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在黑暗裡,保持一個信仰】
2019年12月15日,陳義芝傳來訊息,告知:劉鳳學教授高齡九十餘,想將畢生從事舞蹈的成果,編一套十卷的全集,包括她對原住民舞、現代舞,以及先秦、漢唐等古典舞的重建。她學過德國的拉邦記譜方法,對舞蹈學之深研,可能無人能出其右。《文訊》有可能幫她完成這最後的心願嗎?
義芝鄭重地轉達,我當然認真考慮。因緣巧合,那時《文訊》專題「老師的老師」正在進行,劉鳳學教授原就是我們邀約對象之一。原本掛慮老師高齡,想請年輕作家採訪,做記錄整理,但她堅持自己執筆,寫出了一篇充滿感恩與懷念,深情洋溢的優美文章,回憶在她15歲時,影響她一生深遠的一位老師。我是舞蹈學的門外漢,一時沒敢承諾幫忙劉老師出版全集的事,只想就能力所及,在編輯校對、美術設計、裝幀印刷和出版行銷上盡點心力。
後來和秀卿去了劉老師家,看到一屋子的書籍資料文獻,銀髮皤皤的劉老師腰桿直挺地端坐輪椅上,談她的心願、她的想法。九六高齡的她,眼神堅定,口齒清晰,一字一句地宣稱,全集一套十卷,計畫在2022年完成!那一剎那,太陽發威,我融化了。幾天後,劉老師在外籍看護陪伴下,親臨《文訊》,帶來牛肉乾、巧克力,特地表達對我們參與製作全集的謝意。在疫情蔓延、充滿不安的2020年,劉老師以孱弱之身仍筆耕不輟,雖是萬般艱難,仍堅持完成全集每個階段的工作。
我們目睹一位克己復禮的知識分子、作家、舞蹈家,對專業傳承的不餘遺力,並在十年前就著手構思全集的出版,既是審視自我,也是她總結回顧,對舞蹈學的無私奉獻。我們這些在文藝出版領域,過去自認堅苦卓絕,歷經冰霜磨難,仍在咬牙苦撐的後生晚輩,自然興起無比崇高的敬意,也為參與了三月即將出版面市的劉鳳學舞蹈全集(第一卷),感到萬分的欣喜與榮耀。
本期專題「我寫故我在:憂鬱是不是一條不可抗拒的路?」李欣倫、李癸雲分別從台灣當代散文、台灣當代女詩人的憂鬱書寫中去論述分析,廖咸浩則從西方經典及作家中列舉,洄溯憂鬱這個觀念在西方的流變。
專題中也邀請作家許佑生、崔舜華、林季鋼三人,面對憂鬱的書寫;另策畫一場「我寫我在:憂鬱書寫作為治療的可能」座談,邀請作家兼精神科醫師阿布,與小說家洛心對談。主持人楊宗翰以林婉瑜的詩句「憂鬱不是病徵,是我的才藝」作為座談的起點:到底憂鬱與書寫有必然的消長關係嗎?
訪問台灣重要的心理、性靈的出版社──心靈工坊總編輯王桂花,談創社二十年的出版思維,回顧與前瞻。最後,邀請施又熙書寫療癒課程的經驗分享。
截稿前一刻,王浩威〈有時,文學勝過百憂解〉一文翩臨,將憂鬱症和憂鬱書寫,層層敘述、解析,中外古今,旁徵博引,理性感性並陳。文學是解憂藥,特將他這篇文章的尾段,與大家分享。
〈如果憂鬱的情緒來襲了,而且是漫長的憂鬱,也許想起《詩篇》23:4說的:「我雖然行過死蔭的幽谷,也不怕遭害,因為你與我同在,你的杖、你的竿都安慰我。」對於基督教徒來說,也許這個「你」指的是耶穌基督或耶和華;然而對我來說,這個「你」是文學,是哲學,是靈魂更深處的探索。暫且不著急,就讓自己在黑暗裡,保持一個信仰,知道在無法預測的未來裡,還是會出現一個新的世界。〉
大年初五,陳薇姊告知,作家詹悟於大年初一過世了。詹悟退休後,在南投國姓鄉安度晚年。1929年出生於南京,10歲喪母,16歲當了少年兵,後到大陳島參加游擊隊,輾轉來台,通過高考,中興大學外文系畢業、政大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在彰化社教館館長任上退休,公餘唯有寫作,著有小說、散文近二十部。
同時得知,定居菲律賓的華文作家謝馨過世。近年,前輩作家快速凋零,從悲傷難抑到隱忍接受。所有的璀璨、瑰麗都會消逝,我們能做的唯有留存他們的文學作品與事蹟,讓文學靈魂得以安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