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能源真相揭密:一場遲來的氣候正義‧推薦序>
是的,我們做得到…
──「世界未來委員會下氣候與能源委員會」主席
「碧昂卡‧捷格人權基金會」主席
碧昂卡‧捷格(Blanca Jagger)
無庸置疑的,我們現在正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上。科學家的警告十分清楚、明瞭:「在到達無可轉圜的地步前,我們只剩下少於十年的時間來處理氣候變遷的問題。」我們已經面臨了極為可怕的氣候變遷現象,而當前唯一的任務就是阻止變遷加速惡化。然而,各國領導者卻不願意正視這項威脅的規模。
事實上,如果我們願意立刻改變的話,所付出的經濟成本將會比絲毫不行動小得多。立即改變的成本是可以控制的,而且也可以預防各種天災人禍、經濟蕭條所帶來的損失。以現在的全球經濟的衰退率為例,正因為我們並未在情況岌岌可危之前發現種種衰退的跡象,所以我們才被迫處理過去未曾留心而所造成的後果,並且被迫承受緊急援助的重擔。在環保議題方面,我們只是在重蹈經濟的覆轍,然而這一次,我們將沒有搶救的空間了…。
在2007年的「巴里島氣候高峰會」上,我呼籲全球各種組織必須同意制定一個針對氣候變遷的法定措施,此外,我們還必須減少碳的使用量,創造一個不需要依靠碳的經濟模式。然而,這一切是可能的嗎?這本極富改革性的書將告訴我們:「是的,我們做的到。」
目前地球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接近390ppm(註1),且以每年2ppm的速度在增加。NASA太空中心的吉姆‧翰生教授則明確指出,政府若想做到維持二氧化碳濃度在450ppm的目標,那麼則必須大幅削減到350ppm才行。他表示若只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其實是不夠的;人類如果想要將地球維護在與過去文明發展時相同的狀態下,那就必須要大大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本書可說是史上第一本提出如何減少二氧化碳濃度的作品。
我們必須要正視自然資源真正的經濟價值,例如雨林、海洋、堡礁等。這些生態系統的長期經濟價值必須透過保育、創新、效率改善等措施才能夠提升;大家若只是毫無保留地繼續濫用這些資源,其經濟價值只會被我們更快速地破壞殆盡。
氣候變遷已不再侷限於環保議題了,它更觸及了我們生活的每一個層面,例如安全、人權、貧窮、饑荒、健康、經濟、移民等議題。
我們必須要討論「氣候正義」(climate justice)的議題:開發中國家並不是造成氣候變遷的主要兇手,但他們卻是氣候變遷的受害者。
所謂的「氣候正義」正是檢視各種對抗氣候變遷的措施是否適合的標準。這裡的「氣候正義」包括了國際、國內、各世代及自然之母的正義。氣候正義所指的便是富國提供窮國先進的乾淨科技技術,藉以提升他們的生活水平,並且幫助他們進行再生能源的改革。
因應這迫在眉睫的大規模氣候危機,我們必須儘速改變目前的經濟體系。我們必須增加再生能源的使用量並且擺脫人類對碳的依賴,以便轉換成一個不會傷害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安全、低碳體系。此外,我們也必須正視能源危機及全球不平等所帶來的風險。
與核能相比,再生能源便宜許多,特別是以長期成本來計算時,再生能源並不會對地理政治有任何的威脅;相反的,它可以提供安全的乾淨能源給已開發和開發中國家的人民。再生能源將創造出包括經濟、環境、和社會方面的各種機會。
尼可拉斯‧史登教授說:「針對這些新科技的投資,將提供一種永續且完善的經濟成長,而不是像現今脆弱的網路創業及急遽的房價通膨所引起的經濟短暫蓬勃與快速衰退。」
那些表示再生能源將不足構成傳統能源資源的替代品的爭論,已被證明是錯誤的觀念了。德國的再生能源產業發展蓬勃,目前約有二十八萬人在這個產業工作。在西班牙再生能源產業工作的人數則約為十萬人。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近日的一份調查則預測,在2020年時,再生能源將佔歐洲能源市場的五分之一,並帶來四十一萬個工作機會。
正如這本書所指出,我們可以負擔再生能源的使用成本;另外,目前也已經有許多可更新能源的選擇。使用再生能源將是我們的道德使命,事實上,再生能源的使用方式比傳統能源簡單許多,任何地方的相關工作者都可以輕易上手。
再生能源的改革,將會帶給世上的窮國關鍵的經濟與社會利益,讓它們免於受到持續升高的能源價格的影響,並且幫助它們發展一個自足且便宜的能源網絡系統。同時,這樣的作法也可以預防能源稀少所將帶來的國家衝突,這樣才會讓發展中國家得到真正且持續的能源安全。
最近成立的「國際再生能源署」 (The Inter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Agency;IRENA)便是邁向分散能源與的關鍵,這個組織企希望改善再生能源的相關法規規範、指導各國政府施行相關政策、進行大量相關科技的研發與交流、提高建築容量、並提供投資再生能源市場的建議。
富國必須善盡職責,建立一個國際投資基金來幫助南邊與北邊進行科技交流。正如「麥肯錫全球研究院」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所言,在未來十年內,至少要有十兆美元的資金被投資在開發中國家,藉以幫助它們使用再生能源、提升資源效率、發展乾淨科技,進而拓展它們的經濟。
若要發展一個可更新的世界,我們必須要以全球的規模來保護森林、雨林並復原土壤。濫伐森林也造成了兩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而減少森林的濫伐是一樁既划算又有效的方法,用在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上…。重新在大面積的土地上造林、增加土壤營養也可以幫助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至350ppm。
在這個歷史的轉捩點上,我們必須謹記亞伯拉罕‧林肯總統曾經說過的一句話:「你不能以逃避今天的責任來規避明天的責任。」各國的政策決策者必須接受這個嶄新的機會。我們已經沒有時間製造藉口來拖延面對這些問題的責任,現在是領導人鼓起勇氣,立即開始正面的行動的時候了...。
………………………………………………(註1) 每1ppm為百萬分之一
我們做得到,我們也必須做到
──國際自然及自然資源保護聯盟會長
羅馬俱樂部共同會長
替代發展社會企業組織主席
世界未來委員會顧問
艾斯霍克‧克斯拉(Ashok Khosla)
以定義來說,一個「永續發展」的世界勢必將會成為一個「可更新」的世界。在可更新的世界中,人類雖然可以自由使用各種自然界的物質和能源,但卻不會有用盡的一天,也不會有將這些資源剝削殆盡的憂慮…。
從實際層面來說,可更新世界也必須是一個「公平」的世界。貧富的極端差距並不符合可更新世界或永續世界的宗旨。那些非常富有的人傾向於過度利用那些無法被取代的資源(通常是那些需要長時間形成的資源,如礦石、化石燃料、原生林、環境匯等),而貧窮者則必須要過度依靠那些已經無法再生的生物資源來生存(如土壤、水、生物等)。這些大自然的限制,被富裕及貧窮這兩種疾病無情地破壞了,而這一切可能就是人類末日的開始…。
所以,可更新世界必須要兼固永續及公平兩個面向,這代表我們必須要以留下足夠資源的態度來使用自然及這個星球上的資源;這也代表世界上所有的民族及經濟體,都會因著我們的態度改變而受惠。
本書出現的時機十分好,它觸及了「能源系統」這個專題,企圖尋找能將全球經濟快速且有效的改變為使用再生能源,而不再依賴非再生能源的方式。同時,這也是一個對人類及生態系統皆有益處的方法。
現今的社會及發展模式已經不再適用現況了,它太重視機械理論、範圍狹隘且短視近利,對於人類價值觀的成本太高,對自然的破壞性又太強,它讓我們的「文明」變成一個冷漠、不平等又極度不公平的社會。而現在,我們發現它也是即將要毀壞那些支持人類存在的生命維持系統。然而,戒除過往的壞習慣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此外,世界主要經濟體在面對氣候變遷與物種絕種等威脅生命的議題時,始終拖拖拉拉的態度也足以代表這本書所呼籲的改變,將會面臨一個很大的障礙。過去,只有重大戰爭與災難才能啟發那些面對巨大挑戰時所必須發生的改變。
不過,也許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有機會做到一些從未發生的事。他們可以向其他國家展現出這些發展中國家的模型不只有效,且在人力資源方面有更好的表現嗎?或是他們可以更快速地改採較以往和善的再生能源為主的能源系統,並從僅僅勒住他們脖子的進口燃料重點中獲得解脫呢?一些貧窮國家將他們一年所產生的GDP全部花在購買化石燃料上;而他們為此還得背負著向北方借款的負擔。我們需要儘速找到一些嶄新的想法來解決這些問題,這些不只和南方佔全球三分之二的人口有關,甚至是和全體人類都有關係的生存之道。
對於居住在已開發國家的人民來說,使用電燈、暖氣、冷氣、自來水等設施其實一件再理所當然不過的事情。但對於住在貧窮國家的好幾十億人口來說,他們根本就無法接觸到這些人類基本需求的事物。農業自足的地區可以依靠太陽能、風力、小型水利等科技獲得能源,若利用電池儲存足夠的電力,他們也可以在夜晚使用電燈以繼續教育、工作、醫療等活動,這樣不但可以提升人民的識字率,更可提高生活品質與壽命。
生物圈同樣也值得如此的投資。目前已經有許多人致力於回復生態系統的健康、讓荒蕪的土地可以再次發揮生產力、重新種植森林與紅樹林、讓漁產量復原、並讓人類的生活環境回對永續發展的模式。那些居住於大自然的人知道平衡的重要,也了解到人類的生活其實正是依附在這種平衡之上的。相反的,在近年來已佔了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的城市住民則不了解這點。但隨著自然災難的發生、食物價格飆漲、用水減少、臨海城市被潮汐淹沒……等天災人禍不斷時,城市住民也將被迫了解,被迫重新學習如何尊重、理解大自然,而我相信這樣的日子,已經不遠了…。
就如同我在世界未來委員會的同事提姆‧佛蘭那里所預測的,位於澳洲西部的柏斯(Perth)可能會因為氣候變遷造成的用水減少,進而成為全球第一座鬼都市。柏斯的一百六十萬人口將會加入,成為數以百萬計的氣候變遷難民之一,在世界各處尋找新的居住地。孟加拉低海拔的平原上的三千萬人口也可能成為難民。在未來的四十年,我們將會看到生態難民的數字持續增加,甚至直追上億人口…。如何安置這些人、提供他們足夠的食物、水資源已經創造出一個新的產業:綠色工作,而這將會成為各國經濟體最主要的考量。畢竟若不如此,我們將會見到前所未有的疏離、暴力及恐怖主義,紛紛上演…。
如同本書所說,我們手上唯一的理智選擇便是把握工業革命之後所帶來的正面經濟機會,將世界轉為一個低碳社會。這讓我們可以保護並回復在過去一世紀中,已被嚴重破壞的生態系統。同時,它也會提供更有意義的工作、有價值的稅收支出、健康的經濟以及文明的成就感,這是我們在這個時代中的責任,也是一項另任興奮的挑戰。它可以幫助我們的世界、人民更緊密地結合,並且重新創造人類與自然界的連結。就像這本重要的核心:只要我們願意,這個世界可以是可更新、公平且永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