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把全球化放到兩百多年來的歷史中考察,用大量事實勾勒出全球化的來龍去脈,展現了一種學說怎樣被精心包裝然後推向世界,刻畫出這一過程中霸權的更迭—舊帝國怎樣從抗拒到無奈謝幕,新帝國怎樣從彷徨到堅定崛起。在這一過程中,我們能感受到什麼是真正的歷史必然。
同時,他又把大國博弈放到全球化背景下來考察,在全球坐標系中分析中國的機遇與陷阱。書中的觀點振聾發聵:全球化體系中,彼此關聯的市場所造成的依賴關係並不平等,強者的市場是控制弱者的武器;關於世界經濟秩序的決策,從來都不是在發展中國家或消費市場中做出的;世界決策體系不是更扁平而是更集中,被扁平的卻是發展中國家的主權和它們對自身利益的訴求‥‥‥在深刻分析之後,作者為中國經濟轉型提供了富有見地的建議。
作者簡介:
黃樹東,上山下鄉的知青一代,後赴美留學。90年代中期以來,就職於美國頂級金融機構,從事金融投資和資產管理,成績斐然。期間同許多投資家和金融領域的學者有大量深入交流,包括一些諾貝爾獎獲得者。對投資和金融市場有深刻的體驗和認識,親歷了2008-2009年的金融危機。危機以來,基於親身感受和長時間的觀察思考,寫作了《中國,你要警惕》和《大國興衰——全球化背景下的路線之爭》,探討中國經濟轉型中的發展戰略和社會經濟問題。其中,《中國,你要警惕》版權已輸出到香港等地。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中國本無所謂「西式崛起」,只不過是裏挾著「被競爭」罷了!倘真能自覺走出一種超此輪迴的另類競爭,則國人幸甚!《大國興衰》一書給讀者提供了有用的啓示。
──溫鐵軍 著名經濟學家、中人民大學教授
只有具備歷史與比較視野的思想者才會對全球化背景下的路線之爭有如此深入的洞見。
──王紹光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清華大學長江講座教授
深入虎穴,全球視野。人類良知,震撼國人!真正關心中國和世界命運的人士,都應細讀本書!
──程恩富 世界政治經濟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名人推薦:中國本無所謂「西式崛起」,只不過是裏挾著「被競爭」罷了!倘真能自覺走出一種超此輪迴的另類競爭,則國人幸甚!《大國興衰》一書給讀者提供了有用的啓示。
──溫鐵軍 著名經濟學家、中人民大學教授
只有具備歷史與比較視野的思想者才會對全球化背景下的路線之爭有如此深入的洞見。
──王紹光 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清華大學長江講座教授
深入虎穴,全球視野。人類良知,震撼國人!真正關心中國和世界命運的人士,都應細讀本書!
──程恩富 世界政治經濟學會會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
章節試閱
第一章
危局和機會
——站在歷史的分界點上
美國20世紀30年代的危機是一場體制性危機。只有放在歷史的大背景中,才能理解這場危機本身和反危機措施的歷史含義。在人類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後,由於多種原因,新自由主義作為經濟實踐在人類歷史上逐步興盛。在蘇聯解體之後,新自由主義作為與政府干預相對立而存在的選擇,幾乎成了人類唯一有效的經濟體制。許多國家先後在自己的土地上進行新自由主義的實驗。美國不僅積極實踐新自由主義,而且充分利用其龐大的國際干預能力,大力向其他國家推行這種經濟體制,利用IMF、世界銀行和WTO干預其他國家的經濟體制和經濟政策。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美國更是把世界範圍內的新自由主義化,當成在新世紀中能夠獨霸世界的體制性基礎。
全球化的實質:美國利益
新自由主義在世界各國的具體表像不一樣,但是有一個共同的命題:市場自由是好的,市場是萬能的。在實踐中追求所謂大市場、小政府。它認為只有市場才能有效地配置資源,而市場之所以能有效地配置資源是因為產權明晰且有保障。所以,新自由主義的政策目標對內毫無例外都是私有化,市場化,減少政府管制;對外是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的自由化。新自由主義是對20世紀30年代大危機以後興起的大規模政府干預和通過政府干預而達成某種社會公正的“革命”。
美國是新自由主義的主要推手。新自由主義是美國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的一項國策和持續的外交政策。新自由主義不是什麼“普世價值”,對內是強化資本效率和解放資本盈利衝動的途徑,對外是美國在世界範圍內實現國家利益、維護霸權的手段。
1981年8月31日,美國總統雷根簽署了《經濟恢復稅收法案》。這個法案大規模地削減個人和公司所得稅,反映了雷根的經濟理念,決定了美國未來近30年的經濟命運,是美國走向金融危機所邁出的第一步。史稱該法案開創了美國經濟的“新時期”。這一天被稱為“雷根革命”的開始。美國從此進入一個減少政府干預,減少社會福利,將公共職能私有化的過程。這是一個市場原則至上的時期。美國2008年危機的許多問題幾乎都源於那場“革命”。
美國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就大力輸出新自由主義經濟模式。在蘇聯解體以後,美國更是力圖以新自由主義來改造世界,改造現實的對手和潛在的對手。經濟全球化和金融體系的全球化是美國改造世界的兩大手段和目的。新自由主義通過看似嚴密的理論體系向世人證明,一個開放的世界經濟體系將使每個國家都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使每個國家都能公正平等地走向繁榮。這個理論似乎為貧窮的國家解開了繁榮的密碼,讓許多人沉迷,為美國按自己的方式打造新的世界經濟秩序奠定了意識形態的基礎。
在新自由主義風靡的時期,美國理想的世界模型是一個金融貿易自由開放的世界體系,資本貨物要素能在國際自由流動。在這個世界體系裡,民族國家對自己經濟的保護、各國政府對經濟的干預、經濟中公共產業的成分都將被壓縮到最低限度;美國在這個體系中將起主導作用,其金融體系作為世界金融體系的中心將在製造財富、分配財富的過程中起支配作用。在這個體系裡,國際分工有一個巨大的特點,那就是發展中國家向美國出口資源、貨物和服務,而美國則向世界各國出口美元、金融產品和不影響美國安全和競爭力的低技術。這是美國為霸權的長期存在而設計的經濟基礎。
在這個體系中,美國為中國設計了一個什麼位置呢?美國政府和智囊在許多檔中明白無誤地指出,要把中國納入能保障美國利益的格局裡。要把中國納入這樣一個經濟框架中,必須做到三點:第一,使中國經濟依賴美國,至少是依賴美國市場;第二,必須使中國經濟走上低技術水準擴張的道路;第三,必須在金融上控制中國。美國認識到,鑒於中國巨大的經濟潛力,不把中國納入這個體系,中國就有可能成為競爭對手。
為了達成這一戰略目的,美國做了四件事:一是在中國入世檔中,迫使中國承諾開放銀行、金融和資本市場;二是作為交換,美國開放了自己的低端市場,通過市場力量將中國經濟引導到低水準擴張的軌道上;三是通過中國承諾的產業開放,打擊乃至摧毀中國的自主技術;四是嚴格限制具有競爭力的技術向中國的轉移,完善對中國的技術封鎖。只要觀察一下美國對中國經濟政策的走向,就會看出,美國對中國經濟關注的重點從產品市場,到智慧財產權,到金融體系,到經濟體制的軌跡。金融體系的開放和經濟體制的改革是現階段美國對華經濟政策的重點。
美國在尋求危機出路時,有可能加劇中美兩國經濟糾紛。而在未來的糾紛中,中國市場的進一步開放、中國金融的開放將成為美國重要的籌碼。中國在WTO的承諾將成為美國的有力武器。
美國推行新自由主義的另一個更具有戰略意義的目的,是推動發展中國家經濟體制的全面市場化和私有化。
新自由主義不是普世法則。甚至在美國也不是。把新自由主義、自由貿易當做普世法則的人大概不瞭解美國發展的歷史。
美國立國以後,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奉行經濟上的保守主義和外交上的孤立主義。從美國第一任財政部部長,到“美國體制”,到林肯,到20世紀30年代大危機這100多年裡,保護主義是美國貿易政策的主線。為了保護美國的民族工業,美國的關稅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高達49%!
在自由貿易體系裡,商人是主人而生產者是奴隸主。保護主義不是別的,是自然的法則,是自我保存的法則,是自我發展的法則,是人類得以保全最高和最好的前景的法則……為什麼?如果保護主義能有益和增進6 300萬人民的利益,這6 300萬人民的影響將會增進世界上其他人口的利益。我們不能在前進的道路上不考慮整個人類的利益。是的,那些人士說“在你能買到最便宜的地方去買”。當然,這一原則(在那些人士看來)也適用於勞動力。讓我給你一條比那些人士所說的好一千倍的信條,那就是保護主義的信條:“在你能獲得最高支付力的地方去買”。而且,那個地方就是勞動者的報酬最高的地方。
這不是什麼“左派”人士對自由貿易的牢騷,而是美國第25屆總統麥金利1892年在波士頓的演講中的一段話。這段話概括了美國共和黨政府的保護主義政策。共和黨在從內戰到1912年的幾十年裡,幾乎贏得了每屆總統選舉。
只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為了打開海外市場,才把自由貿易作為長期外交政策。這種變化反映了美國實力的變化。這種變化背後的推動力還是美國利益。
不對稱格局:開放和保護
美國追求世界範圍內的自由貿易,不是出於對自由貿易的意識形態偏好,而是將其作為維持經濟強權的途徑和手段。
依靠自由貿易為美國打開國際市場,是美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持續國策,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主導的世界經濟體系的一個重要支柱。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製成品占世界的50%以上,美國必須為剩餘產品打開海外市場。美國就是在自由貿易的旗幟下,讓大英帝國無可奈何地為美國產品打開了廣大的殖民地、託管地和英聯邦。到今天,這依然是美國推行自由貿易的根本目的。美國總統布希在2009年的國情咨文中指出:
保持美國的競爭力要求我們為美國製造和種植的所有東西打開更多的市場……我們想世界上所有地方的人都購買美國產品。在一個開放的市場和公平的競爭場上,無人能競爭過美國工人。
縱觀“雷根革命”以後,美國對世界範圍的市場開放和自由貿易的謀篇佈局無不反映了美國長遠的戰略意圖。美國在推行自由貿易的同時,十分注意保護自己的核心競爭力。這些核心競爭力是美國長期強盛的基礎。美國實行的是貿易上的現實主義,對低端產業實行開放,對高端產業則倍加保護。
美國近30年的貿易歷史表明,其實行自由貿易政策的底線,是確保美國在高科技和其他關鍵產業上的壟斷地位。套用尼克森的話:“美國必須是第一,美國必須不遜於任何人”。美國主導的自由貿易是不對稱的自由貿易。美國新自由主義的全面實踐始於雷根。從雷根以來,美國歷屆政府奉行的都是這種貿易上的現實主義。一方面用自由貿易、國際條約、國際組織撬開其他國家的市場,打擊潛在的產業和技術競爭對手;另一方面,嚴格保護核心產業。
美國在這方面的成功例子比比皆是。美國通過壓迫別人實施市場開放,有效地摧毀了許多高科技競爭對手,並成功地限制了核心技術向其他國家,尤其向中國的轉移。
以2005年中國聯想花了175億美元收購IBM個人電腦業務為例。美國有個“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這是一個高層次的委員會,由許多關鍵的機構組成,包括國防部、財政部、商務部和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該委員會專門調查外國公司對美國公司的收購案,並授權向總統提建議,在國家安全受到威脅的情況下阻止這類收購案。雖然聯想收購案最終獲得了政府批准,但是聯想沒有獲得任何核心技術。美國為了有效地防止高科技的外流,實施了鐵腕一般的行政控制。其慣常手法就是將許多技術、產業和企業列為國家安全的範圍。
就核心技術而言,美國不僅不承認市場,而且不承認私有。基於國家安全和核心競爭力的考慮,許多技術的所有者不能在市場範圍內用手中的技術最大限度地追求自己利益。在美國,企業、學校、政府都在從事科技研究。一旦有了重要技術突破,政府就要介入。如果是涉及國家安全的技術,將被列入保密技術。任何人包括發明者都不能隨便轉移。
反思中國,30多年來,不是開放少了,而是保護少了。沒有在開放中保護好自己。中國開放30多年,能開放的幾乎都開放了或即將開放。中國在出口導向政策引導下,建立了3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中國市場的開放為中國引入核心技術了嗎?中國能用巨額的外匯儲備買到核心技術嗎?答案是否定的。
如果我們客觀地分析一下,在所有開放的領域,中國曾經已經建立的自有技術幾乎全面喪失,而且都是在“引進,合作”的口號下喪失的。而那些受到保護的領域,我們還能在原有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我們今天那些真正奠定中國戰略實力的技術和產業,哪一樣不是在當年“閉關自守”的情況下從無到有發展起來,並在30多年來的開放過程中受到保護的?回顧歷史,我們真要慶倖我們沒有開放以航太核武為代表的核心工業。中國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在極短的時間內從無到有建立了獨立的工業體系,有了自己的汽車和電子工業。今天,我們的國土成了世界汽車博覽會,我們的電腦產業成了裝配產業。
美國的這種保護不只是政府的行為,也是企業的自覺行為。這30多年裡,有一段時間我們在開放市場的同時,把技術轉讓作為市場進入的一個條件。許多跨國公司在中國開辦了不少研究中心。但是,為什麼這些研究中心沒有什麼研究突破?為什麼各公司的技術突破都不是在中國的研究中心產生的? 對此,我長期不解。在同某大公司頂級人物的一次談話中我發現了答案。許多人都知道,美國企業把技術分幾代:即將淘汰的、成熟的、新興的和正在研製的。這些大公司在中國研究中心研究的都是即將被淘汰的技術。這位明星人物很自信地說:“(研究中心的)中國人研究的永遠是我們要淘汰的技術。他們不可能形成獨立的創新能力,不可能挑戰我們!”
讓別人研究即將淘汰的技術而獲得市場進入,並不是什麼精明的商業策略,卻能輕易地撬開中國的市場。由於中國的入世承諾,現在連這種技術也無法獲得。
與中國許多人希望通過開放提升技術相反,美國政府和企業似乎不把技術進步的希望寄託在開放上。美國政府從立國之初就把政府資助科技研究當做一項長期的國策。當時的美國,科技遠遠落後於歐洲。但是,美國從來沒有實施過依賴別人獲得技術的國策。如果你建議美國企業通過開放來引進先進技術,對方要麼認為你在懷疑他的創新能力,要麼認為你缺乏商業常識。美國企業在國內外為了爭奪某些技術的專利而不惜耗費鉅資長期打官司。現在你寄望於開放而獲得他的先進技術。在他眼裡,這不是天方夜譚就是商業無知。市場如同戰場,有誰會武裝競爭對手?
依靠開放提升技術是認知上的誤區。必須獨立自主。有人動輒要與國際接軌,向美國學習。要知道美國在技術上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國家,有一個由政府和企業資助的、龐大的研發體系,是一個在許多方面瞄準世界前沿並尋求突破的國家。政府和企業資助的許多研究並不直接源於商業動機和盈利動機。如果真要向美國學習,就必須重新高舉“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旗幟。通過開放提升技術的想法,是想走捷徑,怕吃苦,然而在國家競爭中無捷徑可走。在這方面,我們必須要有毛澤東的勇氣、智慧和遠見,要“自力更生”加自我保護。沒有保護就無法實施自主創新。當然,只要條件允許,通過開放引進設備技術無疑是惠國利民的好事,問題是不能寄望於他人。
第一章
危局和機會
——站在歷史的分界點上
美國20世紀30年代的危機是一場體制性危機。只有放在歷史的大背景中,才能理解這場危機本身和反危機措施的歷史含義。在人類進入20世紀70年代以後,由於多種原因,新自由主義作為經濟實踐在人類歷史上逐步興盛。在蘇聯解體之後,新自由主義作為與政府干預相對立而存在的選擇,幾乎成了人類唯一有效的經濟體制。許多國家先後在自己的土地上進行新自由主義的實驗。美國不僅積極實踐新自由主義,而且充分利用其龐大的國際干預能力,大力向其他國家推行這種經濟體制,利用IMF、世界銀行和WTO干預...
目錄
目錄
第一章 危局和機會——站在歷史的分界點上
全球化的實質:美國利益
不對稱格局:開放和保護
新自由主義的推動手段:漸變和危機
新自由主義的國際分工
國際金融體系和信用霸權
新自由主義的歷史性衰退
中國的機會和挑戰
第一篇 全球化—— 一個時代的崇拜
第二章 全球化
公正和平等:前全球化時代的信仰
叢林法則對公平的側翼進攻
一份改變歷史的備忘錄:鮑威爾宣言
金融資本:全球化戰略的推手
公平之死:反公平的盛行
第三章 國家博弈
掩蓋國家博弈的謊言
全球化體系中的權力金字塔
霸權面臨永恆的憂慮
非對抗式的經濟戰爭
國家博弈中的攻心戰略
獨立自主才是崛起戰略
第四章 另類“一體化”
資本、技術和體制“三位一體”專政
經濟安全與貿易戰略
被肢解的經濟主權
自由貿易的本質
發達國家的“程式控制”
制度尋租下形成的“鐵三角”
“新殖民主義”
第五章 崛起的陷阱
固守落後就是發揮優勢?
國家崛起的十大陷阱
兩個虛假的歷史命題
穿越歷史的交鋒
統治世界的令牌
第二篇 美國——在博弈中走向帝國
第六章 從自由貿易到閉關自守(1775—1808年)
海盜般的歐洲各國
英國對美國的貿易控制
美國的強國之夢
美國將債務變成權力
漢米爾頓經濟政策
傑斐遜主張“把我們的工廠留在歐洲”
兩個政黨的路線之爭
霸權下美國的繁榮
自由貿易下的不平等貿易條約
閉關自守——美國貿易政策的轉變
第七章 從民族主義到保護主義(1808—1816年)
走向戰爭
沒有輸家的博弈:第二次獨立戰爭(1812年戰爭)
美國崛起
商業利益和國家利益
大英帝國開闢的經濟戰場
美國的保護主義
推動保護主義的是曾經反對保護主義的人
“三執政”政治分合
第八章 通向帝國之路
貿易基礎上的二元經濟結構
第一次世界性經濟危機的寒冷
“美國體制”和保護主義的第一次浪潮
英美利益之爭
美國的反分裂法
自由貿易再次遇到危機的挑戰
林肯、內戰與保護主義的第二次浪潮
第三篇 拉丁美洲——失落在全球化中的奇跡
第九章 拉美是如何走向全球化的?
自由貿易為拉美套上了債務魔咒
土地集中導致二元經濟結構
利益集團綁架國家利益
阿連德政策的失敗
大資本推動智利改革
走上新自由主義的不歸路
第十章 金融全球化帶來的新債務陷阱
金融資本如何將拉美推向國際資本市場
債務泡沫下的大國戰略
美元流動的雙向記
泡沫破裂以前的繁榮
第十一章 1979年秋,新自由主義小試牛刀
1979年拉美債務危機
格林納達效應
債務危機削弱了拉美國家的經濟主權
慘痛的後果
反危機教訓
第四篇 日本——來自盟友的全球化戰爭
第十二章 盟友之間的權力和財富競爭
誰托起了“日本奇跡”?
美國大戰略下的日本
日本經濟:跑在別人軌道上的火車
跪著的反抗:日本的宿命
第十三章 產業戰爭
挑戰美國的高科技
美國電子產業:對日本的反擊
美國政府對高科技的戰略
總戰略的形成:從“反傾銷”到全方位
“剝洋蔥”戰術的妙用
301起訴:美國政府立場激化
日本晶片業衰退的開始
日本電子產業的最終衰敗
第十四章 貨幣戰爭和金融戰爭
日本銀行:美聯儲的第13儲備銀行?
經濟停滯的陷阱
日本金融改革
《廣場協議》:金融資本的全球化
金融資本和實體經濟
日本經濟衰退:漫長的冬季
日本全球化對中國的警示
第五篇 中國——避免被全球化打斷現代化進程
第十五章 美國大戰略和中國經濟的全球化
實用主義和自由主義
實用主義的對華戰略
中國經濟是如何整合進世界的?
中國的WTO陷阱
俄羅斯給中國的啟示
第十六章 金融體系和發展抑制
“預算軟約束”、“市場換財富”和美元的“制度尋租”
貨幣、全球化和霸權
金融全球化、危機傾向和美元迴圈
金融資本主義的內在矛盾
繁榮—破裂:金融資本的危機宿命
經濟體系的自由和危機
虛擬增長和發展抑制
建立新世界貨幣的關鍵是去出口導向
全球化帶給中國的貧困與繁榮
發達國家的道路適合中國嗎?
第十七章 中國經濟的國際環境
市場依賴和安全陷阱
美國會向中國還債嗎?
美國以虛擬債務征服實體經濟
第十八章 中國經濟的產業陷阱和技術陷阱
大國崛起和世界工廠
全球化抑制中國的技術創新
全球化下的技術封鎖
產業戰略和可替代性
第十九章 中國的危機、選擇和出路
中國面臨戰略選擇的臨界點
貨幣的選擇還是戰略的選擇?
目錄
第一章 危局和機會——站在歷史的分界點上
全球化的實質:美國利益
不對稱格局:開放和保護
新自由主義的推動手段:漸變和危機
新自由主義的國際分工
國際金融體系和信用霸權
新自由主義的歷史性衰退
中國的機會和挑戰
第一篇 全球化—— 一個時代的崇拜
第二章 全球化
公正和平等:前全球化時代的信仰
叢林法則對公平的側翼進攻
一份改變歷史的備忘錄:鮑威爾宣言
金融資本:全球化戰略的推手
公平之死:反公平的盛行
第三章 國家博弈
掩蓋國家博弈的謊言
全球化體系中的權力金字塔
霸權面...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