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方】黃崇凱在愛荷華‧吳俞萱在聖塔菲
作家駐村。在理想的地方過生活,與各具才華的人們相遇。
黃崇凱:「當你進入寫的狀態,你甚至不會察覺自己已經開始了。那是寫作的最好時刻。你完全浸泡在你搭建的世界裡,活在另一個時空,像是醒著作夢。」
吳俞萱:「磨滅自己的存在,恍若一個全新的人,充滿力量地回到我曾離開過的世界,像是不曾離開。」
【本期專題】穿越時光見到你4──以書寫,穿行一片蒼涼
因時代動盪而飄零,因追求理想而孤寂……因種種因緣提起了筆,寫下了故事,記錄了歲月。在也許不甚自由的年代,有時有口難言,有時身不由己,但就讓文字說話;擺盪於此岸彼岸的作家,以書寫,穿行生命的一片蒼涼。
穿越時光的第四回,七位青年作家也帶給我們全新的視角,在時光的此端,回望七位前輩作家鐫記於文學的人生行旅──
神神、翁智琦以凝鍊的筆觸,分別敘寫子于、童真的生命故事,同時也描繪出他們各時期的作品紋理;蔡旻軒、徐禎苓分別循著唐文標與王白淵的遷徙軌跡,勾勒出時代的蕭索與孤寂;廖宏霖則透過一場既虛構也真實的訪談,讓我們貼近劇作家貢敏的語氣;鍾秩維、利文祺以研究者的眼光,呈現周金波與陳虛谷作品的不同剖面。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因為愛,文學長在
封德屏
剛辦完重陽活動,回到辦公室,桌上赫然放著四巨冊的《戴國煇文庫目錄》,這是戴師母委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聯合圖書館寄來的,洋洋大觀,總計3200頁,一時心跳眼熱感動不已。
2001年4月15日,台灣史學者戴國煇教授因病驟然離世,留下畢生蒐藏的「梅苑書庫」近六萬冊圖書期刊、文獻資料,及幾百萬字著述。很快地,戴師母收拾起喪夫的悲痛,開始了持續十年的努力及堅持。
2002年,戴國煇逝世一周年,即由遠流出版《戴國煇文集》12冊;2005年4月15日,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舉行「戴國煇梅苑書庫入藏中研院人文圖書館儀式」。
完成這兩件大事,朋友們認為戴國煇的事情已告一段落,師母可以去過自己的人生。但師母認為這只是前半段,她沒有一刻忘記先夫的宏願及多年耕耘的思想成果,矢志編纂戴國煇全集。2008年12月,在張錦郎先生引介下,《文訊》團隊接下了《戴國煇全集》的編纂工作。如果說我們發揮了絕佳效率,在兩年四個月內完成,毋寧說,我們是被戴師母的積極和真誠感動。
2011年4月14日,《戴國煇全集》計27冊,以及日本「雅出版社」出版的《戴國煇著作選》(日文),在國家圖書館同時舉辦新書發表會;接著15、16日「戴國煇國際學術研討會」,包括17篇論文,一場專題演講,一場座談會,也在國家圖書館順利舉行;當年7月,堂堂500頁《戴國煇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亦正式出版。
整整十年,戴師母生活中唯一重要的事,就是戴國煇的藏書清點、分類及捐贈,散逸著作的整理,將戴國煇日文著作翻譯成中文,以及未結集文章的搜尋及整理等。戴師母像馬拉松選手,信念堅定,腳步穩健,終於一項項達成目標。
今日又見《戴國煇文庫目錄》出版,所有戴國煇相關的一切著述、研究資料及遺愛人間的藏書,已然完善齊備,嘉惠世人,啟迪後學,可謂功德圓滿了。我們敬仰學者戴國煇,但更敬佩其夫人林彩美女士,夫妻情深,她選擇了另一種方式來回報、表達她對戴國煇深摯的愛。
‧
9月29日,紀州庵周末的下午,李有成、張錦忠、高嘉謙、張貴興、房慧真、阿潑,在兩家出版社,聯經胡金倫、麥田林秀梅的邀約下,齊聚一堂。這是因為李永平的《新俠女圖》、張貴興的《野豬渡河》隆重出版,選在一起做新書發表。邀請這幾位朋友出席講話,有著深遠的淵源和因緣。有成、錦忠、嘉謙不只是永平、貴興的好友,也是馬華文學的研究者及評論者;房慧真對印尼原生家庭的追尋及扣問,阿潑這些年來對東南亞文化及生活的參與探索,都是不二人選。
發表會回到紀州庵,那是永平生前最後一次現身的公共場所,讓人不由興起緬懷及感念之情。當代華語世界中,李永平、張貴興兩位書寫婆羅洲最著盛名。永平留下豐厚的作品,張貴興在讀者及評論者的翹首期待下,睽違17年的長篇小說《野豬渡河》終於出版。這是一條文學長路的接棒,冥冥中,也是一種情感的續航。我們在懷念永平的哀傷中,胸臆間自然湧出一股溫暖的情意。
如何走出緬懷故舊的感傷哀思,昇華摯愛深情,這個對象,如果是一生以創作論述為主的作家、學者的話,我覺得最好的方式,應該就是整理他的作品,盡力完成他生前的宿願,讓生命的亮光,藉文學的爝火,永不熄滅。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因為愛,文學長在
封德屏
剛辦完重陽活動,回到辦公室,桌上赫然放著四巨冊的《戴國煇文庫目錄》,這是戴師母委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聯合圖書館寄來的,洋洋大觀,總計3200頁,一時心跳眼熱感動不已。
2001年4月15日,台灣史學者戴國煇教授因病驟然離世,留下畢生蒐藏的「梅苑書庫」近六萬冊圖書期刊、文獻資料,及幾百萬字著述。很快地,戴師母收拾起喪夫的悲痛,開始了持續十年的努力及堅持。
2002年,戴國煇逝世一周年,即由遠流出版《戴國煇文集》12冊;2005年4月15日,中研院傅斯年圖書館舉行「戴...
目錄
編輯室報告 ◆封德屏
人文關懷
〈此岸彼岸〉
宮廷劇的美學詮釋 ◆楊明
〈夜雨西窗〉
寂靜:在風聲與水聲之間 ◆童元方
〈書寫台灣文學史方法論23〉
朝向一部台灣文學史的建構(上) ◆陳芳明
遠方
就只是寫──愛荷華隨筆 ◆黃崇凱
寫作中 ◆黃崇凱
野莽的心──聖塔菲駐村碎筆(二之一) ◆吳俞萱
本期專題 穿越時光見到你4──以書寫,穿行一片蒼涼
幸而唐文標永遠學不會冷漠 ◆蔡旻軒
公路草叢旁的光亮水聲──論子于 ◆神神
一場並不孤單的獨腳戲──存在的書寫,不存在的貢敏訪談 ◆廖宏霖
在荒野種花的女人:童真 ◆翁智琦
志願與志願之間──重讀周金波 ◆鍾秩維
行路難──王白淵的盛岡與上海 ◆徐禎苓
禮物邏輯看日治時期的社會建構──以陳虛谷的小說為例 ◆利文祺
自由談
〈人間煙火〉
待兔 ◆吳妮民
〈季風南國〉
寫作之困 ◆林韋地
〈自怡微言〉
永別以前 ◆張怡微
「我們的文學夢」特輯
淡水河邊的那個午後──與詩歌同行(二之一) ◆楊澤
草原副刊
著驚 ◆騷夏
一生偏走桃花韻 ◆紀小樣
我只好記得那晚 ◆陳偉哲
書的世界
〈珍藏書〉
保衛大台灣──風雨飄搖下的出版品 ◆傅月庵
〈書評〉
不僅遷徙,也是離散──讀西西《候鳥》 ◆黃錦珠
觀看漢字的穿越秀──讀《漢字的華麗轉身》 ◆高大威
〈序跋〉
異鄉人的文學行旅──序章緣《更衣室女人的告解》 ◆范銘如
人物春秋
〈作家相談室〉
走進日常的生猛底蘊──林立青、路內 艋舺街頭對談 ◆何佳穎
〈作家的批信〉
挑戰父權文化的小說家李昂 ◆向陽
〈作家行止〉
新舊金城雙城記──張國治的創作地圖 ◆古蒙仁
〈文壇瑣憶〉
台北藝文青年往事悠悠 ◆石永貴
暗夜裡不滅的螢光──紀念出版人張清吉
敬悼文化界的舵手──張清吉訪談錄 ◆曹永洋
與楊牧催生「新潮叢書」的回顧──追憶張清吉先生 ◆林衡哲
因書結緣的豐富旅程 ◆秦賢次
我與「新潮文庫」──向敬愛的出版家致意 ◆莫渝
采風誌:嘉義
阮不只回「嘉」做戲──阮劇團的在地生根與深耕 ◆許育銀
談文論藝
〈戰後詩風景〉
耕作了苦的人生,生產了愛的詩句──在現實人間刻畫思想方程式的吳瀛濤 ◆李敏勇
2018作家關懷列車3
馳過長夜的傳燈人們──探訪作家曾寬‧黃基博‧白萩側記 ◆呂欣茹
南部文壇奮戰不懈三鬥士──探訪作家王牧之‧楊濤‧朱學恕側記 ◆黃漢龍
活動訊息
有著碧波粼粼風景的起始點──想當年創辦「海外華文女作家協會」時 ◆陳若曦
銀光副刊
〈詩〉
夜晚聽里地歸唱遠方的風 ◆渡也
蟑螂是被追殺的 ◆林煥彰
香蕉的心聲 ◆陳正治
金水嬸的身影──數念作家王拓先生 ◆康原
〈散文〉
教授當廟公 ◆吳敏顯
時鐘 ◆劉靜娟
作家私房菜
記得媽媽的味道──廖玉蕙的蹄花麵線 ◆方億玲
回憶旅行的原味──韓良憶的番茄蛤蜊烤魚 ◆方億玲
編輯室報告 ◆封德屏
人文關懷
〈此岸彼岸〉
宮廷劇的美學詮釋 ◆楊明
〈夜雨西窗〉
寂靜:在風聲與水聲之間 ◆童元方
〈書寫台灣文學史方法論23〉
朝向一部台灣文學史的建構(上) ◆陳芳明
遠方
就只是寫──愛荷華隨筆 ◆黃崇凱
寫作中 ◆黃崇凱
野莽的心──聖塔菲駐村碎筆(二之一) ◆吳俞萱
本期專題 穿越時光見到你4──以書寫,穿行一片蒼涼
幸而唐文標永遠學不會冷漠 ◆蔡旻軒
公路草叢旁的光亮水聲──論子于 ◆神神
一場並不孤單的獨腳戲──存在的書寫,不存在的貢敏...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