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旨在探討生命故事研究的方法論,聚焦於文本閱讀、資料分析,以及質性報告中經常被遣漏或忽略的主題。我們的目標在於透過一個閱讀和分類文本的嶄新模式,來傳授讀者如何閱讀、分析和詮釋生命故事的素材,並以我們實徵研究工作中的實例來說明這些技術與程序的運用。
譯者簡介:
吳芝儀
學歷/英國雷汀大學(Reading University)社區研究博士(1997)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1991)
現任/國立嘉義大學輔導學系主任
曾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生輔導中心兼任輔導老師
國立台灣工業技術學院心理學課程講師
私立實踐大學生涯發展與規劃課程講師
高中輔導教師、國中輔導教師
著作/中輟學生的危機與轉機
譯著/生涯發展的理論與實務
團體諮商的理論與實務
生涯輔導與諮商〈理論與實務〉
編著/生涯探索與規劃《我的生涯手冊》
生涯輔導與諮商《理論與實務》
生涯規劃《高職版》
目錄
譯者序
致謝
第一章 閱讀、分析與詮釋的新分類模式
敘事研究是什麼
文獻簡述
我們的理論觀點
進行敘事研究的基本特徵
如何從事敘事研究
敘事分析的分類與組織模式
先前研究所顯示的四種閱讀類型
關於此書
備註
第二章 我們所研究的敘事
研究背景
我們的研究取向及樣本
生命故事訪談
關注研究發現:團隊合作
備註
第三章 真情流露的生命故事
莎拉的故事
David的故事
備註
第四章 整體-內容觀點
從整體-內容觀點來閱讀生命的故事:Amia Lieblic
早期記憶為整體-內容取向的關鍵:Mical Nachmias
結語
備註
第五章 對於整體的分析
結構分析-策略
兩階段生命的故事:自我實現的敘事
結語
備註
第六章 類別-內容觀點
從成人觀點省視中學經驗:Amia Lieblich
成人及其家庭:Rivka Tuaval-Mashiach
結語
備註
第七章 類別-形式分析
敘事資料中所呈現之認知功能分析:Tamar Zilber
使用敘事的語言學特徵來辨認和評量其情緒內容:Tamar Zilber
結語
備註
第八章 討論:敘事研究中的選擇與評估
文本的閱讀與詮釋
多元論:質性與/或量化取向
生命故事作為研究身份認定的工具
質性研究的規準
備註
參考書目
譯者序
致謝
第一章 閱讀、分析與詮釋的新分類模式
敘事研究是什麼
文獻簡述
我們的理論觀點
進行敘事研究的基本特徵
如何從事敘事研究
敘事分析的分類與組織模式
先前研究所顯示的四種閱讀類型
關於此書
備註
第二章 我們所研究的敘事
研究背景
我們的研究取向及樣本
生命故事訪談
關注研究發現:團隊合作
備註
第三章 真情流露的生命故事
莎拉的故事
David的故事
備註
第四章 整體-內容觀點
從整體-內容觀點來閱讀生命的故事:Amia Lieblic
早期記憶為整體-內容取向的關鍵...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