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種對症自療法+300幅精美插圖詳解
養生先養腳 治百病從腿養
輕鬆掌握120種腿腳病特效療法
●易學
圖解腿療全過程,圖說病理早知道
●特效
腿病腳痛,隨時隨地,家中隨手自療
膝關節疼痛
膝關節老化
膝關節痛、麻木、腫脹
※指壓
※按摩
※艾灸
下半身決定你的健康
腿好身體自然好
百種腿腳病,家中巧自療
指壓+按摩+艾灸+拔罐+刮痧+食療
簡單小妙招‧腿腳痛、關節痛、膝蓋腫痛、下肢麻痺痠痛不求醫
●指壓 按壓穴位,真實療效速成
●按摩 按摩下肢,緩解腿腳疼痛
●艾灸 熏灸腧穴,促進氣血運行
●拔罐 吸拔患處,治療腿腳疾病
●刮痧 刮拭皮膚,疏通腿部經絡
●食療 常食藥膳,調整臟腑功能
治療腿腳病常用穴位
健康從腳開始
委中穴
位置:在膕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主治:具有通絡止痛的作用,可治療腿部多種疾病。
犢鼻穴
位置:屈膝,在膝部,髕骨與髕韌帶外側凹陷中。
主治:具有疏風散寒的作用,可治療膝關節痛等症。
三陰交穴
位置: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主治:具有調補氣血的作用,可治療下肢麻痺等症。
曲泉穴
位置:在膝關節側面橫紋內側端,股骨內側髁的後緣。
主治:具有清利濕熱的作用,可治療膝臏腫痛等症。
陰廉穴
位置:大腿根部,恥骨結節的下方,長收肌的外緣。
主治:具有調經止帶的作用,可治療腰腿疼痛等症。
本書特色
走路、上下樓梯等,沒有一樣能離得開下肢的參與,一旦下肢出現問題,就會出現痠痛、疲勞、腿抽筋等症狀;輕者影響我們的工作和生活,重者甚至不能行走。
針對腿腳損傷及其引起的疾病,本書從病症概述、病理病因、診斷預防、操作步驟、注意事項等不同方面,進行詳細介紹,並使用大量圖解,讓讀者可以一看就懂、一學就會。
「腿腳病及其療法」彩頁
●腿腳的結構
●腿腳病重要療法
●下肢常見疾病及療法
章節試閱
【序言】
腿腳不生病的祕訣
● 什麼是腿腳病?
在現代都市生活中,許多中老年人,腿腳部位,特別是「膝蓋」,非常容易出現各式各樣的毛病,這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加,腿部肌肉的力量也會漸漸衰退,如果不注意保養,這些支撐身體的重要肌力就會逐漸流失,這樣勢必造成腿部和膝關節獨自承擔全身的重量,久而久之,腿部和膝蓋就會產生痠痛的感覺,嚴重時會有劇烈的疼痛,甚至無法正常行走,嚴重影響日常的生活和工作。
除了年齡的因素外,肥胖、過度運動或O型腿等因素也會引發腿腳的病變,如人在走路時,會對腿部和膝蓋造成體重的3倍壓力,上下樓梯時則會造成體重的7倍壓力。所以,身體越肥胖,對腿部和膝蓋造成的壓力也就越大,如果長期維持這種狀態,就會引發腿腳病。
● 腿腳病的治療
當腿腳不舒服時,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去醫院,用打針、吃藥的方式來進行治療,這些方法的確可以暫時緩解疼痛,但平時稍不注意,腿腳就會再次生病,讓人不勝其擾。這時,學習一些簡單方便的療法就非常必要。
本書就是基於此點,為您詳細介紹了腿腳病的許多自然療法,其中既有中醫傳統的按壓穴位、推拿按摩、艾灸、拔罐、刮痧及食療,又有現代的運動療法、溫冷療法、肌內效貼布、睡眠療法、環境療法、營養療法及森林療法,不但簡單易學,而且非常實用,對於一些常見腿腳病,幾乎能達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以推拿按摩為例,此療法入門簡單,無需學習艱澀的理論,也不必使用專業的醫療工具,只要找到正確的穴位和反射區,用手部的按壓動作就可以在家中操作,不僅很容易學習,還沒有副作用,因而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和推崇,成為腿腳病的重要療法之一。在按摩的同時,您還可以配合按壓穴位、拔罐、刮痧、艾灸及中藥藥膳,以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治療效果,使您輕鬆治癒腿腳病,重獲健康人生。
● 關於本書
本書共分為五章,第一章主要介紹腿腳的結構和引起下肢疾病的原因,使讀者對腿腳病有一個粗淺的認識。第二章則介紹日常生活中保護腿腳的小訣竅,讓讀者隨時隨地都可以保護腿部。第三章則以患者的真實經歷和專家面對面地答疑解惑,幫助讀者解決疑難雜症。第四章則從中醫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如穴位按壓、推拿按摩、刮痧、艾灸、拔罐及貼敷等,實際教導讀者緩解各種腿腳病的技巧。第五章則選取一些綠色環保的治病方式,如運動療法、溫冷療法及放鬆療法等,幫助讀者健身治病。此外,在附錄部分,本書不僅詳細指出了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會犯的小錯誤,還針對一些腿腳的重要穴位,和伸展操進行全面性的介紹。
在形式上,本書針對腿腳病的多種療法有各種詳細的圖解,更在書中使用大量圖片,直接介紹各種療法的具體步驟,保證讓你一看就懂,一學就會!在家中就可以輕鬆操作。
由於時間倉促,編者的知識有限,在編寫這本書的過程中,難免會存在一些疏漏之處,敬請廣大讀者指正。最後,我們真誠地希望,《百病從腿養》能真正成為您治療腿腳病的好幫手!
第一章 認識你的腿腳
引起下肢疾病的原因(1)
引起下肢發病的原因有很多,如風濕、骨質增生及半月板損傷等,一些容易出現膝關節和下肢疼痛、僵硬的人更容易受傷。
●風濕
風濕是引起下肢疾病的一個主要原因,指的是在關節滑膜上的慢性的發炎。滑膜一旦發炎,各種酵素就會從中釋出,破壞骨骼或軟骨。如果不斷反覆發炎,最終就會使關節完全失去作用,無法彎曲和伸直。風濕症的男女發病比例為1:4,引起的下肢疾病常表現為原因不明的關節疼痛、腫脹及僵硬。
●骨質疏鬆症
「骨質疏鬆症」就是骨骼變得疏鬆、脆弱,表現出來為身高變矮、背部弓起。骨質疏鬆症的患者,容易跌倒和骨折。引起骨質疏鬆症的原因有高齡、鈣不足或運動不足、維生素D不足等。骨質疏鬆症的女性患者多於男性,女性的骨質一般從40歲開始疏鬆,80歲的人中,3人就有2人患此疾病。預防方法是,從年輕時起就要注意儲存骨鹽量,延緩鈣的減少速度,還要注意不要吸菸,也不能喝過量的咖啡。
●骨質增生(骨刺)
「骨質增生」是骨關節邊緣增生的骨質,好發於脊椎及負重關節,是關節的生理退化性變化,發生因素與年齡、關節創傷或退變等因素有關,常見於中老年人。「骨刺」可視為骨關節為適應力變化而產生的防御反應,它可以使失穩的關節、脊椎趨於穩定。但如果增生的骨質對周圍神經、血管及其他結構產生壓迫時,則會出現疼痛等症狀。
●半月板損傷
半月板位於大腿和小腿的骨頭之間,負責分散來自膝蓋的壓力,使關節動作圓滑順暢。由於半月板幾乎沒有再生的能力,所以受傷之後就無法再恢復,運動、老化、跪坐過度都是產生疼痛的主要原因。
半月板對扭轉動作的應變能力較弱,所以,當重複扭轉膝蓋的動作時,半月板的受傷機率就會大大提高。
引起下肢疾病的原因(2)
關節發炎、韌帶損傷等也是造成下肢疾病的重要原因。此外,運動過度後肌肉容易痠痛,而坐骨神經痛會牽引整個下肢出現疼痛症狀,幼兒、青少年生長過快時,也會出現下肢疼痛。
●坐骨神經痛
坐骨神經是指從腰椎到薦骨的各椎骨之間所伸出的神經束,它是人體最大的神經束,從腰經過臀部,一直支配到下肢。當坐骨神經的根部受到壓迫或發炎時,就會產生疼痛,這種疼痛不只存在於腰部,還會下達小腿肚、腳底等部位,如將腳抬高不足70度就會出現劇痛,即為「坐骨神經痛」。
●變形性膝關節症
「變形性膝關節症」是引起膝蓋疼痛的最主要原因,多因老化所致,而骨折和扭傷也可引發疼痛。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肉開始衰退,關節周圍的軟骨組織也開始衰退,逐漸喪失彈性,相對地,膝關節的動作也會變差。下樓梯時會有強烈的痛感,開始行走或走長路後,會加重疼痛。
●韌帶損傷
膝蓋關節的前後左右,由稱為「韌帶」的組織支撐著。韌帶具有伸縮性,可以幫助身體完成很複雜的動作。如果韌帶失去了伸縮性,就會伸展過度,導致骨頭之間發生撞擊,進而產生疼痛的感覺。如果韌帶本身被撕裂,膝蓋一動就會產生劇烈疼痛。
●延遲性肌肉痠痛症
一般發生在運動24小時後,常表現為肌肉痠痛、僵硬,輕者僅有壓疼,重者肌肉腫脹,妨礙活動。此症的發生原因是,骨骼肌的激烈運動或過度使用肌肉,一般在24~72小時痠痛達到極限,5~7天後疼痛自動消失。
●幼兒、青少年生長痛
少數兒童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會出現短暫、間隙性的肢體疼痛(下肢較常見),稱為「生長痛」。其發病年齡有兩個高峰期,即3~5歲和8~12歲,發病與生長高峰期的軟組織結構相對縮短有關。
哪些人的腿腳容易生病?
腿腳的發病與一些因素有關,如肥胖、老化、過度運動及O型腿等。為了我們的健康著想,我們應該做好保健工作,盡量預防這些病變。
●越肥胖的人越危險
「肥胖」是引起下肢疾病的一個重要原因。研究表明,人在走路時,會對膝蓋造成體重3倍左右的壓力,上下樓梯時會對膝蓋造成體重7倍左右的壓力。所以,身體越肥胖,對膝蓋造成的壓力也就越大。如果長期維持這種狀態,膝蓋就很容易變形。
如果無法保持標準身材,至少也要讓自己的體重維持在一個標準的數值(身高減去100),才能達到保護下肢、緩解下肢疾病的效果。
●O型腿的人是高危險群
變形性膝關節症的患者,80%以上是O型腿。正常的腳稍有X型傾向,從髖關節向腳踝以垂直向下的荷重線經過膝關節的中央,以整個膝關節支撐身體。但O型腿的人的荷重線偏向內側,對膝蓋內側形成強大壓力,使人體下肢失去重心和平衡,從而使膝關節的內側磨損,引起變形。有O型腿的人,可以嘗試步行法,以鍛鍊腳部的肌肉,對於緩解O型腿和預防變形性膝關節症有很好的幫助。
●肌肉弱的人、姿勢不良的人需注意
肌肉或韌帶如果開始衰弱,關節的穩定性就會受到影響,進而引起磨損、傷害。尤其是股四頭肌衰弱的話,會使膝蓋的屈伸和腳的活動受到影響。如果肌肉衰弱的人,再採取不良姿勢的話,就會加重肌肉的衰弱,給肌肉造成極大負擔。預防方法是經常做能活動腳的運動,並培養正確的姿勢。
●激烈的運動會對下肢造成傷害
雖然運動可以鍛鍊肌肉,但激烈的運動卻會對下肢肌肉和膝蓋造成傷害,所以,鍛鍊必須遵循正確的原則:運動量要由小漸大,運動方式要有益於健康,運動時要以快樂的心態去進行。做到這些,就能保護好自己的下肢。
第二章 日常生活中保護下肢的小祕訣
睡覺的時候
睡覺是保護下肢的最好時機,但還要注意一些技巧:首先,要選擇自己最舒適的姿勢;其次,不要睡在地板上,盡量睡在床鋪上,選擇的棉被也要輕巧。
●選擇舒適的姿勢
睡覺的時候要選擇舒適的姿勢,可以達到保護下肢和膝蓋的效果。如果下肢有疼痛的感覺,可以將疼痛的一側肢體輕輕彎起,把一條捲好的毛巾墊在下面,這樣睡覺時就會比較輕鬆。有時候,輕輕彎曲膝蓋後,疼痛會變得劇烈,這時,可以把疼痛側的肢體立起,倒向外側或內側,不痛的那側肢體則自然彎曲著睡覺。
●床具的選擇
首先,要睡在床鋪上,不要睡地板。這是因為地板太硬,睡覺時會對膝蓋造成很大的負擔,早上起床時,身體會有痠痛的感覺,睡在床鋪上則不會有這種感覺。其次,要注意棉被的重量,比較輕巧的棉被在睡覺時不會造成負擔,而會給人一個舒適的睡眠。
上下樓梯的時候
在上下樓梯的時候,盡量充分利用樓梯的扶手,避免把身體的重量全部加在下肢上。當一側下肢疼痛時,上下樓梯時就更要注意。
●充分利用樓梯的扶手
前文提過,人在上下樓梯時,會給膝蓋造成約體重7倍的壓力。為了減少膝蓋的負重,我們在上下樓梯時就要盡量利用樓梯的扶手。
如果樓梯沒有扶手,可利用拐杖等來代替樓梯扶手,以減輕上下樓梯時造成下肢的負擔。
●上下樓梯的方法
當一側下肢疼痛時,可以在手扶住樓梯扶手的同時,先移動不痛的下肢往上一層,再移動會痛的下肢,使雙腳並列於樓梯面上。重複這樣的動作,慢慢爬上樓梯。
下樓梯時,則先移動會痛的下肢,再移動不痛的下肢,這樣可減輕疼痛一側下肢的負擔。
第三章 專家為你解答疑惑
老年人吃鈣片,就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症嗎?
問:我是個已經絕經幾年的婦女,最近經常感覺腰背疼痛、兩腿無力,醫生說是骨疏鬆造成的。廣告上說吃鈣片可以預防骨質疏鬆,請問,吃什麼鈣片好呢?
答:
現在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受廣告影響,以吃鈣片的方式來防治骨質疏鬆症。但是,這種方法並不可取。因為單純吃鈣片而不吃促進鈣吸收的藥物,吃的鈣片基本上都從大便中被排出,和沒吃的效果一樣。
人在進入中老年之後,身體器官陸續開始退化,而骨質疏鬆正是身體開始退化的表現,是一種正常現象。研究表明,人對鈣的吸收率與年齡成反比,平均每增加10歲,鈣的吸收率就減少5%~10%,70~79歲的人與20歲的人比,鈣吸收率減少1/3,80歲以上的老人鈣吸收率更是極差。
為了減緩骨質疏鬆的發生,在補鈣的同時,必須採取相應措施:
(1)補充維生素D。腸道對鈣的吸收,必須在維生素D存在的條件下才能進行。
(2)補充微量元素如錳、鋅、銅及磷等,來加強對鈣的吸收能力。
(3)接受適量紫外線,也就是要晒太陽。紫外線能使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轉化成維生素D,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
(4)從食物中補鈣是最好途徑。牛奶、魚類、蛋黃、動物內臟、肉類及禽類等能補充鈣質,而且易於吸收。植物性食物中也含有豐富的鈣,但在烹調前必須先用沸水焯一下,以除去蔬菜中對鈣有破壞作用的草酸。
(5)長期循序漸進的運動,不僅可減緩骨量的丟失,還可明顯提高骨鹽含量。
踝關節扭傷該怎麼辦?
問:我昨天在和幾個同學踢球時,不小心扭傷了腳踝,當時只是感覺疼痛,但不是很劇烈。我想用熱毛巾敷一下,但被奶奶制止;她幫我用冷毛巾敷了一會兒,腫脹卻消失了。為什麼踝關節扭傷要冷敷呢?
答:
一些人在足踝扭傷後,先是用力揉搓腫脹的地方,把瘀積起來的血揉開搓散;然後再用熱毛巾敷,以活血消腫;最後強忍著疼痛走路、活動,為的是不「存住筋」。但事實,這樣做是不對的,因為局部的小血管破裂出血後,會形成血腫,一般要在24小時後才能停止出血,恢復正常。如果扭傷後立即使勁揉搓、熱敷、強迫活動,勢必會在揉散一部分瘀血的同時加速出血和滲液,甚至加重血管的破裂,造成更大的血腫。
正確方法應該是:
(1)分辨傷勢輕重。一般來說,如果自己活動足踝時雖然疼痛,但並不劇烈,大多為軟組織損傷,可以自己醫治。如果自己活動足踝時疼痛劇烈,不能站立和移動,感覺已痛入骨,扭傷時有聲響,傷後迅速腫脹等,則是骨折的表現,應立即到醫院診治。
(2)正確使用熱敷和冷敷。熱敷和冷敷的作用原理截然不同。血遇熱而活,遇寒則凝,所以在受傷初期宜冷敷,以減少局部血腫;在出血停止後再熱敷,可加速消散傷處周圍的瘀血。一般來說,要等受傷24小時後再用熱敷。
(3)局部按摩。敷前可用雙手拇指輕輕按揉傷處,方向是從足至小腿,這樣既可止痛又可消腫。
第四章 傳統中醫療法
陽陵泉:遠離腿抽筋的痛苦
中醫有「筋會陽陵」之說。筋骨長期僵硬、痠痛、容易抽筋的人,只要平時多多按摩這個穴位,就能得到改善。
位置:在小腿外側,當腓骨頭前下方凹陷處。
主治:此穴具有疏泄肝膽、清利濕熱、舒筋健膝的功效。按摩這個穴位,可以有效緩解抽筋、筋骨僵硬及痠痛等,對肩關節痛、膝關節痛及下肢麻木癱瘓等病症也有很好的改善和保健作用。
承扶:消除坐骨神經痛
許多長坐辦公室的人,因為工作繁忙,經常在辦公室一坐就是一整天,臀部肌肉長期處於擠壓的狀態,不僅讓美麗的臀部變得鬆弛、下垂,而且還容易出現坐骨神經痛。
位置:在大腿後面,臀下橫紋的中點。
主治:此穴具有通便消痔、舒筋活絡的功效。按摩此穴,對腰腿痛、坐骨神經痛及下肢癱瘓等病症有很好的療效。經常按摩此穴,還具有收緊臀部的功效。
承山:治療一切腿腳疾病
人站著的時候,小腿肚會感到緊繃,而承山穴所處的位置,正好是筋、骨、肉的一個樞紐,是最直接的受力點。平時,我們在學習、工作及生活中,都要承受巨大的壓力,這些壓力在身上「壓」久了,就很容易感到疲勞,而承山穴就是一個可以幫助我們緩解疲勞的穴位。
位置:在小腿後面正中,委中穴與昆崙穴之間,當伸直小腿和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尖角凹陷處。
主治:此穴具有舒筋活血的功效。經常按摩此穴,對腰腿疼痛、坐骨神經痛、腓腸肌痙攣、腰背疼痛、足跟痛及膝蓋勞累等症狀有很好的療效。此穴還可治療並改善四肢麻痺、腳氣等疾病。
揉捏肌肉:緩解下肢疲勞
揉捏法是將揉和捏結合起來的一種方法,揉捏肌肉可提高肌肉的收縮力和柔軟度,緩解下肢僵硬,消除下肢疲勞。
●揉捏的方向
基本上,揉捏的方向也是從遠心端向近心端進行,但是需要用畫圓圈的方式來揉捏,以使被按的人不會感覺到疼痛的力度,在舒服的範圍內大力揉捏,適用於四肢及腰背部的軟組織損傷。注意,揉捏時不是靠手腕的力量,而是藉由手腕,把身體全部的重量加壓在患部身上。
●揉捏的方法
1 用整個手心揉捏:這是按摩較大塊的肌肉時所用的手法,如大腿部位。
2 用兩根手指揉捏:即用拇指和食指揉捏,適用於手指或腳等細長部位的
按摩。
3 用手指關節揉捏:即用拇指和小指根部揉捏,適用於腰部、背部及大腿等平坦的肌肉處按摩。
●揉捏法緩解大腿疲勞
先用雙手重疊揉捏大腿後側5分鐘:越接近臀部,肌肉就越大越厚,所以按摩膝窩時要輕及快,接近臀部時要重及慢。大腿外側和內側分2次進行,各按摩2次。
再用手提揉大腿前側5分鐘:一手握住膝蓋下方,一手置於大腿上方,把肌肉和骨頭分開般拉提揉捏,不只表層肌肉,連深層肌肉也一起慢慢地拉提揉捏,膝蓋下面的那隻手要貼著皮膚。
●揉捏法緩解小腿疲勞
先揉捏小腿後側:彎曲膝蓋,按摩者一手握住腳掌,一手用拇指揉捏小腿後側,從腳踝到膝蓋做螺旋式推進。先放鬆表層肌肉,再舒緩深層肌肉。揉捏5次之後,用輕擦法按摩1次,重複4~5次。
再揉捏小腿前側:雙手拇指相對,同放在小腿上,從腳踝向膝蓋方向揉捏,每個部位揉捏2~3次,在靠近膝蓋的過程中,力道逐漸增強,速度逐漸放緩。最後以輕擦法結束按摩。
坐骨神經痛的灸法
坐骨神經痛是指在坐骨神經通路上及其分布區發生的疼痛,它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症狀,有很多疾病可以引起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痛多在夜間比較明顯,疼痛多從臀部向大腿後側、小腿外側及足背側放射,站立或咳嗽時可使疼痛加重,疼痛可為陣發性也可為持續性,屈膝屈髖或向健側側臥休息後可減輕疼痛,此時,直腿抬高試驗多為陽性。
●臨床表現
1 臨床上,常將坐骨神經痛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坐骨神經痛多由坐骨神經本身的炎症引起,多為單側發病;繼發性坐骨神經痛主要由坐骨神經通路旁的鄰近組織病變引起,可單側發病,也可雙側發病,根據受壓部位的不同,可出現全長放射性竄痛或特定階段的坐骨神經痛。
2 根據坐骨神經的蔓延部位及疼痛症狀的不同,坐骨神經痛分為「乾性坐骨神經痛」和「根性坐骨神經痛」。乾性坐骨神經痛是由坐骨神經乾部(椎間孔以外的坐骨神經段)受到病變的刺激或壓迫,進而引起疼痛,疼痛的特點為患側下肢沿坐骨神經乾呈放射性疼痛。根性坐骨神經痛是由腰神經根在椎管內部或外部遭受病變刺激或壓迫,進而引起疼痛,其特點為以坐骨神經近端為主,竄痛處明顯,腰椎旁有明顯壓痛點,腹壓增加(如咳嗽)時可使疼痛加重。
●艾灸療法
治療原則:舒筋活絡。
艾灸取穴:腎俞、秩邊、關元俞、大腸俞。
艾灸配穴:伴有臀部痛,加灸次;伴有大腿後側痛,加灸承扶、殷門;伴有小腿外側痛,加灸陽陵泉、懸鐘;伴有膝蓋痛,加灸委中、足三里;伴有踝關節痛,加灸昆崙、丘墟、解溪。
艾灸方法:
1 溫和灸:每穴灸10~20分鐘,每日1~2次,10次為1個療程。
2 隔薑灸: 準備如棗核大小的艾炷,每穴灸10~15壯,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3 溫針灸: 針刺穴位,得氣後留針,在針尾裹上艾絨,點燃。每次燃燒棗核大艾絨1~3團,選患側5穴,每日1次,6日為1個療程。
骨質疏鬆症的拔罐
骨質疏鬆症是由骨組織顯微結構受損,而導致的一種全身骨代謝障礙的疾病,表現為骨礦成分和骨基質等比例不斷減少、骨小梁數量減少、骨質變薄、骨脆性增加和骨折危險度升高。
●診斷
1 疼痛: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最常見,占患者中的70%~80%,以腰背痛多見。疼痛沿脊椎向兩側擴散,坐位或仰臥時疼痛減輕,直立時後伸或久立、久坐時疼痛加劇,日間疼痛輕,夜間和清晨醒來時加重,肌肉運動、彎腰、咳嗽或大便用力時加劇。一般骨質量流失12%以上時即可出現骨痛。老年骨質疏鬆症時,椎體骨小梁萎縮、數量減少、椎體壓縮變形且脊椎前屈,此時,腰肌為了糾正脊椎前屈,會加倍收縮,使肌肉疲勞甚至痙攣,產生疼痛。
2 身長縮短、駝背,多出現在疼痛後:脊椎椎體前部幾乎多為鬆質骨組成,而且負重很大,是身體的支柱,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負荷量更大,容易壓縮變形,從而使脊椎前傾,背曲加劇,形成駝背。隨著年齡增長,骨質疏鬆加重,駝背曲度加大,致使膝關節拘攣明顯。每人有24節椎體,正常人每一椎體高度約2公分左右,老年人骨質疏鬆時每椎體縮短2公釐左右,椎體壓縮,身長平均縮短3~6公分。
3 呼吸功能下降:胸椎、腰椎壓縮性骨折後,脊椎後彎,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換氣量顯著減少,患者通常會伴隨出現胸悶、氣短及呼吸困難等症狀。
4 骨折:這是退行性骨質疏鬆症最常見和最嚴重的併發症。
●拔罐療法
藥罐法
取穴:足三里、腎俞、脾俞、膏盲、三陰交。
治法:採用藥罐治療。先在穴位上拔罐10~20分鐘,取下罐後,將藥餅(白芥子、巴戟天及肉豆蔻等量,冰片少許,研末,用水調和成餅狀)貼敷於穴位上,6~18小時後取下。隔日治療1次,5次為1療程,療程間隔7天。
下肢麻木的拔罐
中醫認為,身體麻木是由於氣血不通所致,如肝陽上亢引起肝風內動,進而導致經絡不通,風毒外襲,阻於經絡。
●診斷
1 患者下肢麻木時,表現出來的症狀情緒不穩、煩躁焦慮、入睡困難、早醒夢多、身疲乏力、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及反應遲鈍等。
2 下肢麻木患者還可導致胃腸功能紊亂、食慾減退、腹脹、噁心及胸悶氣短。
3 部分患者表現為頭暈頭痛、眼睛發脹乾澀、四肢憋悶難受、脖子後緊繃沉重、四肢麻木、手腳心發熱且全身皮膚發熱,但體溫正常。全身時有熱汗,或有游走性疼痛或異常感等。
●拔罐療法
取穴:髀關、風市、陰陵泉、陽陵泉、三陰交。
方法:採取恰當體位,將上述穴位擦拭乾淨,然後在各穴位留罐5~10分鐘,每日1次。
膝關節痛的刮痧
膝關節痛常見於風濕性和類風濕性關節炎、膝關節韌帶損傷、膝關節半月板損傷、膝關節骨質增生、膝關節周圍纖維組織發炎等病症,都可通用刮痧來治療。
●取穴原理
1 「犢鼻」和「鶴頂」是治療膝關節疼痛的兩個奇效穴,還有一些穴位位於膝關節處,疏通這些經穴可祛風散寒、活血通絡且治療膝關節痛。如「陰陵泉」具有清熱化濕、通利三焦的作用;而「陽陵泉」主筋,有健骨強筋、祛風除濕的功效。
2 刮拭身體各部位對應膝關節的全息穴區,可以間接調節膝關節,從而改善膝關節處病症,促進膝關節的健康。
●刮痧取穴
1 膝關節周圍穴位:梁丘、膝陽關、陽陵泉、陰陵泉、鶴頂、犢鼻、足三里、血海。
2 身體的全息區域:頂顳後斜帶、頂顳前斜帶、手部及腿區。
●刮痧療法
1 犢鼻穴:用「點按法」點按雙膝膝眼。
2 鶴頂穴:用「面刮法」從鶴頂上方向膝下方滑動刮拭。
3 梁丘穴:用「面刮法」從上向下刮拭。
4 足三里穴:用「面刮法」從上向下刮拭。
5 膝陽關穴和陽陵泉穴:用「面刮法」從上向下刮拭。
6 陰陵泉穴:用「面刮法」從上向下刮拭。
7 頂顳斜帶穴:用「厲刮法」刮拭頭部兩側頂顳前、後斜帶上1/3,尋找痛點,並加強對敏感點的刮拭。
●特別提醒
1 組織損傷性膝關節痛在24小時內不宜進行關節部位的刮痧。
2 膝關節韌帶損傷嚴重或關節腫脹,內有積液者,可刮拭遠端穴位或膝關節的全息穴位。
小腿痙攣的刮痧
小腿痙攣即是「小腿抽筋」,醫學上稱為「腓腸肌痙攣」。當腓腸肌痙攣時,小腿會局部劇烈疼痛,影響活動。西醫認為,小腿痙攣與體內缺鈣以及出汗後鉀鹽、鈉鹽的流失有關;中醫認為,此病的發生與體內氣血不足有關,所以,可利用刮痧的方法,來促進體內血液循環,進而減少小腿痙攣的次數。
●取穴原理
「人中」(水溝)穴主治中風、昏迷、昏厥、抽搐及急性腰扭傷等病症,點按此穴也可快速緩小腿肌痙攣。「委中」是膀胱經的合穴,有祛風利濕的功效,可暢通膀胱經;「委陽」是膀胱經的重要穴位;「陰谷」是腎經的合穴。拍打以上三個穴位,可疏經活血,具有預防和治療小腿痙攣的效果。「液門」是三焦經的滎穴、水氣出入的門戶,有通調水氣的功效。「承筋」和「承山」是最靠近腓腸肌的兩個穴位,可舒筋活血,主治小腿痙攣。刮拭「陽陵泉」至「懸鐘」、「陰陵泉」至「三陰交」均可調節水濕、通筋活絡。
●刮痧取穴
1 面部穴位:人中。
2 上肢穴位:液門。
3 下肢穴位:陽陵泉、懸鐘、委陽、承筋、承山、陰谷、委中、陰陵泉、三陰交。
●刮痧療法
1 人中穴:用重力以「點按法」連續點按。
2 膝窩穴:在膝窩處塗上刮痧油,用「拍打法」刮拭。
3 液門穴:用「垂直點按法」刮拭。
4 承筋穴至承山穴:用「面刮法」自上而下刮拭。
5 陽陵泉穴至懸鐘穴:用「面刮法」自上而下刮拭。
6 陰陵泉穴至三陰交穴:用「面刮法」自上而下刮拭。
●特別提醒
經常出現小腿痙攣症狀者,要注意下肢的保暖和補鈣。如果藉由刮痧、補鈣及保暖三項措施,仍不能控制症狀,應及時到醫院查明原因,注意是否有血管性疾病。
下肢肌肉勞損的食療藥方
下肢肌肉磨損是一種反覆累積的慢性損傷,主要表現為腿部肌肉痠痛無力、局部壓痛及下肢活動範圍受限,繼而出現持續性疼痛痠脹、肌肉硬結或功能障礙等。膳食療法的原則是活血通絡、行氣止痛。
●鱔魚強筋湯
【材料】鱔魚250克,黨參25克,當歸10克,牛蹄筋15克,米酒5克,蔥5克,薑5克,植物油10克,鹽3克。
【做法】牛蹄筋泡發,去筋膜切長段;黨參、當歸切片裝袋緊封;鱔魚入油鍋炸至金黃。鍋中加湯煮沸,把材料同時入鍋煮至熟爛,揀去藥包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補中益血、通經活絡、行氣止痛、強筋健骨。
●牛筋花生湯
【材料】牛蹄筋100克,花生仁(生)150克,紅糖5克。
【做法】將牛蹄筋浸入溫水泡發,切成小段,與洗淨的花生米一起放入砂鍋加水,小火燉煮2小時,至牛筋與花生熟爛、湯汁濃稠時,加入紅糖,攪勻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活血通絡、祛濕止痛、強筋健骨。
●良薑豬脊骨粥
【材料】高良薑10克,薏仁30克,生薑10片,杜仲10克,寄生20克。
【做法】將上述食材水煎去渣,加入豬脊骨250克,白米120克,加水燜煮。
【用法】做為主食食用。
【功效】活血通絡、止痛強筋,有助恢復磨損部位。
●薏仁生薑羊肉湯
【材料】薏仁50克,生薑20克,羊肉250克。
【做法】以上材料加入適量水後,小火煮煲,調味。
【用法】佐膳食用。
【功效】溫中活血、通絡強筋,有助恢復磨損部位。
腿腳腫痛的食療藥方
中醫認為,腿腳腫痛是由於筋脈不通所致,治療原則是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以下向大家介紹幾種治療腿腳腫痛的食療藥方。
●靈芝山楂飲
【材料】靈芝30克,三七粉4克,山楂汁200c.c.。
【做法】將靈芝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微火熬1小時,總入三七粉和山楂汁即成。
【用法】每日1劑,早、晚各1次,服前搖勻。
【功效】通氣活血、通脈止痛,適用於跌打損傷、筋骨腫痛等。
●高麗菜餡餅
【材料】麵粉、高麗菜各500克,蝦皮30克,花椒、鹽、蔥、薑各適量。
【做法】將麵粉和好備用。將高麗菜切碎加蝦皮、花椒、鹽、蔥、薑拌勻成餡平底鍋燒熱植物油,把做好的餡餅放入平底鍋,用小火烙熟即可。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降火寬心、活血化瘀,適用於瘀血積滯、筋骨腫痛。
●栗白粥
【材料】栗子、白米各100克,冰糖50克。
【做法】將栗子去皮,切碎。洗淨白米,和栗子一起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煮爛,待熟時加入冰糖即可。
【用法】早、晚佐餐食用。
【功效】益氣血、厚腸胃、補腎氣、強筋骨,適用於腰膝痠軟、小便頻繁、慢性胃炎、咳嗽氣喘、跌打損傷、筋骨腫痛等症。
●天麻炖鯉魚
【材料】天麻25克,川芎、茯苓各10克,鮮鯉魚1尾。
【做法】川芎、茯苓與天麻浸泡4~6小時,然後放入洗淨的魚腹中,加薑、蔥蒸30分鐘,製成調味羹湯,澆於魚上即成。
【用法】佐餐食用。
【功效】平肝寧神、活血止痛,適用於跌打損傷、筋骨腫痛等症。
第五章 其他療法
O型腿的矯正運動
正常人的下肢看起來應該是直的,即當兩側踝關節內側併攏時,雙側膝蓋也應該能夠靠攏。而當雙側膝蓋之間的距離在2公分以上時,就稱為「O型腿」,又叫「膝內翻」。O型腿可藉由下列運動來矯正:
●站著矯正O型腿
站立位,兩腳分開,與肩同寬,一隻手扶住桌面或牆。背部挺直,身體重心放在距離桌面或牆較遠的那隻腳上,抬起腳跟,施力5秒再放輕鬆5秒,然後換另一側腳,左右各做5次。
●坐著矯正O型腿
在桌子前放一椅子,兩腳併攏坐在椅子上,雙手放在桌面上,讓身體保持穩定,背部挺直,在地上鋪一塊30~40公分長的毛巾。先用一側的腳趾抓住毛巾,慢慢拉到腳邊,當拉到毛巾的另一端時算1次。然後換另一側腳來完成此動作,左右各做3~5次。
消除腳部水腫的運動
腳部水腫、僵硬等症狀的出現多是由於血液循環不順,這時,伸縮小腿肚的肌肉,可以促進腿部血液的流通,同時鬆開僵硬的肌肉,消除腳部疲勞。運動過程中要配合呼吸,並慢慢活動腳部。此動作完成後,會使你的腳感到輕鬆舒適,並能輕鬆入眠。
●利用毛巾伸展腿後的肌肉
長時間站立工作而出現腳部疲勞、水腫的人,可借助毛巾來調整運動的強度。操作方法是:
1 患者閉目仰臥,深呼吸。
2 一邊用鼻子吸氣,一邊抬高一條腿,用毛巾從腳心套住這隻腳,兩手抓住毛巾的兩端,然後以上身向下的重量來拉毛巾。腳在被拉向胸部方向時,即可伸展腿後側的肌肉。
3 最後,一邊吐氣,一邊放鬆身體,彎曲膝蓋,放下腳,左右腳交替進行2次。身體柔軟的人,可握短毛巾,或直接用手勾住腳底。
●仰臥運動腳踝
對於整天坐著工作的人,或穿高跟鞋造成腳疲勞的人,可利用運動腳踝來消除腳部的水腫。操作方法是:
1 患者仰臥,雙腳併攏,手掌朝上。保持此姿勢,從口中慢慢將氣吐出。
2 然後一邊用鼻子吸氣,一邊將左腳垂直抬起。
3 再一邊吐氣,一邊將左腳的腳跟向上突起,此動作可伸直腳踝部的阿基里
斯腱。
4 接著,邊吸氣,邊伸直腳尖,配合呼吸慢慢各進行4次。
5 邊吐氣,邊將左腳慢慢放下。
6 左腳結束後,換右腳,反覆進行4次腳跟突起和腳尖伸直的動作,左右腳交替進行2次。
7 然後,兩腳併攏,同時進行上述動作。將兩腳垂直抬高,配合呼氣,慢慢抬起腳跟,然後邊吸氣,邊伸直腳尖,反覆進行4次。最後,慢慢將腳放下。
以上動作,都要配合呼吸來進行。
【序言】
腿腳不生病的祕訣
● 什麼是腿腳病?
在現代都市生活中,許多中老年人,腿腳部位,特別是「膝蓋」,非常容易出現各式各樣的毛病,這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加,腿部肌肉的力量也會漸漸衰退,如果不注意保養,這些支撐身體的重要肌力就會逐漸流失,這樣勢必造成腿部和膝關節獨自承擔全身的重量,久而久之,腿部和膝蓋就會產生痠痛的感覺,嚴重時會有劇烈的疼痛,甚至無法正常行走,嚴重影響日常的生活和工作。
除了年齡的因素外,肥胖、過度運動或O型腿等因素也會引發腿腳的病變,如人在走路時,會對腿部和膝蓋造成體重的3倍壓力...
目錄
【序 言】腿腳不生病的祕訣
使用方法
第一章 認識你的腿腳
01 人體下肢結構
02 膝蓋的功能
03 引起下肢疾病的原因(1)
04 引起下肢疾病的原因(2)
05 哪些人的腿腳容易生病?
第二章 日常生活中保護下肢的小祕訣
06 做家事的時候
07 睡覺的時候
08 起床的時候
09 盥洗的時候
10 用餐的時候
11 上廁所的時候
12 準備出門的時候
13 外出的時候
14 上下樓梯的時候
15 走路有困難的時候
16 拿東西或抱小孩的時候
17 洗澡的時候
18 運動或工作的時候
第三章 專家為你解答疑惑
19 膝蓋痠疼未必是風濕?
20 老年人吃鈣片,就可以預防骨質疏鬆症嗎?
21 晨僵可能是類風濕性關節炎?
22 踝關節扭傷後怎麼辦?
第四章 傳統中醫療法
23 穴位按壓時常用的手勢
24 委中:緩解下肢疼痛
25 犢鼻:消腫止痛
26 昆崙:治療腳踝腫痛
27 曲泉:緩解下肢腫痛
28 陽陵泉:遠離腿抽筋的痛苦
29 足三里:幫你疏通下肢經絡
30 湧泉:助你強健腳力
31 伏兔:舒適腰腿
32 解溪:治療腳腕痛
33 三陰交:治療下肢麻痹
34 承扶:消除坐骨神經痛
35 殷門:強腰健腿
36 承筋:治療小腿痛
37 承山:治療一切腿腳疾病
38 環跳:治療膝腿肌炎
39 風市:治療腿腳痠痛
40 陽輔:強筋壯骨
41 陰廉:治療下肢疼痛、痙攣
42 推拿按摩的基本手法
43 摩擦皮膚:緩解下肢疲勞
44 揉捏肌肉:緩解下肢疲勞
45 摩擦揉捏:消除膝蓋疲勞
46 穴位按摩:預防和消除膝蓋疼痛
47 緩和坐骨神經痛的按摩
48 推拿療法:治療梨狀肌症候群
49 推拿療法:消除膝關節病變引起的疼痛
50 鬆弛小腿肚僵硬和疼痛
51 消除腳底、腳跟疼痛的按摩
52 下肢按摩:消除疲勞和水腫
53 艾灸的方法與技巧
54 坐骨神經痛的灸法
55 梨狀肌症候群的灸法
56 膝關節疼痛的灸法
57 風濕性關節炎的灸法
58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灸法
59 膝關節骨關節炎的灸法
60 下肢痺症的灸法
61 下肢肌肉萎縮的灸法
62 下肢關節扭傷的灸法
63 足跟痛的灸法
64 足心多汗的灸法
65 拔罐療法的基本知識
66 坐骨神經痛的拔罐
67 梨狀肌症候群的拔罐
68 股神經痛的拔罐
69 膝關節骨關節炎的拔罐
70 髕骨軟化症的拔罐
71 骨質疏鬆症的拔罐
72 風濕性關節炎的拔罐
73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拔罐
74 下肢麻木的拔罐
75 下肢肌肉痙攣的拔罐
76 足跟痛的拔罐
77 刮痧療法的基本知識
78 坐骨神經痛的刮痧
79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刮痧
80 風濕性關節炎的刮痧
81 膝關節痛的刮痧
82 小腿痙攣的刮痧
83 下肢痠痛的刮痧
84 足跟痛的刮痧
85 食物療法的基本知識
86 骨質疏鬆症患者的食療方
87 腰膝痠軟的食療藥方
88 膝關節骨關節炎的食療藥方
89 坐骨神經痛的食療藥方
90 風濕性關節炎的食療藥方
91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食療藥方
92 下肢肌肉磨損的食療藥方
93 下肢肌肉萎縮的食療藥方
94 足跟痛的食療藥方
95 骨質增生的食療藥方
96 腿腳腫痛的食療藥方
97 腳氣的食療藥方
第五章 其他療法
98 什麼是運動療法?
99 治療梨狀肌症候群的運動
100 預防膝關節肌肉萎縮的運動
101 緩和膝蓋疼痛的運動
102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運動
103 減少膝關節積液的運動
104 預防和治療膝關節滑膜炎的運動
105 踝關節扭傷的運動
106 O型腿的矯正運動
107 舒緩小腿肌肉的運動
108 消除腳部水腫的運動
109 膝關節骨關節炎的運動
110 溫冷療法的原理
111 膝關節疼痛、神經痛和風濕痛:自製熱毛巾
112 慢性疼痛和寒冷引起的下肢疼痛:用薑熱敷
113 慢性疼痛或疲勞引起的下肢疼痛:用泡澡溫和患部
114 突發性疼痛:用冰塊或冰袋冷敷
115 肌內效貼布療法
116 改善O型腿的貼法
117 改善風濕的貼法
118 改善半月板損傷引起的膝蓋疼痛
119 改善韌帶損傷引起的下肢疼痛
120 睡眠療法:使身心得到徹底放鬆
121 環境療法:從視覺到嗅覺使身心得到放鬆
102 營養療法:用熱牛奶治療下肢疼痛
103 森林療法:用五種感官吸收森林的精華
【附錄一】日常生活中常犯的錯
【附錄二】伸展腿部的運動
【附錄三】調養身體的腿腳穴位
【序 言】腿腳不生病的祕訣
使用方法
第一章 認識你的腿腳
01 人體下肢結構
02 膝蓋的功能
03 引起下肢疾病的原因(1)
04 引起下肢疾病的原因(2)
05 哪些人的腿腳容易生病?
第二章 日常生活中保護下肢的小祕訣
06 做家事的時候
07 睡覺的時候
08 起床的時候
09 盥洗的時候
10 用餐的時候
11 上廁所的時候
12 準備出門的時候
13 外出的時候
14 上下樓梯的時候
15 走路有困難的時候
16 拿東西或抱小孩的時候
17 洗澡的時候
18 運動或工作的時候
第三章 專家為你解答疑惑
19 膝蓋痠疼未必是風濕?
20 老年...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