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書加贈】 「臺灣當季魚,這個時候吃最美味」全彩圖解!
為什麼沾點醬油,就好吃到黯然銷魂?
哪種魚酥炸,連魚鱗都能吃得津津有味?
答案就在「當季」,季節對了,便宜魚一樣很高檔。
鯛魚、青魽、土魠、鰹魚、梭魚、鮭魚、鱈魚、烏賊……怎麼料理最美味?
什麼是火鍋的首選?誰是海中第一臭美食?什麼魚連吃七天也不會膩?
所謂的新「鮮」,到底是什麼味?
魚老闆33年美食經驗分享,讓你菜市場買魚、餐廳點魚都輕鬆無比。
從小討厭魚、不喜歡吃魚的日本築地魚市場老闆生田與克,因為吃到一尾三線雞魚(俗稱黃雞仔、黃雞魚),驚豔滿嘴香溢的無敵美味後……,自此和魚相處超過33年,讓他從一般人變身有品味的魚食行家。
生田與克不只懂魚、知道魚怎麼料理最美味,更進一步讓你知道什麼是「當季」的力量:如何跟著季節,吃到最便宜、品質又最好的魚。因為大自然有它的規則,錯過了季節,魚的味道就完全不一樣了(還比較貴)。
‧隆冬時期,在連海水都結冰的寒冬所捕獲的本鮪(黑鮪魚的幼魚),是任何一種鮪魚都比不上的。想吃嗎?在簡單又方便的迴轉壽司店裡就可以找到!
‧外表看起來一點都不美味的鮟鱇魚,可是從頭到尾、從裡到外都能成為桌上佳餚。冬天的鮟鱇魚是火鍋的首選,只要加點奶油,連內臟都有獨特的口感,濃厚又滑嫩。
‧黃鰭鮪是廉價、難吃鮪魚的代名詞,但唯獨每年的四、五月時,一聽到春的呼喚,黃鰭鮪魚皮內側薄薄的油脂會擴展到腹部以外的肉,魚肉不但變得有彈性,還有獨特鮮甜。
‧春夏交際的鰹魚,帶著獨特的腥香味,搭配薑、蒜、醬油,再加上一碗熱騰騰的白飯,就有滿嘴的甘甜味,邊擦汗邊吃最過癮。
‧為什麼秋刀魚是家庭主婦最好的朋友?因為吃一周都不會膩。旅行過的秋刀魚最有價值。鹽烤秋刀魚時,不妨嚐嚐秋刀魚肉臟,再搭配一杯日本酒,保證有說不出的感動。
‧十月,就是吃牡蠣的時候了。生食時,你可以沾點醬油或柚子醋,配上一杯啤酒;但炸過後的牡蠣,反而就不適合搭配醬汁,連配飲各種酒也格格不入。
‧花蛤你常看到,但是最鮮甜的吃法只要用酒蒸,你試過嗎?
築地老闆生田與克更要教你:為什麼吃帶殼日本鳥尾蛤,得先摔盤;點象拔蚌,保證你荷包會大失血;最棒的下酒小菜是什麼?在壽司店點蝦蛄時,壽司師傅問你:「要有蛋,還是沒有蛋的?」該怎麼回答?
過去只說得出魚名、不知如何點菜,不知要清蒸、紅燒、還是煎炸?以往任由師傅擺布的你,下次上餐廳點魚時,你一定會搶著看菜單、看魚缸,找出最適合當季、最好吃的料理方法。
作者簡介:
生田與克
築地魚河岸「鈴與」的第三代老闆,以及日本國際魚食研究所所長。
一九六二年,生於東京都月島,曉星高中畢業後繼承家業,即透過築地市場領悟大自然的珍貴恩賜,並學習日本特有的食文化。
除了經營和鮪魚相關的批發事業之外,更透過演講、寫書、網站的營運等,致力於魚料理的普及,並以「說書人」的身分積極參與傳承魚河岸歷史和食文化的活動。另外,他還在NHK教育電視台的「築地魚河岸直傳──推銷魚」節目中擔任講師、並出版配合該節目的MOOK,一口朝氣十足的東京腔大受歡迎。
出版作品:《這樣吃魚,最美味!》、《這樣吃海鮮,最美味!》,中文版為大是文化出版。
譯者簡介:
劉錦秀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曾任出版社國際版權部經理,譯有《這樣吃海鮮,最美味!》、《能力強的人,怎麼整理辦公桌》、《一張表格催出業績,不用修理人》、《我在包裡放本書》、《找出勝算的技術》、《一張價值千萬的名片》、《修復身體的黃金7小時》、《一秒就能做對決定》(以上大是文化出版)、《中華聯邦》、《思考的技術》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海大首創「養殖與食魚文化」超人氣課程助理教授 黃之晹
臺北漁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陳清華
臺灣魚達人 李嘉亮
從小愛吃當季魚的知名中醫師 吳明珠
「樂活的大方@用心玩樂學」部落客 大方
【推薦序】
吃魚好健康、健康吃好魚
陳清華
臺北漁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這樣吃魚,最美味!》是一本值得再三閱讀的好書,無論你是吃魚的「達人」或是「素人」,以現今最夯的「魚食文化」來說,它都能增長你的知識、豐富你的常識。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喜歡吃魚,幾乎是無餐不魚,這是日本獨特的文化,其源自日本西元六世紀時,天武天皇因篤信佛教頒訂「五不殺令」,就是不能殺馬、牛、豬、雞、狗五種動物,人民不能吃肉類,「魚」自然就成為蛋白質食物最大來源。就整個日本史而言,我們大可稱之為充滿「吃魚」的歷史文化。
說到日本人的「魚食文化」,就不能不提到築地市場,緊臨東京河畔的築地市場,當地的老行家則以「魚河岸」為暱稱,就其規模或是知名度,在日本甚至是全世界皆為首屈一指。身為臺灣漁產運銷界的一份子,近年來積極以推廣無毒、養生、休憩的魚食文化為職志,深信築地市場是值得一去再去的取經聖地,參訪「築地市場」也不下四、五次了,最後一次是二○一二年十月分,每每造訪該地,都會獲得不一樣的驚豔,書中的珠璣內容立即與腦海中的體驗記憶相呼應,產生畫龍點睛的效果,令人玩味再三引人入勝。
臺灣四面環海,地理環境條件與日本頗為類似,本地飲食文化與日本差異性也不大,加上得天獨厚有黑潮、親潮於本島東西兩側交會,使得臺灣週遭海域有著豐富水產資源,現代化進步的補撈及養殖技術,使得整體漁業發展迅速,近年來隨著國民所得增加,民眾的消費習性改變,吃魚從「吃得飽」到「吃得安全」及「吃得健康」的養生概念已深植人心,也對應我在多年前提出的「吃魚好健康、健康吃好魚」的飲食觀念,其皆為鼓勵消費者「多吃魚保安康」。
感謝大是文化能專為「魚食文化」推出此一高水準的作品,以嘉惠大眾,謹綴數言以為序。
【推薦文】
一本大飽眼福與口福的美食書
李嘉亮
臺灣魚達人
多數人對於美味的追求,最終都停止在挑選一家好餐館、物美價廉的小吃攤,很少有人會繼續往前且深入的探索。我們多半都靠餐廳裡的大廚、小吃攤的老闆,代替自己網羅各種當令食材、辨識鮮度、巧手調味,以滿足我們味蕾的渴望。可是面對自己所不了解的地方,卻只會聽別人怎麼說,不靠自己的力量尋找解答。經過長久的資歷累積、四處雲遊,天南地北吃透透後,就稱自己為「饕客」、「美食家」。
一般來說,只有海鮮大廚、極少數身家豐厚的漁夫、資深釣友,或執著挑剔美味的人,才會進一步追根究柢、探詢食材產地、漁撈、時令、保存要訣,搜尋產地美味烹調的關鍵等,並萃取上述最根本的魚食菁華,幻化成餐桌料理與私房菜。正因如此,海鮮的料理得以不斷推陳出新,成為熱門料理、或是具個人或地方特色的菜餚。
而海鮮食材的種類繁複程度,不但比其他時蔬、禽畜肉高出數倍,更繪製出一幅無止境的珍饈尋寶圖,讓諸多愛好海鮮的追尋者,飽腹揮汗、絡繹於途,直到永不知止境。
本書作者生田與克先生,因為從小不吃魚,反而奠定他不被主流海鮮料理所束縛的另一種可能性,在世界最大的漁獲拍賣海鮮市場,開設鮪魚專賣店,歷經三十三個寒暑,不斷追尋當令生鮮海產、拋開主流海鮮料理的既定模式,用個人獨特的美味神髓,成為非主流卻又匠心獨具的魚食達人。
書中提出一般海鮮書籍中難得看到的海鮮食材,相信讀者一定能大開眼界,發現海鮮料理還有這麼一片尚未探索的天空。
在高手林立的築地,有眾多的漁夫、海鮮販賣業者、庶人饕客、採買大廚等,他們個個舌尖帶鑽子,在海鮮叢林裡打滾多年、遍嚐各類海味。這些達人在築地魚市場開餐館攬客,天天有食客上門品嚐各類海鮮佳餚、進行評鑑測驗。而作者透過三十餘年的磨練,把豐富的經驗,書寫成一家之言,引領各位讀者體驗不一樣的魚食文化,讓大家大飽眼福和口福。
【推薦文】
當令漁產──最理想的健腦食物
吳明珠
從小愛吃當季魚的中醫師
大家都知道吃魚實在好處太多,例如:低熱量、營養多、高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多,高礦物質和維他命,所以喜歡吃魚的民族通常比較長壽,這點可以從一些國家的死亡率窺見,尤其是長壽國──日本,更是吃魚的專家;另外像是愛斯基摩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也偏低,這些都和吃魚的習慣息息相關!
魚肉的脂肪中含有優質不飽和脂肪酸奧米加三(Omega-3),指的就是魚油中的DHA(DocosaHexaenoic Acid)和EPA(EicosaPentaenoic Acid),尤其DHA 是構成神經細胞的重要組織,魚油更是視力保健的佳品。所以攝取當季魚不但有助於嬰幼兒的腦部發育,也可以增強青少年和兒童的智力發展,是理想的健腦食物。除此之外,還能夠降低血中的三酸甘油脂、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中之膽固醇含量、減緩血液凝固的時間,藉此降低心臟病、腦中風等疾病的罹患率,達到預防心血管疾病的效果。
我喜歡吃魚,我兒子也喜歡吃魚。魚肉蛋白質纖維較短,小朋友和老人家吃特別好嚼、好消化,再配上適量的調味口感更好。這些蛋白質不但是增進幼童成長發育的必要營養素,也是提供人體生長和修護細胞所需要的重要養分!
不論是生食生魚片或熟食魚肉,都要注意當令魚的保鮮和衛生,至於調味方式,則以自然清淡為主,不必靠味精調味就能嚐出魚肉本身的鮮美。
從小因為媽媽喜歡吃魚、非常會做魚料理,家中又靠近市場,我幾乎每天都有不同的魚可吃,所以一看到《這樣吃魚,最美味!》、《這樣吃海鮮,最美味!》真是深有同感!尤其是《這樣吃海鮮,最美味!》還貼心附上簡易的料理食譜,更讓我愛不釋手。在此,我要鄭重推薦這兩本書給想追求優質健康生活的讀者朋友們。
名人推薦:海大首創「養殖與食魚文化」超人氣課程助理教授 黃之晹
臺北漁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陳清華
臺灣魚達人 李嘉亮
從小愛吃當季魚的知名中醫師 吳明珠
「樂活的大方@用心玩樂學」部落客 大方
【推薦序】
吃魚好健康、健康吃好魚
陳清華
臺北漁產運銷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這樣吃魚,最美味!》是一本值得再三閱讀的好書,無論你是吃魚的「達人」或是「素人」,以現今最夯的「魚食文化」來說,它都能增長你的知識、豐富你的常識。
大家都知道日本人喜歡吃魚,幾乎是無餐不魚,這是日本獨特的文化,其源自日...
章節試閱
魚中之王,日本稱本鮪、臺灣的黑鮪
冬天來自日本青森縣大間港的本鮪(編按:此時為黑鮪魚的幼魚,而日本人把在自己海域捕獲的黑鮪稱「本鮪」,臺灣俗稱黑甕串),不僅是鮪魚中的首選,更是品牌的保證。因為正好符合當季,所以魚肉美味得無可挑剔。
本鮪盛產旺季就是隆冬時期(編按:臺灣最主要的黑鮪捕撈季為四至六月),在連海水都結冰的寒冬中捕獲的本鮪,是任何一種鮪魚都比不上的;牠的美味不但是王者之王,價錢也是相當的昂貴。
大自然有它的規則,錯過了季節,魚的味道就完全不一樣了。雖然,最近到了九月大間港的本鮪就吃得到,但每一尾吃起來都乏善可陳。魚肉不但乾扁、沒有油脂,就連魚身看起來也毫不起眼。我想,本鮪還是要十一下旬至隔年一月捕獲的,最好吃!
黃鰭鮪廉價、難吃?四、五月的可不一樣
每年的四、五月,一聽到春的呼喚,大目鮪就來了。雖然春天的大目鮪,肉質不像秋初那樣緊實,卻十分可口美味。但在這春季裡,我想推薦一種魚,就是黃鰭鮪。
平時一提到黃鰭鮪,就是廉價、難吃鮪魚的代名詞,但只有四、五月的黃鰭鮪,魚皮內側薄薄的一層油脂,會擴展到一般鮪魚腹部以外的肉(編按:日文稱之為「赤身」,鮪魚肉除了腹部之外,大都是深紅色,所以稱為赤身),所以魚肉不但變得有彈性,還有鮪魚獨特的鮮甜。我和店裡的員工都非常喜歡這段時期的黃鰭鮪,吃過的人各個都說棒。只可惜這個季節的黃鰭鮪,產量非常少,想吃還不容易呢。
鰹魚獨特酸澀味,一點薑蒜佐料變鮮甜
不是我故意偏愛,但我就是比較喜歡春夏交際時的正鰹。這個時候的正鰹脂肪較少、肉質溼潤、還帶點酸澀味。牠特有的味道,讓薑、蒜、醬油等佐料有大顯身手的機會。徹底冷卻或冰鎮後的正鰹,搭配混合各種佐料的醬油,再加上一碗熱騰騰的白飯,就能讓原本的澀味變化成甘甜味。(編按:花蓮地區三月至初夏是鰹魚的盛產期,價格相對便宜,油脂不算多,多以生魚片、燒烤、煎及煮湯烹調,一尾魚至少可三吃。)
此外,提到正鰹,就一定要談炙燒。正鰹魚皮肉相連的部位有一種甜味,所以吃的時候最好連皮一起吃。將魚皮炙燒後,放入冰水中冷鎮,再撒上原釀醋(無添加其他調味料稀釋的醋)。把冰鎮後的正鰹切成大塊,沾著混合大量佐料的醬油,就可以大快朵頤了。
吃的時候,記得嘴巴張大,一口塞進魚肉和白飯。夏天吃正鰹我不會配可樂,一定要一邊擦汗、一邊吃魚才過癮。你只管吃得狼吞虎嚥,不必在乎吃相。
各種佐料的風味,會將正鰹的酸澀味轉化成高雅的甜味,特別是炙燒到油亮的正鰹魚皮會讓白飯吃起來更香甜、更醇厚順口。
主婦的一週竹筴魚挑戰
現在,我們就來做個一週竹筴魚挑戰:星期一的話,如果當天的竹筴魚夠新鮮,可以做成生魚片,沾著薑末醬油吃非常爽口。或者把竹筴魚泡在醋裡,做成醋物也不錯。
再把一些竹筴魚先做成魚乾。剛開始要剖開竹筴魚的魚腹,或許有點困難,但是只要學過一次,連小學生都能得心應手。剖開之後要浸泡在鹽水裡,鹽水濃度得視魚的品質、季節做調整,我建議大家可以試著研究看看。接著把浸泡過鹽水的竹筴魚放在網子上,拿到通風良好的地方風乾即可(小心別被貓叼走)。
星期二就做炙燒竹筴魚,魚塊切的大小隨你喜歡,只要竹筴魚的鮮度夠,可以生食三天。生食時,薑和蔥是重要的美味關鍵。
星期三,做我最喜歡的魚肉泥。先把魚肉刴細,混合味噌、醬油、薑、蔥、紫蘇葉等佐料後,再繼續刴切。切的時候可以增加調味料的用量,調出自己喜歡的口味。刴到魚肉有一定的黏度後,這道漁夫私房料理──魚肉泥,就大功告成了。用來當下酒菜或做成蓋飯食用都可以。
如果生食吃膩了,星期四可以來道鹽烤竹筴魚,星期五吃酥炸竹筴魚。還可順便利用酥炸用的油,把小隻的竹筴魚做成南蠻漬(用醋醃漬炸過的肉類,便成一道開胃小菜)。
星期六可以吃星期一做好的魚乾或南蠻漬。那星期天呢?媽媽已經為竹筴魚努力一星期了,我們就放她一天假吧。
旅行過的秋刀魚,最有價值
最近食物盛產季的界限愈來愈模糊,秋刀魚就是其中之一。或許是步入中年的緣故,我對梅雨季過後、盛夏時出現的秋刀魚,就是很反感。會有這麼強烈的感覺,大概是因為我有幾位開大型超市的朋友,每次都在比誰先把初秋刀魚放在店頭的緣故吧。
其實,只要開船到有秋刀魚的地方,就可以捕撈到牠們。雖然我也想早點吃到秋刀魚,但牠本來就不應該在這個季節出現的。秋刀魚要好吃,還是得先經歷一段長途旅行。在過程中,為了有足夠的體力,吃進大量的魚餌,把自己養得又肥又美,才有力氣游到日本。如果從這個角度想,「盛夏」時的秋刀魚就比不上「秋季」時的秋刀魚來得有價值。
鮟鱇魚鍋放點奶油,湯頭更香濃
鮟鱇魚肝無人不知,但如果只吃魚肝,就太可惜了。鮟鱇魚的每一個部位都不能捨棄,除了必吃魚肉和魚皮外,連內臟都有一種獨特的口感,異常好吃。
從濃濃的湯頭中撈出的內臟,吃起來又滑又嫩。在寒冬中吃湯頭濃郁的鮟鱇魚鍋,不但口感美味到讓人難以招架,連心都暖和了起來。
煮味噌鍋時,也可以放進鮟鱇魚肝一同熬煮,雖然有點奢侈,但魚肝也是好吃得不得了。另外,有一位大廚師曾告訴我:煮鮟鱇魚時,放一點奶油,湯頭會更濃更香,大家不妨照著做做看。
看到土魠魚,就知道春天快來了
鰆魚(日本稱為日本馬加鰆,和臺灣俗稱的土魠魚、馬加魚、白腹仔等都為近似種)是魚字旁再加一個春字。雖然我們習慣稱牠為春天的魚,但事實上,不管從哪一點來看,鰆魚的盛產季都是在隆冬時節,而非春季。
我對鰆魚並沒有什麼特別美好的回憶。
鰆魚的肉非常軟嫩,一不小心魚身就會破裂。還記得剛到魚河岸、還是大少爺的我,竟然用處理其他魚的方式,一邊用力拉著鰆魚的尾巴,一邊和其他人打招呼。「你這個笨蛋!哪有人這樣拿鰆魚!」被魚河岸的人這樣嗆聲,讓當時有少爺脾氣的我,很想大喊:「少囉嗦,臭老頭!你才是笨蛋。」但事實卻是……完全不能回嘴。
鰆魚必須用兩手捧起來,放在板子上才能運送。從捕魚的漁夫開始,大家都默默遵守這個規則。也因為大家都遵守這個規則,我們才能吃到美味的鰆魚。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鰆魚的魚身很容易破裂,所以在家調理時,一定要格外溫柔。烤的時候也要慢慢地、輕輕地翻面,否則魚身就容易破碎、分裂。
讓你喉嚨著火、血壓飆升的鮭魚
購買鹹鮭魚(編按:可在傳統市場的乾貨店或大賣場購得)時,我一定選會讓喉嚨著火、血壓瞬間飆升到二百以上、鹹死人不償命的鮭魚。聽說許多氣質優雅的貴婦,喜歡吃甜甜鹹鹹的鮭魚,但我還是認為,鮭魚就是要又鹹又辣才夠味。或許是我太封閉,但甜甜鹹鹹的鮭魚,看在我眼裡就是有點半吊子、滑稽可笑。
剛買回來的鹹鮭魚,只要稍微烤一烤,就可以直接鋪在白飯上,讓米飯中和鮭魚的鹹味後,就可以盡情大口大口地扒飯。當然,如果想加入茶水,做成茶泡鮭魚飯同樣好吃。
另外,鋪滿鹹鮭魚的飯,還可以做握壽司。因為鹹度夠,所以就算不再加任何食材也非常美味,我認為這種充滿趣味又簡單的吃法,反而讓鮭魚吃起來最美味了。
烤得有點焦黃的鮭魚皮,其實非常好吃。如果鮭魚夠肥美,建議大家吃完魚肉後,把魚皮內側烤得焦香的部分也吃下去。不過,最近很多人只吃魚肉、剩下魚皮,實在有夠浪費。
最棒的配角:甜薑、海苔、蘘荷
在日本料理店點生魚片時,都會附上一些配菜,而且每家店給的配菜都不盡相同。通常是蘿蔔絲和紫蘇葉,或視季節改放蘘荷(編按:蘘,音同「攘」,二聲。類似野薑花的植物,臺灣每年五月入夏後,會長出花苞,隨後綻放出黃色小花。臺灣民眾會採摘鮮嫩的花苞作為食材,是農場餐桌上很受歡迎的特色菜餚)。
據說吃蘘荷會變笨,所以小時候老媽特別囑咐我不能吃。當然,我還是照吃不誤。會讓人覺得變笨的原因,不是真的腦袋變空,而是因為蘘荷具有排出毒物,舒暢腸胃的效果,可幫助腸胃淨空。因此,如果你擔心點到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魚,不妨請老闆提供一點蘘荷當配菜。
此外,每一家店的壽司都看得到甜薑,甜薑最大的作用就是殺菌;蘘荷也具有不錯的殺菌效果,霍亂弧菌一碰到它馬上陣亡。其實這些美食配角──蘘荷和甜薑,都是用具有殺菌效果的醋醃漬而成,所以細菌無法滋生。俗話說良藥苦口,但蘘荷和甜薑不但好吃,還能在吃過腥臭的食物後,保持口腔清爽。以前的人懂得這樣做,真是太了不起了。
魚中之王,日本稱本鮪、臺灣的黑鮪
冬天來自日本青森縣大間港的本鮪(編按:此時為黑鮪魚的幼魚,而日本人把在自己海域捕獲的黑鮪稱「本鮪」,臺灣俗稱黑甕串),不僅是鮪魚中的首選,更是品牌的保證。因為正好符合當季,所以魚肉美味得無可挑剔。
本鮪盛產旺季就是隆冬時期(編按:臺灣最主要的黑鮪捕撈季為四至六月),在連海水都結冰的寒冬中捕獲的本鮪,是任何一種鮪魚都比不上的;牠的美味不但是王者之王,價錢也是相當的昂貴。
大自然有它的規則,錯過了季節,魚的味道就完全不一樣了。雖然,最近到了九月大間港的本鮪就吃得到,...
作者序
【前言】
我在築地,用魚感受四季
魚真的很美味!雖然來築地魚河岸橫丁(編按:築地市場主要分成「場內市場」和「場外市場」。場內市場再分為業界地帶和魚河岸橫丁:業者地帶是業者競標採購的地方,魚河岸橫丁則是一排排林立的店家。作者所經營的「鈴與」就是魚河岸橫丁的鮪魚專賣店)已經三十三個年頭,但直到現在每次吃魚,我還是會忍不住慶幸自己生為日本人。
對喜歡吃魚的我來說,魚河岸橫丁就像是天堂。雖然店家的生意已經大不如前,但是只要在這裡,就可以吃到美味的魚料理。關於魚的一切知識,我可以自信地說,自己一定比許多偉大的人物懂得還多,因為我吃過不計其數無敵好吃的魚料理。雖然這不是什麼了不起的事情,但卻是一項讓我引以為傲的事實。
每天到築地魚市場,都可以看到因為季節交替而補獲的各種魚類。與其說我是用「肌膚」在感受季節變化,其實更多時候我是用「魚」在感受季節。例如,秋天一看到肚子裡滿是魚膘的太平洋鱈,就會發現早晚的天氣愈來愈涼了,暗示著我們搶食火鍋的冬天,馬上就要到了。
我認為這種與食物連結的感性,不需要向任何人學習,這是人類自古以來,就擁有的近似本能的感性。這種感性是一種感謝大自然恩賜的情懷,更是一種感受生命尊嚴的力量。
也因為這種純樸的感性,把全世界最引以傲的魚食文化,留在日本。但是,最近卻有傲慢的商人為了自己的利益,把在嚴酷大自然中求生存的魚類,活生生地貼上了品牌,表示「只有△△生產的○○,才是真正的○○」。如果這些話是出自個人的親身體驗,還情有可原,但可悲的是,許多自稱是魚食達人的消費者,現在只相信經濟主導下的膚淺資訊,而不相信、更不磨練深烙在自己DNA中的感性。
雖然我在築地市場的資歷已有三十三年,但是在這高手遍布的市場中,我仍然只是個需要精進的小夥計。或許你會對書中的知識或是內容,感到好笑或疑慮,但是我希望不管何時何地,大家都能因為喜歡吃魚,而有魚食達人的氣概與感性。
【前言】
我在築地,用魚感受四季
魚真的很美味!雖然來築地魚河岸橫丁(編按:築地市場主要分成「場內市場」和「場外市場」。場內市場再分為業界地帶和魚河岸橫丁:業者地帶是業者競標採購的地方,魚河岸橫丁則是一排排林立的店家。作者所經營的「鈴與」就是魚河岸橫丁的鮪魚專賣店)已經三十三個年頭,但直到現在每次吃魚,我還是會忍不住慶幸自己生為日本人。
對喜歡吃魚的我來說,魚河岸橫丁就像是天堂。雖然店家的生意已經大不如前,但是只要在這裡,就可以吃到美味的魚料理。關於魚的一切知識,我可以自信地說,自己一定比許...
目錄
【推薦序】當令漁產──最理想的健腦食物/吳明珠
【推薦序】吃魚好健康、健康吃好魚/陳清華
【推薦序】一本大飽眼福與口福的美食書/李嘉亮
【前 言】我在築地,用魚感受四季
第一章 跟著季節,吃便宜的極品
1 當季,讓我從討厭魚到愛上魚
2 迴轉壽司店就能吃到的好料:鮪魚
3 象徵幸福的味道:鯛魚
4 野生花蛤,胖到連殼都裝不下
5 炙燒鰹魚,邊擦汗邊吃最過癮
6 主婦的一週竹筴魚挑戰
7 鹽烤三線雞魚的美味關鍵
8 小尾金梭魚,讓孩子學會感恩
9 一年四季輪番上陣:各種烏賊
10 旅行過的秋刀魚,最有價值
11 讓你喉嚨著火、血壓飆升的鮭魚
12 生食牡蠣,只和酒對味
13 煮火鍋的首選:鮟鱇魚
14 青魽,名字隨著成長而改變?
15 鱈魚肚,精力旺盛的代表
16 處理沙丁魚,不必動刀
17 看到土魠魚,就知道春天快來了
第二章 行家必點、魚老闆推薦菜單
18 去日本料理店必點的紅蝦
19 海中的第一臭美食──飛魚
20 在微微出汗的季節,點盤蝦蛄吃
21 吃帶殼日本鳥尾蛤,得先摔盤
22 汆燙傻瓜蛤,和醬汁最搭
23 萬能的食材:扇貝
24 大眼鯒,油炸成天婦羅
25 賣剩的星鰻,我全包了!
26 短爪章魚關東煮,燙燙燙……
27 點象拔蚌,保證你荷包失血
28 皇帝魚,鰈魚中的高級品
29 長鰈,從小到大的回憶
30 最能挑逗你的味蕾:亞洲油鰈
31 最棒的下酒小菜:水針
32 棘黑角魚昆布捲,在家也能料理
33 乾燒長槍烏賊,好吃到你會感謝我
第三章 這樣吃魚,有行家品味!
34 只吃秋刀魚肉臟的帥氣歐吉桑
35 最棒的配角:甜薑、海苔、蘘荷
36 「鮮」味,到底是什麼味?
37 我最愛吃的「悠閒自在」壽司
38 魚河岸頭號廚師的拿手料理
第四章 重建即將消失的魚食文化
39 那些年,老闆娘教我的事
40 打破產地直送就新鮮的迷思
41 「有名」是炒作出來,跟好吃無關
42 買的人是外行,賣的人才是專家
43 我的美味,在食譜裡找不到
【後記】食育的根本!敬畏大自然
【推薦序】當令漁產──最理想的健腦食物/吳明珠
【推薦序】吃魚好健康、健康吃好魚/陳清華
【推薦序】一本大飽眼福與口福的美食書/李嘉亮
【前 言】我在築地,用魚感受四季
第一章 跟著季節,吃便宜的極品
1 當季,讓我從討厭魚到愛上魚
2 迴轉壽司店就能吃到的好料:鮪魚
3 象徵幸福的味道:鯛魚
4 野生花蛤,胖到連殼都裝不下
5 炙燒鰹魚,邊擦汗邊吃最過癮
6 主婦的一週竹筴魚挑戰
7 鹽烤三線雞魚的美味關鍵
8 小尾金梭魚,讓孩子學會感恩
9 一年四季輪番上陣:各種烏賊
10 旅行過的秋刀魚,最有價值
11 讓你喉...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