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代抒情美文代表,張曉風的不朽名作,半世紀來歷久彌新,步向「地毯的那一端」一詞通行海峽兩岸,成為「結婚」的代用語。
★ 張曉風特為此次重新出版作一新序,細數書籍版本流轉,並憶及文壇舊事,深情有味。
★ 全書大字編排,經典重現。
經典作品,全新呈現。
張曉風第一本散文集,筆觸細膩,題材多元,於優美的文辭中見其真摯誠懇的處世態度,以及對大自然的推崇讚美,充分展現青春生命對世間的熾愛。出版後好評不斷,四方驚豔,大幅提升抒情美文的地位,並榮獲中山文藝獎。
張曉風的文章既有女性獨特的纖細柔情,同時帶有一股俠士之氣,廣受海內外讀者喜愛,書中同名文章〈地毯的那一端〉風靡至今,「步上紅毯」已成為一代語彙,在兩岸都成為「結婚」的代用語。
風行半世紀的經典散文,大字重排出版。張曉風特別為文細說一本書半世紀的流轉,也道出令人回味不已的文壇憶往,猶如深谷跫音,清靈動人。
作者簡介:
張曉風
二○○九年獲中國文藝協會散文創作榮譽獎章。曾任教東吳大學、陽明大學,並為香港浸會學院客座教授,現退休,為陽明大學兼任教授,亦為「搶救國文教育聯盟」副召集人。
十七歲在中央日報副刊發表第一篇作品,二十五歲出版第一本散文集《地毯的那一端》,便獲中山文藝散文獎,為至今得獎人中最年輕的一位。寫作類型旁及小說、詩,兼寫戲劇、雜文、童話。著有散文集《我在》、《從你美麗的流域》、《星星都已經到齊了》、《玉想》、《從你美麗的流域》,主編《中華現代文學大系》散文卷、《小說教室》等。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 余光中推崇張曉風是第三代散文家中腕挾風雷的健筆,他說:「這枝筆能寫景也能敘事,能詠物也能傳人,揚之有豪氣,抑之有秀氣,而即使在柔婉的時候,也帶一點剛勁。」
◎ 隱地:曉風不止是女強人,曉風是強人。曉風是柔美的強人!
◎ 席慕蓉:曉風的智慧是一種洞悉與悲憫的智慧,她的愛是一種執著與堅毅的愛,她的同情是一種無私與綿遠的同情,她的力量,是一種收斂自如的光芒。
◎ 陳芳明:充滿了節奏、韻律、想像,帶給讀者錯愕與喜悅。文字的速度是可以控制的,語言的色調也是可以髹上的。
名人推薦:◎ 余光中推崇張曉風是第三代散文家中腕挾風雷的健筆,他說:「這枝筆能寫景也能敘事,能詠物也能傳人,揚之有豪氣,抑之有秀氣,而即使在柔婉的時候,也帶一點剛勁。」
◎ 隱地:曉風不止是女強人,曉風是強人。曉風是柔美的強人!
◎ 席慕蓉:曉風的智慧是一種洞悉與悲憫的智慧,她的愛是一種執著與堅毅的愛,她的同情是一種無私與綿遠的同情,她的力量,是一種收斂自如的光芒。
◎ 陳芳明:充滿了節奏、韻律、想像,帶給讀者錯愕與喜悅。文字的速度是可以控制的,語言的色調也是可以髹上的。
章節試閱
到山中去
德:
從山裡回來已經兩天了,但不知怎的,總覺得滿身仍有拂不掉的山之氣息。行坐之間,恍惚以為自己就是山上的一塊石頭,溪邊的一棵樹。見到人,再也想不起什麼客套辭令,只是痴痴傻傻地重複著一句話:「你到山裡頭去過嗎?」
那天你不能去,真是很可惜的。你那麼忙,我向來不敢用不急之務打擾你。但這次我忍不住要寫信給你。德,人不到山裡去,不到水裡去,那真是活得冤枉。
說起來也夠慚愧了。在外雙溪住了五年多,從來就不知道內雙溪是什麼樣子。春天裡每沿著公路走個半鐘點,看到山徑曲折,野花漫開,就自以為到了內雙溪。直到前些天,有朋友到那邊漫遊歸來,我才知道原來山的那邊還有山。
平常因為學校在山腳下,宿舍在山腰上,推開窗子,滿眼都是起伏的青巒,襯著窗框,儼然就是一卷橫幅山水,所以逢到朋友們邀我出遊,我總是推辭。有時還愛和人抬槓道:「何必呢?余胸中自有丘壑。」而這次,我是太累了、太倦了、也太厭了,一種說不出的情緒鼓動著我,告訴我在山那邊有一種神祕的力量,我於是換了一身綠色輕裝,登上一雙綠色軟鞋,擲開終年不離手的紅筆,跨上一輛跑車,和朋友們相偕而去。─我一向喜歡綠色,你是知道的,但那天特別喜歡,似乎是覺得那顏色讓我更接近自然,更溶入自然。
德,人間有許多真理,實在是講不清的。譬如說吧,山山都有石頭、都有樹木、都有溪流。但,它們是不同的,就像我們人和人不同一樣。這些年來,在山這邊住了這麼久,每天看朝雲、看晚霞、看晴陰變化,自以為很了解山了,及至到了山那邊,才發現那又是另一種氣象,另一種意境。其實,嚴格地說,常被人踐踏觀賞的山已經算不得什麼山了。如果不幸成為名山,被些無聊的人蓋了些亭閣樓臺,題了些詩文字畫,甚至起了觀光旅社,那不但不成其為山,也不能成其為地了。德,你懂我了嗎?內雙溪一切的優美,全在那一片未鑿的天真,讓你想到,它現在的形貌和伊甸園時代是完全一樣的。我真願作那樣一座山,那樣沉鬱、那樣古樸、那樣深邃。德,你願意嗎?
我真希望你看到我,碰見我的人都說我那天快活極了,我怎能不快活呢?我想起前些年,戴唱給我們聽的一首英文歌,那歌詞說:「我的父親極其富有,全世界在祂權下,我是祂的孩子─我掌管平原山野。」德,這真是最快樂的事了─我統管一切的美。德,我真說不出,真說不出。我幾乎感覺痛苦了─我無法表達我所感受的。我們照了好些相片,以後我會拿給你看,你就可以明白了。唉,其實照片又何嘗照得出所以然來,暗箱裡容得下風聲水響嗎?鏡頭中攝得出草氣花香嗎?愛默生說,大自然是一件從來沒有被描寫過的事物。可是,那又怎能算是人們的過失?用人的思想去比配上帝的思想,用人工去摹擬天工,那豈不是近乎荒謬的嗎?
這些日子,應該已是初冬了,那寧靜溫和的早晨,淡淡地像溶液般四面包圍著我們的陽光,只讓人想到最柔美的春天,我們的車沿著山路而上,洪水在我們的右方奔騰著,森然的亂石壘疊著。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急湍的流水和這樣巨大的石塊。而芒草又一大片一大片地雜生在小徑旁。人行到此,只見淵中的水聲澎湃,雪白的浪花綻開在黑色的岩石上。那種蒼涼的古意四面襲來,心中便無緣無故地傷亂起來。回頭看遊伴,他們也都怔住了。我真了解什麼叫「懾人心魄」了。
「是不是人類看到這種景致,」我悄聲問茅,「就會想到自殺呢?」
「是吧,可是不叫自殺─我也說不出來。有一年,我站在長城上,四野蒼茫,心頭就不知怎的亂撞起來,那時只有一個想法,就是跳下去。」
我無語痴立,一種無形的悲涼在胸臆間上下搖晃。漫野芒草淒然地白著,水聲低昂而愴絕。而山溪卻依然急竄著。啊,逝者如斯,如斯逝者,為什麼它不能稍一回顧呢?
扶車再行,兩側全是壁立的山峰,那樣秀拔的氣象似乎只能在前人的山水畫中一見。遠遠地有人在山上敲著石塊,那單調無變化的金石聲傳來,令我怵然以驚。有人告訴我,他們是要開一段梯田。我望著那些人,他們究竟知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呢?當我們快被緊張和忙碌扼死的時候,當寬坦的街市上樹立著被速度造成的傷亡牌,為什麼他們獨有那樣悠閒的歲月,用最原始的鑿子,在無人的山間,敲打出遲緩的時鐘?他們似乎也望了望這邊,那麼,究竟是他們羨慕我們,還是我們羨慕他們呢?
峰迴路轉,坡度更陡了,推車而上,十分吃力,行到水源地,把車子寄放在一家人門前,繼續前行。陽光更濃了,山景益發清晰,一切氣味也都被蒸發出來。稻香撲人,真有點醺然欲醉的味道。這時候,只恨自己未能著一身寬袍,好兜兩袖素馨回去。路旁更有許多叫得出來和叫不出來的野花,也都曬乾了一身的露水,抬起頭來了。在別人看得見和看不見的山徑上揮散著它們的美。
漸漸地,我們更接近終點,我向幾個在禾場上遊戲的孩子問路,立刻有一個濃眉大眼的男孩挺身而出。我想問他瀑布在什麼地方,卻又不知道臺灣話要怎麼表達。那孩子用狡黠的眼光望了望我。「水牆,是嗎?我帶你去。」啊,德,好美的名詞,水牆。我把這名詞翻譯出來,大家都讚嘆了一遍。那孩子在前面走著,我們很困難地跟著他跑,又跟著他步過小河。他停下來,望望我們,一面指著路邊的野花蓓蕾對我們說:「還沒開,要是開了,你真不知有多漂亮。」我點頭承認─我相信,山中一切的美都超過想像。德,你信嗎?我又和那孩子談了幾句話,知道他已是小學五年級了。「你畢業後要升初中嗎?」他回過頭來,把正在嚼著的草根往路旁一扔,大眼中流露出一種不屑的神情:「不!」德,你真不知道,當時我有多羞愧。只自覺以往所看的一切書本、一切筆記、一切講義,都在他的那聲「不」中被否認了。德,我們讀書幹什麼呢?究竟幹什麼呢?我們多少時候連生活是什麼都忘了呢!
我們終於到了「水牆」了。德,那一霎直是想哭,那種興奮,是我沒有經歷過的。人真該到田園中去,因為我們的老祖宗原是從那裡被放逐的!啊,德,如果你看到那樣寬、那樣長、那樣壯觀的瀑布,你真是什麼也不想了,我那天就是那樣站著,只覺得要大聲唱幾句,震撼一下那已經震撼了我的山谷。我想起一首我們都極喜歡的黑人歌:「我的財產放置在一個地方,一個地方,遠遠地在青天之上。」德,真的,直到那天我才忽然憬悟到,我有那樣多的美好的產業。像清風明月、像山松野草。我要把它們寄放在溪谷內,我要把它們珍藏在雲層上,我要把它們懷抱在深心中。
到山中去
德:
從山裡回來已經兩天了,但不知怎的,總覺得滿身仍有拂不掉的山之氣息。行坐之間,恍惚以為自己就是山上的一塊石頭,溪邊的一棵樹。見到人,再也想不起什麼客套辭令,只是痴痴傻傻地重複著一句話:「你到山裡頭去過嗎?」
那天你不能去,真是很可惜的。你那麼忙,我向來不敢用不急之務打擾你。但這次我忍不住要寫信給你。德,人不到山裡去,不到水裡去,那真是活得冤枉。
說起來也夠慚愧了。在外雙溪住了五年多,從來就不知道內雙溪是什麼樣子。春天裡每沿著公路走個半鐘點,看到山徑曲折,野花漫開,就自以為到了內雙溪...
目錄
目 錄
007 有少作可悔,幸甚─二○一一年新版序
023 自 序─一九六六年《文星》版序
027 仍 然─一九七八年港版序
031 到山中去
042 畫 晴
051 最後的戳記
061 綠色的書簡
072 回到家裡
081 聖 火
088 光 環
101 山 路
111 另一張考卷
121 霜 橘
131 地毯的那一端
143 魔 季
153 雨天的書
164 秋天‧秋天
172 細細的潮音
182 小小的燭光
193 歸 去
208 我喜歡
目 錄
007 有少作可悔,幸甚─二○一一年新版序
023 自 序─一九六六年《文星》版序
027 仍 然─一九七八年港版序
031 到山中去
042 畫 晴
051 最後的戳記
061 綠色的書簡
072 回到家裡
081 聖 火
088 光 環
101 山 路
111 另一張考卷
121 霜 橘
131 地毯的那一端
143 魔 季
153 雨天的書
164 秋天‧秋天
172 細細的潮音
182 小小的燭光
193 歸 去
208 我喜歡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