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本書在英國著名史家夏瑪(Simon Schama)為衛報所選的書單中列為首選。
「如果你期待一次乘風飛翔,如同陽光交織的最後樂章,美善而真實,那就閱讀蜜莉安.席爾的《葡萄牙修女的情書》。」
幾個世紀以來,這些情書緊緊抓住了詩人與畫家們的心,時至今日讀來,仍舊感受到它們被寫下時的美好與力量。「你不曾真正愛過,直到你能像瑪麗安娜一樣愛過一回。」她的故事是史上最動人的禁忌戀情之一。
---波士頓圖書館 Book Talk
這五封情書,是一位26歲的葡萄牙修女寫給駐防在她居住城鎮的法國軍官,光這點就十足震撼。而這個故事敘述這位修女瑪麗安娜,如何在十歲時從一個貴族家庭進入修道院,直到遇見這位英俊的軍官,精彩的情節比電影更讓讀者手不釋卷。
---洛杉磯時報書評(Susan Salter Reynolds)
媒體推薦:
審視舊歷史的新視野
2006.4.6
Rebecca Taylor
歷史是一處紛雜之地。
遺失了許多,而許多被保留下來的倒還不如遺失的好。當回過頭在過去的迷霧中竭力尋找時,人們又往往只看見他們想看見的,只看見他們願意相信的事實。這意謂著某些確曾發生過的事實遭到今日的偏見所扭曲,甚且一些珍貴的個人故事就這樣被遺忘、被否定或者被形塑成另一個樣子。
幸運的是,還是有人願意為這些在時間之鏡中變形扭曲的故事發聲,就像女演員蜜莉安.席爾(Myriam Cyr)。在她的第一本書《葡萄牙修女的情書》中,她探索瑪麗安娜的故事,一位愛上法國軍官的十七世紀修女。在故事情節與時代文化的優美交織中,賽爾帶領我們重溯這段三百年前的禁忌之戀。反對意見認為,這些早在一六六九年就以《葡萄牙情書》之名出版的情書,出自男性之手;但賽爾斷言二十七歲的修女瑪麗安娜是真正的作者,而這些信件中動人的情緒,確實來自她真實激越的渴望與失落。
故事本身充滿了張力與戲劇性,但最觸動我的是作者的熱情。通過作品,讀者都能感受到作者被那股無可抗拒的驅力推動著道出真相,彷彿她親眼目睹一切的發生。引述一段作者的前言,「我不禁思索,作為女性,我們的呼喊總是不被聆聽。儘管瑪麗安娜的文字三百年來改變了如許多的生命與靈魂,她卻不被允許擁有那最基本的權利--大聲表述自己的權利。」
蜜莉安.席爾給了她這個權利,更進而確認了從莎弗(Sappho)到華茲華斯(Dorothy Wordsworth)女性書寫者綿延不斷的奮鬥史,把為自己發聲的所有權交還給數千年來被迫噤聲的無數女性。
緣此,我不由得對這本書感到深深的觸動與感激。
***
洛杉磯時報說的沒錯--這是部傑出的作品
2006.1.6
G.S.West
洛杉磯時報熱愛這本書,他們對它的評價是正確的。
這本書講述的是十七世紀末期,震動巴黎文化沙龍的一段引人入勝的真實故事。葡萄牙修女與法國軍官之間禁制下的戀情是否真實存在?這些信件又如何輾轉流落到法國出版商的手上?它們是否確實寫得太過動人以致於不可能出自女性之手?這些信件竟能為法國文學開啟另一片天地,並成為無數詩人、作家、畫家的靈感來源……
蜜莉安.賽爾為這段愛情故事與這些書信搭建了一個迷人的舞台,她詳述軍事結盟、宮廷陰謀等歷史細節,以及這段禁忌之戀最好的催化劑--萌芽中的巴黎沙龍文化。她工筆描繪每一個出場人物,追溯這些信件如何穿越時光來到今日,又如何被法國和葡萄牙掀起的激烈文藝辯論包圍。這本書在訴說一個好看的故事以及滿足讀者對歷史細節的需求之間,成功地取得了平衡。
對我而言,這是一本當《達文西密碼》遇見《尋找地球刻度的人》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