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2013十大影片 ◎塗翔文
又到了歲末新年、選出十大影片的時刻。這是每年都得做的「功課」,也是一個徹頭徹尾私心偏好,卻又樂趣十足的活動。我以二○一三在臺灣戲院正式上映的影片片單為基準,挑出其中自己最喜歡的十部華語、外語電影,這件事從過去大學時期在電影社開始做到現在,從好玩到已成習慣,一切絕對主觀,所以僅供讀者們參考討論。
今年中外影片都很精采,光是列出一開始的候選名單就讓自己傷透腦筋。今年正好在年尾陸續做了金馬獎評審、亞太影展提名委員,更能明白「取捨割愛」的殘忍與無奈。華語片部分,今年中港臺都有佳作,兩部入選的中國片其實都是二○一二的作品,再次證明臺灣對中國電影的配額制,確實會讓臺灣上映的對岸影片錯失時效性。至於外語片,今年日本電影異軍突起,共有三部入選,是連我自己也沒有意料到的結果。
華語片(依筆劃順序排列)
《一代宗師》/王家衛/香港
透過梁朝偉飾演的葉問一角,影片呈現他從四十歲後遭逢的人生逆境,見證時代、看盡冷暖,最終而能成為宗師,將功夫、義理與信念,一同傳世。王家衛透過精雕細琢的考究與塑造工夫,寫照的其實不是勝負、不是先後,就像片尾所拍的寺廟一隅那盞火苗,有燈就有人,其實想講的是「傳承」二字。
《失魂》/鍾孟宏/臺灣
臺灣電影少見的類型,擁有驚悚片的包裝,骨子裡卻是一部心理劇;鏡頭在山區開放的自然環境裡捕捉事件,其實反倒有更多神似封閉空間的精采調度。故事千迴百轉,最終還是在反映王羽與張孝全的父子關係,有冷暖、有回憶,更多的是誤解與懺悔。那最後一場戲的鏡像構圖,更像在剎那間推翻了全片的假設。
《明天記得愛上我》/陳駿霖/臺灣
臺灣電影最缺乏的,反而是應該占最大數量的類型片。本片以臺北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為主軸,在可想像的格局裡,流暢地訴說一個中年男人的壓抑情慾。著重的不是深刻的內在掙扎,反而試圖以包容成熟的當代觀點,看待後半年才熱門發酵的「多元成家」議題。范曉萱尤其亮眼,是今年最出色的電影表演之一。
《爸媽不在家》/陳哲藝/新加坡
在這部只有四個主要角色的家庭通俗劇裡,它的形式與內容同樣可觀,技巧純熟、情感豐沛,在寫情與人性的觀照間,亦不忘鑲嵌屬於時代與大環境的共感經驗。新加坡導演陳哲藝從臺灣新電影的養分裡,提煉出屬於自己的甜美果實,沒想到竟是這樣一部來自新加坡的電影,讓我想起了楊德昌。
《毒戰》/杜琪峰/香港
彷彿是「杜琪峰路線」的警匪類型片,直進大陸市場的真正「第一次」,《毒戰》維持作者一貫的世界觀,透過多線的複雜敘事,以及緊張與懸疑、動作和文戲之間的熟練調度,讓警匪之間的爾虞我詐,黑白看似分明,但其實總有無法解釋的灰色地帶,甚至同樣殘忍而悲涼。
《神探亨特張》/高群書/中國
從警匪對立的角度,複雜投射人生百態,風格另類、猶有奇巧,看似強調公權力伸張的主流意識,其實骨子裡盡是嘲諷式的辛辣,絕非所謂的「政宣片」假象。全是素人演員的安排,讓這部作品展現截然不同的影片調性,愈迂迴隱諱、曖昧不明,愈有多重想像的空間,亦愈能提供豐富文本解讀的挑釁意味。
《浮城謎事》/婁燁/中國
以一椿車禍意外,挖出來的是一個男人瞞騙兩個女人、養兩個家的社會百態。外遇、小三不是新鮮事,婁燁卻以一種迷幻、頹廢的氣氛,再夾帶點貓捉老鼠般的荒謬口吻,凸顯在這個故事背後所反映出來的中國當代現狀。兩位女演員的表現可圈可點,更讓大小老婆的衝突充滿戲劇張力。
《築巢人》/沈可尚/臺灣
在臺灣紀錄片風起雲湧的這一年,有太多議題設定之下、以溫情攻勢為主的題材,總像是缺少了些深刻的力道。《築巢人》這部凝視自閉症兒子與父親的作品,是二○一三年我看過的臺灣紀錄片中最出色的一部,充滿紀錄片應有的敏銳洞察與獨特觀點,純粹、深刻、動人,卻又饒富詩意。
《親愛的奶奶》/瞿友寧/臺灣
以自身的經驗出發,從孫子的觀點切入,拍的主角是奶奶,反映的卻是一個被寵愛的孫子,如何伴著回憶成長為一家之主、從男孩蛻變成男人的心路歷程。導演採取段落式、倒敘法的特殊結構累積情感,逐漸推進,輔以些許魔幻手法的想像空間,深情可鑑。
《殭屍》/麥浚龍/香港
在老類型的舊架構裡,翻修出新觀點與創意的精采典範。透過錢小豪如夫子自道般的貫穿,全片維持著「殭屍片」本來就有的元素法則,在懷舊中不忘增添現代元素,更維持高度的戲劇效果與娛樂生。麥浚龍證明他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新銳潛質,同時也讓一干資深演員有機會發揮深厚的表演實力。
外語片(依英文字母順序)
《横道世之介》A Story of Yonosuke/沖田修一/日本
從一個再平凡也不過的人物角色身上,引發觀眾重新省視人生態度,無論是對待自己,抑或生命中任何一個不起眼的過客。影片在時空轉換與記憶之間的綿密銜接,觀點都是來自別人,反倒讓主角「橫道世之介」自己的想法遁入隱形。拋開「成見」,似乎才是這部電影最美麗也最關鍵的主題。
《天使威士忌》The Angel’s Share/肯洛區 Ken Loach/英國
肯洛區用犯罪挑戰資本社會的價值觀,絕非倡議「偷竊有理」,而是讓我們笑看這一切荒誕不羈的同時,更能凸顯命運之輪的不可逆轉。比起許多舊作中的使力吶喊,即使用輕鬆幽默搬演故事,肯洛區永遠不忘游刃有餘地點出這些殘酷而無解的碩大命題。
《愛‧慕》Amour/麥可漢內克Michael Haneke/奧地利、法國
當肉體漸漸走向衰亡、記憶漸漸支離破碎,再堅固的愛,亦只能面臨被現實催折與崩塌的命運。《愛‧慕》以簡潔到毫無文飾的形式,寫實放大「生老病死」這等平凡事,它不是教你樂觀看淡一切的那種電影,而是赤裸直陳生命中最不可承受之重,或許殘忍,卻是一堂你、我遲早都得迎面襲來的人生課題。
《愛在午夜希臘時》Before Midnight/李察林雷克Richard Linklater/美國
兩性之間的永恆差異,一直是這個系列裡從未停止的爭辯。透過一場長長的戲,男女主角從激情瞬間驟轉成怨懟爭執,盡訴夢想與現實的殘酷拉扯。本片告訴我們屬於生命的真理,「妥協」是不得不寫下的答案,卻也是愛情關係裡最該研讀的必修學分。這肯定是影史上最具創意的續集電影之一。
《愛的佔有慾》Child’s Pose/卡林彼得奈特Calin Peter Netzer/羅馬尼亞
導演完全嚴守「寫實」二字,在有限的篇幅中,利用一場兒子的車禍意外,逼現一個母親強大的控制欲。在酷似「八點檔」的情節裡,節制、精準、不拖泥帶水地描寫平凡人物的小故事,卻能扣緊放諸四海皆準的人性共鳴,將一個可能俗濫的家庭通俗劇,晉升為不凡的電影藝術。
《地心引力》Gravity/阿方索古瓦龍Alfonso Cuarón/美國
從工業角度來看,它是少數一部名實相副、作用性十足的3D電影;若從基本的敘事結構來分析,它也能以科幻片的包裝、隱含通俗劇的血肉,甚至還有災難片型的簡單結構與節奏,既討巧又工整。導演擅用好萊塢強項,打造視聽饗宴的新里程碑,這確實是一部只在戲院裡才能全面感受其感官震撼的作品。
《我的意外爸爸》Like Father, Like Son/是枝裕和/日本
是枝裕和即使詮釋老掉牙的「抱錯小孩」題材,也能昇華成絲絲入扣的父親懺情記,並反映大時代下的社會現狀,柴米油鹽、尋常生活,樣樣都能反映主角性格與內在世界。最後神來一筆的相機照片,不僅證明導演在寫實基調下游刃有餘的戲劇功力,也讓福山雅治成功演出角色的複雜壓抑。
《噢!柏林男孩》Oh! Boy/楊歐雷傑斯特Jan Ole Gerster/德國
講述現今年輕世代遭遇的生命困境,黑白畫面下的美麗市景,以及無處不歡的爵士樂相襯,讓觀眾沈浸在浪漫迷人的氛圍裡,卻依然感受得到議題所在。從尖酸刻薄到泰然面對,一天之內的遊遊蕩蕩,彷彿是頹靡中驟然夢醒的寫照,這是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城市物語,先甘後苦,卻精準捕捉了箇中滋味。
《派特的幸福劇本》Silver Linings Playbook/大衛歐羅素David O. Russell/美國
兩顆受傷的心,先像刺蝟一樣尖銳試探,最後再相濡以沫愛上對方。這是好萊塢「神經喜劇」最常用的類型老哏,但本片卻在公式中做到每個環節皆平均的高水平,讓影片像顆外表紅豔的草莓,嚐來也有先酸後甜的幸福滋味。即使一切都在預料之中,但這樣一部電影還是溫暖的令人難以抗拒。
《風起》The Wind Rises/宮崎駿/日本
面對偌大世界,生命總有不順,但渺小的個人只能勇往直前,沒有太多躊躇與怨懟的機會,主角二郎的人生觀如此泰然,恰如宮崎駿的內心寫照。「風起」不只是片名,更是無所不在的象徵。大師這回用減法原則,講述大時代下的小故事,看似輕薄卻寓意深遠,其實是送給過盡千帆的大人、細細品味的封卷之作。
2013十大影片 ◎塗翔文
又到了歲末新年、選出十大影片的時刻。這是每年都得做的「功課」,也是一個徹頭徹尾私心偏好,卻又樂趣十足的活動。我以二○一三在臺灣戲院正式上映的影片片單為基準,挑出其中自己最喜歡的十部華語、外語電影,這件事從過去大學時期在電影社開始做到現在,從好玩到已成習慣,一切絕對主觀,所以僅供讀者們參考討論。
今年中外影片都很精采,光是列出一開始的候選名單就讓自己傷透腦筋。今年正好在年尾陸續做了金馬獎評審、亞太影展提名委員,更能明白「取捨割愛」的殘忍與無奈。華語片部分,今年中港臺都有佳作,兩部入選的中國片其實都是二○一二的作品,再次證明臺灣對中國電影的配額制,確實會讓臺灣上映的對岸影片錯失時效性。至於外語片,今年日本電影異軍突起,共有三部入選,是連我自己也沒有意料到的結果。
華語片(依筆劃順序排列)
《一代宗師》/王家衛/香港
透過梁朝偉飾演的葉問一角,影片呈現他從四十歲後遭逢的人生逆境,見證時代、看盡冷暖,最終而能成為宗師,將功夫、義理與信念,一同傳世。王家衛透過精雕細琢的考究與塑造工夫,寫照的其實不是勝負、不是先後,就像片尾所拍的寺廟一隅那盞火苗,有燈就有人,其實想講的是「傳承」二字。
《失魂》/鍾孟宏/臺灣
臺灣電影少見的類型,擁有驚悚片的包裝,骨子裡卻是一部心理劇;鏡頭在山區開放的自然環境裡捕捉事件,其實反倒有更多神似封閉空間的精采調度。故事千迴百轉,最終還是在反映王羽與張孝全的父子關係,有冷暖、有回憶,更多的是誤解與懺悔。那最後一場戲的鏡像構圖,更像在剎那間推翻了全片的假設。
《明天記得愛上我》/陳駿霖/臺灣
臺灣電影最缺乏的,反而是應該占最大數量的類型片。本片以臺北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為主軸,在可想像的格局裡,流暢地訴說一個中年男人的壓抑情慾。著重的不是深刻的內在掙扎,反而試圖以包容成熟的當代觀點,看待後半年才熱門發酵的「多元成家」議題。范曉萱尤其亮眼,是今年最出色的電影表演之一。
《爸媽不在家》/陳哲藝/新加坡
在這部只有四個主要角色的家庭通俗劇裡,它的形式與內容同樣可觀,技巧純熟、情感豐沛,在寫情與人性的觀照間,亦不忘鑲嵌屬於時代與大環境的共感經驗。新加坡導演陳哲藝從臺灣新電影的養分裡,提煉出屬於自己的甜美果實,沒想到竟是這樣一部來自新加坡的電影,讓我想起了楊德昌。
《毒戰》/杜琪峰/香港
彷彿是「杜琪峰路線」的警匪類型片,直進大陸市場的真正「第一次」,《毒戰》維持作者一貫的世界觀,透過多線的複雜敘事,以及緊張與懸疑、動作和文戲之間的熟練調度,讓警匪之間的爾虞我詐,黑白看似分明,但其實總有無法解釋的灰色地帶,甚至同樣殘忍而悲涼。
《神探亨特張》/高群書/中國
從警匪對立的角度,複雜投射人生百態,風格另類、猶有奇巧,看似強調公權力伸張的主流意識,其實骨子裡盡是嘲諷式的辛辣,絕非所謂的「政宣片」假象。全是素人演員的安排,讓這部作品展現截然不同的影片調性,愈迂迴隱諱、曖昧不明,愈有多重想像的空間,亦愈能提供豐富文本解讀的挑釁意味。
《浮城謎事》/婁燁/中國
以一椿車禍意外,挖出來的是一個男人瞞騙兩個女人、養兩個家的社會百態。外遇、小三不是新鮮事,婁燁卻以一種迷幻、頹廢的氣氛,再夾帶點貓捉老鼠般的荒謬口吻,凸顯在這個故事背後所反映出來的中國當代現狀。兩位女演員的表現可圈可點,更讓大小老婆的衝突充滿戲劇張力。
《築巢人》/沈可尚/臺灣
在臺灣紀錄片風起雲湧的這一年,有太多議題設定之下、以溫情攻勢為主的題材,總像是缺少了些深刻的力道。《築巢人》這部凝視自閉症兒子與父親的作品,是二○一三年我看過的臺灣紀錄片中最出色的一部,充滿紀錄片應有的敏銳洞察與獨特觀點,純粹、深刻、動人,卻又饒富詩意。
《親愛的奶奶》/瞿友寧/臺灣
以自身的經驗出發,從孫子的觀點切入,拍的主角是奶奶,反映的卻是一個被寵愛的孫子,如何伴著回憶成長為一家之主、從男孩蛻變成男人的心路歷程。導演採取段落式、倒敘法的特殊結構累積情感,逐漸推進,輔以些許魔幻手法的想像空間,深情可鑑。
《殭屍》/麥浚龍/香港
在老類型的舊架構裡,翻修出新觀點與創意的精采典範。透過錢小豪如夫子自道般的貫穿,全片維持著「殭屍片」本來就有的元素法則,在懷舊中不忘增添現代元素,更維持高度的戲劇效果與娛樂生。麥浚龍證明他初生之犢不畏虎的新銳潛質,同時也讓一干資深演員有機會發揮深厚的表演實力。
外語片(依英文字母順序)
《横道世之介》A Story of Yonosuke/沖田修一/日本
從一個再平凡也不過的人物角色身上,引發觀眾重新省視人生態度,無論是對待自己,抑或生命中任何一個不起眼的過客。影片在時空轉換與記憶之間的綿密銜接,觀點都是來自別人,反倒讓主角「橫道世之介」自己的想法遁入隱形。拋開「成見」,似乎才是這部電影最美麗也最關鍵的主題。
《天使威士忌》The Angel’s Share/肯洛區 Ken Loach/英國
肯洛區用犯罪挑戰資本社會的價值觀,絕非倡議「偷竊有理」,而是讓我們笑看這一切荒誕不羈的同時,更能凸顯命運之輪的不可逆轉。比起許多舊作中的使力吶喊,即使用輕鬆幽默搬演故事,肯洛區永遠不忘游刃有餘地點出這些殘酷而無解的碩大命題。
《愛‧慕》Amour/麥可漢內克Michael Haneke/奧地利、法國
當肉體漸漸走向衰亡、記憶漸漸支離破碎,再堅固的愛,亦只能面臨被現實催折與崩塌的命運。《愛‧慕》以簡潔到毫無文飾的形式,寫實放大「生老病死」這等平凡事,它不是教你樂觀看淡一切的那種電影,而是赤裸直陳生命中最不可承受之重,或許殘忍,卻是一堂你、我遲早都得迎面襲來的人生課題。
《愛在午夜希臘時》Before Midnight/李察林雷克Richard Linklater/美國
兩性之間的永恆差異,一直是這個系列裡從未停止的爭辯。透過一場長長的戲,男女主角從激情瞬間驟轉成怨懟爭執,盡訴夢想與現實的殘酷拉扯。本片告訴我們屬於生命的真理,「妥協」是不得不寫下的答案,卻也是愛情關係裡最該研讀的必修學分。這肯定是影史上最具創意的續集電影之一。
《愛的佔有慾》Child’s Pose/卡林彼得奈特Calin Peter Netzer/羅馬尼亞
導演完全嚴守「寫實」二字,在有限的篇幅中,利用一場兒子的車禍意外,逼現一個母親強大的控制欲。在酷似「八點檔」的情節裡,節制、精準、不拖泥帶水地描寫平凡人物的小故事,卻能扣緊放諸四海皆準的人性共鳴,將一個可能俗濫的家庭通俗劇,晉升為不凡的電影藝術。
《地心引力》Gravity/阿方索古瓦龍Alfonso Cuarón/美國
從工業角度來看,它是少數一部名實相副、作用性十足的3D電影;若從基本的敘事結構來分析,它也能以科幻片的包裝、隱含通俗劇的血肉,甚至還有災難片型的簡單結構與節奏,既討巧又工整。導演擅用好萊塢強項,打造視聽饗宴的新里程碑,這確實是一部只在戲院裡才能全面感受其感官震撼的作品。
《我的意外爸爸》Like Father, Like Son/是枝裕和/日本
是枝裕和即使詮釋老掉牙的「抱錯小孩」題材,也能昇華成絲絲入扣的父親懺情記,並反映大時代下的社會現狀,柴米油鹽、尋常生活,樣樣都能反映主角性格與內在世界。最後神來一筆的相機照片,不僅證明導演在寫實基調下游刃有餘的戲劇功力,也讓福山雅治成功演出角色的複雜壓抑。
《噢!柏林男孩》Oh! Boy/楊歐雷傑斯特Jan Ole Gerster/德國
講述現今年輕世代遭遇的生命困境,黑白畫面下的美麗市景,以及無處不歡的爵士樂相襯,讓觀眾沈浸在浪漫迷人的氛圍裡,卻依然感受得到議題所在。從尖酸刻薄到泰然面對,一天之內的遊遊蕩蕩,彷彿是頹靡中驟然夢醒的寫照,這是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城市物語,先甘後苦,卻精準捕捉了箇中滋味。
《派特的幸福劇本》Silver Linings Playbook/大衛歐羅素David O. Russell/美國
兩顆受傷的心,先像刺蝟一樣尖銳試探,最後再相濡以沫愛上對方。這是好萊塢「神經喜劇」最常用的類型老哏,但本片卻在公式中做到每個環節皆平均的高水平,讓影片像顆外表紅豔的草莓,嚐來也有先酸後甜的幸福滋味。即使一切都在預料之中,但這樣一部電影還是溫暖的令人難以抗拒。
《風起》The Wind Rises/宮崎駿/日本
面對偌大世界,生命總有不順,但渺小的個人只能勇往直前,沒有太多躊躇與怨懟的機會,主角二郎的人生觀如此泰然,恰如宮崎駿的內心寫照。「風起」不只是片名,更是無所不在的象徵。大師這回用減法原則,講述大時代下的小故事,看似輕薄卻寓意深遠,其實是送給過盡千帆的大人、細細品味的封卷之作。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讀旅 ◎吳鈞堯
臺灣民眾為二○一三年選出的代表字是「假」。一個有趣的雙聲字。當它是「假」的時候,我們就聯想到過去一年臺灣的食安問題,油、澱粉、奶粉等,問題層出,企業的信義不再,為利益,可以不顧同胞安危,這些年,一個以臺灣為主體建構活動瞬間有了崩裂。原來,金錢才是很多人的故鄉。思之讓人痛。當「假」是假期的時候,我們就獲得了解放,倘天地、梳流風,與自己的心靈談話。所以選出這個雙聲字「假」,毋寧有著萬諸皆真的內部涵義吧。
這讓我想到旅行,想到著名的空間研究學者克瑞斯威爾(Tim Creswell)提到,「當人將意義投注於局部空間,然後以某種方式(命名是一種方式)依附其上,空間就成了地方」。「空間」與「地方」如同字雙聲,一個沒有意識、另則有它的意識。任何事物都有其認識與命名的需要,亦如歷年來的臺北國際書展,主辦單位多方邀請享譽國際的作家拜訪臺灣。作家群來訪,將使臺灣從想像而為真實,從真實再變成可貴的旅程,甚至化身文字。讀者透過與作家的實境參訪、交流,將溶解出書籍外沒有的元素。作家之於臺灣跟臺灣讀者,呈現兩個方向的影響,彼此定義與命名。書展邀請休豪伊(美國)、喬靖夫(日本)、紅麟與張廉(中國)、宮西達也與石田衣良(日本)、小強(中國)、貝雅蒂絲 • 維隆與吉爾.勒賈帝尼耶(法國)、沃伊切赫‧古瑞斯基(波蘭)、瑪麗亞.杜埃尼亞斯(西班牙)、大衛.昂格(瓜地馬拉)等來訪,請見本刊專題,部分呈現。
此外,特稿刊登多次訪臺的大陸作家黃梵,書寫南京。「21世紀,大學之道」,邀請國立政治大學曾守正,談關於「大學」的二、三感懷,談世界潮流,以及如何面對科技介入的人生。「詩,開始這一年」與十二月的「詩,走過這一年」前後輝映,刊登康原、靈歌、李雲顥、哲明、莊仁傑等五家詩。新的一年黃信恩、朱宥勳、瓦歷斯˙諾幹等告別專欄,但不急著迎新,請待四月「幼獅文藝披新甲」。
儘管臺灣沒有特別辦理的旅行文學獎,但化身為小品與鄉鎮書寫,讓每一個旅遊點,能在文字中長出它們的容貌。讀、旅遊猶如雙聲辨位,攸關於一個旅人以及一個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