開蛋雞場的他 為何希望畜牧業消失?
文│蔡育琳
林間拾光:東南區殼斗科森林生態踏查的隨隊紀錄
文│洪憶瑄
【封面專題 被撥亂的演替】
硫磺島戰役之後的植被變遷
文│謝長富
自然禪花絮
文│陳玉峯
【生態教室】
臺灣紅檜:鹿林併木
文│陳玉峯
奇萊東稜的自然見聞
文│梁羽楓
【環境與生界議題:紀實與反思】
既出塌陷──何不適度保留護岸自長之草木,避免超抽地下水?
文│張豐年
好山好水的生死之戰:里山典範的溫柔vs.濫用里山之名的殘忍無知
文│徐宛鈴
【自然小徑:環境教育與生活美學】
家裡開蛋雞場的他 為何希望畜牧業消失?
文│蔡育琳
林間拾光:東南區殼斗科森林生態踏查的隨隊紀錄
文│...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