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與陌生人搭電梯會不安與焦慮?
為什麼人際鬥爭就是不可能就事論事?
為什麼狒狒問候時會握住彼此睪丸?
■來自猩猩的你,老偏方一直挺到現在?
在探究你我關係、彼此差異,在強調大腦心智、心理機制之前,請先問問生物本能與遺傳抉擇,人類的生存習性和行為模式,是否物種內建基因作祟?老偏方還在,一直挺到現在?
■牠們像我們,還是我們像牠們?
人類中心主義和個人自由意志,太自我感覺良好了,卻妨礙我們承認自身行為的生物性與遺傳性;
攜帶演化行李箱一路走來,人類還太年輕,還來不及自作主張。
■人際關係 = 猩際關係?
欺上瞞下、爾虞我詐、拉幫結派、稱兄道弟,並非人性基因即興演出;政治、社群、愛情、親子互動,
微笑、哭泣、憤怒、焦慮情緒,在靈長類本性中都找得到印記。
■萬變不離老祖宗
從叢林到城市,世界變很大,人類還來不及內建新的DNA,還在用那套演化算式適應生存;五千年畢竟敵不過百萬年,
大師開講,原來如此。
■不止我們行徑類似,和猿猴的把戲也沒什麼不一樣。
為什麼與陌生人搭電梯會不安與焦慮?
為什麼人際鬥爭就是不可能就事論事?
為什麼學術圈也靠裙帶關係?
為什麼政治結盟挑戰權威樂此不疲?
為什麼老闆總是比較久才回郵件?
為什麼合作要公開而背叛總是黑箱作業?
為什麼舌吻其實是身體侵略行為?
為什麼與配偶不可能是互惠夥伴關係?
為什麼互揭要害反而表示承諾?
為什麼狒狒問候時會握住彼此睪丸?
我們以為自己早已不再棲息森林中;我們以為大腦與科技改變了一切,與猩猩大不相同;我們以為人際關係與社交活動正是人性的心理表徵;其實,穿上衣服、開車、用網路溝通及追求城市時尚,都只不過簡單改變了表演的場地而已。人性不新,行為依舊。
■人類還在玩猿猴把戲?
做為一名研究動物的社會行為將近三十年的演化生物學家,作者強調這樣一個事實:許多人類玩的把戲,其他動物也會玩;其他動物玩的把戲,人類也還在玩。
人類本性是一種特定的靈長類本性,要理解人類行為,就必須研究和理解更一般的靈長類行為,尤其要理解那些與我們親緣關係最近的靈長類的特徵與行為,比如類人猿或舊大陸猴。例如,與來自其他群體的個體進行合作或競爭,這是黑猩猩、其他類人猿和舊大陸猴社會生活中的普遍主題。當然,此一主題在人類社會中同樣普遍。
相較於其他層面的行為,比如智力活動,人性更多地展現於我們的社交層面。我們可以使用演化生物學家和行為經濟學家提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法或一些理性行為模型(比如賽局理論)來分析天擇和性選擇等行為。其次,來自社會環境的同樣的選擇壓力塑造了我們本身以及我們祖先的行為,這些力量可能也塑造了現存的其他靈長類以及牠們祖先的行為。
在本書中,作者雙管齊下,通過兩種方法檢驗人類的社會行為:一是理性的科學模型,另一種是以跟我們生活在類似社會群體中、具有親緣關係的靈長類為例,進行演化生物學和比較心理學的論證。
過去二十年,結合行為學家、心理學家、經濟學家和其他行為科學家的研究,以及他們在揭示行為複雜性方面發現的科學原則,作者在各式各樣的社會場合下觀察人類的行為,把研究其他靈長類的科學熱情也賦予了我們這樣一個物種,就像是一名臥底探員,記錄著我們這個物種的口頭禪和某些奇怪的儀式行為。
作者簡介:
達里歐 梅斯崔皮耶里 (Dario Maestripieri)
是芝加哥大學的教授,其學術領域包括人類發展的比較研究、進化生物學、神經生物學、精神病學以及行為神經科學等。2000年,美國心理協會(APA)授予他傑出科學獎,以表彰他對心理學的早期職業貢獻。2001年,他獲得美國國家心理衛生研究所授予的職業發展獎。達裡奧在美國和其他國家的許多電視、廣播節目中擔任嘉賓。他的研究發現受到許多媒體的報導。他是《馬基雅維利式的智力》(Macachiavellian Intelligence)一書的作者,同時擔任《靈長類心理學》(Primate Psychology)期刊編輯。
譯者簡介:
吳寶沛,1982年生,祖籍江蘇沛縣,香港中文大學博士畢業。現為北京林業大學心理學系教師,研究方向為進化心理學。熱愛寫作,筆名非言語,在果殼網和知道日報發表十多篇科普論文。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從早到晚,人類所有社會行為都帶著自己物種的印記:我們既是動物,也是靈長類,還是猿類。在這本妙趣橫生的書中,世界著名的靈長類學家達里歐‧梅斯崔皮耶里,帶領我們走進人類社會行為的歷史博物館,一睹我們作為靈長類的行為遺產。這本書非常有趣,充滿睿智。
──羅伯特‧薩博斯基 Robert Sapolsky
作家,史丹佛大學神經病學及神經科學教授
舊瓶裝新酒,大師出新作。當一隻猩猩誤入其他群體時,為什麼他的睪丸可能會被扯掉?僧帽猴最愛戳誰的眼球?一隻長尾猴如何接管微軟公司?讀一讀這本書,你什麼都懂了。
──勞啦‧貝茲格 Laura Betzig
人類學家,曾任教美國西北大學、加州大學、密西根大學
醉翁之意不在酒,作者和譯者更關心的是人類的把戲。作為靈長類動物之一的人類,無須把自己凌駕於萬物之上,用文化和教化來美化和包裝自己原本玩得嫻熟的猿猴的把戲。如果人類真的難於直面欺上壓下、爾虞我詐的人際關係,那就讀一讀《人類還在玩猿猴把戲?》。
──張雷 Lei Chang
演化心理學家,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心理學系主任
名人推薦:從早到晚,人類所有社會行為都帶著自己物種的印記:我們既是動物,也是靈長類,還是猿類。在這本妙趣橫生的書中,世界著名的靈長類學家達里歐‧梅斯崔皮耶里,帶領我們走進人類社會行為的歷史博物館,一睹我們作為靈長類的行為遺產。這本書非常有趣,充滿睿智。
──羅伯特‧薩博斯基 Robert Sapolsky
作家,史丹佛大學神經病學及神經科學教授
舊瓶裝新酒,大師出新作。當一隻猩猩誤入其他群體時,為什麼他的睪丸可能會被扯掉?僧帽猴最愛戳誰的眼球?一隻長尾猴如何接管微軟公司?讀一讀這本書,你什麼都懂了。
──勞啦‧貝...
章節試閱
陌生人+有限的空間=麻煩
想像這樣一種情景:有這麼一隻獼猴,牠常常花上好幾天時間跟同伴在叢林中漫遊。突然之間,牠被一名大學生關進一只小籠子裡,因為他急於發表一篇與猴子行為有關的科學論文。這名雄心勃勃的學生接著把另一隻獼猴關進同一只籠子,在一旁等待著,觀察著。
猴子之間發生激烈戰鬥的風險非常之高。獼猴社會的規則是這樣的:每當有一隻猴子非常靠近另一隻時,牠們會迅速地又抓又咬,這樣的情形非常普遍。此外,空間的限制是為了防止猴子在戰鬥開始之後溜之大吉。因此,在一只狹小的籠子裡,攻擊是很容易被激發的。而一旦啟動,攻擊也就很難停下來。
如果兩隻猴子以前從沒見過面,那麼牠們之間進行激烈火併的可能性會明顯增加。獼猴不喜歡陌生的同伴,除非對方是個可能的性夥伴,否則陌生獼猴的存在通常都會迅速引發敵意反應。還有─正如我們下面將要看到的─雖然兩隻猴子可以共同努力以降低彼此之間的緊張局面,但素不相識的現實讓牠們很難掏心掏肺地合作。對一起搭乘電梯的兩個陌生人來說,他們在內心裡都會悄悄地做一道簡單的算術加法題:陌生人+有限的空間=麻煩。於是,某種情緒警報會立刻響起,就像我們用手指觸碰火苗會馬上感到疼痛一樣。
既然在有限的空間裡發生衝突的機率如此之高,為什麼無論是猴子還是人類都不會不問青紅皂白就立馬開打呢?面對同類,無論是陌生人,是朋友,還是家人,人類和猴子都善於跟這些同類進行鬥爭。不過,鬥爭的頻率以及場所絕不是隨機而定的。無論我們是在公園裡挑戰一位軍官與他決鬥,還是在高中學校背後的暗巷裡跟當地的混混互毆,這些對抗的後勤事項都提前經過了精心挑選。做出這些細節安排,通常是因為這種安排會給自己帶來不少好處,比如
出其不意地襲擊對方,避免被人報復,如果被打敗就將可能的損失減到最低,或者從其他人那裡得到支持和保護。
對身陷電梯裡的人或關在籠子裡的猴子來說,這些好處他們一個也得不到。在這些場景中,既不存在勝利的保證,也無法控制失敗的代價,倒是很有可能兩敗俱傷,而且傷得很慘。在猴子和舊石器時代的穴居人當中,一如現代人,總有一些倒楣蛋在一個錯誤的地點做出與人打鬥的錯誤決定。當然,天擇並不會犒賞他們。在我們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的演化史上,有的人可能擁有這樣的基因傾向,他們不會在錯誤的地點與其他人在衝動之下打鬥;相較於那些不問青紅皂白就大打出手的同伴,他們會活得更長,留下更多的後代。結果,這些聰明個體的後代就從基因上遺傳了在電梯中或在籠子裡避免打鬥的行為策略。這些行為策略在靈長類動物的演化史上出現得非常早,而且已經成功運作了很長一段時間,於是天擇讓這些反應幾乎原封不動地保留在我們靈長類的心智中。
事實證明,當兩隻獼猴同時關在一只小籠子裡時,牠們會想盡辦法避免發生打鬥。牠們或小心翼翼地移動,或裝作對對方無動於衷,還會抑制任何可能引發攻擊的行為,這些對解決籠中相處問題而言都是很好的短期策略。那些猴子會靜坐在角落裡,避免任何的隨機運動,因為即使只是簡單的觸碰都會被理解為惡意行為的開端。相互之間的目光接觸也是危險的,因為在猴子的語言中,凝視就是威脅。猴子會望著天空或看著地面,或盯著籠子外面一些虛點。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靜坐或裝作漠不關心都已經不能繼續控制局面了。緊張已經在兩個籠中囚徒之間產生了,牠們中的一個或遲或早總要發怒。為了避免這種迫在眉睫的攻擊,同時為了減少壓力,牠們需要借助溝通打破堅冰,同時一隻猴子有必要讓另一隻明白自己沒有意圖傷害牠,傷害本身也不會出現。獼猴通過露出牙齒來表達恐懼或友好的意圖。做為人類微笑行為的演化先驅,
這種「呲牙展示」要是被對方明確接收到,就能發揮出類似理毛行為所具有的作用。
其中一隻猴子幫另外一隻梳理皮毛,打掃衛生,輕輕按摩皮膚的同時吃掉上面的寄生蟲。此一行為可以讓另一隻猴子放鬆,平靜下來,因而從根本上消除了擦槍走火的可能性。所以,如果你是一隻獼猴,發現自己與另一隻獼猴同時困在一只小籠子裡,你就知道該做點什麼了:露出你的牙齒,開始給對方理毛。如果你是人類中的一員,發現自己和另一名陌生人一起搭乘電梯,理論上你可以跟獼猴做同樣的事情(或對人類而言同樣的事):微笑和閒聊。
然而,真正要做的時候,事情通常比上述描寫更複雜一點。
電梯眾生相
走入一部擁擠不堪的電梯時,你可能沒有太多的行動選項。通常情況下,你會轉身180度,面朝電梯門站立,背對其他人。每個人都靜靜地站著,眼睛望著天花板。相形之下,進入只有一名陌生人的電梯裡是更棘手的事。你應該承認另一個人的存在嗎?假裝冷漠是危險的─私下你可以採取這種做法。你應該微笑說一些愉快的事嗎?要是這種友好的提案被人誤解或不受歡迎怎麼辦?你應該趾高氣揚盯著那名陌生人,讓他明白誰能夠在一場潛在的衝突中獲勝嗎?要是那個傢伙非常生氣,變成怒氣沖沖的浩克怎麼辦?對住在高樓大廈較低樓層的人來說,這是他們每個月上班路上必然會遭遇的困境。他們走進電梯裡,很可能會發現裡面已經有人了。
前一段時間,我碰巧住在芝加哥市一棟公寓樓的二十樓,在那裡我不僅可以俯瞰密西根湖的美景,還擁有絕佳的機會觀察人們,看他們在一個狹小的空間裡相遇時會怎麼做。每天早晨,電梯在運行的過程中至少會在我的樓層停一下,搭載一位等在那裡的人。那棟公寓有兩千多個房間,因此每天早晨我都會遇到以前沒有見過的人。觀察人類的行為是我的職責所在,因此我情不自禁地留心觀察這些陌生人如何行動,並把觀察結果放入我的心理檔案中。
下面描述的就是一次典型的人際互動。電梯停在十五樓,一名三十多歲的男子走進電梯,他鬍子拉碴,穿著汗衫。這名陌生人以極快的速度掃了我一眼,然後開始看著電梯的按鈕面板。我已經按了下到一樓的按鈕,而且它是唯一一個亮著的按鈕。大概兩三秒鐘過去了─這個時間長到容許他做出某個決定─那名陌生人繼續按了一下一樓的按鈕,後退一步,站在一個角落裡繼續盯著佈滿按鈕的面板。不言而喻,對我來說,這名陌生人的行為事出有因,不是因為他沒有注意到按鈕已經亮著,而那樣做也不是出於習慣。很明顯的,他看到了按鈕面板,還停頓了一下,然後再次故意按了一下一樓的按鈕。問題來了:他為什麼這麼做?
下面是我對這一場景的思考。不可否認的是,這名陌生人和我都意識到彼此的存在。通過再次按下按鈕,這名陌生人拒絕承認我是一個活生生的、有意識的個體─這樣的個體擁有自己的目標(到達一樓),也會採取行動以便實現目標(按了按鈕)。認識到其他人擁有目標和欲望,而且他們的行為是受這些目標的指引,這是一種複雜的認知能力。我們通常擁有這種能力,而其他動物─包括猴子和類人猿─都沒有。這種能力做為某種心理組件的一部分存在於人類身上;這種心理組件還包括對我們的人類同伴產生移情(empathize)的能力,即理解他們的情感,感受他們的疼痛。把目標和感受賦予他人,這意味著我們認識到對方是做為人類而存在的─這是人格的標誌,如果你願意也可以這
樣說。此外,我們也把同樣的特性賦予自己喜愛的寵物。通過再次按下按鈕,這名陌生人沒有承認我做為他同道中人的地位,也不承認我參與了目標導向的活動。他的行為實際上就是不把我當人看。從他的立場來說,這樣會讓我變得更安全,也更容易對付。
還有一個早晨,我乘坐另一部電梯要到一樓,有一名陌生人加入。這次對方是一名穿著西裝、頭髮花白的男子,拿著一只黑色公事包。這個男人發現一樓的按鈕已經按了,就沒有再碰它。他安靜地站在我的對面,目光沿著壁板的邊緣上下移動。這名陌生人沒有再次按下按鈕,意味著他內心裡已經承認了我的存在,承認了我做的事。我們不僅分享了電梯裡的空間,也分享了各自的目標。我們一起下到一樓。目標分享是社會關係的一個重要面向。親子關係、友誼或愛情都建立在一個共識上:兩個人擁有同樣的目標,願意共同參與、一起行動去實現這個目標。這名西裝男子的行為不是友誼或愛的舉動,而是表達友好信號的一個重要步驟。
這名西裝男子行為的其他方面則暗示著,一如其他人,他留意著當時的情況。盯著空間中的某個想像的點是一種不自然的行為,可能引起其他人的注意,還可能讓別人緊張。在電梯裡橫向凝視的動作是危險的,因為這不可避免地要引起目光接觸,除非它們發生在腰際線以下的區域─這種情況存在著由其他原因導致的危險。像那個提公事包的男人所做的沿著牆角縱向凝視的動作,其實是相對安全的,因為在這樣的視野中出現人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如果那名陌生人那天格外緊張,他就可能會對我微笑。然而,在一段漫長的電梯旅途上,漠不關心或尷尬的微笑並不足以保證和平:兩個人必須開始相互理毛。換句話說,他們必須交談。
撫弄彼此的睪丸
雄狒狒之間會形成合作關係,以便建立攻擊性聯盟或在戰鬥中相互支持。就像前面章節中講到的商業夥伴或浪漫伴侶,雄狒狒同樣面臨著承諾問題:兩隻狒狒中的一隻可能會欺騙和出賣對方,或者簡單地中斷彼此的關係,棄對方如敝屣。因此,雄狒狒想出一種處理這種承諾問題的怪異方式:撫弄彼此的睪丸。
據了解,其他的靈長類也會參與類似活動。在古羅馬時代,兩個男人會抓住彼此的睪丸,發誓對彼生死不相背負;在公共法庭做目擊證詞時,男人會抓住自己的睪丸,以此做為一種可信的標誌[因此有了testify一詞;譯者注:英語中作證(testify)跟睪丸(testicles)具有相同的詞根]。雄狒狒和古羅馬男人的行為可以用累贅原理(Handicap Principle)解釋。這一生物學理論認為,無論是朋友關係、浪漫關係還是商業關係,想知道一名同伴給出的承諾資訊是否可靠,最有效手段就是給對方施加一個代價,評估對方「購買」這個代價的意願。不過,在我闡述這一原理之前,還是讓我們回過頭來,看看雄狒狒的令人費解的怪異習慣吧。
成年雄狒狒是一種富於侵略性的危險動物。儘管身材相對較小——相當於德國牧羊犬的尺寸——但是雄狒狒長得強壯,攻擊速度很快。同時,牠們擁有巨大鋒利的犬齒,這意味著,被雄狒狒咬上一口可能就會致命。牠們也會毫無畏懼地攻擊比自身大得多的動物,比如獅子和黑猩猩。不過,成年雄狒狒的攻擊很少獨自進行。牠們總是兩隻一起,或者三到四隻結成團夥發動攻擊,這讓牠們的攻擊變得異常危險。儘管雄狒狒饑餓時會聯合獵食小動物,同時也會合作對付可怕的天敵,不過因為這樣兩個原因而合作其實是相對較少的。當雄狒狒形成攻擊性聯盟時,大多數時間牠們都是利用該聯盟跟其他雄狒狒戰鬥。
狒狒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性的環境。成年雄狒狒會彼此競爭,要麼是為了跟雌狒狒交配,要麼是為了在支配等級中獲取和維持自己的優勢地位。狒狒是一種非常淫蕩的猴子——雄性喜歡跟許多雌性交配,而且經常進行。相較於牠們的身體,雄狒狒具有很大的睪丸,一天之中可以射精10到15次,甚至更多。然而,高地位雄性壟斷了富有生育力的雌性,還不准低地位雄性染指,連靠近牠的後宮妃嬪都不行。我在第二章中提過,1977年克雷格.派克的研究發現,雄狒狒想出一個能打破高地位雄狒狒對富有生育力雌性的壟斷局面的辦法。兩隻雄狒狒會進行串聯:其中一隻會跟那隻正在看護雌性的高地位雄狒狒打鬥,於是另一隻利用這個空隙就能跟那隻被看護的雌狒狒交配。幾天之後牠們還會故技重施,只不過角色互換:前一次如願以償的那個傢伙現在要幫牠的同伴,為此要跟高地位雄狒狒幹上一架。鑒於通過打鬥而幫助另一個體交配是一種利他行為,因此派克的研究成了靈長類中互惠利他的經典案例。成年雄狒狒為了奪取權力也會結成聯盟,就像第四章中談到的雄性獼猴,不過雄狒狒之間的結盟更為頻繁。為了讓自己在社會等級中的排名上升,兩隻或三隻雄狒狒會結成團夥,跟一隻高地位雄狒狒打架,把牠擊敗,讓牠喪失地位,或者徹底地將這位被廢黜的國王驅逐出境。
不管雄性結聯的目的是為了性還是權力,這種聯盟都不是在匆忙之間隨機建立的。一如人類政治聯盟的形成需要大量的網絡,狒狒也會花很長時間結識彼此,發展社會關係,以及在建立聯盟之前建立一定程度的信任。聯盟成員之間的社會連結要求牠們經常在一起活動,還要彼此輪換理毛。倘若維護適當,兩隻雄性之間的合作關係可以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從而進行多次聯盟。
不過,正如為了交配和權力而存在競爭,尋找良好的政治盟友也存在競爭,而高地位雄性則是大受歡迎的聯盟夥伴。這種競爭使得雄性之的合作關係變得不太穩定,使得這種關係能在任何時候終結,也使得背叛有利可圖:哪怕那隻雄狒狒是你認為的最好朋友,也可能在戰鬥中倒戈,跟你最可怕的敵人站在同一陣線。狒狒無法簽訂一紙書面的合作契約,更不可能以經濟制裁的威脅來強制執行這份契約。同時,狒狒也不會說話,因此一隻雄狒狒必須用其他方法判斷牠跟另一隻雄狒狒的友誼是穩固的還是脆弱的,以及其他的狒狒是否能做為可信賴的聯盟夥伴。現在,你可以想像這樣一種場景。在一個夏日午後,40到50隻狒狒在一起享受清風的吹拂。一些狒狒在空地上尋找食物,另一些則在理毛或睡覺。克林.伊斯威特和艾迪.墨菲是兩隻成年雄性,牠們佔據了群體中的高位,同時很受雌性的青睞,各自有由三到四隻雌狒狒組成的後宮妃嬪,克林和艾迪整天跟牠們交配,而且這些妃嬪很忠誠。群體中的其他雄性,運氣好的話也會得到一隻青睞牠們的雌性的眷顧。而群體中的某些老同志則遠離交配事業有一段時間了(牠們是一種特殊的西非狒狒,即幾內亞狒狒。這種狒狒有點兒像生活在東非的狒狒,群體中的雄性擁有較少的後宮妃嬪)。克林和艾迪坐的地方有20碼遠,各自守護著自己的事業。出人意料的是,牠們兩個開始望著對方,進行目光接觸。就在這一瞬間,牠們的頭腦中決定是時候進行連結測試(bond-testing)了。
克林和艾迪奔向對方。在跑的時候,克林特做出一個有趣的面部表情:眼睛半閉,耳朵向後平貼在腦袋上,艾迪則快速地舔著自己的嘴唇。相遇時,兩隻狒狒都抬起腿,就像公狗撒尿那樣;把對方的睪丸握在自己手裡。牠們甚至沒看對方一眼就奔回原地,坐下來,繼續忙自己的事,好像什麼事都沒發生。整個過程只持續幾秒鐘,而且自發進行:之前沒有什麼事情發生,之後也沒有。群體中的其他狒狒幾乎沒有注意到——其實這樣的一幕,牠們從前已經見識過很多次了。
我從前的博士生潔西卡.惠特漢(Jessica Whitham)在芝加哥的布洛克斯菲爾德公園觀察幾內亞狒狒時,見過了幾百次這種場景,還拍了一些很精彩的視頻。當時她正在為碩士論文蒐集資料。順便說一句,她還別出心裁地給這群狒狒起了好萊塢明星的名字。儘管在猴子和類人猿中同性戀行為並不少見——在很多情況下雄性和雌性都會趴在同性身上,但是雄狒狒之間撫摸生殖器的行為卻跟性沒有多少關係,這是一種靈長類學家稱之為「問候」的社會儀式。潔西卡發現具有穩定合作性關係(比如經常一起理毛和形成聯盟)的一對雄狒狒會經常相互問候,而那些關係比較糟糕或關係不穩定的雄狒狒要麼絕不相互問候,要麼打算問候,最後卻沒法完成這種儀式。
在某些未完成或被放棄的問候儀式中,一隻雄性會對另一隻雄性眨眨眼,接著便朝牠走去,但是對方把頭扭向一邊,無動於衷,於是那隻雄性只好停下來返回原來的地方。有時候,兩隻雄性都會跑向對方,但是在抓住對方睪丸的前一秒鐘改變了主意,於是迅速轉身,奔回自己的根據地。看起來其中一隻兩隻在最後一秒時突然想到,這樣親密的交流絕不是什麼好主意,或牠們因為糾結於不知道對方會做何反應而精神崩潰。另一位研究雄狒狒問候行為的研究者是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的靈長類學家芭芭拉.司馬茨(Barbara Smuts)。在她觀察到的六百多次問候儀式中,大概有一半沒成功,因為其中一隻或兩隻雄性在完成交流之前拔腿就跑了。這種序列的中斷可以發生在任何時間:從一開始時某隻狒狒主動望了對方一眼,發動媚眼攻勢,到快要完成時,它的手已經開始觸摸另一隻狒狒的睪丸,最後功虧一簣。在慢放的錄影帶中司馬茨發現,在互動過程中,兩隻狒狒都會監控彼此,能在一瞬間對微妙的眼神和動作的改變做出反應。對方任何猶豫的表現,都會成為自己中斷這種問候行為的一個理由。
當兩隻狒狒撫摸對方生殖器時,牠們面臨著巨大的危險。每一隻狒狒只需輕輕扯掉對方的睪丸,就可以一勞永逸地讓對方斷子絕孫。因此,讓另一隻狒狒撫摸自己的睪丸,意味著對對方的善意有著非同尋常的信任。另一方面,如此接近另一隻雄性,還打算碰牠的睪丸,這樣做的雄性也把自己暴露於巨大的危險中,很容易遭受「被羞辱者」的攻擊。被雄狒狒的鋒利犬齒咬上一口,可能就會送掉小命。因此,向另一個體發起問候時,需要對牠擁有強烈的信任,確認對方不會對這種具有潛在危險、冒犯隱私的行為做出過激反應。只有兩隻雄性都對對方做出同樣的友好承諾時,問候才能正常運作。當友好問候沒有受到相應回報時,個體可能會有問候意願,但最終還是會放棄。比如,一隻低地位雄性想對雄性首領示好,而對方卻沒有興趣,就會發生「放棄問候」的現象。
有時候,問候還會以打鬥告終。司馬茨的報告說,在她觀察到的問候中大約有7%以威脅、追逐和身體攻擊結束。一對非常親密的朋友可能會進行最強烈的問候——撫摸對方的睪丸和陰莖長達幾秒鐘,而且從來沒有半途而廢。關係好的時候,同伴是不是比自己地位高都不重要了。通常來說,低地位雄性發起問候的次數跟高地位雄性是相同的。低地位雄性可能通過問候蒐集高地位雄性的資訊,判斷牠對自己容忍的意願和支持的力度。高地位雄性則通過問候表達牠接受對方留在自己群體中的意願,以及牠可以做為一個潛在盟友的意願。處於合作關係中的兩個同伴,會通過給彼此施加影響的方式,頻繁地評估雙方對這段關係的承諾,檢測彼此連結的強度。通過承受危險和容忍負擔,雄狒狒證明了牠們有多在乎這種關係。
陌生人+有限的空間=麻煩
想像這樣一種情景:有這麼一隻獼猴,牠常常花上好幾天時間跟同伴在叢林中漫遊。突然之間,牠被一名大學生關進一只小籠子裡,因為他急於發表一篇與猴子行為有關的科學論文。這名雄心勃勃的學生接著把另一隻獼猴關進同一只籠子,在一旁等待著,觀察著。
猴子之間發生激烈戰鬥的風險非常之高。獼猴社會的規則是這樣的:每當有一隻猴子非常靠近另一隻時,牠們會迅速地又抓又咬,這樣的情形非常普遍。此外,空間的限制是為了防止猴子在戰鬥開始之後溜之大吉。因此,在一只狹小的籠子裡,攻擊是很容易被激...
作者序
導論
在2009年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影片《型男飛行日誌》(Up in the Air)中,喬治.克隆尼(George Clooney)扮演的主人公萊恩.賓漢是一位企業裁員專家。他輾轉於不同的城市,幫助那些因為經濟不景氣而需要精簡人員的公司解雇職員。在飛機上,在全美各地的機場裡,賓漢日復一日地過著自己的太平日子。他從不托運行李,旅行所需全裝在一只小小的行李袋裡,這只行李袋可以自動打包,攜帶起來非常方便。對賓漢來說,輕裝上陣是他的人生哲學。繁忙的工作之餘,他會利用這份閒暇發表熱情洋溢的講演,告訴自己的聽眾:沒有沉重行李的生活更舒適,也更快樂。因為在賓漢看來,無論是擁有個人財產還是維持社會關係,都會把人拖下水。他沒有房子,沒有家具,也沒有其他任何不能塞進自己旅行袋裡的物品。他沒有妻子,沒有女友,既不探望姊妹或其他家人,也從來不與他們交流。
最後,毫無疑問,現實生活給了他一記狠狠的教訓:沒有行李的旅行所帶來的快樂原來只是一種錯覺。他不可救藥地愛上了一名同路人,深深體會到愛情與陪伴帶來的真正幸福。同時,賓漢在這段親密關係結束時倍感失落,獨自品味著失戀帶來的痛苦。所有這些經歷終於使他認識到:孤身一人,其實並沒有多少樂趣可言。
人際關係的全面影響力
像萊恩.賓漢那樣生活「在雲端」的人並不多─這些特殊人群因為經常輾轉奔波,所以傾向於不與他人建立穩定關係。相反的,大多數的我們會與父母、兄弟姊妹、孩子以及其他親人維持一種長達一生的聯繫。我們也會和情侶、朋友、同事甚至只是在Facebook 上結識的人建立關係,保持聯繫。除此之外,很多人也會對自己的狗兒、貓咪或其他寵物產生強烈而持久的情感依戀。我的同事、芝加哥大學(University of Chicago)的約翰.卡喬波(John Cacioppo)寫過一本書,書名叫《孤獨:人性與社會連結的需求》(Loneliness: Human Nature and the Need for Social Connection)。按照他的說法,我們都需要良好的社會關係,才能長壽、健康,擁有幸福的生活。那些沒有良好社會關係的人也許也自以為幸福,不過通常來說,事實並非如此。
哪怕在獨自一人的時刻,人際關係依然在我們生活中佔據著核心地位。舉例來說,無論我們身處出差途中、在健身房鍛鍊身體或躺在床上午夜難眠,思緒都會圍繞著人際關係展開:我們回想過去,重溫往事,思考如何與人交往;或者擔憂未來,害怕自己在社交中遭遇挫折。單單這些似乎還不足以填滿一天裡的二十四小時,我們還會時不時地八卦一下自己認識的人,刺探他們的社會關係。此外,我們還會樂此不疲地追蹤電視劇裡或報刊雜誌中陌生人的瑣事,雖然他們跟自己一點關係也沒有。人際關係對我們生活的各方面都有影響,自始至終,它都影響著我們的思想、情感和健康。
人際關係可好可壞,可強可弱,可對等也可不對等,還可以是這些兩極狀態中的任何一種中間狀態。兩個人之間的關係狀況,絕不只是單純由雙方的人格、以往的交情和當前交往的背景造成的。人際關係擁有屬於它們自己的生命:它們以一定的方式開始,順著一定的軌跡發展,隨著時間增強或減弱,最後或者穩定下來,或者以一種可預測的方式終結。比如,親子關係、手足關係、同性或異性之間的友誼、有子女或無子女的情侶關係、工作關係、競爭關係,所有這些人際關係都有自身獨特的發展模式。
精神病學家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在其1964年的暢銷書《人間遊戲》(Games People Play)中指出,當人們與家人、朋友、同事或陌生人交流時,他們所依據的特定模式(伯恩稱之為「遊戲」)受到特定規則的控制,而他們之間的交往也通常會得到可預測的結果。根據伯恩的觀點,人際關係的模式和結果具有可預測性,這是因為人們傾向於在這些關係中承擔特定的社會角色(比如,「兒童」的角色、「父母」的角色或「成人」的角色),而這些角色與特定的行為相關。因此,具有相同角色的關係之間─如父母與兒童形成的親子關係─往往就有許多共同之處。
毫不奇怪,自從伯恩的書發表之後,我們對人類關係的理解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有了明顯的變化。心理學和精神病學的研究表明,我們在社會關係中的行為方式非常複雜,是一系列因素之間相互影響的結果。
這些因素包括:基因和環境,以及兩者對我們大腦、情緒和思想的影響。研究者對人類關係複雜性的分析,精確度方面正不斷提高,儘管有時候是微乎其微的。不過,他們似乎對存在於這些複雜性之下的普遍模式喪失了興趣。研究者不再追問:這些模式為什麼會存在?或者這些模式來自哪裡?因為回答這些問題,實質上就是要辨別這些普遍模式。而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走出實驗室,在存在其他生命形式及其行為的背景下仔細觀察人類及其社會關係。換句話說,我們必須勇敢地走出心理學的圈子,進入生物學的世界。這是因為社會關係背後的許多規則和模式是演化過程的結果,而同樣的演化過程已經在其他動物那裡導致了相似的模式。
做為一名研究動物的社會行為將近三十年的演化生物學家,我必須強調這樣一個事實:許多人類玩的把戲,其他動物也會玩。當然,你並不一定要相信我的話。我生於1964年,正好是《人間遊戲》一書出版的年份。從這一年算起到現在,許多研究者對不同物種的動物進行了無數的研究,這數以萬計聚焦於動物社會行為的研究發現,所有的社會性動物都與自己的同類保持某種社會關係。這些社會關係數量上可多可少,結構上可簡單可複雜。除去其他因素,這種社會關係的模式差異取決於動物生活的群體規模是大是小,生命歷程是長是短,以及相對於身體,牠們的大腦容量是大是小。相較於其他動物,人類在這些特徵方面都更像與他們有親緣關係的靈長類動物,比如黑猩猩(chimpanzee)和大猩猩(gorilla),甚至包括獼猴和狒狒。因此,相較於其他非靈長類動物,人類的社會關係與靈長類動物擁有更多的共同之處。簡而言之,人類參與的遊戲不是我們這一物種獨有的,其他的靈長類動物會玩同樣的遊戲,或玩模擬度很高的遊戲。這些遊戲既不是我們的發明專利,也不是其他物種的天才創造。相反的,早在智人(Homo sapiens)在這個星球上出現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共同的靈長類祖先就已經在玩這些遊戲了。因此,為了更全面理解人類的社會關係,我們必須首先認識到,人類的本性是更一般的靈長類本性的一種特殊版本。不過,準確地說,到底什麼是靈長類的本性呢?
我們的靈長類本性
與流行的觀念相反,人類絕不是這個星球上最複雜的生命形式。基於天擇的演化過程製造了不少有機體,它們在許多方面的複雜性都遠遠超過人類自身。其中包括:有機體的身體構造和功能,它們利用周圍環境的策略,以及它們繁殖後代的方式。請想像一下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場景:有的魚類生活在大洋底部完全黑暗的環境中,承受著海底的極端壓力;有一種雌雄同體的蠕蟲,同時具有雌性和雄性性器官,會根據配偶的性別改變自己的性別⋯⋯。正如演化生物學家史蒂芬.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在他1990年出版的《奇妙的生命》(Wonderful Life)一書中所說的,時不時地,複雜的有機體會因為偶然因素或「壞運氣」而滅絕,而複雜性本身並不能保證一個物種的存活或成功。實際上,複雜性有時候是演化的累贅。
然而,人類的確在某個方面非常特殊,即我們的大腦。相對於身體
尺寸,我們擁有一顆很大的腦袋,這顆腦袋的複雜程度也超過其他所
有的生物。因此,我們的心理能力(如抽象思維的能力或複雜計算的能
力)要比現存的其他生物強大得多。不過,在我們這一物種中,腦袋的
增大並不是一個孤立的現象,而是某種演化趨勢的一部分,此一趨勢存在於這個星球上出現智人之前的靈長類譜系。事實上,在還不那麼遙遠的演化史上,與我們有共同祖先的其他物種,即猴子和類人猿,已表現出同樣的趨勢:牠們的腦容量和複雜程度都在增加,這是其他物種中不曾出現的。
在某種格外聰明的物種出現之時,這種靈長類大腦增加的演化趨勢達到高潮。理論上,這種演化趨勢可以出現在任何一個動物物種之中:昆蟲、爬行動物、鳥類或其他的哺乳動物。如果這種情形是真的,今天的地球恐怕早已擁擠不堪。這顆可憐的藍色小星球就不僅僅被人類統治著,還被其他的物種統治著:牠們可能是巨大的、超級聰明的蟑螂,像怪獸哥吉拉(Godzilla)一樣大小的爬行動物,喋喋不休的鸚鵡,或者貓和狗。這些動物在生活方式的許多方面都與靈長類明顯不同,包括能活多久、如何繁衍、以什麼為食,以及處於什麼樣的群體中。如果人類不是從靈長類演化而來,而是來自昆蟲、恐龍、鳥類或其他哺乳動物,那麼人類社會將與現在的樣子風格迥異。而且,人們的思維方式以及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方式也會大為不同。舉例來說,如果人類是一種聰明的鸚鵡,男人和女人之間的配對連結(pairbond)就會比現在更為牢固(離婚率會直線下降),女人會在巢中產卵,男人則會在嘴裡咀嚼食物,然後把吃的送進嬰兒嘴裡。同時,即使我們與其他鳥類一起生活在更大的群體中,也不會出現為了爭奪權力而訴諸武力或謀殺的情形。與此相反,如果人類是超級聰明的恐龍,那麼男人和女人之間根本就不會存在配對關係,父母對子女的投資微乎其微,也不會生活在高度組織化的複雜社會中。社會連結非常微弱,人與人之間的合作也非常少,大家只對自己的事情感興趣,所有人都是充滿攻擊性的恐怖分子。在一個漫山遍野都是大腦袋霸王龍的世界裡,生活將是日復一日的廝殺,充滿緊張和壓力。我們永遠不知道自己的明天會怎樣,是吃掉別人還是被別人吃掉。
當然,在這些虛擬的「人類」社會,也會有哲學家和科學家追問人類天性和人類行為方面的問題。在演化生物學領域擁有高學歷的鸚鵡或恐龍會主張,因為人類屬於鳥類或爬行動物,研究和理解通常的鳥類以及爬行動物,對理解人性和人類行為是個必要的前提條件。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猴子或類人猿將做為寵物圈養在家裡或動物園裡,或者在「人類」好奇心的驅使下成為野外研究的對象,甚至可能成為餐廳裡充滿異國風情的美味大餐。只是沒有人會寫出與下列書名有關的作品:《鏡中的猴子》《裸猿》或《我們內心的黑猩猩》。
正如我們現在看到的,人類恰好成為非常聰明的靈長類,於是靈長類而不是臭蟲、蜥蜴、鳥類或狗享有了這種特權。相較於其他動物,我們在生物特徵方面和其他的靈長類擁有更多共同處。人類本性是一種特定的靈長類本性,要理解人類行為,就必須研究和理解更一般的靈長類行為,尤其要理解那些與我們親緣關係最近的靈長類的特徵與行為,如類人猿或舊大陸猴(Old World monkey)。在基本的生存或繁衍方面,靈長類跟其他動物具有相同的目標。它們需要覓食,避免被獵食者吃掉,與同種的異性交配以便繁衍後代。靈長類與其他動物面臨的很多問題都是相似的,而大多數解決辦法也相似。不過,兩者之間存在一個重大區別:相較於大多數的其他動物,靈長類在生存和繁衍方面的成功更大程度上依賴於同類中其他個體的行為。對類人猿和舊大陸猴來說,更是如此。類人猿和舊大陸猴的一個主要區別就是牠們的社會化程度不同,而這一因素與牠們的智力有著密切的關係。
為了說明這一點的重要意義,讓我簡單地對比一下黑猩猩與其他動物在社會化的本質上有何區別。很多動物,包括昆蟲、魚類、鳥類和非靈長類的哺乳動物,與牠們同一物種的其他成員生活在特定的群體中。牠們的日常活動,如旅行、覓食或睡覺,都發生在離其他成員很近的地方。不過,群體成員並不需要為了食物、領域或配偶而你爭我奪。很多時候,牠們沒有或很少有必要進行群體成員之間的合作。在這些動物群體中,個體通常只在乎自己,不會跟「朋友」有什麼交往,也不會與「敵人」有什麼衝突。倘若某一個體失蹤或死亡,在相當程度上對群體中的其他成員來說無關緊要,甚至可能完全沒注意到。相較之下,黑猩猩的生活則與群體中的其他成員交織在一起,形成一個嚴密的、錯綜複雜的社會網絡。一隻黑猩猩的任何一個舉動都會在牠的社會網絡中對其他黑猩猩的生活產生影響,不管其他黑猩猩願不願意,喜不喜歡。而這,無論對個體的行為而言,還是對個體在群體中獲取社會成功所要採取的策略來說,都具有諸多影響。
黑猩猩和人類一樣,都生活在具有高度競爭性的社會中。不過,牠們會在群體內部建立相對穩定的統治秩序,因此用不著日復一日、一刻不停地廝殺。高地位個體優先享有食物、住所,也更容易受到魅力非凡的異性青睞。而低地位個體很難找到食物和配偶,經常面臨更多的危險。此外,牠們還會遭受來自高地位個體的攻擊和恐嚇,因而面臨著長期的生理和心理壓力。因此,低地位個體更可能處於亞健康的狀態,死得更早。相較於高地位個體,牠們留下的後代數量更少。為了獲取較高的社會地位,一隻黑猩猩必須聯合其他夥伴,以便在自己採取行動時得到牠們的幫助。比如,為了與群體中其他個體競爭時贏得勝利,雄性黑猩猩會和親生兄弟建立攻守同盟,有時候也會團結和拉攏沒有血緣關係的其他個體,這些傢伙通常都是強壯有力的成年雄性黑猩猩。與來自其他群體的個體進行合作或競爭,這是黑猩猩、其他類人猿和舊大陸猴社會生活中的普遍主題。當然,此一主題在人類社會中同樣普遍。除了個別例外,研究者沒有在其他動物中發現這種現象。
猿猴的把戲
這本《人類還在玩猿猴把戲》討論的根本主題是:相較於其他層面的行為,比如智力活動,人性更多地展現於我們的社交層面。這一論斷有兩個重要含義。第一,鑒於人類的社會行為受到演化過程的強烈影響,比如天擇和性選擇,我們可以使用演化生物學家和行為經濟學家提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法或一些理性行為模型(比如賽局理論)來分析這些行為。第二,來自社會環境的同樣的選擇壓力塑造了我們本身以及我們祖先的行為,這些力量可能也塑造了現存的其他靈長類以及牠們祖先的行為。因此,我們與其他靈長類在社會行為方面存在明顯的相似性,可能是因為我們和牠們都適應了相似的社會環境。當然還有一種可能:天擇過程影響了我們與其他靈長類的共同祖先的行為。而無論是人類還是其他現存的靈長類,兩者都會從共同的祖先那裡直接繼承社會行為的某些方面。因此,人類和其他靈長類之間在社會行為方面的相似性,還可能是因為兩者具有共同的祖先。在《人類還在玩猿猴把戲》一書中,我將雙管齊下,通過兩種方法檢驗人類的社會行為:一是理性的科學模型,另一種是以和我們生活在類似社會群體中、具有親緣關係的靈長類為例,進行演化生物學和比較心理學的論證。
在我之前,已經有其他研究者採用這些方法,試圖剖析和闡述人類的天性和行為。演化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人類很多社會性傾向是天擇和性選擇的演化產物。比如,在選擇長期伴侶時,男人和女人在判斷異性魅力方面存在差異,而這種差異可能是性選擇的結果。類似地,經濟學家建立了理性行為模型,用以解釋人類的經濟行為以及社會行為。
這些理性行為模型背後的假設是,個體在進行決策時會遵循利益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原則。史蒂芬.李維特(Steven Levitt)和史蒂芬.杜伯納(Stephen Dubner)兩人合著的暢銷書《蘋果橘子經濟學》(Freakonomics,中譯本大塊出版),就是採用這樣一種經濟學的理論。最後,靈長類生物學家證實,與在黑猩猩中觀察到的情形相似,通常來說,人類男性比女性更可能訴諸暴力,更容易做出身體攻擊行為。正如理查.蘭姆(Richard Wrangham)和戴爾.彼得森(Dale Peterson)在他們1996年合著的《雄性惡魔:類人猿與人類暴力的起源》(Demonic Males: Apes and the Origins of Human Violence)一書中雄辯論證的,也許人類與黑猩猩從他們共同的祖先那裡繼承了這種攻擊性的性別差異。
在本書中,我旨在證明,人類行為的適應性及其演化遺產已延伸到現代社會生活中最平凡和最專業的層面。通常我們假設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只是簡單地反映本身的獨特個性、自由決策或所處環境對我們的影響。而實際上,儘管世界各地的人們處於不同的環境中,暴露於不同的文化影響下,在這些情境中的行為都非常一致。我們沒有意識到這些相似性,某種程度上是因為我們通常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或者並不在意別人在做什麼。
過去二十年,我在各式各樣的社會場合下觀察過人類的行為,把研究其他靈長類的科學熱情也賦予了我們這樣一個物種。我就像是一名臥底探員,記錄著我們這個物種的口頭禪和某些奇怪的儀式行為,而人們在做這些事時通常不知道為什麼。此外,我還研究了在公開場合及私底下控制人類行為的那些令人好奇的潛在習俗。我專門尋找這些行為類型和習俗,看上去它們似乎純粹是自由意志的產物,但實際上在不同的個體之間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因而這些行為和習俗所揭示的遠遠不是個人選擇所能涵蓋的內容。這些行為做為我們靈長類的歷史遺留,從沒有隱藏起來,它們一直浮於我們生活的表面上,如此的本能,如此的「自然」,以至於人們都視而不見。不過,我看見了。
為了發現人們在日常的社交中到底玩的是什麼「把戲」,研究者有必要成為一名優秀的臥底探員,靜悄悄而非明目張膽或過於直接地觀察人類的行為。為了理解猿猴的「把戲」背後的行為法則,他也有必要了解行為學家、心理學家、經濟學家和其他行為科學家的研究,了解他們在揭示行為複雜性方面發現的科學原則。有了這些資訊,我嘗試揭示人們通常沒有意識到的現象:靈長類的過去如何影響了我們的決策和行為。
我們可能會以為,自己早已擺脫控制其他靈長類生活的那些條件,不再受這些條件的限制和影響。我們不再棲息於叢林中,從一棵樹躍到另一棵;相反的,我們的家就在大城市裡或附近,我們開車,穿衣服,花費很多時間接受正規教育,借助電子技術進行溝通。然而技術與新衣服並不能掩蓋我們做為靈長類的歷史,它們只是簡單地改變了我們表演這些古老儀式的場地。這些或許隨意,威力卻絲毫不減。
導論
在2009年奧斯卡金像獎提名影片《型男飛行日誌》(Up in the Air)中,喬治.克隆尼(George Clooney)扮演的主人公萊恩.賓漢是一位企業裁員專家。他輾轉於不同的城市,幫助那些因為經濟不景氣而需要精簡人員的公司解雇職員。在飛機上,在全美各地的機場裡,賓漢日復一日地過著自己的太平日子。他從不托運行李,旅行所需全裝在一只小小的行李袋裡,這只行李袋可以自動打包,攜帶起來非常方便。對賓漢來說,輕裝上陣是他的人生哲學。繁忙的工作之餘,他會利用這份閒暇發表熱情洋溢的講演,告訴自己的聽眾:沒有沉重行李的生活更舒...
目錄
誌謝 7
導論 9
第1章 電梯困境 21
從洞穴到電梯/陌生人+有限的空間=麻煩/電梯眾生相/敵意?冷漠?還是友好?/囚犯的兩難/語言理毛行為
第2章 對支配力的癡迷 39
新技術的老用途/電子郵件與理毛/武鬥?還是文鬥?/支配?還是受支配?/不穩定支配關係的代價/支配遊戲全年無休/社會等級系統/支配結構大論戰/鷹派策略和鴿派策略/支配的非對稱性/行為展示的模式/輸家贏家天注定?
第3章 裙帶關係:我們都是黑手黨 79
義大利式推薦/義大利式學術黑手黨/一種偽裝的自私自利/男人主導的裙帶主義/家族王朝無所不在/好的、壞的和醜陋的/我們都是黑手黨
第4章 努力往上爬 107
自食其力靠政治/人類的故事/猴子的故事/出人頭地的策略模型/靈長類的政治學/靈長類策略應用:奪下微軟
第5章 明合暗競 137
咖啡、茶和人性/被人盯視的感覺/聚光燈下的利他者/好名聲就是信用卡/對背叛者的懲罰/暗中競爭:匿名性和免疫性/審稿人變競爭者/吸血鬼與狼人之戰/只要有機會,人就變成賊
第6章 愛情經濟學和愛情演化生物學 173
比佛利山莊出了什麼事?/愛情經濟學/愛情:完美的商業解決方案?/解決不了的四個問題/愛情演化生物學/愛情就是興奮劑/愛情的歷史/不可思議的浪漫之愛
第7章 連結測試 203
撫弄彼此的睪丸/連結測試的邏輯和累贅原理/行為上的累贅/新理論vs.舊勢力/戳眼球、性和其他怪異的測試/問候:檢驗社會關係/承諾問題能解決嗎?
第8章 逛生物市場買夥伴 229
尋找對的搭檔/人類擇偶市場/女人要好看,男人要有錢/生物市場/動物擇偶市場中的性交易/性事以外的市場/物種之間的交易:互利共生市場/書籍市場:作者─經紀和出版商/最後通牒賽局和利社會行為
第9章 人類社會行為的演化 265
演化的行李箱/人類中心主義和自由意志/擠在我們腦袋裡的演算法/情緒:程式啟動器和協調器/各種不同的情緒扳機/認知和行為演算法/社會行為的適應性與協同演化/人類社會行為系統發育史/行為特徵的同源性/最近的過去
後記 305
參考書目 313
誌謝 7
導論 9
第1章 電梯困境 21
從洞穴到電梯/陌生人+有限的空間=麻煩/電梯眾生相/敵意?冷漠?還是友好?/囚犯的兩難/語言理毛行為
第2章 對支配力的癡迷 39
新技術的老用途/電子郵件與理毛/武鬥?還是文鬥?/支配?還是受支配?/不穩定支配關係的代價/支配遊戲全年無休/社會等級系統/支配結構大論戰/鷹派策略和鴿派策略/支配的非對稱性/行為展示的模式/輸家贏家天注定?
第3章 裙帶關係:我們都是黑手黨 79
義大利式推薦/義大利式學術黑手黨/一種偽裝的自私自利/男人主導的裙帶主義/家族王朝無所不在...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