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要是你懂得海】
初到晃晃書店的民宿「図書適」,音響上放著一張專輯,一下子發現店主素素「原來也喜歡萬芳,跟我一樣。」這種神祕與巧合,令我心安。十月初「文學島行」走讀活動,拜訪土坂部落,回到民宿原本也稍微訪談了素素,但礙於版面篇幅無法放入走讀側記中的感謝之意,就讓我在此稍微著墨吧。「図書適」選用了一個異體字「図」,薛與同+
這個字,靜靜地,看起來就像個書架,框框裡擺了兩本書的愜意模樣,音同「圖書室」,如這棟民宿中的陳設,沿著向上的樓梯周圍盡是書架,放滿各式書籍,中文、英文,或小說、童書、繪本、漫畫,相當吸睛,是邀請住客入眠這書冊瀑布傾下的睡房,溫柔又「舒適」。素素談到自己婚後定居臺東,慢慢建構出「晃晃二手書店」、「図書適」民宿,與地方生根連結,對文學電影藝術的熱愛,是她願意燃燒熱情,積極與在地居民、原住民族、文史作者等不同來源親近的主因。當然,還有貓。
是呀,撫摸著貓,溫柔之必要。瘂弦這〈如歌的行板〉第一句,猶如沿太平洋抵達臺東的第一道日光。素素在地連結,為《文訊》組織「文學島行」走讀活動,透過《祖靈的女兒》,隨著主人翁嬤芼灣的身世與故事,踏入土坂部落,親近木雕藝術、傳統家屋、包家祖靈屋、品嘗在地食材佳餚……,也要感謝位在土坂村內的「金樹」民宿提供我們休憩與分享的空間,謝謝店主亞璇。
想起瘂弦,適合臺東的句子,我想是「陽臺、海、微笑之必要/懶洋洋之必要」吧?
萬芳的〈碧海情天〉裡有句歌詞:「要是你懂得海,飄盪還是為靠岸」,如同生命旅程的出發歸返,在這期臺東專題裡,客座主編臺東大學前人文學院院長林永發,為我們牽引出許多臺東的美好記憶:臺東大學華語文學系許秀霞教授,與林永發老師一同走訪縣長饒慶鈴、南王Puyuma花環實驗小學久將.沙哇萬(洪志彰)校長和素人藝術家王金生;詹澈的回憶由故鄉與詩交織;詩人徐慶東探訪作家王家祥的「嬉皮精神」並立下宣言籌備「臺東文學館」;董恕明細數臺東文學家們;林建成素描臺東藝文環境;郭麗津推動「慢食節」文化;文化處處長李吉崇重視南島文化的推動;李韻儀和歐陽穎華介紹在地藝術裝置與表演活動的生命力;莊坤良以畫作表述北漂思鄉之情;林載爵爬梳歷史,標記家族與生命座標;李賢文以「寬」和「闊」藝術視野,開採在地人情的「淳」與「厚」;「林坤池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林炎煌貫徹「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分享」的人文精神;「高級農夫」黃英峰落實夢想,從眷戀農村延伸至品味慢活;謝明哲打開一座知識的綠色金字塔,為我們介紹「臺東大學圖書資訊館」;以及《祖靈的女兒》中嬤芼灣成巫之路的神祕與艱辛,諮商師張菁芳書寫傳記和部落故事的心境。
走讀回程的濱海公路上,遊覽車像一張搖籃,窗外是無邊際的太平洋,我和《祖靈的女兒》撰文作者菁芳沿途暢聊,她分享寫作此書時的想法,談療癒、心靈、愛情、巫師、意識、詩歌等話題,我突然說:「巫的能力就是詩的能力吧?」她建議我寫下這句話,但我忘了錄音,什麼前因都忘了。靜靜看著遠遠的海,回到〈碧海情天〉:「就像海天般的相連/寧願活在你的思念/才知情深是怨還是願/誰負心留給世間去爭辯」,臺東,像這句歌詞一樣,給人一股想決然轉身背對塵俗的開闊。對了,〈碧海情天〉和上個月提到孫燕姿的〈逆光〉都是廖瑩如所寫的歌詞,謝謝瑩如,謝天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