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常說,先有哈佛,後有美利堅合眾國。
讀《哈佛學子心靈修養課》,深入接觸美國精神和美國人的心靈,
你也可以擁有一個充滿堅強、自信、謙虛的心靈,
走出一條成功的人生路。
哈佛大學先後培養了八位美國總統,三十四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三十二名普立茲獎獲得者;讀《哈佛學子心靈修養課》,深入接觸美國精神和美國人的心靈,你也可以擁有一個充滿堅強、自信、謙虛的心靈,走出一條成功的人生路。
本書根據心理學相關常識,結合哈佛教授及其學子的課堂授課技巧,以淺顯易懂的故事入手,逐步洞悉個人的心理問題,並給與適當的解答,書中的結尾部分附錄有心理健康測試問答,讀者可以在閱讀本書後,做一下自測題,以便更精確地瞭解自己是否有心理困惑,有哪些心理困惑,然後再一次閱讀本書,看是否能排除心理垃圾,還自己一個健康的身心。
作者簡介:
公隋,資深圖書策劃人。曾編著:《哈佛人生課》《圓與通──做事知方圓,做人要通達》《沉思錄-告訴你的88條人生智慧》
章節試閱
人生如同下棋,深謀遠慮者獲勝。 --巴克斯頓心靈故事
慾望越少,人生就越幸福。
哈佛的國際事務學教授安東尼.塞奇,常常談起這個真實的故事,用以遠離貪婪。
美國一個繁華都市的大商場發生了一起盜竊案,八只金錶被盜,商場一共損失十六萬美元,這在當時是相當龐大的數目。就在案子的偵破過程中,一個外地商人羅森到此地購買貨物,因此隨身攜帶四萬美金。入住酒店後,他把錢先存放到了酒店的保險櫃,然後就外出吃早餐了。
就餐時,羅森先生意外聽到了臨桌在談論這樁金錶失竊案。因為急著處理自己的事務,他並沒有過多在意他們的談話。中午吃飯時,他又聽到臨桌在討論這個案子,他們還說有人用一萬美元買了二只金錶,轉手後可以穩賺三萬美元,其他人紛紛顯示出羨慕的眼光。雖然羅森先生心存懷疑,「天下那樣這麼好的事?」但心裡還是存有一絲「要是讓我遇到該有多好啊!」的想法。
晚飯時,羅森先生在酒店的餐廳,依舊聽到有人在談論那件事情。飯後回到房間,他忽然接到一個電話:「你對金錶有興趣嗎?我看得出你是個做買賣的大商人,老實跟你說,這些手錶在本地不好脫手,如果有興趣,我們可以賣給你,你可以到附近的珠寶店鑑定手錶的品質,怎樣?」
羅森先生接到電話後,不禁怦然心動,如果自己買下這些手錶,獲取的利潤肯定比一般生意多很多。於是,他答應與對方會面詳談,結果他如願以償地花四萬美金,買下了他們所盜的八只金錶中的三只。
一夜興奮過後,第二天他從醉夢中逐漸醒來。他拿著金錶仔細端詳了一會兒,卻猛然覺得有些不對勁,於是他趕緊將手錶帶到熟人那裡去鑑定。令他瞠目結舌的是,經過鑑定,所有的金錶都是贗品,總價值不超過二千美元。
這幫騙子落網後,羅森先生總算明白了事情的全部真相。從他開始進酒店存錢,這夥騙子就盯上了他,騙子們故意安排設計了關於金錶的話題。
貪婪使人喪失理智,貪婪使人在誘惑面前迷失方向、失去判斷。貪婪不僅可怕,也是導致許多人失敗的原因。
心靈感悟
事實上,人的貪婪私心,常使人跌倒,他們重重地摔倒在自己惡念的禍害裡。
其實我們所擁有的並不少,但因為慾望太多,所以自己不滿足,甚至有時候妒忌別人擁有的比自己擁有的多,以致心裡產生憂愁、怨恨和不平衡。
慾望無止境,就會導致心理貧窮!
托爾斯泰有句名言:「慾望越小,人生就越幸福。」反之,慾望越多,就越容易致禍。的確,古往今來,那麼多人慾壑難填,那麼多人被貪婪打敗。因此,我們在生活中,一定要懂得捨棄、減輕慾望,只有這樣才能從貪婪中解脫出來,從而獲得心裡安寧。
在慾望的推動下,人們會加強對客觀對象的佔有欲。隨著慾望或多或少地被滿足,人們又會產生新的慾望,又會積極進取。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慾望是人改造世界、改造自己的根本動力之一,從而也是人類進化、社會發展、歷史進步的動力之一。
有人說,一個人就像一條慾望的溪流,它流淌的不是溪水,而是人的各種慾望。人類社會則似一個永遠不會乾涸的慾望海洋,隨時隨處都可能掀起波濤和巨浪。
慾望是人類產生、發展、活動的一切動力。世間一切人類的活動,無論是文化、宗教、藝術、教育,還是政治、戰爭、商業等等,都是人類慾望驅動的結果。
人是慾望的奴隸,總被慾望控制著。老子在《道德經》中,把這種慾望稱之為「道」,稱它是「天地之始,萬物之母」,是主宰一切人類活動的根本。
叔本華說過,慾望如果太過劇烈和強烈,就不是對自己存在的肯定,而是否定或取消別人的生存。 用「上帝的命定」或「天理」,來取締或壓制別人的慾望是不合理的,過度推崇與放縱慾望更是愚蠢的。慾望不是純粹的、絕對的東西,它需要理智的調控與節制,它也絕不可能像有人聲稱的是文明發展的唯一動力。
所謂不想、不要,不是沒有慾望,而是有「不」的慾望。所謂「清心寡慾」、「無慾」,其實也是另一種慾望。正是「生死根本,欲為第一」,區別的實質在於慾望本身。
有兩條路可以得到幸福,即消除慾望或增加財富。 --富蘭克林
心靈故事
哈佛大學的教授時常教導學生盡量學會禁慾。
禁慾,就是禁止慾望膨脹。
有一位修道者,禁慾苦行,準備離開所住的村莊,到無人居住的山中去隱居修行,他只帶了一塊布當做衣服,然後就一個人到山中居住了。
後來他想到衣服髒了要洗時,需要另外一塊布來替換,於是他下山到村莊,向村民們乞討一塊布當做衣服。村民們都知道他是虔誠的修道者,於是毫不遲疑送給他一塊布,當做換洗穿的衣服。
這位修道者回到山中後,發現茅屋裡面有一隻老鼠,常常會在他專心修行時,來咬他那件準備換洗的衣服,因為他早就發誓,一生遵守不殺生的戒律,所以他不能去傷害那隻老鼠,但是他又趕不走那隻老鼠,所以他又回到村莊中,向村民要來一隻貓。
得到了貓後,他心想:「貓要吃什麼呢?我不想讓貓去吃老鼠,但它又不能跟我一樣只吃一些水果、野菜。」於是他又向村民討了一隻乳牛,這樣那貓就可以靠牛奶維生了。
但是,在山中住了一段時間後,他發覺自己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時間來照顧母牛,於是他又回到村莊,找到了一個可憐流浪漢,就帶著這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到山中居住,讓流浪漢照顧乳牛。
流浪漢在山中居住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向修道者抱怨道:「我跟你不一樣,我需要一個妻子,我要正常的家庭生活。」
修道者覺得有道理,不能強迫別人跟他一樣過禁慾苦行的生活……
這個故事就這樣一直繼續下去,到了後來,也許是半年以後,整個村莊都搬到山上了。
其實,慾望永遠都不能滿足,就像是一條鎖鏈,一個牽著一個。
每個人都有慾望,但慾望太多了,人生就會變得疲憊不堪。每個人都應學會輕載、知足常樂,因為生命之舟載不動太多的沉重。
心靈感悟
一種潛藏在心靈深處的人的本能慾望叫自私,它的存在與表現,很難被本人所察覺,私慾強的人,會不顧社會和他人的利益,只是一味地幻想滿足自己的需要,且心安理得地享受,所以,沒有人願意與自私的人共事,所以他也永遠難以取得成功。
從生物學、生理學、社會學的角度講,所謂「私慾」,其實就是人的自我滿足。因為人是一種生物,凡是生物都是有生命的,維持生命就需要供給,最簡單的就是吃喝拉撒。人要生存,就必須從自然界獵取食物滿足自己的飲食,這就是最初的慾望,也就是私慾的最原始的表現,因此「私慾」的原始動力,實際上來自於人的生存需要。
如果有兩個人,他們結為團隊,獲取食物的力量會更強大。這時,會產生兩種情況:一種是兩人自始至終都很團結,獲取到食物時都會平均分配,維持著較好的團隊關係;另一種情況是兩人捕食的時候很團結,但分配時會有一人暗中分給自己多點(這時又會產生兩種情況,一是另一人全然不知情,以為自己和對方得到的一樣多,或者明知情但能夠接受或忍讓,團隊關係會維持;二是知道分配不均後兩人反目,甚至相互爭鬥)。這充分說明私慾會導致一些壞的結果。但人的性格、情感都是複雜多樣的,面對私慾,有人會鬥爭,有人學會容忍,有人學會接受,也有人利慾薰心,走上不歸路,也有人修身養性,獨善其身,不斷戰勝自己的慾望。
實際上在動物世界裡也是一樣,有些動物會為了一塊食物相互殘殺,但有些動物會一起分享美餐。
要正確看待私慾,它來源於人滿足生存最簡單的需要,是人之常情。關鍵在於怎樣把握好自己的慾望,不要讓自己被慾望所控制,如果無限制地讓私慾膨脹,最終會走向毀滅。
古人云:「壁立千仞,無慾則剛。」要想排除私慾雜念,首先要確立正確的人生觀,提高人生境界,樹立遠大的理想目標,畢竟內因才是事物變化的根源。然後,要盡自己最大努力改善外界環境,比如,親賢人、遠小人,結交一些高尚的朋友。
當然,最關鍵的是改變心態,不能有太多不切實際的幻想,不能太重視功名利祿,不能貪圖聲色犬馬。只有擺正心態,才能排除自己的私慾雜念。
我們在分給他人幸福的同時,也能正比例地增加自己的幸福。 --邊沁
心靈故事
哈佛大學泰勒.本.沙哈爾教授,曾給他的學生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以前有一位富翁,雖然有錢,卻常常自憐自己空有錢財,卻從來沒有體會過真正的和全然的快樂。他常常想:「為什麼錢買不到快樂呢?雖然我有很多錢,如果有一天我突然死了,一大堆錢又有什麼用呢?還不如把所有的錢拿來買快樂,如果能買到一次全然的快樂,我死而無憾。」
於是,這位富翁變賣了大部分家產後,換成一小袋鑽石,放在一個特製的錦囊中。他想:「如果有人能給我一次全然的快樂,哪怕是一剎那,我也要把鑽石贈送給他。」
富翁開始旅行,到處詢問:「哪裡可以買到全然的快樂的秘方呢?什麼才是人間真正純粹的快樂呢?」
人們的答案總是庸俗而相似的:
如果你有很多的金錢,就會快樂;
如果你有很大的權勢,就會快樂;
如果你擁有得越多,就會越快樂。
可富翁早就擁有了這些東西,卻並不快樂,這使他更迷惑不解:「難道這個世界沒有全然的快樂嗎?」
有一天,富翁聽說在偏遠的山村裡,有一位無所不知、無所不通的智者。
他趕緊跑進村裡尋找那位智者,智者正坐在一棵大樹下養心閉目。
富翁問智者:「智者!人們都說你是無所不知、無所不通的,請問在哪裡可以買到全然的快樂的秘方呢?」
「你為什麼要買全然的快樂的秘方呢?」智者反問道。
富翁說:「我很不快樂,雖然我很有錢,我這一生從沒有經歷過全然的快樂,如果有人能讓我體驗一次,即使只是一分一秒,我願意把全部的財產送給他。」
智者回答:「我這裡就有全然快樂的秘方,但是價格很昂貴,你準備了多少錢,介意讓我看看嗎?」
富翁把懷裡裝滿鑽石的錦囊拿給智者,沒料到智者連看也不看,一把抓過錦囊,跳了起來,就跑掉了。富翁大驚失色,過了好一會才回過神來,大叫:「搶劫了!救命呀!」可是在偏僻的山村根本沒人聽見,他只好自己拚命地追趕智者。他跑了很遠的路,跑得全身發熱、滿頭大汗,也不見智者的蹤影,他絕望地跪倒在山崖邊的大樹下抱頭痛哭。費盡千辛萬苦,周折了幾年的時間,不但沒有買到快樂的秘方,還被搶走了大部分的錢財。
富翁哭到聲嘶力竭後站了起來,突然發現被搶走的錦囊就掛在大樹的枝杈上。他取下錦囊,打開一看,鑽石都還在。一瞬間,一股難以言喻的、純粹的、全然的快樂充滿他的全身。
當他正陶醉在全然的快樂中的時候,躲在大樹後面的智者走了出來,問他:「你剛才說,如果有人能讓你體驗一次全然的快樂,即使只是一剎那,你願意送給他所有的財產,真的嗎?」
富翁說:「真的!」
「當你從樹上拿回錦囊時,是不是體驗了全然的快樂呢?」智者又問道。
「是呀!我剛剛體驗了全然的快樂。」智者說:「好了,現在你可以給我你所有的財產了。」智者一邊說、一邊從富翁手中取過錦囊,揚長而去。
快樂的確是由心而生,心由事而定,事由人來做。全然的快樂則是一種陶醉的感覺,它來自於你的努力,來自於得失之間,所以不要被貪慾奪走你的快樂。
心靈感悟
如果一個人在生活中,不知道自己所要尋找的目標,就會心裡不平衡,心裡沒有平衡點,也就不可能有快樂可言。當你不順心、不如意時,何不轉念想一想,你尋求的快樂,也許只不過是剎那間心靈上的一瞬寧靜而已,其實這樣的淡泊,又何嘗不是一種快樂呢?快樂其實就在你身邊,尋找快樂的真諦時,請你換一種思維方式,快樂就會在你忙得不可開交的時候突然來到!
從前有一個皇帝得了一種怪病,心裡總是覺得特別煩,所有的太醫都醫不好他的病,沒辦法,皇帝只能貼出皇榜廣招天下名醫。有一天,一位老先生揭榜進宮,為皇帝診病後開出一副處方,但藥引子是需要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來煎藥才行,於是皇帝派人到處尋找,可是滿朝文武和達官貴人,沒有一個人說自己生活快樂,後來到民間尋找,在一個街角看見有個乞丐,靠著牆正在啃著半隻雞腿,差役問乞丐:你快樂嗎?乞丐回答:快樂啊!今天的太陽多暖和(當時是冬天),而且我還有雞腿吃,我非常快樂。於是乞丐便被帶進宮面見皇帝,當皇帝問明乞丐快樂的原因後,沒吃藥病就好了。
有時候疾病是吃出來的,煩惱是比出來的。首先不要拿別人和自己比較,更不要拿自己的缺陷和別人的長處比較,無論什麼事情只要盡了力,結果往往並不重要。其次,人要相信命運,有些事情是因緣注定的。再就是期望值不要過高,就和那個乞丐一樣,他什麼也沒有,但他的快樂源於他沒有太多的奢求,能得到溫飽就知足了。
在漫漫人生的征途中,人生羅盤時常出錯。有時候「生命」這位行為怪異的旅客,因為目標過多、條件苛刻,總是錯過一個又一個美麗的港灣,放棄一個又一個理想的彼岸,最終不是中途觸礁,就是因船體疲勞而折戟沉沙。人和人都一樣,都是在奢求著,奢求自己所想和得不到的,奢求生活點滴……沒有學會感恩,就只能在痛苦中奢求一切。
不要再痛苦地奢求了!那只是一種思想上的滿足,虛幻的滿足,這種滿足只會讓你變得更虛假,沒有現實意義!痛苦地痛苦著,不如快樂地快樂著!人奢求的越多,失望就越大,失去的也會越多!不去奢求,平淡地生活著,努力做自己想做的,也許得到的會更多!
人生如同下棋,深謀遠慮者獲勝。 --巴克斯頓心靈故事
慾望越少,人生就越幸福。
哈佛的國際事務學教授安東尼.塞奇,常常談起這個真實的故事,用以遠離貪婪。
美國一個繁華都市的大商場發生了一起盜竊案,八只金錶被盜,商場一共損失十六萬美元,這在當時是相當龐大的數目。就在案子的偵破過程中,一個外地商人羅森到此地購買貨物,因此隨身攜帶四萬美金。入住酒店後,他把錢先存放到了酒店的保險櫃,然後就外出吃早餐了。
就餐時,羅森先生意外聽到了臨桌在談論這樁金錶失竊案。因為急著處理自己的事務,他並沒有過多在意他們的...
作者序
哈佛大學作為全世界學子嚮往的名校,它以其獨特的人文精神,感召著一代又一代的哈佛人。美國人說先有哈佛,後有美利堅合眾國,足見哈佛的古老歷史與重要地位。哈佛大學是常青藤盟校之一,美國東海岸最負盛名的大學。創辦於1636年的哈佛大學,至今已經走過了近四百年的歷程,對真理的追求和不斷創新的教育理念,使久負盛名的哈佛,依舊煥發著青春與活力,成為世界各國莘莘學子心中恒久不變的神聖殿堂。哈佛的校訓是「Amicus Plato, Amicus Aristotle, Sed Magis Amicus VERITAS」。它是拉丁文,中文意思是「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斯多德為友,更要與真理為友」。它是哈佛學生學習和為人的準則。
到目前為止,哈佛大學先後培養了八位美國總統,三十四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三十二名普立茲獎獲得者。此外,還培養出了數以百計的世界級財富精英,及享譽全球的學術帶頭人、文學家、思想家。它的輝煌成就,使其當之無愧地成為大學教育的巔峰和榮耀的象徵。
「所謂大學者,非有大樓之謂也,而有大師之謂也。」此話對哈佛大學來說,可謂恰到好處。確實是大師成就了哈佛,哈佛也成就了大師。這群思想深刻、學術頂尖的大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為哈佛學子們帶來了修養心靈的心理故事。哈佛作為全美乃至全世界高等學府綜合排名第一的名校,它的心理學專業也是令哈佛人驕傲的學科。哈佛大學教育學院心理學在全美綜合排名一直是在前五,遙遙領先的地位,也為它培養了出色的學子與教授。比如,賽德茲教授與心理學家、哲學家威廉•詹姆斯,而後者更是被人們尊稱為美國心理學之父。
正是在這樣一所精英輩出的名校中,哈佛學子們的心靈,得到了有益而健康的滋養。
正如心理學教授喬治‧斯格密所言:「如果人生的成功,是珍藏在寶塔頂層的桂冠,那麼健康的心理就是握在我們手中的一柄利劍。只有磨礪好這柄利劍,才能一路披荊斬棘,最終奪取成功的桂冠。」
伴隨著現代社會的節奏加快,各種壓力紛至遝來,許多隱性的心理問題,隨之悄然潛入我們的心靈。外表看起來很健康的人,內心卻盤踞著不良心理的「毒蛇」。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競爭越來越激烈,人們的工作壓力也越來越大,加劇了心理疾病對人們的威脅,心理疾病的危害,將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因心理問題而導致的一幕幕人間悲劇,不斷在我們周圍上演:因嫉妒生恨,因貪婪致禍,因自卑而愚蠢,因虛榮而悔恨……太多的事例向我們昭示,心理問題正逐漸成為阻礙現代人獲得幸福的「攔路虎」。而心理學的出現,則為我們的內心世界點燃了一盞不滅的明燈,正如心理學教授哈吉‧威爾遜所言:「心理學絕不是為了研究而設立的,研究心理學的目標只有一個,那就是造福人類。」
生活在這個紛擾的世界,我們的心靈當似高山,屹然不動。身處鬧市,不必關閉門窗,任嘈雜的聲音縈繞於耳,也能保持一個寧靜之心。人在紅塵,心在白雲之間,又何必「入山唯恐不深」呢?
煩惱皆由心生。
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面對挫折、苦難,難免會有所思,有所感,有所不適。如果你感到痛苦,證明你的心還不夠強大。怎樣才能保持一分豁達開朗的情懷,一分非凡的氣度,這對個人很重要。其實,活著本身就是一種幸運。越在困難的環境中,就越能磨煉出你堅強的意志,不用去計較一時的成敗悲歡、得失榮辱。「風物長宜放眼量」,我們應該追求長久的精神內涵。忍受寂寞,修養自己的心靈,這才是最有價值的收穫,如蚌體內含砂石,在傷痛中孕育著璀璨的珍珠。
人生的不愉快來自於過分膨脹的欲望,各種誘惑使你內心的明鏡蒙塵。淡泊於名利,寧靜以致遠,既不惆悵貧困卑微,又不敵視榮華富貴。對生活,不隨波逐流;遇見權貴,如雪松保持自己的高潔。這是勇敢,也是氣量,一切源於本心。
心靈是一個人的智力之源,要用知識去充盈。胸中自有書萬卷,人前賣弄非君子。「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將知識真正化為心靈的成員之一,轉化為個人的涵養,成為席捲寰宇、吐納萬物的大氣魄,方能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才有指揮不動如山的瀟灑,像趙普「半部論語治天下」,如諸葛亮怡然撫琴退強兵。心靈的力量從來都是整個世界中最具威懾力的力量。我們如果能嫺熟地運用這種力量,就可以在逆境中持續前進,持續完善自我,持續改善我們的世界。
領悟了心靈的力量,就會讓你的人格更偉大、更優秀,潛能也將得到激發,也會讓你擁有不可思議的力量,去改變現狀,拓寬視野,豐富內涵,實現理想,書寫人生的燦爛華章!
那麼要怎樣把握這種力量?怎樣合理地運用,怎樣建設性、創造性地利用它呢?那就需要開啟我們修養心靈的行程。修養心靈,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要用你的一生去實踐。
本書根據心理學相關常識,結合哈佛教授及課堂授課內容,以淺顯易懂的故事入手,逐步洞悉個人的心理問題,並給予適當的解答。書中的結尾部分附有心理健康測試問答,讀者可以在閱讀本書後,做一下自測題,以便更精確地瞭解自己是否有心理困惑,以及有哪些心理困惑,然後再一次閱讀本書,以助自己排除心理垃圾,擁有一個健康的身心。
哈佛大學作為全世界學子嚮往的名校,它以其獨特的人文精神,感召著一代又一代的哈佛人。美國人說先有哈佛,後有美利堅合眾國,足見哈佛的古老歷史與重要地位。哈佛大學是常青藤盟校之一,美國東海岸最負盛名的大學。創辦於1636年的哈佛大學,至今已經走過了近四百年的歷程,對真理的追求和不斷創新的教育理念,使久負盛名的哈佛,依舊煥發著青春與活力,成為世界各國莘莘學子心中恒久不變的神聖殿堂。哈佛的校訓是「Amicus Plato, Amicus Aristotle, Sed Magis Amicus VERITAS」。它是拉丁文,中文意思是「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斯多德為友,...
目錄
第一章 抑制本我:剔除心靈的毒瘤
第一課 去除慾望,分享喜悅
第二課 生命之舟,載不動太多的沉重
第三課 別做尋找快樂的富翁
第四課 生活不是攀比,幸福源自珍惜
第五課 尊重真正的友誼,淨化心靈
第二章 鍛鍊自我:苦難是人生修煉的最高學府
第六課 做永不服輸的玫琳凱
第七課 像施羅德那樣進取
第八課 黑夜過後是黎明
第九課 不可臨時抱佛腳
第十課 對自己說「不要緊」
第三章 激勵自我:讓自己的心永遠向著太陽
第十一課 保持積極心態,激發無窮潛能
第十二課 把每天當做生命中的最後一天
第十三課 切勿混淆想像力與白日夢
第十四課 給自己打針興奮劑
第十五課 達到進取心境的另一半
第四章 超越自我:解開捆綁心靈的死結
第十六課 一定要在大庭廣眾之下稱讚你的朋友
第十七課 一言一行顯示你的寬容
第十八課 給對方保留一份自尊的人,最值得他人尊敬
第十九課 不要習慣責罵他人的錯誤
第二十課 以德報怨是最紳士的報復
第五章 控制自我:掌控你的情緒
第二十一課 生氣的時候就跑三圈
第二十二課 把自己當做思想的旁觀者
第二十三課 讓誤解如微風吹過耳畔
第二十四課 衝動是對自己的懲罰
第六章 感恩自我:幸福的智慧
第二十五課 絕望是另一個成長的開始
第二十六課 用感恩的心面對生活
第二十七課 風雨越大,彩虹越美
第二十八課 挫折是最美麗的圖畫
第二十九課 經驗是學費最貴的學校
第七章 創新自我:意想不到的收穫
第三十課 為生活增添更多的甜蜜
第三十一課 借「機」行事
第三十二課 放下就是快樂
第三十三課 用細節叩響成功之門
第八章 回歸自我:快樂從心開始
第三十四課 快樂從內心開始
第三十五課 用如花的心情去經營人生
第三十六課 相信自己有能力,則凡事皆有可能
第三十七課 你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測試你的心理年齡
心理適應能力測試
標準情商
測試心理壓力
測試憂鬱症測試
第一章 抑制本我:剔除心靈的毒瘤
第一課 去除慾望,分享喜悅
第二課 生命之舟,載不動太多的沉重
第三課 別做尋找快樂的富翁
第四課 生活不是攀比,幸福源自珍惜
第五課 尊重真正的友誼,淨化心靈
第二章 鍛鍊自我:苦難是人生修煉的最高學府
第六課 做永不服輸的玫琳凱
第七課 像施羅德那樣進取
第八課 黑夜過後是黎明
第九課 不可臨時抱佛腳
第十課 對自己說「不要緊」
第三章 激勵自我:讓自己的心永遠向著太陽
第十一課 保持積極心態,激發無窮潛能
第十二課 把每天當做生命中的最後一天
第十三課 切勿...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