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講,當揚智文化事業公司出面要求我為這本《社會心理學》寫校閱序言的時候,我心中是充滿猶疑的。本書的主要作者 E.Aronson是在美國享有盛名的社會心理學家,致力於以實驗研究解決社會問題;另外兩位作者也是十分優秀的「實証派」心理學者。他們長年注意社會心理學的發展動態,不斷地把社會心理學最新的研究發展納入本書之中,這本書也充分考量到不同文化的觀點。他們所寫的《社會心理學》教科書早先就有中譯本,本書根據他們所著的最新版本翻譯而成。三位譯者對於本書的譯筆流暢,用字精準,充分做到學術著作翻譯「信、雅、達」的要求。和坊間一般翻譯的《社會心理學》教科書相較之下,本書絕對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然則,我在為這本書寫校閱序言的時候,為什麼仍然有猶疑之感?
我從 1980 年代致力於發展本土心理學以來,對於國內社會科學界「全盤西化」的現象,便有極為深刻的感受。三十年來出版了許多論文,最近更綜合歷年研究成果,連續出版《儒家關係主義:哲學反思、理論建構和實證研究》和《心理學的科學革命方案》兩本書。去年(2010),我當選「亞洲本土及文化心理學會長」,呼籲非西方國家的心理學者致力於建構以「關係主義」作為預設的心理學理論,取代目前西方心理學大多數以「個人主義」作為「預設」的理論。我的努力也獲得了國際心理學界的注意,遠在英國的專業學術期刊《社會知識學》(Social Epistemology)特地派人對我進行專訪,並以〈呼喚心理學
的科學革命〉為題,將訪談結果刊登在今年(2011)四月的該刊之上。
長久以來,我一直希望能夠整合多年來本土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寫一《社會心理學》的教科書。然而,因為自己手頭上的研究工作實在太忙,對於這項耗時費力的心願,始終無法付諸實現。近年來在國際 SSCI 期刊上出版論文的壓力更迫使年輕一代的學者難以投入這項工作。久而久之,國內學術界也始終無法出現一本「本土的」《社會心理學》教科書。在這樣的態勢下,我希望讀者在讀這本書的時候,要有高度的「文化覺察力」(cultural awareness),瞭解到書本討論的內容,大多是在談西方個人主義文化中的社會心理現象。到了非西方社會,就得作適度修正。當然,我更希望:年輕一代的學者有人願意發心,整理本土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撰寫一本「本土的」《社會心理學》教科書,為本土社會科學的發展奠立厚實的基礎。
國家講座教授
黃光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