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第一名!
★ AMAZON亞馬遜網路書店四顆半星推薦。
★ 精采絕倫的心理分析,以新穎視角切入,省思邪惡本質,究竟是天生如此,或者是後天造就。
★ 蜿蜒曲折的故事情節讓人大呼過癮,精心設計的結局令人心酸不已!
沒有痛感的人生看似無所畏懼,實則寸步難行。
「引人入勝……嘉德納不斷累積張力,書中那對格格不入的手足間奇異的互動引發致命的高潮。」
——《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紐約時報》犯罪小說暢銷作家麗莎.嘉德納X女警探華倫系列
Amazon讀者齊聲讚嘆:這本書讓我猜到最後!她感覺不到痛,所以她沒有任何弱點。患有先天性無痛症,對於疼痛並無感覺的妹妹——雅黛琳:「感覺不到痛並不會阻礙墜入情網、為人所愛的可能性。它不會讓基因異常的孩子停止希望自己變得正常,也不會讓你停止對親人的渴求。」
她不只是痛恨你們,她連自己都恨之入骨。具有反社會人格失調症,喪失移情能力且熱愛鮮血的姊姊——莎娜:「鮮血就是愛,愛就是鮮血。鮮血就是愛。裡頭有滿滿的關懷。爸爸愛我。媽媽不是愛。」
自從她們那位犯案時總會剝去人皮的謀殺犯父親哈利過世後,兩人便在寄養家庭展開新生活,當六歲的莎娜拿剪刀劃破三歲的雅黛琳前臂,她們的人生從此改變。雅黛琳由基因學家收養,成為專職疼痛管理的精神科醫師;莎娜則在十四歲犯下了首起殺人案,進入監牢至今近三十個年頭。
她把那塊皮收在玻璃瓶裡,成為特別的收藏品,
她無法解釋,卻還是忍不住留著。
波士頓發生一起凶殘命案,犯罪現場除了玫瑰、香檳、手銬外,還有一條條以專業手法割下、宛如緞帶般的人皮,深夜重返現場調查的警探D.D.華倫遭受攻擊而昏迷跌落樓梯,受傷的她被迫暫時離開職場,但她不放棄調查,尤其此刻接連犯案的玫瑰殺手已經大膽到任意闖入她家,並留下「早日康復」字條……
彷彿跟哈利致敬一般的模仿犯罪,這位靠著偽裝技術,輕鬆進出犯罪現場,甚至將警方耍得團團轉的凶手,究竟是誰?一位是學過基礎外科訓練的治療師,一位是犯後殘忍破壞屍體的殺人犯,身為哈利女兒的雅黛琳與莎娜是否與案件有關?又或者,凶手另有其人,這些精心布置只是為了引導D.D.走向錯誤的判斷?
邪惡是天生的還是養成的?在《人皮盜獵者》中,麗莎.嘉德納以基因缺陷及人格異常的姊妹作為主軸,引領讀者探討邪惡的本質。如果父母是連續殺人犯,孩子是不是也會有這樣的發展傾向?當受到傷害,卻沒有得到適時的治癒,又會讓這個精神折磨與痛苦記憶塑造出怎樣的極端性格?
延伸閱讀 《活著告訴你》、《鄰人》、《藏身處》、《孤身一人》、《亡命抉擇》、《關鍵96小時》、《完美殺機》、《槍擊現場》、《下一個意外》、《殺戮時刻》、《迷蹤》、《蜘蛛男孩》
作者簡介:
麗莎.嘉德納 Lisa Gardner
《紐約時報》犯罪小說暢銷作家,也用筆名Alicia Scott寫羅曼史小說。嘉德納在奧勒岡州長大,一開始從事餐飲服務業,但頭髮著火無數次後,她發現這是老天爺在暗示她該考慮轉行,後便專注於寫作。她形容自己是研究中毒者,將自己對警方辦案程序與最新鑑識學的熱愛,投注在自己十多部全美暢銷作品,包括女警探華倫系列(Det. D.D. Warren Series)、FBI心理分析員系列(FBI Profiler Series)等,版權售出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瑞典、挪威、波蘭、荷蘭、捷克、葡萄牙、俄羅斯等十餘國。
作者現與親愛的家人、兩隻被寵壞的狗、一隻三腳貓居住在新英格蘭地區。慣例在一年一度的「殺死或重傷好朋友大獎」活動中,抽出一名幸運讀者,讓他提名的親友死在她的下一本新書中。
歡迎造訪她的網站:www.lisagardner.com
女警探華倫系列 Det. D.D. Warren Series
《活著告訴你》、《鄰人》、《藏身處》、《孤身一人》、《亡命抉擇》、《關鍵96小時》、《人皮盜獵者》
FBI心理分析員系列 FBI Profiler Series
《完美殺機》、《槍擊現場》、《下一個意外》、《殺戮時刻》、《迷蹤》、《蜘蛛男孩》
其他作品
《The Other Daughter》、《The Survivors Club》、《I' d Kill For That》、《Touch &Go》、《Face Off》、《Crash & Burn》
譯者簡介:
楊佳蓉
臺灣大學外國語文學系畢業。現為自由譯者,背負文字橫越語言的洪流,在翻譯之海中載浮載沉。
譯有《藏身處》、《希特勒的皇帝夢》、《關鍵96小時》、《完美殺機》、《殺戮時刻》、《迷蹤》(以上皆由臺灣商務出版)、《聖嬰降臨書》、《在妳身邊90天》、《黑屋》、《馬雅預言書》系列、《早安,陌生人》、《下一頁,愛情》、《壁花姊妹秘密通信》、《借物少女》系列等書。
各界推薦
得獎紀錄:
★ 《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第一名
名人推薦:
Emanda(金石堂網路書店文學線PM)
冬 陽(推理評論家)
杜鵑窩人(推理評論家)
余小芳(推理評論家)
凱琳.史勞特(《虐殺三聯圖 Triptych》作者)
泰絲.格里森(《貝納德的墮落 Harvest》作者)
「如果你非常喜歡文字化為畫面在眼前宛如電影般上演,那麼麗莎.嘉德納的驚悚小說絕對在TOP名單之內。女警探華倫系列最新作品《人皮盜獵者》,讓你感覺不到痛,卻絕對抖在那邊等。」——Emanda(金石堂網路書店文學線PM)
「基因的力量是否足以驅使一個人走上殘酷的犯罪之路?當同時擁有加害者與受害者身分時,我們該如何釐清其動機與罪責?麗莎.嘉德納在驚悚獵奇的情節中提出了這兩則探問,又一部精采傑作!」——冬陽(推理評論家)
「麗莎.嘉德納的女警探華倫系列,一向是我追蹤書單上的常客,作者往往能夠在警探推理和驚悚懸疑上取得平衡,讓讀者可以得到最大的閱讀享受。而本書的英文書名為《Fear Nothing》,結果卻是帶給讀者極大的恐懼!真是諷刺!」——杜鵑窩人(推理評論家)
「麗莎.嘉德納是一位超讚的作家。」——凱琳.史勞特(Karin Slaughter),《虐殺三聯圖》(Triptych)作者
「驚悚小說界的莫札特。」——泰絲.格里森(Tess Gerritsen),《貝納德的墮落》(Harvest)作者
媒體推薦:
「引人入勝……嘉德納不斷累積張力,書中那對格格不入的手足間奇異的互動引發致命的高潮。」——《出版人週刊》(Publishers Weekly)
「如果妳認為嘉德納筆下的D.D.不再出馬,這就大錯特錯了。在這趟地獄家變的雲霄飛車之旅開始前,最好繫緊安全帶。」——《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
「《人皮盜獵者》書中的心理描寫無比生動……對於執法人員的心理層面描述,沒有人能超越麗莎.嘉德納。她又寫出一本驚悚傑作,讓以往書迷無法自拔,更將新讀者帶入書中世界。」——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
「在這本強勢的系列作續集中,嘉德納保住了驚悚小說界的頂尖地位。她占據諸多書籍排行榜的位置,這次也不例外。」——《書單》(Booklist)
「這是她目前為止最刺激、情節最複雜的作品……只有像嘉德納這樣才華洋溢的作家能讓小說裡充滿亮點。」——《赫芬頓郵報》(Huffington Post)
「嘉德納呈現迷人且複雜的女性角色功力堪稱經典。」——《浪漫時代》(RT Book)
「麗莎.嘉德納獻上情節精妙深刻的心理驚悚小說《人皮盜獵者》……嘉德納再次展現她身為頂尖驚悚小說家的才華。」——《懸疑雜誌》(Suspense Magazine)
「麗莎.嘉德納的《人皮盜獵者》絕對是她最優秀的作品,在情節推進間引爆一兩顆炸彈,成效卓然。但書中最大的亮點是足智多謀、令人毛骨悚然的變態反派,讀完之後你會忍不住察看自家床下。」——Bookreporter.com書評網
「麗莎.嘉德納是心理驚悚作品大師,她再次端出與《失控的謊言》(Touch &Go,暫名)不相上下的傑作。」——美聯社(Associated Press)
「嘉德納讓我們不斷猜疑……同時也讓我們驚魂難定。」——《洛杉磯時報》(Los Angeles Times)
「嘉德納持續突破其他作者不敢跨越的極限。」——《普羅維登斯日報》(Providence Journal)
得獎紀錄:★ 《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第一名名人推薦:Emanda(金石堂網路書店文學線PM)
冬 陽(推理評論家)
杜鵑窩人(推理評論家)
余小芳(推理評論家)
凱琳.史勞特(《虐殺三聯圖 Triptych》作者)
泰絲.格里森(《貝納德的墮落 Harvest》作者)
「如果你非常喜歡文字化為畫面在眼前宛如電影般上演,那麼麗莎.嘉德納的驚悚小說絕對在TOP名單之內。女警探華倫系列最新作品《人皮盜獵者》,讓你感覺不到痛,卻絕對抖在那邊等。」——Emanda(金石堂網路書店文學線PM)
「基因的力量是否足以驅使一個人走上殘酷的犯罪...
章節試閱
乖乖睡、寶寶睡,睡在樹梢上……
屍體離開了,氣味卻揮之不去。波士頓警局重案組警長D.D.華倫的經驗告訴她,在這樣的犯罪現場,血味可以盤據好幾個星期,甚至好幾個月。犯罪現場鑑識人員移走了屍體下的寢具,然而血液擁有自己的生命,滲入水泥牆面,溜到木頭飾板後頭,沉積在樓板之間。二十八歲的克莉絲汀.萊安生前血管裡流著四點七公升的鮮血。現在那些血液大多被彈簧床墊吸走。而那塊沒有包覆床單的床墊占據了這個陰沉灰澀空間的中央地帶。
當風吹起,搖籃晃動……
報案電話是在早上九點過後不久打來。克莉絲汀的好朋友米姬.羅伯茲對於她沒有來應門,也沒有回她的簡訊,感到非常擔心。她是個負責任的人,從來沒有睡過頭,也不可能跟可愛的調酒師私奔;就算是因為流感倒下,也會提早知會她這個每天早上七點半來接她的最佳夥伴——她們會一起通勤到本地的會計公司上班。
米姬又聯絡了幾個朋友,他們都說昨天晚餐後就沒有克莉絲汀的消息。米姬順從直覺,找來房東,好不容易才說服他幫忙開門。
然後在尋獲屍體的那一刻,他吐了二樓走廊一地。
米姬沒有上樓,她站在這間狹窄的連棟式兩層樓屋子的前廳,而且,當她向D.D.的組員菲爾陳述事情經過時,她就已經知道會是這樣的結果了。就是知道。或許,即使隔著一大段距離,她已經聞到乾涸血液那股不容錯辨的氣味。
乖乖睡,寶寶睡……
當D.D.抵達現場,立刻被這些鮮明、突兀的景象震懾:年輕的女性受害者躺在床上,雙臂如老鷹般往兩旁伸展,已經看不見的藍眼直盯著天花板。漂亮的五官構成近乎平靜的表情,及肩棕髮軟綿綿地散在潔白的枕頭上。
除此之外,頸部以下……
皮膚一條一條地剝落,宛如捲曲的細細緞帶。D.D.曾經聽說過這種手法,而今天早上十一點,她終於親眼目睹這樣的景象。年輕女子,在自己的床舖上被人剝皮。她的床頭小几放了瓶香檳,一朵紅玫瑰擱在她鮮血淋漓的腹部。
菲爾在香檳旁找到一副手銬,高檔情趣用品店的貨色,鑲上毛皮增加舒適度。看到手銬、冒著氣泡的酒、紅玫瑰……
走火入魔的愛情試煉,菲爾如此推論。根據暴力行為的激烈程度,也可能是慘遭拋棄的男友的最終報復。克莉絲汀跟某個爛人分手,昨天晚上,那個爛人回來徹底證明誰才是老大。
不過D.D.不買帳。是的,有手銬,可是沒有銬在死者身上。是的,有開封的香檳,可是沒有倒入放在一旁的香檳杯供人飲用。最後呢,是的,有一朵玫瑰花,但它並不是包在花店的包裝紙中。
在她眼裡,現場感覺太過……刻意了。不是衝動犯案或是兩個意見不合的成人搏鬥的結果。這是仔細籌劃後的產物,是長達幾個月、幾年,甚至一輩子的謹慎思慮。
D.D.個人認為他們看見的不只是犯罪現場,還有凶手最深層、最黑暗的幻想。
這或許是他們著手偵辦的第一個案件,如此儀式化的刑案多半不會只發生一次。
當風吹起……
D.D.的組員、犯罪現場鑑識人員、法醫辦公室人員,還有許許多多其他單位的調查人員,大家都已經在這裡忙了六個小時。他們記錄現場狀況、採集指紋、繪製簡圖、互相討論,直到太陽下山,下班車潮湧現,眾人情緒也開始浮動起來。身為現場的頭子,D.D.要大家回家,命令他們先好好休息,之後再回來報到。明天是新的一天,他們要搜尋聯邦資料庫,看看有無與此案特徵類似的案件,同時為受害者跟凶手建構側寫檔案。有許多事情要做,要從許多角度下手。現在去休息吧。
大家乖乖聽話,當然了,D.D.例外。
將近晚間十點。此時她應該要回到家,親親她的丈夫,看看這個時候早就被送上床舖的三歲兒子,努力享受一晚安眠,而不是在陰暗的犯罪現場閒晃,腦中不斷迴盪著幼子近來最愛的搖籃曲。
但她無法離開。某種直覺──洞見?──驅使她回到這幢太過安靜的市區住宅。白天她和她的警探夥伴們,就這樣站在那裡,花了大半天的時間爭辯自己的見解。現在她站在屋裡,沒有開燈,就在這間充滿血味的房間中央,等著看看她能感受到什麼線索。
乖乖睡、寶寶睡……
在凶手劃下第一刀前,克莉絲汀.萊安早已斷氣。從她沒有多少痛楚的蒼白臉龐上可以看出這點。受害者的死亡相對來說來得輕快。接著,可能是在她的心臟最後幾次抽動時,凶手的刀尖從她的右邊側腹往下劃開。
也就是說這起謀殺案並不是為了讓死者痛苦,而是為了……
展示?舞臺效果?儀式本身?凶手對剝皮有某種執念。或許他小時候,就開始拿小動物或是家裡的寵物開刀,之後,當這份幻想無法壓抑時……
如果能從那麼多捲曲的細細皮膚中找到鋸齒狀的邊緣,法醫能夠查出凶手有沒有猶豫的跡象,同時還能找到性侵的證據。
但D.D.再次感受到拉扯著內心的不快感。隨便哪個犯罪現場調查人員都看得出來。D.D.內心深處已經開始懷疑他們都走在錯誤的軌道上,沉溺於凶手要他們關注的事物之中。
若不是為了操縱觀眾看見你要他們看見的東西,何必費神布置現場呢?
然後她想到了。那個盤據在她腦海底部的想法。那個最初,也是最需要去追索的重要問題,也是她現下站在黑暗中的原因。她的視線逐漸模糊:為什麼要刻意布置這樣的現場?
聲響。來自遠處。這幢屋子的前門是不是被人悄悄打開了?樓梯是不是被人重重踩上了?走廊的另一端是不是傳來地板的咿啞聲?
聲響。原本在遠處,現在變得更近,D.D.華倫警長這才發覺她十五分鐘前早該注意到的事情。傑克最愛的搖籃曲,她一直悄聲哼著的那首兒歌……旋律並不只是來自她的腦海。
某人也正在唱著這首歌。輕輕柔柔的。在臥室外頭。在死者公寓的某處。
乖乖睡、寶寶睡,睡在樹梢上……
D.D.一手探向腋下,解開槍套的釦子,掏出她的半自動警用佩槍。她迴身,雙膝微彎,視線掃過各個角落,尋找入侵者的身影。黑暗中沒有動靜,沒有凝聚成人型的陰影。
但她聽見了,屋裡某處的地板被人踩上。
當風吹起,搖籃晃動……
她迅速離開臥室,來到黑暗的走廊,握槍的雙手舉在前方。狹窄的走廊沒有燈。只有鄰居的燈火從沒拉窗簾的窗戶透進來,拉出更多陰影。或亮或暗的光影,形成有如灰色調的水彩畫,在堅硬的木頭地板上舞動著。
可是她對這屋子的構造很清楚,D.D.如此提醒自己。她已經來到走廊盡頭,輕巧地避過那灘嘔吐物,雙眼留意各種相關細節。
她抵達樓梯口,眼珠子左右掃視,又望向下方樓梯轉角處的那團墨黑。哼歌的聲音消失了。比歌聲還糟糕的是全然的沉默。
接著,黑暗中,低沉而輕快的聲音唱起:「乖乖睡,寶寶睡,睡在樹梢上……」
D.D.猶豫了。她的視線反射性地四處彈跳,試著確定入侵者的位置,低沉的歌聲嘲弄似地繼續唱下去:「當風吹起,搖籃晃動……」
她終於懂了。當那些暗示浮上檯面,她覺得自己的血液結成冰河。為什麼要布置現場?因為你需要觀眾。或者是某個特定的觀眾。比如說蠢到會在黑暗中獨自重訪現場的勤奮警探。
她想掏手機,但已經太遲了。
不同的聲響出現在她正後方。
她轉身。瞪大雙眼。
一道人影從黑暗中竄出,直直朝她襲來。
「樹枝折斷,搖籃落地……」
D.D.本能地往後退。只是她忘記自己原本站在樓梯口。她的左腳往後尋找立足點,卻只踩上空氣。
不!她的手機啪嚓落下。她的佩槍往上舉起。她想躬身向前,恢復平衡,太遲了。
接著……人影伸出手。她往後跌落。
往下、往下、往下。
在最後一秒,D.D.扣下扳機。自保的本能反應。砰、砰、砰。儘管她知道自己的反擊太微弱、太緩慢。
她的腦袋撞上樓梯轉角處的實木地板。喀嚓聲。竄燒的痛楚。最後一句歌詞在黑暗中悄然飄來:
「搖籃落地,寶寶落地……」
***
星期一深夜,即使是在這樣的大城市裡,大部分的酒吧也紛紛休息。不過機場旁的飯店區是沒有時間概念的真空地帶。有人起床,有人睡覺,各人有各人的行程,實際的時間毫無意義。總是能在機場飯店的酒吧找到酒客。
我挑了個窗邊的座位,俯瞰君悅飯店傳說中的波士頓地平線。腳下是深色的海水、仰頭是閃閃發亮的城市燈火。我點了一杯柯夢波丹,有點烈,卻又維持恰當的女人味。接著我準備開工。
酒吧裡還有八個人。一對情侶,六個獨行者。其中兩人是年長的男士,一個顯然是歐洲人,被他的純麥威士忌迷住心神,另一個是亞洲人。我把他們排除在外,對他們興趣缺缺,但這並不代表我對他們毫無吸引力。
吧檯末端的兩名男子讓我留意最久。他們都穿著藍色西裝。俐落的深色短髮。我推測是中西部人。他們剛邁入中年。右邊那個比較高大,是主導者,顯然對於自己跟周遭環境都游刃有餘。我猜他們是業務員。這種人習慣四處跑,外向又有活力,不會介意每天換個地方落腳,腦袋夠好,心態調整到能夠放大旅行的好處,將不便塞到角落去。
我啜飲帶有水果風味的調酒,牙齒舌頭感受堅硬的馬丁尼杯緣。視線盯住他的後背,在此停留。
十五分鐘後,他來到我桌邊,臉頰泛紅,雙眼發亮。是醉了?還是期待?這重要嗎?
我看他的視線落在我的左手,注意到跟他一樣帶著戒指的手指。你情我願,兩人都有同樣的衝動需求,同樣的長期羈絆。他笑得更深,請我喝了一杯。我邀他坐進我對面的空位。
他繞回吧檯,假裝點酒,不過看起來更像是叫他的旅伴不要等他。對方露齒一笑,離開酒吧。
業務員回到我身旁,說他叫尼爾,他很欣賞我的毛衣──顏色很美!──我們就這樣聊開了。他問我,我問他,都是些簡單的問題,答案大概幾乎是假的。但是我們和顏悅色,花言巧語。這只是制式程序,我喝了第三杯柯夢波丹,還是第四杯、第五杯、第六杯?他喝的是威士忌。接著是那個巧妙的時機,我看著他舔舔下唇、思考下一步動作。
我不喜歡被他們輕易得手。我不是靠著討好的笑聲或是充滿暗示的撫摸呼風喚雨。我有自己的標準。男人得要自己送上門來。他得要自己努力。
最後,他展現出專業業務員的風範,提出請求。我是否想換到安靜一點的地方呢?或許找個更有隱私的場所繼續聊?
我的回應是拎起手提袋,站起來。他真真切切地察覺到事情的發展──酒吧裡的陌生女子答應他的邀約──笑得更開了。老天在上,她無論是站著還是坐著都一樣好看,拜託,喔,拜託拜託,她那條緊身裙子下一定是黑色內褲……
我跟他回他的房間,沒有洩露我在這沒訂房的事實,因為在這個年頭,訂房需要附照片的身分證件,我可不希望這些夜晚的作為會回扯到我身上。
一進房間,我們拋開所有的拐彎抹角。沒有什麼特別、花巧的招數。對此,我總是驚嘆萬分。這些男人游移在婚姻的束縛之外,投入同樣老套的性愛遊戲。他們也是逢場作戲嗎?或許他們需要的並不像是腦中所想的那麼多。即使遇上新的床伴,他們依舊憑藉直覺選擇了最讓他們安心的流程。
我唯一的要求是不要關燈。
他喜歡這樣。大部分的男人都喜歡。畢竟他們是視覺的動物。
我撫摸他的臉頰,手指陷入他濃密的棕色頭髮間。我允許他在這個他毫無知覺的時刻,看見如此短暫的觸碰對我這種人有多大的意義。
一個控制一切,這輩子總是聽人告誡信任自己感官會帶來多大危險的女人。一個不斷嘗試解開痛楚的祕密,不斷受到黑暗中的聲響驚嚇的孩子。
之後,他癱軟在床上,我伸手關燈。
「明天我要搭早班飛機。」我說,一句話就夠了。
他安心地睡著,我躺在他身旁,撫摸他上臂結實的輪廓,專心感受他肩膀與三頭肌的起伏,彷彿是用指尖描繪出他身軀的地貌。
我在心中計算時間。過了五分鐘,他陷入沉眠,呼吸變得緩慢沉重,酒精讓他遲鈍,性愛讓他飽足,我要動手了。
第一步,打開浴室的燈。我拎起手提包,進入有光線的空間,關上門。我不再思考。接下來要做的事情是對理性思維或是合理邏輯的挑釁。
今天稍早,我是怎麼向新來的患者華倫警長解釋的?少了平衡,自我的不同區塊會爭奪主控權。也就是說就連最強大的經理也無法二十四小時掌權。虛弱受傷的放逐者遲早會掙脫控制,大肆破壞,讓隨之而來的消防隊傷腦筋。
藉由種種自我毀滅的行為。藉由為了演戲而演戲。藉由在一瞬間內讓全世界都感覺得到他們的痛苦。
從手提袋裡取出薄薄的黑色塑膠盒,打開盒蓋,裡頭是浸滿麻醉藥劑的紗布,裝在正方形封套裡。我撕開包裝,抽出紗布。我右手拿著紗布,左手拎起輕薄的不鏽鋼手術刀。
我推開浴室的門,調整門縫寬窄,讓白色光束落在目標熟睡的身軀上,像是細細的聚光燈。稍微停頓,發現他還在輕輕打鼾,我赤身裸體地走到他睡的那側床邊。
首先是麻醉藥劑紗布。就著浴室燈光,我把局部麻醉劑塗在業務員的左肩上,緩慢而確實地麻痺他皮膚表面的感覺。
放下紗布,我謹慎地數到六十,讓藥劑有足夠的時間生效。
我的手指撫過他左肩的輪廓,在我心中又一次描繪肌肉的模樣。
然後,我握住手術刀,將刀刃放在定位,輕輕一戳,看他有沒有反應。
我的業務員依然幸福地打呼,對周遭渾然不覺,我告訴自己這就是我跟血親不同的地方。我不像姊姊,我不像父親。
驅策我的不是激發痛楚的需求。我只是……有時候……
沒有正常人會做我要做的事情。可是啊……可是啊……
我右手一動,迅速劃下四刀,兩長兩短,切出一片緞帶似的皮膚,大約八公分長,寬度不超過零點六公分。然後,我用刀尖將皮膚與肌肉分離,直到那條暖呼呼、溼答答的東西落入我左掌心。
鮮血從業務員失去知覺的皮膚表面湧出。我撿起自己的黑色內褲,壓住傷口,直到血流減緩,停止。
我迅速回到浴室。將那片皮膚收在空的塑膠瓶裡,封好,加上標籤。使用過的麻醉紗布、手術刀,全都塞進塑膠盒裡,再次收回手提袋。洗好手。臉跟嘴巴都刻意洗過。
我努力穿上每一件衣物,心跳開始加速,手指顫抖。終於,裙子、內衣、上衣、靴子。我一手撥過蓬亂的棕髮,撿起地上的髮絲,沖進馬桶。往鏡中看了最後一眼,看到我自己的臉龐,卻覺得那是徹頭徹尾的陌生人,彷彿我鑽出了自己的皮膚。站在這裡的應該是我姊姊,或是我父親。
不是這個看起來像我母親的傢伙。這個應該要是無辜的人。
我伸手往後關掉浴室的燈。
我獨自站在黑暗中,已經不再害怕,因為現在黑暗是我的朋友。我加入了它的勢力。它告訴我該做什麼事,而我則是仰賴它的掩護。
旅行業務員尼爾明天早上醒來時會因為喝太多酒而頭痛欲裂,身上其他部位傳來更加舒服的酸痛,肩膀後頭陣陣頓痛。
等他沖澡時,他一定會用浴室的鏡子檢查後背,發現左邊肩胛骨有一條紅色傷痕,邊緣微微皺起。他會疑惑許久,心想他是不是撞上什麼東西。只是那道傷痕更像是比較寬的擦傷,或許他是被身上的東西刮傷,皮帶扣之類的尖銳物體。
最後,他會聳聳肩,鑽到蓮蓬頭下。傷口大概會刺痛一秒;然後就沒了。很快就會痊癒,留下淡淡的白色傷疤,受傷的原因將永遠成謎。
因為誰會猜想是酒吧裡釣到的女人趁他睡著時,剝掉他的一塊皮膚?現在,她把那塊皮收在玻璃瓶裡,成為特別的收藏品,她無法解釋,卻還是忍不住留著。
乖乖睡、寶寶睡,睡在樹梢上……
屍體離開了,氣味卻揮之不去。波士頓警局重案組警長D.D.華倫的經驗告訴她,在這樣的犯罪現場,血味可以盤據好幾個星期,甚至好幾個月。犯罪現場鑑識人員移走了屍體下的寢具,然而血液擁有自己的生命,滲入水泥牆面,溜到木頭飾板後頭,沉積在樓板之間。二十八歲的克莉絲汀.萊安生前血管裡流著四點七公升的鮮血。現在那些血液大多被彈簧床墊吸走。而那塊沒有包覆床單的床墊占據了這個陰沉灰澀空間的中央地帶。
當風吹起,搖籃晃動……
報案電話是在早上九點過後不久打來。克莉絲汀的好朋友米姬....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