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推薦:
其實這不只是他們家族的歷史,這也是台灣近代史非常可歌可泣的篇章。
――環保署長伉儷 李應元、黃月桂
這本書描寫的是過去大家所熟悉的「五大家族」之外的另一種台灣民間大家族的三代故事,具有台灣史的縱深,也有本土性格的特質。
――台大醫院醫師、歷史小說家 陳耀昌
書中所散發出的知識份子力抗權勢精神,以及這些家族成員大小故事之不凡與精彩,遠非一般人所熟知的台灣五大家族追逐政商利益傾向能及,更非當今財團豪門的無知乏味能比。……是大眾應該及時看見的台灣史。
――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 劉靜怡
【推薦序】
不常被大眾看見的台灣史 劉靜怡
在書房裡展讀吳宏仁先生費心研究多年並親自撰寫而成的家族史《一個家族.三個時代—吳拜和他的子女們》付印前的初稿之際,我的臉書頁面,正隨著演算法的邏輯,陸續跳出素有「台灣文史活字典」之稱的黃天橫先生以九五高壽辭世的消息,以及台灣公共衛生史上的「烏腳病之父」王金河醫師的外曾孫們,在華府附近家中的活潑生活照。身為這本家族史的概念催生者之一,看到宏仁終於將當時在我研究室裡與e-mail往返中隨興討論的概念,以溫暖卻又不失記錄重要歷史意義的寫作手法,付諸實現,的確深感驚喜。不過,以一個少時曾經懷抱歷史學家之夢的外行人身分,受作者之邀作序,這個責任卻是無比沉重,只能說是不揣淺陋的大致說說這本家族史的孕生背景、權充提供補充解釋的推薦者而已了。
本書作者吳宏仁先生,是我在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開授科技法律與科技決策相關課程時,在教學課堂相遇的學生之一。宏仁是本書主軸台南北門吳家的第三代主人翁之一,台大化工系畢業並完成環工相關碩士學位後,曾經短暫在當時的衛生署公害防治先驅小組任職,調查高雄地區的污染狀況,也曾擔任工研院工程師,隨後並成為當時被選派到美國RCA受訓的成員之一,可以說是親自參與創造台灣科技產業歷史者。宏仁在美國受訓完成後回到工研院,負責示範工廠雙載子(bipolar)生產線,進而成為聯華電子公司創立後的重要員工,也曾出任在台灣科技業發展史上具有指標意義的聯電日本UMCJ廠總經理,最後則在聯電總經理職位上選擇退休。根據我的科技業界友人描述,宏仁對於閱讀與知識的喜好,在竹科高階主管圈內眾所公認,而他在國發所就讀期間,也的確表現出此一特質,當時在我與同事周桂田教授合授的課堂上,彼此之間針對台灣的科技產業發展路徑、正負面影響以及當前困局,的確有許多堪稱深入的對話與討論。或許,宏仁當時也頗能忍受我們兩個老師不時批評他的學長、被社運界朋友戲稱為「沈小毛」的環保署長,雖然,當時身為老師的我,只知道眼前這位年紀較長的學生,是位資歷頗深的科技業前主管,根本不知道他真正的身分,其實是聯電前總經理。
宏仁從國發所碩士班畢業後,曾經一度想要在社會科學領域中繼續攻讀學位,而由於宏仁和一般研究生不同,會主動找老師討論研究方向與引介學界友人,和我之間也才慢慢有了比較頻繁而深入的接觸,我也因此從數不盡的閒聊對話中,逐漸理解了宏仁個人的發展歷程及其家族背景,可以說是幾乎每次對話都有大大小小的驚豔之感:雖然我自己也是來自一個綿延多代、規模龐大的台灣人大家庭,但是大家族內常見的複雜人際網絡、僵硬家規庭訓,卻常是我自小在心底糾纏不去的窒息之源。相對的,個性溫和低調的宏仁,在娓娓敘述自己的父親與家族長輩過去百年來的精彩生命經歷時,其言語間所透露的真摯,卻頗令人感動。於是,或許就在那回引介宏仁去對生前住在新生南路女兒女婿家中的王金河醫師(我過去學生的外公,也是宏仁碩士論文口試委員之一、中山社會系王宏仁教授的家族長輩,也許這就是台灣人際網路的特色之一吧)進行訪談之前,也可能就在某夜到青田街宏仁舅舅黃天橫先生家中拜訪,見識了黃先生一屋子台灣文史收藏品和說故事的能力後,我提出了一般老師不一定會向學生提出的建議:不要把繼續準備唸博士班的功課當作第一要務了,趁著家族長輩還健在時,好好記錄和研究你自己的家族史吧,而且,應該要寫出來,同時,最好是由你親自動筆寫自己的家族故事。
宏仁對於研究自己家族史的興趣相當高,這從我每次跟他提及「我曾經在××處看過,你家族中的×××其實做過×××事、曾經與×××頗有來往」之類的話時,都能夠引來他許多後續的發問與討論,可見一斑。但是,宏仁對於半生浸淫於工程邏輯與管理語彙中的自己,能不能當個稱職的家族史寫作者,一開始似乎頗有疑慮。不過,作品本有證明自己品質與作者素質的天賦,這本書作為一個點滴不斷的進行訪談與尋找史料而成的作品,雖然不見得有現代文青們所期待的當代華麗或喧囂文風,但本身就是一個令人欽佩的嘗試,而本書的流暢敘事,會說服讀者為什麼該感到欽佩。
本書的時代背景,上溯至作者祖父吳拜剪掉辮子的一九一一年,但真正的主軸則是起自一九四五年至台灣民主化後這段漫長歲月的國民黨黨國時期。本書寫作內容橫跨六十年以上,緩緩訴說吳拜所建立的這個以知識份子為主要成員的大家族,以及其隨著歲月流轉而自然構建出來的家族成員網絡,如何在台南、台北、東京、北京、上海、甚至美東及美西的幾個主要城市,不斷展現各自或集體的抗爭、沉潛、轉進、奮鬥和衝撞,以及時代洪流下的這些人物,其看似尋常的生活節奏與人生選擇,所流露出來的生命韌性與歷史意義。本書其實是用最常民的語言,描繪自己最熟悉的家族長輩,讓讀者自行領略,不管是獨派或統派,不論是黑名單或座上賓,無論是自願遠走他鄉或被迫流離,書中這些主人翁如何為台灣寫下讀者可能不熟悉、甚至完全無知的重要故事。
宏仁的家族史,從祖父吳拜在台南北門或「鹽分地帶」如何克服逆境發跡、甚至挑戰國民黨縣長候選人寫起,而宏仁的父親,台大公衛系創系主任吳新英教授,以台大醫科畢業生之姿,卻毅然選擇向來被醫科學生視微冷門的公共衛生領域,不隨俗追逐名利的知識份子精神已屬難得,吳教授在刻苦耕耘學術的過程中,甚至在壯年時還為了研究當時盛行於台南家鄉的烏腳病,在舟車勞頓中發生車禍而導致終身不良於行。讀者或許不容易想像堅持「名與利不是第一選擇」的吳教授,大半生處於台灣肅殺無比的政治氣氛中,日日低調埋首於自己專業研究裡,心底究竟如何刻畫家國面貌,但卻沒有理由不特別尊敬這種如今已屬稀少的台灣人知識份子。而與吳教授同屬第二代的家族成員及其親屬,不論是以醫學、歷史或商業為專長,均在美國、日本甚至中國,開展出與國民黨甚至共產黨周旋過招的曲折人生,其間所散發出來的知識份子力抗權勢精神,以及這些家族成員大小故事之不凡與精彩,遠非一般人所熟知的台灣五大家族追逐政商利益傾向能及,更非當今財團豪門的無知乏味能比。
如果,讀者從來未曾真正留意以堅持價值與理想為傳家精神的台灣知識份子世家,這本書應該列為必讀清單之一,而這本書的內容,也是大眾應該及時看見的台灣史。
(本文作者為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