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針對文學入門者的知識需求,從最基本的文學觀念,如文類(genre)、正典(canon)、隱喻(metaphor)、獨白(soliloquy),到二十世紀的文學理論,如結構主義(structuralism)、女性主義(feminism)、後殖民批評(Postcolonial criticism)、文化研究(cultural studies);從古希臘亞里斯多德的《詩學》論述,到浪漫主義(Romanticism)、自然主義(Naturalism)、現代主義(Modernism)、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等近、現代文學潮流,一一予以介紹。
作者具備深厚的西洋文學和比較文學素養,深入淺出的引導讀者進入文學的殿堂。行文準確而不艱深,引文生動有趣,畫龍點睛,相得益彰。對於人文相關科系的學生、對文學有興趣的讀者,或從事西洋文學研究的人士,本書實為不可或缺的參考工具書。
本書自2005年出版以來,深受歡迎,並入選2006年台北國際書展版權推介 (Best from Taiwan 2006)。第二版新增三十二個詞條,所選都是實用、常見且重要的文學詞彙,全書內容更完整更有系統,並提供了更豐富的中英文延伸閱讀書目。
產品特色
◎不但提供西方文學和理論的歷史脈絡外,也整合華人文學研究的成果,尤其是作者在解釋文學詞彙時,也特舉一些與華人文學相關的例子,讓內容更具跨文化特色。實有別於坊間其他工具書。
◎例證部分均節選自文學著作英文版的重要片段與中譯。用意在於舉隅以供提示及參考。
◎各條目中凡提及本書所收錄主要詞彙,首次出現均以黑體強調,並附上英文,讀者可按詞索驥,找到相關條目之說明。
◎凡提及重要人名、觀念、文學詞彙和相關用語,均附上原文,以便讀者參考、查閱外文資料,並列入書末英中索引(index),俾利檢索。
作者簡介:
張錯,原名張振翱,客籍惠陽人,國立政治大學西洋語文學系學士,美國楊百翰大學英文系碩士,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比較文學博士。現任美國南加州大學中國及比較文學系、東亞系所正教授。曾於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臺灣國立政治大學、國立中山大學、香港城市大學及香港浸會大學擔任客座教授。曾獲台北〈中國時報〉文學獎(敘事詩首獎)、國家文藝獎、中興文藝獎。其創作俱豐,包括論述、詩及散文,著作四十餘種,詩集即達十八種。英文著作有Feng Chih: A Critical Biography (1979)、The Isle Full of Noises: Modern Chinese Poetry from Taiwan (1987) 、Exiles and Native Sons: Modern Short Stories from Taiwan (co-edited with Michelle Yeh, l992)、Drifting: Selected Poems (2000)。重要中文學術著作有《從莎士比亞到上田秋成》(聯經,1989)、《批評的約會》(上海三聯,2000)、《東西文化比較研究──利瑪竇入華及其他》(香港城市大學,2002)等。近著散文有《雍容似汝》(藝術家,2008) ,《瓷心一片》(藝術家,2010),詩集《詠物》(書林,2008)、《連枝草》(書林,2011) 。
章節試閱
內文試閱:
Epic 史詩
以民族英雄的故事為題材,以恢宏的風格作長篇敘事,且敘述是從故事中段(in medias res)開始,內容往往敘述超凡英雄的艱辛求索歷程,充滿神奇驚險的遭遇,最後以超人的力量完成任務,這就是古代史詩。以盲眼遊吟詩人荷馬的長篇口述史詩《伊里亞德》(Iliad, c. 750-725 B.C.)及《奧德賽》(Odyssey)最具代表性。
荷馬作品中的一些元素已成為史詩的模式典範,包括(一)詩中祈求繆思詩神下降,賜以詩人靈感創作;(二)給予各路英雄不同綽號,譬如飛毛腿亞基里士(swift-footed Achilles);(三)並讓他們每人出場時均作一個自我介紹。
早期史詩有拉丁詩人維吉爾(Virgil, 70-19 B.C)的開國神話《安尼亞斯記》(Aeneid, 30-19 B.C.),敘述英雄安尼亞斯(Aeneas)如何在特洛伊城淪陷後,揹父攜子逃出浴火頹城,長期飄泊流浪,最後來到義大利,開創羅馬帝國。奧維德(Ovid, 43-c. 17 B.C.)的《變形記》(Metamorphoses, 8 A.D.),以變形神話配合各種英雄事蹟,但並無單一主線故事。但丁(Dante Alighieri, 1265-1321)《神曲》(Divine Comedy, 1310-14)則以詩人遊歷地獄、煉獄和天堂三境的見聞為主軸,呈現各個人物的故事。
其他史詩代表作有:以古英語寫成的英國民族英雄史詩《貝奧武夫》(Beowulf, c. 700-750 A.D.)、法語史詩《羅蘭之歌》(Chanson de Roland, c. 1100)、義大利遊俠騎士故事《憤怒奧蘭多》(Orlando Furioso, 1516)、英國詩人彌爾頓(John Milton, 1608-74)以聖經故事為主軸的《失樂園》(Paradise Lost, 1667)。
除了歐陸傳統之外,另有印度兩大史詩《羅摩衍那》(Ramayana)及《摩訶婆羅多》(Mahabharata),大概寫成於公元前四世紀至公元四世紀間,影響亞洲地區極大。最常為人提及的,就是中國章回小說《西遊記》(1592)與上述兩大史詩的淵源,尤其是孫悟空與《羅摩衍那》中神猴哈奴曼的關係。《西遊記》中的許多神話,譬如大鵬金翅鳥、孫悟空的神通變化、大鬧天宮、豬八戒的故事,其淵源均與《摩訶婆羅多》有關。而漢譯佛教經典中,蘊藏了許多兩大史詩的典故介紹,輾轉融入中國民間傳說之中。
Fable 寓言
由於《伊索寓言》(Aesop’s Fables, 550 B.C.)的中譯歷史悠久,眾所熟知,所以把 fable 譯成「寓言」,而造成與同樣可譯作「寓言」的辭彙 allegory 發生混淆。其實 fable 的特徵非常明顯,是一段簡短而具有說教作用的散文或詩。每則寓言結尾多附一則「格言教訓」(moral),例如〈狐狸與葡萄〉(“The Fox and the Grapes”)中,飢渴難耐的狐狸偷入葡萄園,看到誘人果實纍纍的葡萄掛在架上,它連跳幾次,總是搆不到,只好放棄,自言自語說,「那些葡萄是酸的」。故事結尾附上一則格言教訓:「任何笨蛋均可唾棄他要不到的」。
寓言內容多與動物有關,各式各樣的動物均以擬人格(personification)表現,即所謂「動物寓言」(beast fables)。把動物的形象和特性,譬如狐狸是狡猾的,獅子是勇猛的,交織成一個弱肉強食的叢林,影射人類社會。歐威爾(George Orwell, 1903-50)現代小說《動物農莊》(Animal Farm, 1945)亦是諷寓性的「動物寓言」。
著名的寓言還有吉卜林(Rudyard Kipling, 1865-1936)的《如此這般童話集》(Just So Stories for Little Children, 1902),向兒童介紹動物的種種特徵,譬如為何豹子身上有斑點。
中國的動物寓言非常豐富,從先秦諸子如《戰國策》中的〈蚌鷸相爭〉到唐宋傳奇故事或詩文隨筆,處處均借動物(或昆蟲)來做寓意陳述。唐傳奇李公佐的〈南柯太守傳〉,更是人與昆蟲世界的完全交疊接合。
宋朝蘇軾曾流放海隅,其信札隨筆《試筆自書》中的〈蟻浮於芥〉,指出一項格言教訓「天地在積水中,九州在大瀛海中,中國在少海中」,極有寓意:
覆盆水於地,芥浮於水,蟻附於芥,茫然不知所濟。少焉,水涸,蟻即徑去。見其類出涕曰:幾不復與子相見!豈知俯仰之間有方軌八達之路乎?
詩歌方面,白居易的寓言詩〈燕詩示劉叟〉,其題解表明了寓意:「叟有愛子,背叟逃去,叟甚悲念之。叟少年時,亦嘗如是。故作燕詩以諭之。」全詩極為動人,尤其最後六句,亦有如西方寓言結尾的格言教訓:
梁上有雙燕,翩翩雄與雌。銜泥兩椽間,一巢生四兒。
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
觜爪雖欲敝,心力不知疲。須臾十來往,猶恐巢中飢。
辛勤三十日,母瘦雛漸肥。喃喃教言語,一一刷毛衣。
一旦羽翼成,引上庭樹枝。舉翅不回顧,隨風四散飛。
雌雄空中鳴,聲盡呼不歸。卻入空巢裏,啁啾終夜悲。
燕燕爾勿悲,爾當返自思。思爾為雛日,高飛背母時。
當時父母念,今日爾應知。
內文試閱:
Epic 史詩
以民族英雄的故事為題材,以恢宏的風格作長篇敘事,且敘述是從故事中段(in medias res)開始,內容往往敘述超凡英雄的艱辛求索歷程,充滿神奇驚險的遭遇,最後以超人的力量完成任務,這就是古代史詩。以盲眼遊吟詩人荷馬的長篇口述史詩《伊里亞德》(Iliad, c. 750-725 B.C.)及《奧德賽》(Odyssey)最具代表性。
荷馬作品中的一些元素已成為史詩的模式典範,包括(一)詩中祈求繆思詩神下降,賜以詩人靈感創作;(二)給予各路英雄不同綽號,譬如飛毛腿亞基里士(swift-footed Achilles);(三)並讓他們...
目錄
出版說明 i
1. Aesthetic Distance 美學距離 001
2. Affective Fallacy 感應謬誤 003
3. Alienation Effect 疏離效果 004
4. Allegory 寓言 006
5. Alliteration 頭韻 009
6. Allusion 用典 013
7. Ambiguity 歧義 018
8. Anti-Novel 反小說 021
9. Anxiety of Influence 影響的焦慮 023
10. Archetype 原型 024
11. Aura 靈韻 026
12. Ballad 謠曲 031
13. Baroque 巴洛克 035
14. Beat Generation 敲打的一代 037
15. Bildungsroman 啟蒙小說 042
16. Burlesque 諧摹 045
17. Canon 正典 051
18. Carnival 嘉年華會 053
19. Carpe Diem 及時行樂觀 055
20. Catharsis 淨化 058
21. Classicism 古典主義 059
22. Cliché 陳腔濫調 061
23. Collective Unconscious 集體潛意識 063
24. Comedy 喜劇 065
25. Conceit 巧喻 067
26. Concrete Poetry 具象詩 070
27.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 涵義與字義 071
28. Cultural Studies 文化研究 072
29. Deconstruction 解構 075
30. Decorum 合宜 077
31. Didactic Theories 訓誨理論 079
32. Dissociation of Sensibility 感性分離 082
33. Doggerel 打油詩 084
34. Doppenganger (the double) 雙重人 086
35. Dramatic Irony 戲劇性反諷 088
36. Dramatic Monologue 戲劇性獨白 089
37. Eco-Criticism 生態批評 093
38. Elegy 輓詩 096
39. Empathy 移情作用,神入 098
40. Epic 史詩 100
41. Epiphany 靈光一剎 102
42. Epistolary Novel 書翰體小說 105
43. Epitaph 墓誌銘 106
44. Existentialism 存在主義 107
45. Expressionism 表現主義 109
46. Expressive Theories 表現理論 111
47. Fable 寓言 114
48. Fantastic 幻怪文類 116
49. Feminism 女性主義 119
50. Feminist Criticism 女性主義文學批評 121
51. Frame Story 框架故事 124
52. Frankfurt School 法蘭克福學派 127
53. Game Theory 賽局理論 130
54. Gay and Lesbian Criticism 同志(同性戀者)批評 133
55. Gender Studies 性別研究 135
56. Genre 文類、文體 139
57. Gothic Novel 哥德體小說 141
58. Grotesque 怪誕 142
59. Hamartia 缺陷 144
60. Hermeneutics 詮釋學 145
61. Historical Novel 歷史小說 148
62. Humanism 人文主義 151
63. Hyperbole 夸飾 153
64. Imagery 意象 154
65. Imagism 意象主義 159
66. Implied Author/Reader 含指作者/讀者 162
67. Intentional Fallacy 意圖謬誤 165
68. Irony 反諷 166
69. Langue and Parole 語言系統與語言活動 168
70. Liminality 門檻邊緣、閾域 169
71. Logocentrism 理則中心論 171
72. Lost Generation 迷失的一代 173
73. Lyric 抒情詩 175
74. Magical (Magic) Realism 魔幻寫實主義 177
75. Marxist Criticism 馬克思主義批評 180
76. Melodrama 鬧劇 183
77. Metafiction 後設小說 184
78. Metaphor 隱喻 186
79. Metonymy 換喻 191
80. Mimesis 模擬說 193
81. Modernism 現代主義 196
82. Morality Play 道德劇 199
83. Motif 母題 201
84. Narratology 敘述學 202
85. Naturalism 自然主義 206
86. Neoclassicism 新古典主義 209
87. New Criticism 新批評(一) 210
88. New Criticism 新批評(二) 214
89. New Historicism 新歷史主義 219
90. Novel of Manners 世情小說 222
91. Nursery Rhymes 童謠 224
92. Objective Correlative 客觀對應物 226
93. Ode 頌歌 228
94. Oedipus Complex 戀母情結 230
95. Onomatopoeia 擬聲 231
96. Oxymoron 矛盾修飾法 234
97. Parable 譬喻、喻道故事 235
98. Paradox 弔詭 238
99. Parody 嘲倣 242
100. Pastoral 田園詩 246
101. Pathetic Fallacy 情感謬誤 248
102. Persona 人格面貌 249
103. Personification 擬人格 250
104. Phenomenology and Phenomenological Criticism 現象學與現象學批評 252
105. Picaresque Novel 浪蕩漢小說 254
106. Poetic Justice 詩的公義 256
107. Poetic License 詩的特准 258
108. Postcolonial Criticism 後殖民批評 282
109. Postmodernism 後現代主義 262
110. Psychoanalytic Criticism 心理分析批評 264
111. Pun 雙關語 267
112. Queer Theory 酷兒理論 268
113. Reader-Response Criticism 讀者反應批評 271
114. Realism 寫實主義 274
115. Renaissance 文藝復興 276
116. Roman a Clef 影射人物小說 278
117. Romanticism 浪漫主義 279
118. Russian Formalism 俄國形式主義 281
119. Satire 諷刺 285
120. Semiotics 符號學 289
121. Short Story 短篇小說 293
122. Simile 明喻 295
123. Socialist Realism 社會寫實主義(社會主義寫實主義) 297
124. Soliloquy 獨白 299
125. Sonnet 十四行詩、商籟 300
126.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意識流 303
127. Structuralism 結構主義 305
128. Subaltern 屬民 307
129. Surrealism 超現實主義 308
130. Symbol 象徵 309
131. Symbolist Poetry 象徵派詩歌 313
132. Synaesthesia 通感 315
133. Taste 品味 318
134. Tenor and Vehicle 題旨與媒介 320
135. Theater of the Absurd 荒謬劇場 321
136. Tone 語調 324
137. Tragedy 悲劇 325
138. Transcendentalism 超越主義 327
139. Trope 轉義 329
140. Uncanny, The 誌異文類 331
141. Visual Culture 視覺文化 333
後記 337
新版後語 341
參考書目 375
索引 355
出版說明 i
1. Aesthetic Distance 美學距離 001
2. Affective Fallacy 感應謬誤 003
3. Alienation Effect 疏離效果 004
4. Allegory 寓言 006
5. Alliteration 頭韻 009
6. Allusion 用典 013
7. Ambiguity 歧義 018
8. Anti-Novel 反小說 021
9. Anxiety of Influence 影響的焦慮 023
10. Archetype 原型 024
11. Aura 靈韻 026
12. Ballad 謠曲 031
13. Baroque 巴洛克 035
14. Beat Generation 敲打的一代 037
15. Bildungsroman 啟蒙小說 042
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