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動物間的關聯,除了我們日常與動物相處所獲得的經驗之外,也含納了整個動物星球之上,各種生命樣態與人類互動的可能。而這也是動物文學應包含的範圍。只是我們長期以來所接觸寓言式的動物故事和擬人化的動物卡通,在成長階段扮演了太重要的角色,導致許多人對動物文學、甚至對動物本身的想像,可能就侷限在某些既定的刻板印象中。不過,由於飼養動物的人口增加,過往被認為是「貓狗小事」的題材,已有許多作家樂於投身於此,與動物相關的文學作品遂更具能見度。再加上貓狗等流浪動物在都市空間中的處境慢慢引發關注,某些社會案件的「推波助瀾」,更讓動物議題受到矚目的程度似乎進入一個「盛況空前」的階段。2021年8月間,一則154隻走私貓遭銷毀的新聞成了全民話題,這幾乎是過去二十年不會出現的現象。但我們是否就能據此跳到「動物地位大幅提升」的結論?答案卻也未必那麼理所當然與篤定。
平心而論,有些變化確實在發生與發酵,但要將一時的新聞熱度延伸為長期的關注、進而內化為社會的肌理,卻絕非容易的事。期盼有更多人能意識到動物就在我們之中,在我們的生活裡,而不只是少數人的興趣或愛好。如果將人與動物的關係視為光譜,前述那些深情以對的文字,其實只占了一小部分;在光譜的另一端,有著更多厭惡、恐懼、漠不關心、誤解、偏見或利用。而文學的視野,無疑能為我們呈現出形形色色的複雜互動,在不同的濃淡之間,呈現出表象內裡更深層的人性和欲望,是如何投射與扭曲地轉化成我們對待動物的方式。如果只將談論家中同伴動物的作品視為「動物文學」,我們就只能看到冰山一角,不曾飼養過動物的人,甚至可能認為這些作品與自己沒有太大關係,遑論改變自己看待動物的態度,這是我始終為之感到遺憾的事。
讀者可將這次的專題視為一個契機、一個入口,一個打開我們對動物、文學的認識與想像的小小星系。在這些星球的故事裡,一如小王子和他的玫瑰與狐狸,有些動物願意被馴養,有些不願意;有些動物的生活方式遠離人群、與人互不相涉,有些卻終其一生不曾見過自己的同類;有些被愛包圍、有些則被傷害與辜負……當我們透過文學的多樣性,看見關係的多樣性,我們對動物的刻板印象才有鬆動與改變的可能。
文壇重量級作家白先勇的經典作品《臺北人》,今年適逢出版五十周年。而今年的台北文學獎得主,也正是由白先勇這位在當今華文文壇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獲得。在此特別值得紀念的時刻,本期雜誌特以雙專題的方式製作,除了動物文學專題「那些動物教我的事——動物、文學及其他」之外,特別製作「似曾相識燕歸來——白先勇《臺北人》出版五十周年特輯」。邀請江寶釵、曾秀萍、陳美桂、楊富閔、顏訥等各世代作家學者一起重溫經典,帶來跨教育、跨性別、跨世代、跨地域、跨影視,全方位的《臺北人》。
五十年,足以讓少年成熟,也能讓韶光逝去不復返,唯那舊時王謝堂前的燕子始終陪伴一代又一代讀者,見證個人的成長與社會的蛻變。
此刻,燕子再度翩然飛回,帶來新生的信息,不同世代的讀者紛紛重新閱讀《臺北人》,訴說他們與燕子的故事……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文學經典與世代風華】
近年來,動物議題受到關注,很自然的,文學中的動物形象也更為豐富。本期專題「那些動物教我們的事:動物、文學及其他」,邀請黃宗潔教授擔任客座主編。宗潔在〈跨越時空共感的敘事永不褪色——關於動物二、三事〉的導覽文中,明晰的將專題精神引領到位,理性感性兼有,分析期待具陳。
專題略分幾個方向:「文學裡的動物形象與想像」邀請謝佩霓、栗光、吳文君,從文學藝術裡的動物、文學裡的海洋、繪本裡的動物進行發想。「陪伴.動物」則透過幾位實際投身相關領域的作者,朱天心、林清盛、張婉雯,分享自身經歷或觀察到的人與同伴動物的關係。此外,徐子晴訪問野生動物急救站,小美訪問漫畫《夜巡貓》編輯林怡君,羅聿倫介紹台文館的動物展,嘉世強介紹《樹冠上》等。另邀請隱匿、楊佳嫻、騷夏提供「寫給動物的詩+私房動物書單」。宗潔精心的企畫,希望能呈現她心中繁複美麗的動物文學星系;儘管是部分光景,也期待她的導覽,開啟讀者們閱讀時「超連結」的起點。
《文訊》躬逢其盛,很榮幸參與「沉潛以學,從容於藝——臺靜農百廿誕辰紀念特輯」。1987年10月,文訊32期,登載黃秋芳專訪臺靜農先生長文,提及:臺先生身兼中文系系主任一職長達20年,一點一滴建立起中文系的規模。因時刻心掛系務,壓力很大,先後向沈剛伯、錢思亮請辭。臺先生笑談往事:「沈剛伯先生很會說話,錢思亮先生較沉默,遇到討論系主任的事,他們一個說話,一個不說話,反正就是不准辭。」十足顯現臺先生受到的器重與尊敬。從「歇腳庵」到「龍坡丈室」,學子門生、同儕友朋在此分享了臺先生的翰墨芬芳和溫暖記憶。撰文的有:施淑、陳夏生、曾永義、黃啟方、黃沛榮、林玫儀、莊伯和、陳昌明。
能與爾雅隱地先生合作完成【《臺北人》出版50周年精裝典藏版】,又得到白先勇老師的信任及鼓勵,這不僅是機緣,也是他們倆位的信任與託付。自認已是無役不與、遍嘗風霜的書刊老編,但在執行過程,仍得到不少經驗與成長。面對前一陣子白老師因病住院,隱地先生車禍受傷,更能感受到人生的無常。因此期待《臺北人》50周年版的面市,能多一些喜慶與光彩。
書法家董陽孜重新揮毫,經過20年沉潛,新版「臺北人」三個字,更添幾分靈動與滄桑。封面是磚紅色的京都元素紙,「臺北人」字體燙金,搭配淡粉色書腰;內封則是美術設計黃子欽挖掘出1960《現代文學》創刊時,由張緒先設計的前衛圖案,簡單耐看,表現一種現代都會追求速度,但也內縮封閉的「驕傲與孤獨感」。由外到內,希望呈現半個世紀不墜《臺北人》的文學經典與世代風華。
為此,我們特別企畫「似曾相識燕歸來——《臺北人》出版50周年特輯」。白老師首次為自己的書作了新序,相隔半世紀,序文仍充滿文學的、歷史的醇厚回味。此外邀請江寶釵、曾秀萍、陳美桂、陳柏言、楊富閔、連俞涵、顏訥,從教學、性別、世代、地域、影視等不同視野,專文探討《臺北人》。 1952年,白先勇首次投稿刊於《野風》雜誌,1958年短篇小說〈金大奶奶〉發表於《文學雜誌》,1960年與同儕創辦《現代文學》,1971年《臺北人》由晨鐘出版,1994年加州大學退休。
晚近30年,白先勇傾力投入愛滋病的防治,參與崑曲的改編、演出,撰寫與出版父親白崇禧將軍傳記,應聘母校台灣大學講座教授,講授鑽研最深、影響他創作最大的《紅樓夢》,參與《孽子》出版、研討與劇場演出等。白先勇一路創作並參與文藝及出版,未曾稍歇,為文化園圃編織一片瑰麗錦繡。值此創作70年、《臺北人》出版50周年之際,由衷向他賀喜、感謝、致敬。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文學經典與世代風華】
近年來,動物議題受到關注,很自然的,文學中的動物形象也更為豐富。本期專題「那些動物教我們的事:動物、文學及其他」,邀請黃宗潔教授擔任客座主編。宗潔在〈跨越時空共感的敘事永不褪色——關於動物二、三事〉的導覽文中,明晰的將專題精神引領到位,理性感性兼有,分析期待具陳。
專題略分幾個方向:「文學裡的動物形象與想像」邀請謝佩霓、栗光、吳文君,從文學藝術裡的動物、文學裡的海洋、繪本裡的動物進行發想。「陪伴.動物」則透過幾位實際投身相關領域的作者,朱天心...
購物須知
電子書閱讀方式
您所購買的電子書,系統將自動儲存於「我的電子書櫃」,您可透過PC(Windows / Mac)、行動裝置(手機、平板),輕鬆閱讀。
- Windows / Mac 電腦
- 請先安裝瀏覽器,並以Chrome開啟我的電子書櫃後,點選『線上閱讀』,即可閱讀您已購買的電子書。建議使用 Chrome、Microsoft Edge有較佳的線上瀏覽效果。
- 手機/平板
- 請先安裝 電子書APP後,依照提示登入「會員中心」→「電子書管理」→「電子書APP通行碼/載具管理」,取得APP通行碼再登入APP,下載您所購買的電子書。完成下載後,點選任一書籍即可開始離線閱讀。 APP 適用版本:iOS 14.2 或以上版本,Android 6.0 以上版本。
注意事項:
使用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即為同意讀冊生活電子書服務條款。
下單後電子書可開啟閱讀的時間請參考:不同的付款方式,何時可開啟及閱讀電子書?
因版權保護,您在TAAZE所購買的電子書/雜誌僅能以TAAZE專屬的閱讀軟體開啟閱讀,無法以其他閱讀器或直接下載檔案。
退換貨說明:電子書、電子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若您對電子書閱讀有疑慮,建議您可於購買前先行試讀。並於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電子書商品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