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前,那是家庭電器還沒出現的年代。
連電都沒有,洗衣機也無用武之地的臺灣。
廍仔溝,便成了婦人洗衣服、孩子們在旁戲耍的好所在。
我們在那裡捕捉到鯽魚、吳郭魚、紅目狗鯽仔、鲶魚、土虱、鰻魚、鱔魚、泥鰍、蝦、蟹、青蛙等;土虱、鲶魚、鱔魚等常會躲在溝邊水裡土洞中,一捉便有好些……。
重回廍仔溝,你,想起了什麼?
1.作者許其正曾受邀於民國100年11月26日,擔任高雄文學家駐館活動的主講人,分享田園鄉土。
2.本書是當代罕見書寫台灣早期生活的農業寫真散文集。
作者簡介:
許其正
臺灣屏東縣人,1939年生,東吳大學法學士,高雄師範大學教研所結業;曾任編輯、記者、軍法官與教師,現在已退休。自小對文藝及寫作具有興趣,於1960年開始發表作品,以新詩與散文為主,多寫鄉土、田園、大自然,歌頌人生光明面,勉人奮發向上;已出版《半天鳥》等10本新詩集、《穟苗》等6本散文集及2本翻譯;作品被譯成英文、日文、希臘文、蒙古文、希伯來文、俄文、法文與葡萄牙文,入數十種選集,散文及劇本曾多次得獎,獲國際詩歌翻譯研究中心頒發榮譽文學博士學位及2004年最佳國際詩人,美國世界藝術文化學院頒發榮譽文學博士,希臘札斯特朗文學會頒發紀念獎。目前專事閱讀與寫作,作品以中、英、日、希臘、蒙古等語文,在國內外報紙、雜誌發表,並兼任「大海洋詩雜誌」顧問及「世界詩人」混語詩刊特約主編,澳洲彩虹鸚筆會台灣分會會長,希臘札斯特朗文學會榮譽會員。
‧已出版著作
〔詩集〕
《半天鳥》、《菩提心》、《南方的一顆星》、《海峽兩岸遊蹤》
《胎記》、《心的翅膀》、《山不講話》、《不可預料的》
〔文集〕
《穟苗》、《綠園散記》、《綠蔭深處》、《夏蔭》
《珠串》、《走過牛車路》、《打赤膊的日子》
章節試閱
【走過廍仔溝】
又走過廍仔溝。
好久沒走過廍仔溝了。自從六年前遷居北部,很少南返,便很少走過廍仔溝,對於它的懷念便日益深濃。只要南返,我總會去走一走,親自探訪探訪。
從小我便和廍仔溝有很親密的關係。它從我所住的村子南方約三、四百公尺的地方潺潺流過。我所住的村子雖然不到十戶人家,但是每家每人和它的關係都非常密切。它近在咫尺呀!
那是家庭電器還沒出現的年代,別說沒有洗衣機,甚至連電都沒有在我所住的村子出現,即使那時有洗衣機也無用武之地,廍仔溝便成了婦人家洗衣服的好所在。一大早,婦人家便把衣服洗好,提回家晾曬。
我家屋後有一條路,稱為舊路。之所以如此稱說,主要乃在和現在是屏鵝公路的新路有所區別。它橫過廍仔溝,通往旗杆厝,再蜿蜒而去。所謂橫過,其實是交叉,是沒有橋的。據說這條路以前是蜿蜿蜒蜒一直通到恆春的,後來新路築成,又寬又方便,大家便少走這條舊路了。我不知道新路築成前,這裡沒有橋,人們是怎麼通過的?無非像我小時候,走到這裡便用跳的或逕自涉水走過去吧!婦人家們一大早洗衣服的地方便是這裡。
村裡人家的衣服可以在這裡洗,不難想像得到,溝水必然是乾淨的。既然是乾淨的,夏天人們在這裡游泳乃是常見的風景。每到夏天,尤其是夏天中午,為了逃躲燠熱的圍困,很多「男生」便赤身裸體地在這裡游泳。溝水最深處大概一個大人可以直立著,腳踩在溝底而水淹不到鼻子,游泳是相當安全的。溝水不疾不徐地流著,相當乾淨,又不深,這樣的環境,是再好沒有了的游泳場所,比現在一般的游泳池不知好上多少倍。我們總游得不亦樂乎。
常常,我們一面游泳,也一面捉魚。我們捉魚,或用網子,或用畚箕,或用篩子,或乾脆用手。我們可以捉到鯽魚、吳郭魚、紅目狗鯽仔、鲶魚、土虱、鰻魚、鱔魚、泥鰍、蝦、蟹、青蛙等。土虱、鲶魚、鱔魚等常會躲在溝邊水裡土洞中,一捉便有好些,我們稱之為成甕的,捉得欣喜不置。至於蜊子(蛤蜊)、田螺、尖尾螺或其他貝類,則用篩子篩。把溝底的砂土挖進篩子裡,在水中篩,不久砂土被篩流掉了,便可在篩子撿到。不管捉魚或篩蜊子等貝類,既可得游泳之樂又有魚穫,真是「一兼二顧,摸蜊子兼洗褲」!
除了溝裡,溝岸上也有許多可記處。記得抗戰末期,每次聽到空襲警報,村人便急忙往溝岸跑。那裡築有防空壕。其實,溝岸是砂質土,防空壕築在那裡,安全上是有問題的;只要有個風吹草動什麼的,很有可能塌陷下去。到現在想起來,每每覺得膽顫心驚。不知道當時大人們是怎麼想的?為什麼不會想到安全問題?好在沒發生過什麼事。台灣光復後,鄰界水溝趙家、堂弟家、郭家、洪家、謝家等便利用溝岸來種菜、水果、番麥、蕃茄等。我和堂弟、仙來等則常常利用沒種到的地方來練跑、跳遠,做其他遊戲。每年農曆七、八月,民俗節日多,如七夕、中元、中秋等,拜拜時需用的花,我們也到溝岸邊來採。這裡自然生長有許多野薑花,溝岸斜坡上尤甚多,每到農曆七、八月,純白的野薑花便開得如一片雲海,花香四溢,令我們欣喜不置。即使不是父母要我們去採了拜拜用,我們也往往留連不去。
只是,隨著歲月的逝去,台灣經濟的繁榮,產業的工業化,廍仔溝的面貌已經改變了。先是兩岸被築起石壁、水泥壁,魚兒幾乎無處藏身了,和舊路交叉的地方被鋪上水泥橋,加上洗衣機的普遍深入各家戶,婦人水溝邊洗衣的風景已經不見了,沿溝兩岸雨後春筍般聳起的養雞場、養豬場甚至現代化的工廠,幾乎已經把野薑花摧毀殆盡,所排放出來的許多廢棄物和農田裡噴灑殺蟲劑、除草劑等農藥的殘餘,流入水溝中,廍仔溝已再也沒有人敢去游泳、捉魚了。廍仔溝呀,它只有日夜不停地哭泣了。
【走過廍仔溝】
又走過廍仔溝。
好久沒走過廍仔溝了。自從六年前遷居北部,很少南返,便很少走過廍仔溝,對於它的懷念便日益深濃。只要南返,我總會去走一走,親自探訪探訪。
從小我便和廍仔溝有很親密的關係。它從我所住的村子南方約三、四百公尺的地方潺潺流過。我所住的村子雖然不到十戶人家,但是每家每人和它的關係都非常密切。它近在咫尺呀!
那是家庭電器還沒出現的年代,別說沒有洗衣機,甚至連電都沒有在我所住的村子出現,即使那時有洗衣機也無用武之地,廍仔溝便成了婦人家洗衣服的好所在。一大早,婦人家便把...
作者序
【這條路】
我又走上了這條路。
走上這條路,我是很高興的。
這是屏鵝公路潮州段。四十年前,這條路是碎石子路,現在已是四線道了。四線道,多好呀!看,在這秋日金陽的照耀下,是這麼金光閃閃,這麼平直、寬坦,鋪著高級柏油路面,路中央還有分島線……。
我是七七事變後兩年出生的,台灣光復那年正好上國小一年級,也是正式走上這條路。在這以前,我相信我走過這條路,只是已記不清了。就以這為第一次走上這條路算起吧,到現在已經四十年了。
四十年,好長呀!
四十年,好短呀!
四十年,有多少滄桑呀!
四十年前,就像昨天一樣。那是怎樣的情況呢?才從四腳仔(日本人)的配給裡苦撐過來,才掙脫了他們凌虐欺壓的枷鎖,大人們都那麼細瘦,沒法長高了,何況我這小孩子?不是小不點兒一個會是什麼?我們都在經濟萎靡,民生凋敝間討生活,過苦日子。
「上學去!」最先是爸爸這樣說的。當然媽媽也這樣說。然後便是童伴們這樣說了。爸爸這樣說是很不錯的,他說了便用腳踏車載我到學校。媽媽這樣說也很不錯,她說了,爸爸也用腳踏車載我到學校。但是童伴們這樣說可就沒那麼好了。他們不但不載我,而且和我一起一腳高一腳低地走路到學校,不幸的是絕大多數日子都是如此。
那時,潮州除了一所包括高初中的省潮中外,鎮上只有三所國小。我們的學校是潮州國小,在距家約六公里的鎮上。我們拿著包袱巾,把書和鉛筆等文具——大一點以後也包括便當——包好紮在腰間,打著赤腳,一腳高一腳低地走路到學校。
那時,這條路很貧困。路兩邊的路肩部分是草,沒有路樹,中間部分不大,是細瘦的,上面鋪的是碎石子,供人車磨練。——那時的道路,不鋪柏油,只有碎石子或泥土,聲氣相投地要磨練我們。我們的赤腳被磨練得人人腳底是厚繭,踩著碎石子,可以健步如飛,如果碰上大熱天或颱風大雨,其磨練力便更大了。
當然,可以想像得到,那時我們也很貧困,除了以包袱巾當書包、打赤腳磨練到學校外,穿的是粗布料子的衣服,有一段時期還是用肥料袋或麵粉袋的布來做,破了就補,補了穿,穿穿補補,補補穿穿,然後,自然是褪給小的穿——小的不買衣服,撿兄長穿過的穿;下雨時便穿棕簑(簑衣),戴瓜笠(笠帽)……。吃的是蕃薯簽飯——大部分是全部蕃薯簽,家境好些的便在最上層點綴一些白米,配菜是豆脯、豆乳(豆腐乳)、菜脯(蘿蔔乾)、鹹(酸)菜乾、小魚乾、自家種的土菜、蕃薯藤、山野採的豬母菜、刺莧仔、烏甜仔(龍葵)、鵝仔菜……,便當裡的菜有時會好一點,半個月或一個月有一次豬肉或雞肉吃便高興得蹦跳叫笑……。晚上看書,沒有電燈,就著那一盞小小的臭油(柴油)燈,在燈光搖曳下,字越看越小越模糊……。走路不小心被刺傷或跌傷,只能「噯唷」一聲,趕緊敷土粉,不然就把鐵線藤的細葉摘下,放進嘴裡咬一咬,和著唾液敷……。
並不是大人們故意要「苦毒」我們,磨練我們,實在是他們也很貧困。他們的食、衣、住、行等等,不只跟我們一模一樣,而且比我們更儉省更缺乏。每到過年過節,要準備「大餐」,要給孩子們買新衣服穿,還要分給他們「紅包」,便是他們大皺眉頭的時候。每次颱風來襲,他們不但皺眉頭,而且要割下香蕉假莖或搬大石頭來壓草屋屋頂,以免草屋被掀翻吹倒;然後用盆缽去接漏,使全家響著叮叮噹噹的交響樂。住在東港的那個妗婆,每次到我家,硬是用雙腳走十幾公里路……。
難怪呀!那時,除東港(南州)糖廠外,根本就見不到工廠的煙囱。他們種別人家的地,用牛耕田,肥料不夠,病蟲害沒法除去,跪在水田裡用雙手搓(除)草,稻田裡滿是水和泥,冬天冷如冰,夏天熱如沸,還是照跪照搓不誤,灌溉不良,或旱或潦,稻子品種不好,人工割稻,割到直不起腰來……他們流血流汗,做得灰頭土臉,收成卻不好,又要把大部分收成向地主繳租。這樣哪能不貧困?他們忙碌不堪,我們小孩子自然也要幫忙,尤其是假日,做得腰酸背痛,灰頭土臉,哪有現代的年輕輩這麼「好命」?
這些好像是一場夢!其實,才不是夢!有時我講給現代的年輕輩聽,他們竟不屑一聽,那意思好像我講的是童話故事;其實,這是千真萬確的。這是我親自嘗受過的。現在想起來,也不知那時是怎麼過的。
但是,我們還是過過來了,而且過得很有意義。
「上學去!」我們喊著,在嘴裡,在心裡。父母則除了這麼喊外,還說:「你們儘管讀!能讀到哪裡就讀到哪裡!就是把田賣了,也要讓你們讀!」其實,他們是在四腳仔的統治下,沒有書讀,吃盡「青冥牛」(文盲)之苦,所以要下一代能把書讀好,可以「出頭天」而已。他們對「上學去」這三個字在文化層次上的意義到底如何,未必全懂。為了讓我們讀書,能夠「出頭天」,他們特別辛勤工作,沒暝沒日地和田地「結死冤」,希望這些田地能富有起來,肥壯起來,供給更多的奶水給我們吸吮。為了不辜負父母的辛勞和心願,我們除了忙於幫忙工作外,一有空便努力地讀書,希望能夠從書上多吃些精神糧食,使自己也富有起來,肥壯起來……。
當然,對於這條路,大家也都這麼希望。
時光遞邅,日月如梭,飛逝而過,毫無聲息,也不見影子,在大家一腳高一腳低地走在這條路上中,在大家埋頭忙碌中,不知不覺地,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一晃,過去了。
這條路,在人們的行走輾壓下,在時光的飛逝中,變遷著,一次次地肥壯著:路面加寬了,鋪上柏油了,再加寬了,再鋪上柏油了……最近這次,不但路面加寬了兩倍,鋪上高級柏油,中央加上種有花木的安全島,而且到鎮區南端,闢出新路,拐向東方轉北,成為潮州的東外環線。兩邊路樹,則先種木麻黃,再換為椰子樹,然後被砍除。這次為了拓寬這條路,把椰子路樹砍除,還惹起許多爭論和抗議呢。「那麼美的椰子樹被砍了,多可惜!」「為什麼非砍不可?」……但是這些爭論和抗議抵擋不住推土機。一棵椰子樹,不管多高多大,只要被向右一推,向左一推,向前一推,再一挖,就解決了。隨著路的拓寬,加大肥壯,平直寬坦,交通的更形便利,所有的爭論和抗議便消失無蹤了。
路的拓寬,加大肥壯,平直寬坦,絕不是偶然的。任何事都不可能單獨成就。社會的互動非常重要。如果說這條路是一條串繩,這條路所穿過的村落是真珠,並無不可;我卻更喜歡給說成「水漲船高」。至於這條路和它所穿過的村落,到底哪一樣是水哪一樣是船?恐怕就很難分辨了。
不是嗎?走在這條路上,本來是赤腳,車輛只有很少腳踏車、牛車及汽車,現在行走的則已全部是穿鞋的了——少部分是布鞋、球鞋,大部分是皮鞋,增加最多的是大量的機車、各式各樣的汽車——貨車、客車、遊覽車、自用轎車……。客車、遊覽車及自用轎車是那麼漂亮舒適,除了遮陽,擋風雨,擋寒冷,還裝有冷氣、音響呢。是怎樣的一種享受呀!這些人車形成這條路的水流,流向前,流向左右,分流入路旁的村落,當然也流入我故鄉的村子裡。
在我的故鄉,許多凹陷著牛車車轍的泥土路已不知哪裡去了,都換上了柏油路。是這條路的支流哪。它們在鄉間散佈著,四通八達,像蜘蛛網,通到田頭,通到家門口。在這些道路上流動的當然也是行人、腳踏車、機車、貨車、客車、遊覽車、自用轎車——許多家庭已有自用轎車,什麼速霸陸的、三陽喜美的、全壘打的、裕隆速利的……。一遇假日,說郊遊,自用轎車一開,全家傾巢而出!
牛隻已少見了,農事幾乎已被機器所取代。到處可見耕耘機、除草兼除害用的噴霧器、割稻機、稻穀烘乾機……。運輸則不再是慢吞吞的牛車,是馬達三輪車、各種貨卡。再者,農作品種有專人研究改良,灌溉不虞匱乏,肥料充足,農藥也夠,最重要的是農人耕種自己的田地,所得不再繳租給地主,倍加努力耕作,所以每年都是豐收。逼不得已,種稻面積縮減,有些轉作別的作物,如甘蔗、水果等,有些則改為水產養殖,如養鰻、養蝦、養普通的草魚等。
有人說,台灣人每年吃掉一條高速公路。我的一位吳姓同事,有一次告訴我:他就讀體專時,壘球隊請的一名日本教練,回國前大家歡送他,請他吃飯;吃到最後他竟然哭了。大家以為他臨別傷心,但卻不是。原來是怕這些宴請他的人一旦到日本,他請不起。他說,台灣請客的一餐,在日本要用去他差不多一個月的薪水。這是真的!
台灣在吃的方面早已是世界第一了。在故鄉,不僅不像以前吃蕃薯簽什麼的;相反的,已是許多人吃怕了大餐,不敢赴宴,儘找素食、山菜吃,以前吃厭了的豆脯、豆乳、菜脯、小魚乾、山菜反而成了奇貨可居。很多男人大腹便便,怕人家笑他「懷孕」,行動又不方便,紛紛設法節食,晨間很早便去慢跑,以求減肥。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拆舊屋的運動在故鄉轟轟烈烈地進行著。最早是用人力,然後是用推土機。那些舊屋不雅觀,不好住,一間間被拆掉,一棟棟美侖美奐的高樓大廈便接著被矗起,一層高過一層,建築要講究鋼筋水泥、鋁門窗,形式和顏色要講究美觀大方,要防熱防漏,內部裝潢極盡舒適方便之能事;抽水馬桶、磁磚浴池、熱水器、大理石地板、彈簧床、不銹鋼廚具、冰箱、電視、錄放影機、音響、冷暖器、酒櫃、書櫥、桌球檯、撞球檯……應有盡有。
也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的,粗布衣服被一件件褪掉了,換上來的是化纖的,摸起來柔柔滑滑的,而且講究式樣和顏色,穿得花花綠綠,閃閃發光,破了幾乎不再補綴,便丟棄不要,穿舊了送給別人,可能都要被拒絕,而且被埋怨看不起他。要找一塊抹布的料已是難乎其難。出外已沒有人打赤腳,腳上穿的除了布鞋、球鞋、皮鞋,還有特殊用途的涼鞋、登山鞋、馬靴什麼的,不一而足。
學校增多了。當時只有三所國小和一所兼有高初中的省潮中,現在則有四所高中職、兩所國中、六所國小和一所國小分校。教育已普及到就學率幾近百分之百,人才輩出,小小的三四歲小孩也在幼稚園學會唱出兒歌童謠,三字經背得流水般熟。對了,前幾天為老人教育而設的長青學苑才開學呢!當年的「青冥牛」早已絕跡了。
此外,醫藥保健,婦幼衛生,已做得很好,電話裝置已很普遍,工廠也一家家地增設,鰻魚池甚至自設加工廠,每次選舉則吸引了許多人熱烈地參與……。
常常,可以看到一片欣欣向榮!
常常,可以看到人們臉露笑容!
這是怎麼來的呢?當然,政府政策的加持是有的。不是嗎?九年國民教育的實施,政治的民主,農地由三七五減租到耕者有其田,一連串的四年經濟計畫、六年經濟計畫,十大建設,十二項建設……。
雖然如此,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台灣人民的勤奮努力,守法負責,互助合作,農工商各行各業的互動,有那麼一股想肥壯起來的意願。
這條路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肥壯起來的。
我的故鄉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肥壯起來的。
我很高興走上這條路。雖然我已在這條路上走了四十年,我仍不感厭倦。
【這條路】
我又走上了這條路。
走上這條路,我是很高興的。
這是屏鵝公路潮州段。四十年前,這條路是碎石子路,現在已是四線道了。四線道,多好呀!看,在這秋日金陽的照耀下,是這麼金光閃閃,這麼平直、寬坦,鋪著高級柏油路面,路中央還有分島線……。
我是七七事變後兩年出生的,台灣光復那年正好上國小一年級,也是正式走上這條路。在這以前,我相信我走過這條路,只是已記不清了。就以這為第一次走上這條路算起吧,到現在已經四十年了。
四十年,好長呀!
四十年,好短呀!
四十年,有多少滄...
目錄
序 這條路
我們要勝利了
面對這片寂靜
宗親傘
綠色項鍊及其他
養鴨人家
豆香
用臭油燈的日子
看山
珠子汽水
火窗
甕
蕃薯之種種
鬧熱陣
有燈,我不怕了
那一道疤痕
何處覓清蔭
手繭
寄藥仔的
破埤的時候
林投
苦楝
葫蘆速寫
灌溉的意涵
放伴
雞肉絲菇
走過廍仔溝
吃菜尾
烏鶖
誰用釣鉤釣青蛙?
「蚯蚓的確會鳴」嗎?
撿戲尾
落地生根
田園交響曲
黃目子
春到斑芝仔枝頭
刀石仔
吃潤餅
打水漂兒
放鱔魚
紅龜粿已經變味
那一撞
漸次消失的稻田
陌生的故里
天然書房
那棵大榕樹下
枕著鳥鳴與回憶
浸浴芬多精
健康步道上
父親的舊農具間
我遇見了我
序 這條路
我們要勝利了
面對這片寂靜
宗親傘
綠色項鍊及其他
養鴨人家
豆香
用臭油燈的日子
看山
珠子汽水
火窗
甕
蕃薯之種種
鬧熱陣
有燈,我不怕了
那一道疤痕
何處覓清蔭
手繭
寄藥仔的
破埤的時候
林投
苦楝
葫蘆速寫
灌溉的意涵
放伴
雞肉絲菇
走過廍仔溝
吃菜尾
烏鶖
誰用釣鉤釣青蛙?
「蚯蚓的確會鳴」嗎?
撿戲尾
落地生根
田園交響曲
黃目子
春到斑芝仔枝頭
刀石仔
吃潤餅
打水漂兒
放鱔魚
紅龜粿已經變味
那一撞
漸次消失的稻田
陌生的故里
天然書房
那棵大榕樹下
枕著鳥鳴與...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