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出生了!
健兒門診和兒童健康手冊,是家長兩個好朋友!
從零到三歲,每一次的健兒門診,
掌握健康檢查機會,跟著一步一步做,緊貼孩子健康與能力發育。
集合所有爸媽在健兒門診最常問的問題
有這一本就令人安心!隨手可查!
關心孩子的發育進度,注意常見的嬰幼兒疾病。
什麼狀況一定要帶孩子看醫生呢?
以為只是大便異常,卻是嚴重的膽道閉鎖症?
大便是綠色的?這樣正常嗎?
避免接觸手機平板,以免孩子語言障礙!
寶寶一出生,就是重覆「睡」「哭」「喝奶」,
2個月 出現與人互動的「社會性笑容」產生「模仿反射」。哭泣是嬰兒「表達意見」的方法。晚上哭不停,因為大腦前額葉還沒有發育成熟。
3-4個月 新生兒時期常見的吃手等「原始反射」漸漸消失,表示大腦發育進步。
5-6個月 已經懂得用哭聲或動作表達自己的情緒。
6-7個月 記憶力開始成形,也開始「認人」。
7-8個月 會發出聲音表達自己的情緒 訓練手部抓握。
8-9個月 明顯怕生,讓寶寶多爬,注意寶寶誤食和窒息。
9-10個月 會站了,看到不同的視野,情緒容易激動。打造自由遊戲的環境。
10-11個月 最愛模仿大人的動作,「模仿遊戲」培養寶寶的理解力。
11個月~1歲 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進步了。
1歲~1歲3個月 逐漸累積大量詞彙,覺得走路很有趣。
1歲3個月~1歲6個月 不高興就會鬧脾氣 可刺激手指感覺與動作的遊戲
1歲6個月~兩歲 自我意識轉強 能說完整詞彙表達自己的意思 最容易發生意外傷害
兩歲~三歲 廁所訓練。讓孩子自己動手練習使用剪刀等工具,訓練手指和專注力,關鍵要養成孩子基本生活作息好習慣。
孩子有發展遲緩問題嗎?
發展障礙並不是病,但是需要更多協助,也會對父母造成壓力,務必尋求醫師或專家協助。
預防接種時間和接種後的反應
完整剖析所有預防接種 對應病菌和疾病 接種後照顧重點
會對蛋過敏的人,注意是否有疫苗過敏問題
作者簡介:
細部千晴 醫師
細部小兒科院長。日本小兒科學會小兒科醫生、日本小兒科醫會兒童心理醫師,Plus Action for Children兒童福利理事。曾任職於名古屋市立大學醫院、日本醫科大學醫院,後於東京市文京區開設細部小兒科診所。
除了平時一般看診,並透過本身育有2子的經驗,進行婦女生產前後的幼兒保健指導,並於診所頂樓設有育兒支援教室「Pocketland」(ポケットランド),親身參與,並推動立法,公開積極參與地方親子育兒支援活動。
為日本各大雜誌媒體,NHK、朝日新聞等育兒專家。
監修
帝京科學大學兒童學系教授 上田玲子
營養師 牧野直子
料理研究家 上田淳子
譯者簡介:
藍嘉楹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目前從事專職翻譯與口譯。喜愛閱讀與旅行。希望能翻譯出更多好書。
近期譯作包括《池川明微笑生產筆記》《在北歐宅養小孩:跟著荷蘭父母打造居家遊樂園》《歡迎光臨吃貨俱樂部》《大人的昆蟲學》《世界泡麵評鑑百科》等。
譯文賜教:gracelan27@gmail.com
章節試閱
剛出生的寶寶,全身軟綿綿,像玻璃般脆弱。
不過,對各位家長而言,長達十幾年的育兒生涯才剛展開呢。本書將從身體、心智和生活這三大方面,為各位詳細解說新生兒到三歲的成長情況。
0~1個月
整天幾乎都在睡,但寶寶正在努力適應新環境
發育成長重點
睡睡醒醒,每次大約睡2~3小時。
出生後的第一星期,體重會暫時降低,但是很快會回升。
面對外界的刺激,身體會出現原始的反射動作。
肚子
肚臍尚未脫落。出生後約1星期會自然掉落
寶寶剛出生時還帶著肚臍,但過了1星期~10天就會乾燥,自然脫落。
頭
頭頂有一塊軟綿綿的凹陷處
頭蓋骨尚未完全密合,頭頂部有一塊稱為「囪門」的柔軟凹陷處。
眼睛
可以模糊看到30cm左右的距離
可以感覺到光,但視力尚未發達,頂多只能模糊看到近處。
手臂、腿
手臂呈W形。腿呈M字形。
手腳活動頻繁。
手肘彎曲,雙手握拳。膝蓋彎曲成M字形。
鼻子
鼻腔狹窄,容易鼻塞。
讓空氣通過的鼻腔很窄,分泌物多,容易鼻塞。
耳朵
可以分辨媽媽聲。
聽覺很敏感。寶寶似乎覺得高音聽起來很舒服,比較不喜歡聽到低沉聲。
嘴巴
出生後馬上吸吮媽媽的乳頭
出生後如果有乳頭或手指接觸嬰兒嘴巴附近,會基於本能用力吸吮。
背部、屁股
出現蒙古斑的藍色斑塊
出現在屁股和背部的藍色斑塊稱為「蒙古斑」,亞洲人嬰兒幾乎都有。
性器
有可能看起來不是很協調
男孩的性器是陰囊,女孩的是陰核。若陰囊看起來很不明顯,或者陰核過於明顯,請前往小兒科接受診療。
外界的刺激,會使嬰兒全身都出現反應
從出生到滿月的寶寶稱為「新生兒」。寶寶在媽媽的肚子裡將近10個月,終於出生來到世界。體型嬌小柔軟,頭型可能有點不對稱,手腳也比想像中更細瘦。不過,剛出生的寶寶為了適應新環境,具有與生俱來的本能。
聲音、光線、味道、肌膚的觸碰等,所有的刺激都是嬰兒的初次體驗。接收這些刺激時,嬰兒身體會無意識動作,這種「原始反射」是新生兒的特徵。
這個時期寶寶還沒有日夜之分,整天不斷重複「睡覺」「哭泣」「喝奶」三件事。睡眠時間還沒有建立一定的規律,喝奶和排泄也不規律。
何謂原始反射?
新生兒時期的寶寶,面對外界的刺激時,有時會無意識的活動身體,這種現象稱為「原始反射」。若有很大聲響或緊急動作,使嬰兒受到驚嚇,會雙手張開,呈擁抱資事,稱為「莫羅氏反射」;若有東西觸碰到嘴唇,立刻產生強力吸吮動作,稱為「吸吮反射」;手掌接觸到什麼,立刻用力反握「抓握反射」等,都是最具代表性的反射性動作。不過,等到寶寶3~4個月大,腦部的發育較為完整,這些原始反射就會自動消失。
「抓握反射」嬰兒小手緊握住媽媽的手,只見於低月齡的寶寶。
出生後一陣子體重會暫時下降
從出生到2個月大,嬰兒的體重每天約增加30~40g,大部分的寶寶每個月會增加約1kg。不過體重的增加因人而異,呈緩慢增加即可。
剛出生的寶寶,由於還不是很會喝奶,排尿和流汗等流出體內的水分,會比喝下的奶量還多,造成體重一時減輕的情形。這種生理性的體重減少,發生在出生後3~4天,以後體重會逐漸恢復,不必擔心。
心智
以哭泣表達肚子餓或不舒服的感覺
不論是「肚子餓了」「尿布溼了不舒服」「好熱」等等,只要寶寶覺得不舒服,就會以哭泣表達。所以聽到寶寶在哭,爸媽首先要確認是否肚子餓,或者需要換尿布、換薄一點的衣服等,消除讓寶寶不舒服的因素。
被人抱在懷裡、聽到說話聲,都會讓寶寶覺得很有安全感。能夠提供寶寶舒適感的人,會和寶寶建立信賴關係。
這個時期寶寶基本上還沒有表情變化,不過三不五時會露出無意識的微笑,這是屬於生理性微笑,但足以融化爸爸媽媽的心。
生活
睡眠、喝奶、排泄還沒有規律
新生兒一整天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睡覺,不過睡得很淺。一次大概睡2~3個小時就會哭醒,吵著喝奶,有時候喝幾口又睡著。寶寶的睡眠時間不固定,也沒有日夜之分。喝奶次數多,一天超過10次也不稀奇。
排泄還沒有一定規律。剛出生的寶寶一天尿尿10~20次很正常。大號的次數因人而異,相差很大,有些寶寶一天1~2次,有些寶寶7~8次。
寶寶可遇不可求的微笑,對爸媽而言很驚喜。育兒的辛苦彷彿可以一掃而空。
動不動就換尿布,雖然很麻煩,但別忘了對寶寶說「換了乾淨的尿布後很舒服吧」。
0~1個月
照顧重點
寶寶一哭就抱是基本原則。
媽媽的笑容是最好的營養。
有時候寶寶喝完奶會尿尿和大便。父母不停餵奶、換尿布、哄睡…是這個時期最主要的工作,雖然辛苦,但還是請各位爸媽先有心理準備,「生活以寶寶為重心」,滿足寶寶的需求。
寶寶視力還不發達,不過可以看得到近處的事物。目前已得知,紅色最能引起寶寶的注意力。寶寶能夠認得爸媽的眼睛和紅色嘴唇,似乎也喜歡看到嘴角上揚的笑臉。所以爸媽在照顧寶寶的時候,最好盡量帶著笑容。
「一哭就抱」雖然是這個時期的基本照顧原則,但難免遇到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時候,若只要父母出聲安撫,寶寶就不哭,爸媽可以不用勉強。與其板著一張臉盡義務似的心態「不抱不行」,不如不要抱,只是提高說話的聲調,並碰觸寶寶,也可讓寶寶擁有安全感。
0~1個月最想問的Q&A
Q不知道母奶量夠不夠?有沒有可以判斷的標準?
A寶寶多喝多睡,體重自然會增加,這代表母奶的量已經足夠
只要寶寶喝得多也睡得多,就不用擔心。這個時期寶寶一哭即可餵奶,但由於寶寶和媽媽都還在適應期,執行起來會比較麻煩。如果母奶分泌量充足,寶寶可以一次喝飽,睡眠時間會跟著延長。判斷母奶是否充足的指標之一就是體重。體重的變化,可以從每天抱寶寶的感覺得到,並不需要每天給寶寶量體重。
Q剛出生的寶寶每次都側向同一邊睡,有點擔心…
A滿月健兒門診以後,再來調整。
有些寶寶可能受到頭型影響而總是往某一側睡覺。可在滿月健兒門診,向醫生確認有無斜頸等疾病問題,若一切健康,可在寶寶睡著的時候調整側睡姿勢,避免頭部變形。
Q女寶寶的毛髮特別濃密。會一直這樣子嗎?
A有些寶寶的毛髮生來就很濃密,不過有些會變得愈來愈稀疏。
寶寶天生毛髮濃密,但不見得會一直持續。寶寶後腦杓因為和床墊摩擦,頭髮會逐漸掉落,有時掉太多爸媽反而會開始擔心。
Q寶寶喝完奶都不打嗝,可以直接放床上睡嗎?
A如果寶寶怎樣都不打嗝,由於可能會放屁,可以讓寶寶不打嗝就直接睡覺。
寶寶喝母奶或配方奶的時候,會連空氣一起吸進去,因此會打嗝。有些喝奶技巧高超的寶寶不會打嗝,還有一些寶寶不打嗝,而是以放屁的方式排氣。爸媽抱著寶寶拍嗝,如果拍很久都不打嗝,沒關係,不需要一直拍。遇到寶寶吐奶的時候,為了避免氣管被嘔吐物塞住,記得讓寶寶稍微側睡。
Q寶寶大便是綠色的!需要看醫生嗎?
A綠色的大便很正常。如果顏色偏白則要特別注意。
肝臟分泌的膽汁含有色素,健康的嬰兒大便呈黃色,大便在嬰兒肚子裡會和空氣混合變成綠色,這是正常現象,無須擔心。不過,寶寶大便顏色如果過淺(編按:請見台灣兒童健康手冊「嬰兒大便卡」),必須特別注意。大便的顏色過淡,有可能是膽道閉鎖症(參照209頁),請盡速到小兒科就醫。如果除了大便的顏色比較淡,眼白和皮膚也變得偏黃,尿液呈深黃色,也必須立刻就醫。
Q寶寶的額頭有黃色痂皮,該如何處理?
A這是嬰幼兒脂漏性皮膚炎,洗澡前請先仔細護理。
好發於頭皮和眉際之間的黃色痂皮,是嬰幼兒特有的脂漏性皮膚炎(參照220頁)。從皮膚滲出的油脂會結成黃色痂皮,但這並不是可怕的疾病。可在洗澡前用橄欖油或山茶花油等天然植物油脂輕輕塗抹在患處,可逐漸痊癒。如果嚴重化膿,請就醫(小兒科或皮膚科皆可)治療。
Q這個寶貝我期待了好久,可是如今我卻天天以淚洗面。
A產後變得憂鬱,是許多媽媽生產後的共同經驗。首先找到可以談話的對象。
產後憂鬱症,原因是媽媽生產之後,想法和身體出現一時的變化,導致很容易掉眼淚、不安、緊張、失眠、疲倦、食欲不振等。若能有傾訴的對象(先生、媽媽、婆婆、朋友等)最理想,但如果沒有,也可以向婦產科醫生、小兒科醫生或護士、衛生所護理人員等諮詢。產後憂鬱症很常見,並非難以啟齒之事。建議每個媽媽產前就開始尋找值得信賴的醫生,固定看診。
剛出生的寶寶,全身軟綿綿,像玻璃般脆弱。
不過,對各位家長而言,長達十幾年的育兒生涯才剛展開呢。本書將從身體、心智和生活這三大方面,為各位詳細解說新生兒到三歲的成長情況。
0~1個月
整天幾乎都在睡,但寶寶正在努力適應新環境
發育成長重點
睡睡醒醒,每次大約睡2~3小時。
出生後的第一星期,體重會暫時降低,但是很快會回升。
面對外界的刺激,身體會出現原始的反射動作。
肚子
肚臍尚未脫落。出生後約1星期會自然掉落
寶寶剛出生時還帶著肚臍,但過了1星期~10天就會乾燥,自然脫落。
頭
頭頂有一塊軟綿...
目錄
目錄
預防孩童發生意外檢查表
刊頭漫畫…「育兒生活要開始囉!」
三歲以前的發育進度和照顧方法
0~1個月
1~2個月
2~3個月
3~4個月
4~5個月
5~6個月
6~7個月
7~8個月
8~9個月
9~10個月
10~11個月
11個月~1歲
1歲~1歲3個月
1歲3個月~1歲6個月
1歲6個月~兩歲
兩歲~三歲
Part2
讀過這些內容就不再緊張!基本的嬰兒照顧指南
漫畫「爸爸育兒初體驗」
抱法/橫抱的方法/直抱的方法/抱下來放好的方法
換尿布的基本方式
沐浴、泡澡
牙齒的生長方式和刷牙方法
帶寶寶出門
Topic要不要生二寶?
Part3
母奶、配方奶、副食品的基本事項
餵奶的方法
基本的餵奶方法/拍嗝的方法/各種餵奶的抱法
預防各種乳房困擾的按摩
配方奶的餵法
離乳與斷奶
離乳與斷奶的種類/有關「斷奶」的迷信Q&A
冷凍食品和嬰兒食品的聰明利用法
吞嚥期 5~6個月大左右
含住壓碎期 7~8個月大左右
輕度咀嚼期 9~11個月大左右
用力咬嚼期 1歲~1歲6個月大左右
幼兒食 副食品結束~5歲左右
Topic
年代不一樣,育兒的觀念大不同!
Part4
嬰幼兒健兒門診和預防接種
不要錯過任何一次的嬰幼兒健兒門診
健兒門診的時間和主要的內容
滿月健兒門診/3~4個月大健兒門診
不可不知的預防接種的基本常識4
預防接種一覽表/疫苗的種類
預防接種的Q&A
Part5
疾病與居家護理、緊急處置
確認平常的狀況
到小兒科就醫的方法
適合每一種症狀的照護方法與就醫的標準
如果流鼻水了
如果咳嗽了
如果發燒了
嘔吐時
腹瀉時
如果痙攣發作
漫畫「第一次發燒」
意外事故的緊急處理方式
其他緊急處置
嬰幼兒的心肺復甦術
孩童常見的疾病
小兒癌症、其他
孩童用藥指南
Topic 養一個小孩需要花多少錢?
目錄
預防孩童發生意外檢查表
刊頭漫畫…「育兒生活要開始囉!」
三歲以前的發育進度和照顧方法
0~1個月
1~2個月
2~3個月
3~4個月
4~5個月
5~6個月
6~7個月
7~8個月
8~9個月
9~10個月
10~11個月
11個月~1歲
1歲~1歲3個月
1歲3個月~1歲6個月
1歲6個月~兩歲
兩歲~三歲
Part2
讀過這些內容就不再緊張!基本的嬰兒照顧指南
漫畫「爸爸育兒初體驗」
抱法/橫抱的方法/直抱的方法/抱下來放好的方法
換尿布的基本方式
沐浴、泡澡
牙齒的生長方式和刷牙方法
帶寶寶出門
Topic要不要生二...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