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書附贈傅佩榮教授主講「聽莊子說美感」有聲CD】
快樂不快樂、有錢不有錢?
跟著老莊一起顛覆你的人生相對論,
終結在善惡美醜中掙扎的自擾生活!
如果你不懂為什麼有錢的都是別人、不是自己?
煩惱為什麼生活中痛苦比快樂多?
不知道到底該不該追求名利、競爭到底?
其實,這些看似人生大哉問的相對祕密,
老莊早在幾千年前就告訴你了!
【老莊的犀利觀點】
做人最好要「呆若木雞」,放空自己,營造莫測高深的假象,如此便能所向無敵!
「形如槁木,心如死灰」雖然看似已經沒戲唱了,卻才是修練的最高境界!
人生本來就是「生出入死」,從出生走向死亡,所以也就沒什麼好怕的了!
會叫的鵝不懂「無用之用是為大用」,才會落得被殺來當下酒菜的下場!
不擇手段所獲得的財富,就像靠「吮癰舐痔」——舔人濃瘡、痔瘡換取富貴一樣,令人不屑!
國學大師傅佩榮教授透過多年鑽研心得,以《道德經》與《莊子》二書為文本,完整、有體系地探究許多人生中最根本的相對觀念,例如美與醜、苦與樂、貧與富、生與死等。帶你從寓言故事中看老莊的幽默風趣與犀利言詞,學習他們對擾人世俗觀的獨到見解,看透生命真相,活出自在人生。
作者簡介:
傅佩榮
民國三十九年生於台北。輔大哲學系畢業,臺大哲學研究所碩士,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現任臺大哲學系教授。近年致力於在大陸推廣國學,曾在央視「百家講壇」、鳳凰衛視「國學天空」、山東衛視「新杏壇」、東方衛視「世界文明講壇」擔任主講。2008年獲《21世紀經濟報導》評選為文化類「年度風雲人物」。曾獲教育部頒發教學特優獎,並榮獲國家文藝獎、中正文化獎。論著豐富,寫作涵蓋哲學研究、人生哲理、心理勵志等。
著有《哲學與人生》、《柏拉圖》、《解讀五大經典》系列、《原來孔子這樣說》系列、《人能弘道:傅佩榮談論語》系列、《不可思議的易經占卜》、《易想天開看人生》、《儒道天論發微》、《儒家哲學新論》等百餘種。詳細介紹請參考「象飛音樂工作室」http://flyinnmusic.pixnet.net/blog
章節試閱
1號相對論:美與醜
中國在春秋戰國時代進入一個轉型期的社會,這時候,許多讀書人紛紛提出個人的見解,我們稱之為「百家爭鳴」的時代。其中影響最深遠、對後代兩千多年中國人心靈發揮塑造作用的,就是儒家與道家。道家的思想有其必要性,讓我們可以還萬物一個本來的面貌。如果談到人類的世界,最容易出現的判斷,就是本節所要談的主題:美與醜。
老子的《道德經》內容只有五千多字,短短八十一章,其中在第二章就提到:「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天下人都知道什麼才是美,醜就顯而易見了。
道家對於美醜的分辨,從老子開始就認為是相對的,《莊子》裡也可見有關相對美醜概念的故事。
莊子說,人類的美與其它動物的美不同,人類因為時代、地區的差別,對美的判斷也不同。他提到兩位美女,驪姬與毛嬙,她們都很漂亮,但是魚看到她們立刻潛入水中,鳥看到她們立刻飛上天,就好像看到妖怪似的。
這些動物為何這麼不識相呢?我們實在不該冤枉牠們,你若問魚:「最美的是什麼?」當然是另外一條魚;鳥呢?另外一隻鳥;鹿呢?另外一隻鹿。動物有動物的判斷,怎能用人類所謂的「美女」當作唯一的標準呢?
人類社會所謂的「美」,也沒有什麼普遍性,因為時代與社會的差別,標準會有所改變。很多年前,我特別觀察過什麼是「美」,年輕的學生問我什麼是「美」,我說:年輕就是美。因為年輕人充滿活力,不用化妝,皮膚白裡透紅,非常陽光。中年人問我什麼是「美」,我說:健康就是美。身體如果不健康,看到別人自由地慢跑、運動,便會覺得健康就是美。當老年人問什麼是「美」,那只能說自然就是美。
換句話說,每個人在生命中各個階段都能得到某種美感,美代表值得欣賞,覺得自己有某種美感值得欣賞,生命肯定會比較愉快。
【老莊怎麼說?】
早在漢武帝時代,史學家司馬談就寫出了《論六家要旨》,他認為先奉最主要有六家學派: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陰陽家。其中系統最完備、影響最深遠、對後代子孫的心靈起著塑造作用的就是儒家與道家。儒家提倡以人為本,道家則尊崇順其自然。那麼,莊子是如何運用寓言故事來解釋兩種思想的差異呢?
【豬跟蘋果長得怎樣,關人類何事!】
要介紹道家老子與莊子的思想,首先得設法說明它與儒家的差異。
儒家是一套標準的人文主義,所謂人文主義,就是把人的生命當作一切價值的基礎,必須把人當作目的,不能僅僅把人當作手段來利用。
我在中學時讀到《論語‧鄉黨》裡的一句話,深受震撼。我們都知道孔子五十一歲才開始在魯國做官,做了五年之後就周遊列國去了。他在做官期間,有一天下朝回家,家人跑來報告說馬廄失火了!孔子聽了之後只問一句話:「有人受傷嗎?」完全沒有提到馬的損失。
這短短的十二個字「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讓人震撼,因為古代封建社會是有階級的,馬廄失火會受傷的是馬車夫、工人、佣人,他們都是階級很低的人,沒有人權保障。但是對孔子來說,只要是人,一往平等。相對的,古代的馬非常貴重,有人甚至以馬的數量來計算家產。但對孔子來說,再怎麼貴重的資產,都不能與人相提並論。
這就叫作人文主義,這也是為什麼當我們提到儒家思想時,常說它非常適合人類社會的需要。
但是道家則不同,這點可以從一段古代寓言故事中看出:楚王喜歡打獵,他有一把弓,天下聞名。有一次他打完獵要回都城,把弓交給部下看管,走著走著,弓不見了,大家分頭找都找不著,最後楚王只好說:別找了,「楚王失弓,楚人得之」。
楚王身為一個國家的領導者,考慮的是自己國家百姓的福祉,弓掉在楚國境內,撿到的肯定是楚國人,所以不找也罷。
孔子聽到之後便說:「何必曰楚?人失弓,人得之。」大王弓掉了,人撿到了,這個人是齊國、楚國、吳國、越國、趙國等外國人也沒有關係,只要是人撿到都好,這叫作人文主義。
老子聽了說:「何必曰人?失弓,得之。」弓掉了,猴子可以撿去玩,螞蟻也可以搬回家,只要這弓還在地球上、還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有何不可呢?這便是道家。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儒家是以「人」為中心,道家則超越這種想法,讓萬物回歸本來的樣態。以人為核心很容易扭曲萬物的價值,譬如蘋果為什麼是紅的?因為想讓人看了有食欲;豬為什麼肥?要給人提供營養。若是如此,蘋果和豬也會覺得莫名其妙,我本來就是長這樣,跟人類有什麼關係呢?
【老莊怎麼說?】
莊子透過寓言故事告訴我們,萬物的認知標準不一,人為的標準並不是唯一的標準,如果誤把相對當作絕對,那就離「道」太遠了!單就美與醜來說,也難以用統一的標準來衡量。那麼,古代用來誇讚美女的成語,為什麼到了今天,反而會惹得女士怒目相向呢?
【誰是「環肥」?】
幾年前我到一個地方演講,主辦方是兩個單位,其中一個單位派兩位男士來接我,另一個單位派兩位女士來接我。我們一行人到了飯店準備吃宵夜,這時候其中一位男士為了表達善意,就說:「傅教授,您真好運氣,有兩位美女來接您。」但他為了表現國學素養,多加了一句「環肥燕瘦」。
他本想借古代成語誇讚美女,但是現代人很難接受「肥」這個概念,於是,比較豐滿的那位女士就立刻翻臉:「你說誰是環肥呀?」氣氛一下僵掉,宵夜也吃不成了。這故事說明了不同的時代與社會,有其不同的標準。
又例如太平洋有一個叫「長頸族」的部落,那裡的女孩從小就要戴銅環,把脖子拉長,脖子愈長愈美。一個正常女子去到那兒,肯定會被看成是醜八怪。這說明美有時候與習慣造成的判斷有關,習慣會影響我們的判斷,我們習慣看什麼樣的人,久而久之,便覺得這才是值得欣賞的,要你欣賞另一種類型,就很難接受了。
《莊子》裡有個故事,有一個人叫做「闉跂支離無脤」(跛腳、駝背、兔唇),前去遊說衛靈公,衛靈公很喜歡他,看到正常人,反而覺得他們的脖子太瘦長了。另有一個人脖子上長了大瘤,前去遊說齊桓公,齊桓公很喜歡他,而看到正常人,反而覺得他們的脖子太瘦長了。
由此可知,習慣所造成的判斷,很容易產生相對的影響。
另外,還有心態上的問題。有句成語叫「東施效顰」,其中的故事也出於《莊子》:美女西施有心絞痛的毛病,心痛的時候,就捧著心皺著眉頭。同村裡有個叫東施的醜女,看到西施樣子很美,也學著捧著心皺著眉頭。
結果,鄉裡的有錢人立刻把門窗關起來不敢出門;窮人立刻帶著妻子、孩子遠遠走開,不敢看到她,深怕做惡夢。
莊子說這些話,聽起來也挺刻薄的,但是他提醒我們,不要只知道別人美,而忽略了更重要關鍵:為什麼美呢?如果只是學外表打扮、化妝、用名牌,那太容易了,但真正的美,一定離不開人內在的心態。
【老莊怎麼說?】
人類社會對於美醜的判斷,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標準,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審美習慣,不同的心態也會產生較大的差異。可以肯定的是,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可是在莊子的寓言故事中,為什麼旅店的老闆對醜陋的小妾疼愛有加,卻對漂亮的小妾不理不睬呢?
【受寵的醜妾】
關於美醜,莊子又說了一個故事,其背景當然未必適合現代社會:有個人寄宿旅館,發現旅館的老闆有兩個小妾,一個很漂亮,一個很醜。大家都很好奇,因為老闆對長得美的不理不睬,反而對長得醜的疼愛有加。
旅人問老闆,為何對她們的態度完全不同,旅館老闆回答:「長得美的以為自己美,我不認為她美,但長得醜的以為自己醜,我不認為她醜。」
這句話很有意思,一個人以為自己長得美,難免就會有驕氣而顯得高傲。相反的,一個人以為自己長得醜,就會比較謙虛,比較溫柔。
人和人相處久了,不是看外表,而是要看個性,個性是溫和還是傲慢,差別很大。長得再好看,天天相處之後,就是那麼一張臉。因此,人的心態很重要,如果心態不正確,自以為美,對人顯示出驕傲的神態,別人恐怕也只能從外表把你當作花瓶來欣賞,卻不願意與你親密交往。所以很多男性在選擇朋友時,寧可考慮女性是否溫柔,至於美醜,只要不太離譜,也都願意接受。
美醜除了與時代、社會差異有關,其實還有一點值得注意:有距離才有美感,保持距離就容易欣賞。
《莊子‧逍遙遊》一開始就連續用三個故事講一條大魚(鯤)變成大鳥(鵬),然後大鵬鳥飛到九萬里之上。莊子說,從地面上看天空,蒼蒼茫茫,真是漂亮,但那是天空真正的顏色?還是因為距離太遠,看不清楚的結果?同樣的,從天空看地面也是如此。
一般人只覺得天空很美,卻忽略了距離所產生的美感。太空人登陸月球之後,不禁讚嘆地球真美,但我們在地球上沒什麼感覺,因為人太多了,有各種壓力。而太空人在四周的星球中,發現只有地球是彩色的,因為有青山、河流、雪山、沙漠、森林等,所以讚嘆地球真美!
法國有位社會學家強調,人的創意與人口密度有關,每平方公里三十人是最佳狀態。因此,人若走好久才能看到一個同類,自然會感到親切;要與人保持距離也很容易,也就比較能有創意的思考。這說明了有距離才有美感。
很多人喜歡到歐洲旅行,非常欣賞中世紀後期的古堡,彷彿自己身在電影與小說中。我曾到過比利時附近的一個小鎮,整個鎮就是一個城堡。我們羡慕當地人能住在這麼美好的地方,他們卻不覺得美,因為他們從小就在那兒長大,對他們而言,那兒與我們的住家沒有差別。
遊客到一個景點之所以覺得很美,是因為沒有利用的心態,如果住在當地,就必須知道郵局在哪裡、洗衣店在哪裡等,一想到這些,距離沒了,美感也就立刻消失了。這也是很有趣的現象。
1號相對論:美與醜
中國在春秋戰國時代進入一個轉型期的社會,這時候,許多讀書人紛紛提出個人的見解,我們稱之為「百家爭鳴」的時代。其中影響最深遠、對後代兩千多年中國人心靈發揮塑造作用的,就是儒家與道家。道家的思想有其必要性,讓我們可以還萬物一個本來的面貌。如果談到人類的世界,最容易出現的判斷,就是本節所要談的主題:美與醜。
老子的《道德經》內容只有五千多字,短短八十一章,其中在第二章就提到:「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天下人都知道什麼才是美,醜就顯而易見了。
道家對於美醜的分辨,從老子開始就認為是...
作者序
人間有許多價值是相對的,譬如美與醜,善與惡,苦與樂,利與害,爭與不爭,有用與無用。這些相對的觀念不能脫離每個人「主觀」的判斷。即使是同一個人,從年少到年老,也可能對某種情況作出相對的判斷。
老子與莊子代表道家思想,他們對這些價值的相對看法與一般人相同嗎?當然相同,但是卻另有一番深刻的思考。
一般人根據自己的經驗與觀察,談起相對的價值,就會出現不確定的感覺,好像什麼都不可靠。老莊呢?他們提出的「道」字,代表了萬物的來源與歸宿,代表了包容一切的整體。由整體的角度看來,所有的價值都是相對的。這種觀點並非出於個人主觀的體驗,不帶有任何情緒的因素,因而具有普遍的意義。
價值的相對性基於萬物的相對性而有。所謂萬物,無時無刻不在「變化」之中,而變化所代表的是:出於虛無,又入於虛無。因此,嚴格說來,萬物並不存在。
莊子認為:古人的智慧抵達至高境界,因為他們明白「未始有物」,亦即從來不曾有萬物存在過。真正存在的,自始至終都是「道」,或者應該說,無始無終都是「道」。沒有道,就沒有萬物;但是沒有了萬物,道卻依然存在。這是道家立言的要旨。
依邏輯方式思考,從相對論必定衍伸出懷疑論,從懷疑論又難免接上了虛無論。如此一來,人生豈非南柯一夢?道家提醒我們:萬物確實如夢似幻,但是「道」卻是真實而永恆的。因此,人生的功課只有一門,就是設法悟道。
既然談到功課,就表示需要修練。莊子多次使用「形如槁木,心如死灰」一語,聽起來有些消極無奈,其實卻是置之死地而後生。唯有讓人的身心擺脫相對的欲望與意念,進入一種虛靜狀態,然後人的「精神」才會展現出來。此時所展現的精神,就是悟道的契機。
換言之,老子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莊子發揮此說,把「人亦大」落實於「精神」層次,可謂完美的詮釋。
問題在於:能夠經由修練而展現精神層次的人,實在少之又少。莊子一再使用像「真人、神人、至人、天人」這些合成名詞,目的是要告訴我們:單單做一個凡人是遠遠不足的。
有些人以為道家是要我們順其自然,好像那是一件簡單的工作。但是誰能真正做到順其自然?少了對「道」的覺悟,又未能修練身心,則順其自然只是放任、懶惰、推卸責任的藉口而已。
老莊的相對論並非一般的相對論,因此我們還可由此得知:富貴與貧賤是相對的,生與死是相對的。能明白這兩點,已經是不平凡的見識了。老莊還要再進一步,反璞歸真,肯定人類生命的意義,就是:外在與世人同化,內心卻完全不受干擾;覺悟了無所不在的道,因而可以自在逍遙。這時所談的「外化與內不化」,以及「道與逍遙」,就不是簡單的相對論,而是人生的理想境界了。
我於二○一○年在東方衛視的「世界文明講壇」主講了十集「老莊的智慧」,講稿整理成書,形式有些特別,其中加了許多像是旁白的問句,原是為了吸引電視觀眾的注意力,如今寫在書中別有一些趣味,使閱讀變得較為輕鬆。
本書書名所用的「相對論」,當然不是物理學的意思,而是並列兩種相對價值,進行深入討論,藉此突顯老莊的思想。凡引述老子與莊子的語句,都在章後附上原文,以便讀者參考。
我近年出版了幾本介紹道家的書,本書是兼顧老莊而談的,所論較為完整。書中十章所列的十組價值觀,則是新的探討方式。我推廣國學的用心是一致的:希望扮演橋樑,讓讀者更容易進入原典的世界。
人間有許多價值是相對的,譬如美與醜,善與惡,苦與樂,利與害,爭與不爭,有用與無用。這些相對的觀念不能脫離每個人「主觀」的判斷。即使是同一個人,從年少到年老,也可能對某種情況作出相對的判斷。
老子與莊子代表道家思想,他們對這些價值的相對看法與一般人相同嗎?當然相同,但是卻另有一番深刻的思考。
一般人根據自己的經驗與觀察,談起相對的價值,就會出現不確定的感覺,好像什麼都不可靠。老莊呢?他們提出的「道」字,代表了萬物的來源與歸宿,代表了包容一切的整體。由整體的角度看來,所有的價值都是相對的。這種觀...
目錄
【自序】
1號相對論 美與醜
◎ 豬跟蘋果長得怎樣,關人類何事!
◎ 誰是「環肥」?
◎ 受寵的醜妻
◎ 慢慢走,欣賞啊!
◎ 萬物的美,不需要說明
◎ 天下無美醜,庸人自擾之
2號相對論 善與惡
◎ 做好事不叫「善人」
◎ 為了行善,死了半村子的人
◎ 報德好?報怨好?
◎ 孝順的重點在於「忘記」
◎ 真性情才能行善避惡
3號相對論 利與害
◎ 欲望帶來災難
◎ 莊子被當成了小偷?!
◎ 打滾的烏龜好過祭祀的牛
◎ 嬰兒比千金璧玉更值錢
◎ 享樂前先問酒肉來源
◎ 拿多拿少,整體都是一樣的
4號相對論 爭與不爭
◎ 爭再多也是白費
◎ 做人要呆若木雞
◎ 蝸牛角上的競爭
◎ 把自己變成一艘空船
◎ 心靈無限大
5號相對論 有用與無用
◎ 用對地方才有用
◎ 會叫的鵝反被殺
◎ 孔子的書都白讀了
◎ 在亂世中活得更自在
◎ 不為所動才有真自在
6號相對論 苦與樂
◎ 容易滿足,就沒有苦樂的問題
◎ 苦樂全在一念之間
◎ 哪裡來、哪裡去
◎ 殘疾是最快樂的
◎ 超越苦樂的自在瀟灑
7號相對論 富與貧
◎ 借錢借得理直氣壯
◎ 貧窮不是病,有理想不能實現才是病
◎ 平均是福,多餘是害
◎ 有錢人的六大災難
◎ 窮也要窮得快樂
8號相對論 生與死
◎ 生命是借來的
◎ 死了變骷髏還比當人快活
◎ 莊子的特殊葬禮
◎ 莊子的「修心」之法
◎ 「死」引發根本的智慧
◎ 記得鞭打落後的羊群
9號相對論 外化與內不化
◎ 忘了我是誰
◎ 影子的故事
◎ 放下身段是第一步
◎ 莊子交朋友的原則
◎ 把「應該」變成「願意」
◎ 一切回歸「道」
10號相對論 道與逍遙
◎ 螻蟻、雜草中也有「道」
◎ 「道」與「上帝」殊途同歸
◎ 用「無為」治療憂鬱症
◎ 捉蟬的技巧
◎ 露肚皮的王羲之
【自序】
1號相對論 美與醜
◎ 豬跟蘋果長得怎樣,關人類何事!
◎ 誰是「環肥」?
◎ 受寵的醜妻
◎ 慢慢走,欣賞啊!
◎ 萬物的美,不需要說明
◎ 天下無美醜,庸人自擾之
2號相對論 善與惡
◎ 做好事不叫「善人」
◎ 為了行善,死了半村子的人
◎ 報德好?報怨好?
◎ 孝順的重點在於「忘記」
◎ 真性情才能行善避惡
3號相對論 利與害
◎ 欲望帶來災難
◎ 莊子被當成了小偷?!
◎ 打滾的烏龜好過祭祀的牛
◎ 嬰兒比千金璧玉更值錢
◎ 享樂前先問酒肉來源
◎ 拿多拿少,整體都是一樣的
4號相...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