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討論「現象學批評」此一研究方法,說明現象學及其相關文學思潮,如何運用在台灣現代詩批評上。先介紹現象學批評的哲學起源,對相關文學思潮的影響,進而回顧臺灣詩評家曾經運用過現象學進行批評的研究成果。再分別透過洛夫詩中的火、唐捐詩中的水、孫維民詩中的惡、李魁賢詩與詩論中的社會、向陽《四季》中的時間、原住民詩中的空間等六篇論文,發掘現象學批評可能開展的論述潛力。
作者簡介:
陳政彥,南投縣埔里鎮人。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博士。曾任中央大學、中原大學、長庚技術學院兼任講師,現任嘉義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台灣詩學學刊社務委員。著有《蕭蕭詩學研究》、《戰後台灣現代詩論戰史研究》,與李瑞騰、林淑貞、羅秀美、顧敏耀合著《南投文學發展史》上、下兩冊。
目錄
本書目錄
自序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現象學批評的理論概述
一 現象學批評的哲學起源
二 現象學在文學與美學領域的發展
三 進行現象學批評的西方文論家(日內瓦學派)
第三章 進行現象學批評的臺灣詩論家
一 提出「純粹經驗」的葉維廉
二 沈默凝視存有的簡政珍
三 詮釋詩學傳統的翁文嫻
四 學位論文與專書研究成果
第四章 現代詩的現象學批評方法
一 什麼是詩?
二 詩的研究
第五章 洛夫詩中的火
一 前言
二 火意象的傳遞情感功能
三 火意象蘊含詩之創造、寄託永恆功能
四 結語
第六章 唐捐詩中的水
一 前言
二 緩慢的水
三 靜止的水
四 快速的水
五 結語
第七章 李魁賢詩與詩論中的社會
一 前言
二 李魁賢論詩中的社會
三 論李魁賢詩中的社會
四 結語
第八章 孫維民詩中的惡
一 前言
二 褻瀆(defilement):畏懼穢物的不潔感
三 罪(sin):背棄上帝的麻木感
四 罪疚(guilt):良知譴責的病識感
五 綜論孫維民詩中「惡」的意義
六 結語
第九章 向陽《四季》中的時間
一 前言
二 《四季》呈現的時間觀
三 時間流動中的詩人主體
四 結語
第十章 原住民詩中的空間
一 前言
二 從部落啟程
三 在都市裡流浪
四 在遊樂區中迷失
五 從部落重新出發
第十一章 結論
參考書目
本書目錄
自序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現象學批評的理論概述
一 現象學批評的哲學起源
二 現象學在文學與美學領域的發展
三 進行現象學批評的西方文論家(日內瓦學派)
第三章 進行現象學批評的臺灣詩論家
一 提出「純粹經驗」的葉維廉
二 沈默凝視存有的簡政珍
三 詮釋詩學傳統的翁文嫻
四 學位論文與專書研究成果
第四章 現代詩的現象學批評方法
一 什麼是詩?
二 詩的研究
第五章 洛夫詩中的火
一 前言
二 火意象的傳遞情感功能
三 火意象蘊含詩之創造、寄託永恆功能
四 結語
第六章...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