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工作術獨裁者聯盟玫瑰的名字宛如阿修羅手機成癮銀髮川柳楊双子悲傷是一頭大象最透明的故事時報66折起TeamTaiwan
暫存清單
二手徵求

華麗緣─散文集1【張愛玲典藏新版】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作者:張愛玲

評價
29收藏
999+人次試讀
我要賣
行銷分紅
分享

優惠價: 88 NT$ 246 NT$ 280

本商品已絕版

其他二手價
46 130元起
圖書館借閱
限量贈品
買了這本書的人也買了
#絕版讀賣
商品資料
內容簡介
文:陳力慈

《華麗緣》收錄的是張愛玲一九四○到一九五○年的散文作品。這是她生命裡最榮光的歲月,她所有最經典的小說都誕生在這個十年。在飄搖亂世裡仔細根植於所有物質性的生活,和丰姿美麗的好友炎櫻志同道合、兩個人又老成又年輕對一切藝術和環境都有敏銳豐盛的想法。在「只是萎謝了」之前狠狠與胡蘭成愛過……,她在發光、她在說話。我們最熟悉的張愛玲,都在這十年裡了。


我和《華麗緣》的緣分,是結識在張愛玲的小說之後。在這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張愛玲於我而言就是一幕幕小說風景,我著迷於她盡情捕捉情感、心思、各式聲容的文字,覺得幾乎沒有什麼是她寫不得的、幾乎沒有辦法再說的比她更好:
「天忽然回過臉來,漆黑的大臉,塵世上的一切都驚惶遁逃,黑暗裡拚鈴碰隆,雷電急走。痛楚的青、白、紫、一亮一亮,照進小廚裡。玻璃窗被迫得往裡凹進去。」(〈桂花蒸阿小悲秋〉)、「她那扇子偏了一偏,扇子裡篩入幾絲黃金色的陽光,拂過她的嘴邊,正像一隻老虎貓的鬚,陣陣欲飛。」(〈第一爐香〉)、「她穿著的一件曳地的長袍,是最鮮辣的潮濕的綠色,沾著甚麼就染綠了。她略略移動一步,彷彿她剛才所佔有的空氣上便留著個綠跡子。」(〈紅玫瑰與白玫瑰〉)……。


但作為這樣為張愛玲著迷的讀者,我其實又本能性地抗拒著進一步去認識「張愛玲」,下意識地克制心中小戴文采的衝動;因為我更想保守自己對她的空白,那樣的空白才是最乾淨的一塊畫布,和我心中那小說豐盛華麗的內容相得益彰──不是因為她是張愛玲,我才向你們訴說我的熱情的,你們看,它是真的好!就像你抽象崇拜的「張愛玲」那樣好!所以,儘管張愛玲的資訊俯拾即是、想沒聽過張愛玲都難,但我還是直到最近,才願意與張愛玲的散文再往前親近一些。


那一次我看了她的散文〈私語〉。

「到上海,坐在馬車上,我是非常侉氣而快樂的,粉紅地子的洋紗衫褲上飛著藍蝴蝶。我們住著很小的石庫門房子,紅油板壁。對於我,那也有一種緊緊的朱紅的快樂。然而我父親那時候打了過度的嗎啡針,離死很近了。他獨自坐在陽台上,頭上搭一塊濕手巾,兩目直視,簷前掛下了牛筋繩索那樣的粗而白的雨。嘩嘩下著雨,聽不清楚他嘴裡喃喃說些什麼,我很害怕了。」
「她說:『噢,對父親說了!你眼睛裡哪兒還有我呢?』她刷地打了我一個嘴巴,我本能地要還手,被兩個老媽子趕過來拉住了。我後母一路銳叫著奔上樓去:『她打我!她打我!』在這一剎那間,一切都變得非常明晰,下著百葉窗的暗沉沉的餐室,飯已經開上桌了,沒有金魚的金魚缸,白瓷缸上細細描出橙紅的魚藻。」
「那裏什麼我都看不起,鴉片,教我弟做《漢高祖論》的老先生,章回小說……屬於我父親這一邊的必定是不好的,雖然有時候我也喜歡鴉片的雲霧,霧一樣的陽光,屋裡亂攤著小報。看著小報,和我父親談談親戚間的笑話——我知道他是寂寞的,在寂寞的時候他喜歡我。父親的房間永遠是下午,在那裡坐久了便覺得沉下去,沉下去。」
「我父親揚言說要用手槍打死我。我暫時被監禁在空房裡,我生在裡面的這座房屋忽然變成生疏的了,像月光底下的,黑影中現出青白的粉牆,片面的,癲狂的。Beverley Nichols有一句詩關於狂人的半明半昧:『在你的心中睡著月亮光』我讀到它就想到我們家樓板上的藍色的月光,那靜靜地殺機。」


我受到很大震撼。為什麼會這樣呢?為什麼一個人不能對另個人好一點呢?面對悲傷切身的童年,要經過什麼樣的忍耐與轉折,才讓張愛玲這樣雲淡風輕、鋒利地看自己的童年?有一雙小女孩冷冷的眼睛在旁觀她自己,接受地、憎恨地、咕嚕咕嚕轉。為著這一雙眼睛,我大量讀過她的散文,希望能更接近張愛玲一點。


張愛玲心思很細。


我總是不知道我們平凡的生活會在哪一個瑣細中觸動了她,只有她發現平滑生活中暗藏的按鈕,按下去一點接著一點接著一圈圈──我喜歡她散文有一種漫談的風格,好比〈談跳舞〉、〈談音樂〉、〈論寫作〉、〈談女人〉、〈自己的文章〉等篇章,述說的節點和下一個節點的跳躍關係永遠無法預期,對著一個對象滔滔不絕,卻從不是要將那個對象系統性的交代清楚;沿著繁星點點往回指,說的全部都是自己。她的散文常常有這種隨筆而至、信手拈來都是光華的敘述方式,就連那些赤裸地、自傳性質很高的篇章,例如<燼餘錄>、<私語>、<童言無忌>、<存稿>等等也是如此。


看起來什麼都不信的張愛玲,有時候會狠狠攫住某些她期待可以相信、嚮往的東西。大部分時候是她相信物質性的存在實有。但有的時候她又是這麼說的:「亂世的人,得過且過,沒有真的家。然而我對於我姑姑的家卻有一種天長地久的感覺。我姑姑與我母親同住多年,雖搬過幾次家,而且這些時我母親不在上海,單剩下我姑姑,她的家對於我一直是一個精緻完全的體系,無論如何不能讓它稍有毀損。」她細數好友炎櫻和姑姑的所有聲容言行,寫成〈炎櫻語錄〉、〈姑姑語錄〉、〈炎櫻衣譜〉,她們在張愛玲眼中揮發生命力,揮發張愛玲傾心、賴以安定的氣味;「秋涼的薄暮,小菜場上收了攤子,滿地的魚腥和青白色的蘆粟的皮與渣。一個小孩騎了自行車衝過來,賣弄本領,大叫一聲,放鬆了扶手,搖擺著,輕倩地掠過。在這一剎那,滿街的人都充滿了不可理喻的景仰之心。人生最可愛的當兒便在那一撒手罷?」(〈更衣記〉)她害怕小孩,但許多篇章又巧合似地以小孩的風景結尾;她也寫下像〈愛〉那樣的故事,「這是真的」,害怕別人不相信似的,「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裏,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裏嗎?』」……。


張愛玲對美醜、對愛與不愛、對相信與不相信、對入迷與不入迷的拉扯,這些都是她的小說中的深層情緒。在《華麗緣》之後,我往前調整了和她的閱讀距離,不同於以往所熟悉的小說閱讀經驗──張愛玲實體的思想與情感,一頁頁血肉可觸地攤白在我眼前,像是忽然之間多年久別的人來敲我的房門,驚異又熟悉,有時竟有滿眼酸糊的衝動。

40年代是張愛玲寫作的高峰期,1945年,張愛玲的第一本散文集《流言》問世時,人們就給予了高度的關注。果然如她所說「成名要趁早」,張愛玲這個名字旋及震撼文壇!本書三十餘篇長短散文乾淨俐落、機警犀利、辭藻華美、意象繁複、音調鏗鏘,很高調地顯現其與眾不同,且不只是趣味漂亮的妙語佳句,還充滿了獨特的哲思。像〈天才夢〉是她的處女作,早熟的筆調令人驚豔;〈更衣記〉顯露出她對衣服的迷戀與品味,〈童言無忌〉寫到對弟弟張子靜的情感、《愛》彷彿預示了日後和胡蘭成婚戀的命運……每篇均有無數人專文討論、深受影響。新編典藏版搭配

作者簡介:

關於張愛玲本名張煐,一九二○年生於上海。二十歲時便以一系列小說令文壇為之驚豔。她的作品主要以上海、南京和香港為故事場景,在荒涼的氛圍中鋪張男女的感情糾葛以及時代的繁華和傾頹。有人說張愛玲是當代的曹雪芹,文學評論權威夏志清教授更將她的作品與魯迅、茅盾等大師等量齊觀,而日後許多作家都不諱言受到「張派」文風的深刻影響。張愛玲晚年獨居美國洛杉磯,深居簡出的生活更增添她的神秘色彩,但研究張愛玲的風潮從未止息,並不斷有知名導演取材其作品,近年李安改拍〈色,戒〉,更是轟動各界的代表佳作。一九九五年九月張愛玲逝於洛杉磯公

章節試閱
購物須知
發表評論
歡迎你給予星評或評論
收藏這本書的人也收藏了
近期最多人購買

影片僅供參考,實物可能因再版或再刷而有差異

TAAZE | facebook 動態分享
同步facebook帳號,將您的冊格子收藏分享給facebook上的好友們!了解更多
不,我不想同步
facebook帳號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