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物伴侶帶給我們喜悅與溫暖的陪伴,
但你可曾想過,
把他們帶進室內照養,真的是一種最好的選擇嗎?我們深愛自己的寵物伴侶,一想到自己為他們提供了安全健康的生活,就覺得開心不已,但或許在我們心中偶爾會湧現另一股強烈的感受,只是一般人通常不太承認,那就是:罪惡感。每當看到家中的貓熱切地凝望窗外,或看著金魚在碗裡慵懶地游來游去繞圈圈,我們不禁納悶:讓這些獨立的生命如此生活,對他們本身真的是好的嗎?
這些都是潔西卡‧皮爾斯(Jessica Pierce)在這本重要著作中探討的議題。她本人非常喜愛寵物(多年來養過狗、貓、魚、老鼠、寄居蟹和其他許多寵物),深刻了解寵物帶來的喜悅,但她也體會到人和寵物這段關係其實潛藏著一些道德上的衝突,於是她結合了個人的故事、哲學思考,以及動物行為和自然歷史的科學分析,來審視飼養寵物這件事。某些物種是不是比其他物種更適合當寵物呢?哪些物種根本不該成為寵物呢?飼主能在哪些方面改善寵物的生活,好讓我們可以信心滿滿地說,在這段關係中他們得到的好處和人類一樣多?
書中融合了數據研究、實地觀察、動物心理學、社會學,從兩大部分探討「豢養寵物的道德思辨」,一部分是「人類為何需要寵物、寵物的意義、寵物的照顧」,另一部分是「寵物的籠居生活、寵物的繁殖、流浪貓狗的安樂死、寵物的結紮」。本書充滿知識考究卻簡單易讀,隱藏在數據與實例背後的是一波波強力的道德衝擊,非常值得一讀。書裡提到許多令人眼界大開的現象與意義,諸如:
1. 人類馴化動物的歷史雖悠久,寵物大舉進駐家庭卻是20世紀才開始的現象,光是美國一地就有8,000萬隻狗、9,400萬隻貓、1億6,000萬條魚、2,000萬隻鳥被當作寵物養在家裡。
2. 作者套用海寧格的「愛的序位」理論指出寵物在家族排列裡佔據中心位置,甚至有個調查指出,「流落荒島」時,選擇寵物為伴的人數還超過選擇配偶作伴的人數。
3. 基於寵物對人類的高度依賴性(需要人類的餵養、社交互動),他們的生命空間與我們高度重疊,但是寵物極易基於各種「不便」的原因被主人拋棄,是以列色學者Dafna Shir-Vertesh所謂的「情感商品」。
4. 在動物保護人士眼中,人與寵物的關係就像奧斯卡金像獎電影《不存在的房間》,多數寵物被豢養在不自由的空間裡,以為世界就只是這個房間。譬如我們愛養的金魚在自然狀態可以長到一尺長,活到25歲,牠們在金魚缸裡看似悠哉優遊,實則非常需要自由與環境刺激。又譬如被當作寵物販售的寄生蟹,根本就是「群居」動物,卻被迫過著「獨居」生活。過度無聊會導致動物產生精神病,譬如重複性動作,或者狂躁,或者因缺乏活動力而昏睡。
5. 流浪動物的安置與安樂死是一個非常嚴肅又嚴重的議題。光是美國一地,平均每11秒鐘便有一隻健康的貓狗因缺乏收容空間與經費被安樂死。我們總以為動物收容所的最大作用在「出養」動物,事實上,被收養的動物僅佔5%,餘下的95%都是被安樂死。
6. 棄養寵物的另一頭是「寵物繁殖行業」,寵物的「生產線」依序是從寵物養殖場→寵物掮客的倉庫→寵物店(或者網路販售)→飼養者手中。寵物繁殖場是極其不人道的環境,經由人工授精,他們生下的幼崽還未到8週斷奶期就被強行帶走,然後馬上懷孕繼續生產。作為種貓、種狗,他們的平均壽命約4到5歲,就會因不斷生養導致身體殘敗而被撲殺。
人有親近動物的想望,動物卻無選擇要不要做「寵物」的自由,因此飼養寵物必須被視為一個重要議題來審視。皮爾斯富含同理心,思慮嚴謹,態度堅定,相信這本書不但能打破每個寵物主人原先認定的想法,也能提供相關知識,幫助人與自己選擇要共度生活的寵物,建立起更深厚、更美好的關係。
作者簡介:
潔西卡‧皮爾斯Jessica Pierce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宗教倫理學博士,致力於生物倫理學研究,另著有《最後漫步》(The Last Walk)、合著《當代生物倫理學》(Contemporary Bioethics)與《野性正義》(Wild Justice)等書。
譯者簡介:
祁毓里
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西洋語文學系,現為馬來西亞工藝大學英語教學研究博士候選人。曾任新加坡聯合早報及星期五周報記者及編輯、馬來西亞星洲日報專欄中翻英特約編譯,並曾任教於馬來西亞多所華文獨立中學,目前為馬來西亞柔佛州培群獨中校長。
李宜懃
師大翻譯所畢,曾服務於金融業,現為大學翻譯課兼任講師。喜歡看書、譯書、教書。譯作包括《好奇心》《如何打造營收上億的 App》(合譯)、《還在找代罪羔羊?》《有關係 = 有商機》《Top 新女性成功秘訣》《致勝絕招 28》《位元風暴》等書。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國內專業推薦
林子軒/貓行為專科醫師
陳千雯/台北 101 貓醫院院長
熊爸/動物行為專家
國際專家、媒體推薦
「你想跟寵物伴侶一起生活嗎?數百萬的人從各式各樣的動物中,選出想要飼養的寵物,從狗、貓、倉鼠、沙鼠、大白鼠、小白鼠、鳥類、魚類、爬蟲類動物、兩棲動物,一直到無脊椎動物,做這個決定需要特別注意,因為牠們的生命確實掌握在我們手裡。不幸的是,無數寵物的生活在有意和無意間被迫妥協(事實上,很多情況真的慘不忍睹),因為飼主沒有事先做好功課,不清楚與另一個生物共同生活要付出什麼代價,或是因為對這隻動物的需求一無所知。許多道德議題都需要受到特別關注,這些難局(有些比較明顯,有些稍微不明顯)沒辦法落入單純的『對錯』模式。本書將強迫潛在和有經驗的寵物飼養者,思考他們面臨的課題,可能會讓很多讀者脫離自己的舒適區。如果要讓人類和寵物在這段關係中平等互惠,且能讓動物展現天生的各種行為,勢必得開始改變事情。皮爾斯勇敢指出許多困難和極具挑戰性的議題,我希望那些決定讓寵物走進生活的人,能將她這本新書列為必備讀物。目前,要成為寵物飼主太容易了,結果造成很多的人和寵物都不快樂。」——馬克‧貝科夫(Marc Bekoff),著有《讓心重返自然》(Rewilding Our Hearts)
「在本書中,皮爾斯檢視了當前飼養寵物的潮流,質疑人類為了自己的娛樂而飼養寵物的藉口和理由,指出即使在最好的情況下養寵物的做法也不甚妥當,而在最糟的情況下則是不人道。她本身也養了許多寵物,清楚表明有些動物根本不該當寵物,至於像貓、狗等長期跟人類生活在一起的動物,我們也應該重新評估和改變飼養的方法。不論你飼養寵物的原因和挑選的物種為何,在成為飼主前都應該先閱讀這本書。」——馬克‧德爾(Mark Derr),著有《狗狗最佳好友》(Dog's Best Friend)
「即使我們照顧狗、貓、兔子、金魚是出於善意,在皮爾斯的著作中仍會發現極為重要的新道德議題,非常值得深思。作者溫和幽默的口吻,明確又吸引人的字句,始終想為我們的寵物伴侶找到身心健康的生活方式,再再都讓我感動萬分,因為這本書是發自內心寫出來的肺腑之言。皮爾斯跟三隻寵物生活在一起,很了解我們許多人想要與動物產生連結的深層衝動。」——芭芭拉‧金(Barbara King),著有《動物追悼大哉問》(How Animals Grieve)
媒體推薦:
「生物倫理學家皮爾斯敦促寵物愛好者,要體認到飼養寵物絕對是件仍然有待商榷的事;不論我們的寵物多麼受到珍視,基本上牠們還是被拘禁的囚犯……。她提醒我們,那些我們深愛且視為伴侶的動物,『幾乎被剝奪了所有的自然行為,更別提自由了。』
「這本發人深省的書應該會引發熱烈討論,作者強調一旦把伴侶動物帶到我們的生活中,就是一種道德上的承諾,不能掉以輕心。」——《柯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皮爾斯顯然深思過飼養寵物涉及的『道德議題』……。當然可以提供非常豐富化的環境給寵物;如果想更深入了解,我建議你從翻閱皮爾斯的書開始。」——《紐約雜誌》(New York Magazine)
名人推薦:國內專業推薦
林子軒/貓行為專科醫師
陳千雯/台北 101 貓醫院院長
熊爸/動物行為專家
國際專家、媒體推薦
「你想跟寵物伴侶一起生活嗎?數百萬的人從各式各樣的動物中,選出想要飼養的寵物,從狗、貓、倉鼠、沙鼠、大白鼠、小白鼠、鳥類、魚類、爬蟲類動物、兩棲動物,一直到無脊椎動物,做這個決定需要特別注意,因為牠們的生命確實掌握在我們手裡。不幸的是,無數寵物的生活在有意和無意間被迫妥協(事實上,很多情況真的慘不忍睹),因為飼主沒有事先做好功課,不清楚與另一個生物共同生活要付出什麼代價,或...
章節試閱
第四章 為何飼養寵物伴侶?
有時我會問,為何這些小動物有著苦澀雙眼,為何我們應該照顧牠們?
──喬恩.席肯(Jon Silken),〈關愛動物〉(Caring for Animals)
大家都很清楚人類是如何跟非人類動物建立起社會依附關係的,但我們為何如此著迷於將動物變成寵物伴侶卻依然難以捉摸,就像我們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讓我們聲明某隻動物是「寵物伴侶」而非食物一樣。幾乎所有的嬰兒和幼兒天生都對動物懷有好奇和興趣,動物毫無疑問對於這些小小孩都具有磁吸效應。當代研究人類飼養寵物伴侶模式最重要的其中一位專家詹姆士.瑟佩爾(James Serpell)指出,飼養寵物伴侶的歷史悠久,即便不能說它存在於時間長河裡所能看到的全世界每一個單一文化,但非常近似於一種普世行為。
然而,年紀較大的孩童和成人跟動物或寵物伴侶之間的關係差異非常大,無論是不同文化之間或人跟動物之間皆然,而在寵物伴侶方面的落差尤其顯著。有些人熱愛動物,有些人對動物感到害怕或討厭;有些人喜歡狗卻討厭貓;有些人喜歡蛇和蜥蜴,但其他人卻覺得他們令人毛骨悚然。對於動物情感的差異顯然也跟教化有關(身在美國的人具有愛狗傾向,因此很受不了吃狗肉的想法;但某些文化搞不好養狗就跟我們養豬一樣,覺得把狗塗上辣椒醬烤來吃別有一番滋味)。有些則與個人經驗(根據統計,愛狗人往往成長於養狗家庭)或由於因緣際會,致使我們最終決定放棄那種非常會跳又滑不溜丟的寵物,比方像是能放在小朋友手心凹處的小白鼠。然而,只要冒出一種定義,立刻就會有一個反例掠過心頭。我們充其量只能說,「寵物伴侶」是一種隨心所欲的認定、一種社會性概念。
字典中對於「寵物伴侶」的定義是,一種基於樂趣或陪伴需求,並待之以情感而飼養的家畜或馴服的動物。在這樣的定義下,一般都認定寵物伴侶這個動物族群不具有經濟效益或實用功能,所以在道德層面上會把寵物伴侶跟飼養成為食物、實驗室研究之用、作為苦力勞動,或甚至擺在動物園裡展示的動物截然劃分開來。那些實用性動物,我們看待和對待牠們的方式是「東西」,好比生產的產品,這或許有助於解釋何以我們對牠們缺乏道德關懷。反之,寵物伴侶是被圈選和珍愛的。我們跟寵物伴侶之間的關係具有情感連結,他們猶如家人,享有一種近似於「類人格」的道德地位。
瑟佩爾同意這樣的論點。他說,寵物伴侶不具備實用功能,因而未被納入我們實利主義的統計對象。「在所有社會裡,對於寵物伴侶的寵愛大抵跟該動物對於社區或家庭經濟的貢獻度無關。」為了說明得更清楚,他把寵物伴侶和食用性動物拿來做比較。在一長串對於註定成為培根的豬隻恐怖而簡略的命運敘述後,他寫道:「這種基於經濟價值考量而剝削家畜的霸道態度,既簡單又直接,且西方世界的大多數人都默許此事。人類有權吃肉;農民有義務以越便宜越好的方式滿足此需求。結果動物無可避免地必須受苦。」不過,他接著說:「在我們的社會中,存在著一個截然不同的家畜族群,雖然原因並不很清楚,但牠們無須接受此種待遇。」那就是我們的寵物伴侶。但寵物伴侶並未免於被剝削,而且還跟那些註定擺到超市架上的豬隻一樣成為同種經濟算計下的犧牲者。寵物伴侶不是拿來吃的(通常),但他們滋養我們的心靈,所以絕大多數人都默許養動物當寵物伴侶的權利,而供應商則名正言順地排著隊滿足這樣的需求。結果動物無可避免地必須受苦。
就單一個寵物主人而言,擁有寵物伴侶的好處很少會歸結至經濟層面。我的寵物伴侶們沒帶給我任何經濟效益,老實說,還造成不小的負擔。但如果只把焦點集中在個人飼養寵物伴侶的原因上,就難以看清真相:寵物伴侶可以為某人或很多人創造出龐大的經濟利益,而且確實如此。鼓勵我們飼養寵物伴侶,讓各種動物得以很容易又很便宜取得的那股經濟力量,其實正是促動飼養寵物伴侶風潮背後的關鍵推手之一。寵物伴侶產業營造出一種社會情境,讓身處其中的人覺得飼養寵物伴侶是一件很高尚的事。
然而,撥開所有這些有關態度、慾望和採購習慣的行銷手法以及社會建構後,底層牽著一條連結需求的線。人們尋求寵物伴侶陪伴的主要原因肯定是心理性的;動物讓人覺得快樂,也滿足人類渴望照顧、關愛、連結的基本需求。亨利.朱利亞斯(Henri Julius)偕同同事們寫道:「寵物伴侶或可滿足個別人類尋求一個有著適度慈悲心之伴侶的需求……一個他們可以用相對較低『社會成本』照顧和依附者。例如,貓和狗不會跟你頂嘴,在很多方面也不像人類伴侶這麼苛求。」跟動物之間的關係強調的是情感元素,至於人與人之間可能會導致關係複雜化的那種認知與文化元素則比較罕見。寵物伴侶會依著人類伴侶而進行「不對稱且毫不猶疑」的調整。「選擇某隻動物(當作寵物伴侶)或許取決於該動物的本質是否符合其所預設的態度和願望。」具備社會智能的物種屬於「開放式設計」,所以社會行為是以學習和經驗為主。他們能夠被教化以適應人類的社會環境,並依照我們想要的方式來回應我們。我們認為的理想情境是讓寵物伴侶在幼兒時期就跟著我們,如此一來他或她就能夠適當地「社會化」。社會化過程涉及讓他們牢記我們,而不是牢記他們自己的父母;我們要他們跟我們連結,而且只跟我們。
所以,我們又再次利用了寵物伴侶的不安感,即便情感需求是一種相對較仁慈的剝削形式。我最近問一位獸醫朋友如何看待我們跟寵物伴侶之間的關係時,他一派輕鬆地說:「奴役制度下的奴隸。」我對於他說出這話時的冷漠態度感到震驚和不悅。但我事後回想,他的話之所以讓我如此心煩,是因為觸動了我對於我們跟寵物伴侶之間的關係感到不安的那條神經。他們的存在是為了服侍我們。
地理學家段義孚(Yi-Fu Tuan)在他一九八四年的著作《支配與情感》(Dominance and Affection)中,闡述了有關寵物伴侶飼養的曖昧狀態。他說,把某種生物拿來當作寵物伴侶是一種支配行為,但因其發生於玩樂的範疇,且裹覆於情感下,致使這種異常狀態並未處於我們關注的雷達涵蓋區。雖然已有許多文章談及經濟和政治領域的濫權,但有關玩樂方面濫權的討論,幾乎是一片荒蕪。
支配或許很殘忍且帶有剝削性,完全沒有情感可言,由此產生出來的只有受害者。但另一方面,支配也可能伴隨著情感,而由此產生出來的就是寵物伴侶。
玩樂性支配的心理特點是:「一個人對其可照顧和資助的對象擁有一種溫情和高一等的感覺。」儘管我很想否認,但他的話隱含真理。有時當我看著貓咪索爾時會想:「是啊,我為了達成我個人的想望把他變成了奴隸,畢竟都是因為我一直想要有一個聰慧、善體人意的熱血生物相伴的緣故啊。」在索爾變成「我的」之前,他原本是慈善之家的財產。我領養了他(就技術層面而言,我用八十美元買下他),如今他屬於我。我確實在家裡有了索爾這樣一位朋友後,從照料他中得到一種溫暖的感覺。而且我認為索爾也很高興能待在我們家,當然啦,他除了加入我們也毫無選擇。
我們跟寵物伴侶之間的關係或許涉及支配,但顯然並非全貌。每一個有跟某隻動物建立起緊密關係的人都明白更深一層的道理:他們並非純粹只是東西,單用情分這個字眼都太簡化了我們對他們所懷有的感覺。我對於索爾的感覺,以及我認為他對我的感覺,遠超過情分兩個字。有時,人類與動物之間的關係會到達一個對稱點,而且──我們竟膽敢這麼說──是一個對等點,在彼此的選擇下,人類與動物分享同一個生理與心理空間。雖然索爾的領地僅限於我們家和我們的小山丘,但在這個空間裡,他依其個人意願與這家人共享社交生活。門是開著的,他可以自由來去,但他選擇留下來。
第四章 為何飼養寵物伴侶?
有時我會問,為何這些小動物有著苦澀雙眼,為何我們應該照顧牠們?
──喬恩.席肯(Jon Silken),〈關愛動物〉(Caring for Animals)
大家都很清楚人類是如何跟非人類動物建立起社會依附關係的,但我們為何如此著迷於將動物變成寵物伴侶卻依然難以捉摸,就像我們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讓我們聲明某隻動物是「寵物伴侶」而非食物一樣。幾乎所有的嬰兒和幼兒天生都對動物懷有好奇和興趣,動物毫無疑問對於這些小小孩都具有磁吸效應。當代研究人類飼養寵物伴侶模式最重要的其中一位專家詹姆士.瑟佩爾(Ja...
目錄
推薦序》給自己一個重新思考與理解的機會/林子軒(貓行為專科醫師)
推薦序》由你開始,從心改變/陳千雯(台北101貓醫院院長)
淺談寵物伴侶二三事
第一章 寵物伴侶熱潮
第二章 鄰家動物園
第三章 誰算寵物伴侶?
第四章 為何飼養寵物伴侶?
第五章 有缺點的愛
與竉物伴侶同居
第六章 家庭星群
第七章 為什麼不要飼養寵物伴侶?
第八章 與寵物伴侶共枕
第九章 輕輕撫摸寵物伴侶
第十章 對寵物伴侶說個不停
第十一章 動物亮晶晶
第十二章 開屁屁的玩笑
第十三章 播下同理心的種子
第十四章 寵物伴侶與我們的健康
第十五章 貓抓熱
第十六章 寵物伴侶自身的健康
第十七章 餵食致病因子
第十八章 我們該把「誰」餵進寵物伴侶的嘴裡?
第十九章 你的狗好胖!
第二十章 惱人的便便
第二十一章 動物的反擊
第二十二章 寵物伴侶與地球環境
令人擔心的寵物伴侶問題
第二十三章 放了我吧
第二十四章 無聊症候群
第二十五章 你不要我了嗎?
第二十六章 殘忍、虐待、忽視
第二十七章 不為人知的傷害
第二十八章 小測驗:何謂虐待行為?
第二十九章 動物囤積症的奇怪世界
第三十章 關係的連結
第三十一章 取得安樂死執照
第三十二章 憤怒反抗,為動物請命
第三十三章 飛得速
第三十四章 寵物伴侶絕育
第三十五章 不當繁殖
第三十六章 收容所產業
第三十七章 從搖籃到墳墓
第三十八章 活體動物產業
第三十九章 保護收割權
第四十章 寵物伴侶出租
第四十一章 最大的輸家:野生寵物
如何照顧寵物伴侶
第四十二章 寵物伴侶需要什麼?
第四十三章 讓動物的生活更豐富
第四十四章 哪些動物適合當寵物伴侶?
第四十五章 提供更好的保護
第四十六章 正名運動
第四十七章 飼養寵物是否合乎道德?
注釋
參考書目
推薦序》給自己一個重新思考與理解的機會/林子軒(貓行為專科醫師)
推薦序》由你開始,從心改變/陳千雯(台北101貓醫院院長)
淺談寵物伴侶二三事
第一章 寵物伴侶熱潮
第二章 鄰家動物園
第三章 誰算寵物伴侶?
第四章 為何飼養寵物伴侶?
第五章 有缺點的愛
與竉物伴侶同居
第六章 家庭星群
第七章 為什麼不要飼養寵物伴侶?
第八章 與寵物伴侶共枕
第九章 輕輕撫摸寵物伴侶
第十章 對寵物伴侶說個不停
第十一章 動物亮晶晶
第十二章 開屁屁的玩笑
...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