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歲月靜好」的「小確幸」】
2022年才過三分之一,文學場域風波不斷。抄襲爭議從文學獎作品蔓延到出書作家,另還有慘烈的「大陸」事件,在在牽涉著作權議題、出版社與作者間的溝通。眾聲喧嘩時代,作品(甚至創作行為)形式、載體、跨界合作前所未有的多樣複雜,凸顯權利保護的重要。
本期專題,我們邀請著作權專家章忠信擔任客座主編。除任教東吳大學法學院之外,他用心經營「著作權筆記」粉絲專頁及網站,知識含金量高又時有精采評論,像近期熱議的全聯漫威公仔到中一中師生衝突,他都能找到法律切入點,用時事倡導正確智慧財產權觀念。
專題策畫初始,我們即擬定「創作者角度」、「創作者導向」這個核心,因為比起出版社,創作者通常相對弱勢,也更容易誤觸地雷。為讓章老師精準掌握方向,我整理出先前《文訊》辦理法律講座時的問卷回饋,創作者的焦慮急切躍然眼前,甚至能看出有血淚在其中。
「自己的孩子自己救──作品權利的呵護與捍衛」的定名,便是希望本次專題對創作者自我維權有所幫助。首先由「艾達諾昊文創智財工作室」創辦人謝依婷帶大家識讀合約、為自己談出好身價;接著,崧博出版黃榮華總編輯暢談電子書領域的實務經驗;林佳瑩律師則聚焦小說影視化,用易懂文字詳解IP開發與授權的眉角。
我們也兼納「合約書」之外的議題,邀請以翻譯艾莉絲.孟若著名的翻譯家張茂芸執筆,她於文中為譯者權利發聲、說明翻譯書授權流程,觸及台灣讀者較不熟悉的版權代理、作家經紀,相信讀後皆可長知識。眾所關注的抄襲問題,陳琮勛律師以自身閱讀經驗出發,闡釋法律如何認定抄襲,並指出創作與抄襲間的曖昧性。當文學人氣噗噗的時候,若先了解法律人怎麼看待這件事、認識法律的邊界與有限性,謀定再採取下一步,是較為明智的做法。柯皓仁老師則分享參與「公共出借權」試辦經驗,此政策如何入法雖尚在研議中,但關乎創作者未來權益與收益,早些明暸是百利無一害。最後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談如何保護作品權益」講座側記,這場精彩對談,由章忠信與深知創作者甘苦的作家朱宥勳展開,現場Q&A的熱烈程度,似也證明此次專題主題的適時適切。
另外,本期《文訊》迎來首次雙盞「聚光燈」,推介兩部思索歷史、直視現實的深刻之作——房慧真《草莓與灰燼》、鍾永豐《菊花如何夜行軍》。對作者而言,皆具特殊意義,前者是睽違八年的散文集,後者是在台出版的首部作品。其中特邀到成大台文所教授鍾秀梅與哥哥鍾永豐對談,兩人呈現相似又相異的成長經驗、社會關照,尤為珍貴。
乍暖還寒天候,人們春睏方酣卻被遠方戰事驚醒。那些畫面與消息,讓人間律法彷若失靈,是物理上真正「一切堅固的事物都煙消雲散了,一切神聖的事物都被褻瀆了」。此際並讀「聚光燈」兩書,尤為心驚,而有關白紙黑字的琢磨與議論,便堪稱「歲月靜好」的「小確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