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走老人」:無視常規、失控踰矩的老人。
大約一百多年前,電影問世;五十多年前,電視逐漸流行;而近十多年來,電腦、網路、手機已成為平常的個人隨身產品,媒體與通訊的更新速度不斷加快,其他各類科技也日新月異,這些進步在帶給人們生活便利的同時,也改變了人類對於時間和空間的感受,以及人和人之間的距離。
在現在的社會,年輕人要跟上時代,都得花上不少力氣吸收資訊和學習;而對這個時代的老人而言,身處於資訊快速的社會中,無法接受、跟上或適應時代的變化,會有一種被孤立的感覺,這是老年人在現今社會生活上的一種困難及挑戰。
人們以往對老人的印象,通常會認為老人是有經驗、有智慧、行事謹慎、生活安靜的族群,但在現今社會,我們越來越容易遇到行為失控的老人。小則易為小事暴怒,大則犯下社會案件。
本書為日本紀實小說家、芥川獎得主藤原智美,長期寫作有關「家」與「家人」的紀實小說後所發展出的作品。他觀察到日本社會的老人失控暴走行為越來越多,由此而衍生的社會事件也日漸頻繁,於是試圖以過往採訪過程中拾得的幾篇短文、新聞記事,以及他的親身經歷當作素材,來分析老人暴走的原因,以及現代老人所感受到的焦慮來源。
書中寫到的老年人及對於這世界的「定見」都是以作者本身的「我」作為出發點,主題雖是「暴走的老人們」,但作者並非想要批評老人,而是想緊跟著失控的現狀,找出當前社會人際關係基礎上正在發生的變化。
作者簡介:
藤原智美
一九五五年福岡市出生。一九九二年以《司機》獲得第一○七屆芥川獎。主要的小說作品有《群體》、《夢娜之眼》、《失蹤女孩》等。而自一九九七年以來,透過個人獨特角度採訪、考察居住空間構造與家庭社會關係後,寫出改編自時事的暢銷書《所謂「建立家庭」》。之後還有《「製造」家人的房子》、《那孩子為什麼畫出沒有雙手的人呢?》、《我睡著後想到的事》等,是相當活躍的紀實小說家。
官方網站http://www.fujiwara-t.net/
譯者簡介:
黃薇嬪
喜歡攝影、旅遊和咖啡的日文譯者。翻譯這部作品的過程中,才驚覺到自己原來也是跟不上社會變遷的老人,就快要被時代的洪流捲走了(茶)。
相關譯作可參見http://weipyn.pixnet.net/blog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希望本書的出版能提醒台灣社會:投資老人、關懷老人、與老人一起慢活、樂活。
──楊培珊(台大社工系副教授)
小說家藤原智美這回搖身一變成為社會觀察家,而且他觀察的對象遍布在我們生活之中──老人。他發覺許多老人很容易發怒,主角是老人的暴力案件也在近些年激升,他不是社會學家,沒有統計的背景或者社會學家的訓練,但是他有小說家敏銳的觀察力跟想像力,也讀了不少相關的著作,於是完成了這本極其有趣的主題書。──馮光遠(給我報報總編輯)
【書評】
摘自──〈「暴走老人」之台灣現場〉
楊培珊(台大社工系副教授)
「暴走老人」?!本書的標題確實引起我的好奇,究竟誰是「暴走老人」呢?什麼樣的行為表現會使這些老人被歸納為「暴走老人」呢?「暴走老人」的整體生活情境又是怎樣的樣貌呢?本書作者藤原智美是日本知名的紀實小說家,我也好奇如果日本有「暴走老人」,那麼台灣是否也有類似的社會人口現象呢?
台灣的老人比例於二○一○年底達到百分之十.七四,老人總數計二百四十八.七萬。雖然在老人總數及老人占總人口的比例上,台灣與世界最高齡國家的日本相較,仍是相對「年輕」的國家,但台灣人口老化的「速度」卻是世界各國中數一數二的。根據經建會推計,二○二五年老人比例將達到百分之二十,二○五○年老人比例將高達百分之三十七。
換句話說,台灣人、台灣家庭、台灣社會都必須更快速地學習來認識老人與老化的各種現象。各類的出版品在此「社會學習」的過程中,當然扮演非常重要的資訊傳媒的角色,然而實際上,在台灣的老人相關出版品中,絕大部分以養生保健為主軸,而以「個人與社會環境互動」、「個人的社會適應」或「社會如何調整以因應老人」等為主軸的閱讀內容,仍然非常稀有。本書以時間空間為經緯線,並引許多適應不良的老人案例作說明,提醒我們老人有生理、心理、社交與靈性等複雜的需求,需要全方位卻又適合個人的關懷。……(更多內容,請參見《暴走老人》)
名人推薦:希望本書的出版能提醒台灣社會:投資老人、關懷老人、與老人一起慢活、樂活。
──楊培珊(台大社工系副教授)
小說家藤原智美這回搖身一變成為社會觀察家,而且他觀察的對象遍布在我們生活之中──老人。他發覺許多老人很容易發怒,主角是老人的暴力案件也在近些年激升,他不是社會學家,沒有統計的背景或者社會學家的訓練,但是他有小說家敏銳的觀察力跟想像力,也讀了不少相關的著作,於是完成了這本極其有趣的主題書。──馮光遠(給我報報總編輯)
【書評】
摘自──〈「暴走老人」之台灣現場〉
楊培珊(台大社...
章節試閱
摘自〈第三章情感.第一節透明規範〉
「星巴克」的優越感
某本雜誌針對「最近二十年間從東京街頭消失的東西」進行問卷調查。我的答案是私家經營的咖啡廳。推門進入店內,掛在門上的小吊鐘會發出清脆響聲的街角小型咖啡廳,現在已經鮮少看見了。取而代之席捲街頭巷尾的是全國連鎖咖啡店。過去的咖啡廳式微,進入咖啡店時代,也與我們的生活方式、溝通方式大幅改變密切相關。
幾年前曾有一則新聞提到某處縣政府所在地沒有「星巴克咖啡」,於是當地居民發起邀請星巴克來開店的運動。理由似乎並非只是「我們想喝星巴克的咖啡」。如果只是這種個人喜好程度的話,不至於發展成連署運動。最後一深入追究後才得知,原來是星巴克等於時尚程度的指標,「我們這兒的街上沒有星巴克」等於「我們這兒跟不上潮流」,這點讓部份人士無法忍受。只不過是全球咖啡連鎖店的一家店面,卻被視為是地區優越感的象徵。這真的單純只是全球化現象之一嗎?那麼,星巴克式的風格又是指什麼?
一言以蔽之,就是提供自助簡餐的咖啡廳。也可想像成是麥當勞的咖啡店版本。我居住的地區車站前也有星巴克,不過事實上我到目前為止仍無法適應那種消費形式。
進入店內後,在櫃台前排隊,一邊看著菜單,一邊等待輪到自己,但這過程往往會讓人覺得很匆忙。根本還來不及徵詢自己的欲望,就必須從內容甚多的菜單之中挑選出想喝的飲料或點心,最後總是看到什麼就點什麼,沒有充分時間能夠從頭到尾看清楚菜單。客人究竟有多少時間能夠選擇呢?從「歡迎光臨」開始幾乎沒多少就必須說出點餐內容,恐怕連五秒鐘都不到吧?不是只有我如此,大多數客人也是如此。因此點餐簡稱的指南書也跟著出現。
星巴克在網路上有支持者網站,瀏覽過內容,你會看到處處寫著「初學者」、「老手」等詞彙。上面刊登著毫不遲疑的點餐訣竅,例如:想要點小杯星巴克那堤時,正確的說法是「那堤,小杯」,因此必須學會簡稱。星巴克雖是人人都能夠進去的咖啡店,不過想要懂得如何利用星巴克,必須經過訓練。我真想改變方式,故意開口說:「今天好熱,我好渴,有沒有什麼推薦的飲料呢?」不過事實上到目前為止還沒嘗試過。或許即使我站在櫃台前一分鐘左右,猶豫著「嗯,我想想,該喝什麼好?」店員也會微笑對我說:「請慢選。」然後轉頭接受下一位客人的點餐。於是我總是壓抑自己的願望,扮演配合的客人。
有一次,難得有一群大約六、七位左右的老人走進店裡。所有人穿著慢跑鞋、背著背包,看來似乎是健行隊。他們入座後,其中一人才發現這是自助式咖啡店,於是整理了大家要點的飲料後前往櫃台。白髮老婦人的腳步雖然颯爽,但是我有預感事情不會那麼順利,畢竟他們點的「冰茶」、「果汁就好」、「黑咖啡」等等,都不是星巴克的餐點形式。
不出所料地,老婦人開始在櫃台前與菜單搏鬥。冰茶、果汁、咖啡等熟悉的名稱全都找不到,再加上杯子尺寸還分成Short、Tall、Grande,她搞不清楚這究竟是什麼,因此不斷與櫃台店員溝通。最後婦人終於放棄,把座位上的所有人都叫過來。結果他們每個人只是說:「那堤是什麼?」「一般咖啡就行了。」造成情況更加混亂。原本的快速點餐機制暫時停止作用,櫃台前大排長龍。最後是由一位店員來到他們桌前負責仔細說明,並且替他們點餐之後,事情才總算告一段落。
過去的咖啡廳是在座位上坐下後,首先會上「冰開水」。待客人慢慢看菜單,店員再算準時間上前點餐。而習慣了舊形式的人們、高齡者對於星巴克的方式感覺困惑、拘束且不自在,這點我很清楚。全新的消費方式逐漸固定之際,舊有的模式就被趕到角落、逐漸消失,讓習慣了舊有模式的人們愈來愈不解且無法配合。但是這樣的場面在以消費為中心的現代生活裡,正逐漸增加中。……
摘自〈第三章情感.第一節透明規範〉
「星巴克」的優越感
某本雜誌針對「最近二十年間從東京街頭消失的東西」進行問卷調查。我的答案是私家經營的咖啡廳。推門進入店內,掛在門上的小吊鐘會發出清脆響聲的街角小型咖啡廳,現在已經鮮少看見了。取而代之席捲街頭巷尾的是全國連鎖咖啡店。過去的咖啡廳式微,進入咖啡店時代,也與我們的生活方式、溝通方式大幅改變密切相關。
幾年前曾有一則新聞提到某處縣政府所在地沒有「星巴克咖啡」,於是當地居民發起邀請星巴克來開店的運動。理由似乎並非只是「我們想喝星巴克的咖啡」。如...
目錄
推薦序
序章 「新老人」為何失控?
暴力青年沒有增加/自我感覺良好的老人論隱藏陷阱/我終於也成了「新老人」/五百年的變化濃縮在五十年內發生/無法適應「時間」、「空間」、「情感」的秩序改變
第一章 時間
一、暴走的老人們
那位老人突然大聲怒罵/呆立原地的妻子/女醫師遭到毆打/高速公路是令人緊張的場所/對電子監控過敏?/爆發街頭衝突的主角是老人
二、關於等待的考察
日常生活充滿「等待」/失去等待的樂趣/從「等待」到「被迫等待」的轉變/「等待」意識始於二十世紀/無窮無盡的愉悅能夠改變時間感覺/甘特圖人誕生/想要避免時間浪費所造成的壓力/情感和想像也受到時間影響
三、時間感覺的變遷
人與人的時間關係緊密結合/人類大腦與生理無法解釋的情緒爆炸情況增加/退休後仍存在時間表心態/甘特圖的權力結構/現代的富裕不是指物質,而是時間/遭屏除於手機世界之外的老人們/老人與加速資訊化/隨身型與個人化衍生出新的心態/經過強化的甘特圖主義/最後產生許多資訊難民
四、網絡
溝通基礎的偏差/繪文字不正經?/逐漸失去的身體
第二章 空間
一、兇器的選擇
曾經集會結社的不良老人/揮舞電鋸的老人/冷靜的自暴自棄/狗也當作兇器使用
二、獨居空間
危險的鄰居們/關鍵字:孤獨/市郊的孤獨傾向/全國性的垃圾屋問題/他們為何聚集在便利商店?/無處可去的消費者/孤獨的爆發/扭曲的自我展現欲
三、地盤意識高漲
市中心的垃圾屋/以排泄物表達惡意/魷魚下酒菜也會出問題/相互碰撞的地盤觀念/踹椅子的女人/個人房是地盤觀念的源頭
第三章 情感
一、透明規範
「星巴克」的優越感/主體性是幻覺/喜歡當個乖巧顧客/願望符合規範
二、小心翼翼的社會
不斷按喇叭的計程車/對於患者的待客服務/在國會圖書館挨罵/家庭餐廳是起點/笑容脫離人格/飛機上是一觸即發的密室/為自尊心提供服務/露骨評論內在的社會/禮貌化逐漸擴展到日常生活中
三、預警作用的新老人
情緒爆炸的地雷/在市場裡買賣的「心」/人類存在的基礎正在改變
後記
推薦序
序章 「新老人」為何失控?
暴力青年沒有增加/自我感覺良好的老人論隱藏陷阱/我終於也成了「新老人」/五百年的變化濃縮在五十年內發生/無法適應「時間」、「空間」、「情感」的秩序改變
第一章 時間
一、暴走的老人們
那位老人突然大聲怒罵/呆立原地的妻子/女醫師遭到毆打/高速公路是令人緊張的場所/對電子監控過敏?/爆發街頭衝突的主角是老人
二、關於等待的考察
日常生活充滿「等待」/失去等待的樂趣/從「等待」到「被迫等待」的轉變/「等待」意識始於二十世紀/無窮無盡的愉悅能夠改變時間感覺/甘特圖...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