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爐夜話》是清代最具代表性的清言小品,與《菜根譚》、《小窗幽記》並稱為處世三大奇書。此書內容廣泛,涉及道德修養、處世方法、家庭教育、門風傳承、生活情趣、讀書方法等方面,對今人依然很有啟示意義。「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人們經常引用的這句格言,便出自此書。文字平易淺近,自然順暢,讀來猶如傾聽長者娓娓而談,親切入耳。 ●與《菜根譚》、《小窗幽記》並稱為處世三大奇書 ●研析觀點新穎,貼近時代需求,富現代啟示意義 ●進退應對怎麼辦?現代人必備的言行指南
作者簡介:
馬美信,上海人,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長期從事古典文學教學與科研工作,專攻元明清文學、中國古代小說、戲曲,開設中國文學史、中國古代戲曲研究、中國小說史、元明清詩文研究、明代文學研究等課程。著有《新譯小窗幽記》、《莊子選譯》、《晚明文學新探》、《唐宋派文學活動年表》等。校注《胭脂本紅樓夢》。
推薦序
導 讀(節錄)
《圍爐夜話》,清王永彬著,與《菜根譚》、《小窗幽記》並稱為處世三大奇書。王永彬(西元一七九二—一八六九年),字宜山,湖北枝江縣(今屬宜都市)人。年少時家境貧寒,一度面臨輟學,後入縣學讀書,一生科舉坎坷,以授徒教書為業,很晚才獲得恩貢生的名義。曾任修職郎,候選教諭,參與編修同治版《枝江縣志》。其著作除《圍爐夜話》,同治《枝江縣志》、光緒《荊州府志》載錄有《孝經襯解》、《帝統年表》、《格言集句》三部。中國國家圖書館(北京)藏有《橋西山館雜著八種》,包括《歷代帝統年表》一卷、《先正格言集句》一卷、《朱子治家格言》一卷、《六書辨略》一卷、《音義辨略》一卷、《禊帖集字楹聯》一卷、《孝經襯解》一卷、《圍爐夜話》一卷。王柏心〈敕授修職郎宜山王公傳〉記載:「公著述外,尤好吟詠,與高安周柳溪、彝陵(夷陵)羅夢生結詩社,號吟壇三友。」詩文多散佚不存,僅存同治《枝江縣志》、同治《遠安縣志》所錄詩四首。
《圍爐夜話》序云:
寒夜圍爐,田家婦子之樂也。顧篝燈坐對,或默默然無一言,或嘻嘻然言非所宜言,皆無所謂樂,不將虛此良夜乎?余識字農人也,歲晚務閒,家人聚處,相與燒煨山芋,心有所得,輒述諸口,命兒輩繕寫存之,題曰《圍爐夜話》。
寒冬夜長,一家人圍爐而坐,閒話聊天,其樂融融。此書是王永彬談話的記錄,內容涉及道德修養、為人處世、家庭教育、門風傳承各個方面,其中最有名的一段話是:
常存仁孝心,則天下凡不可為者皆不忍為,所以孝居百行之先;一起邪淫念,則生平極不欲為者皆不難為,所以淫是萬惡之首。
後來流傳甚廣的格言:「百善孝為先,萬惡淫為首。」即出於此。勸忠勸孝是此書的主旨,作者反覆強調:「人須從孝悌立根基」,「生資之高在忠信」,「忠有愚忠,孝有愚孝,可知『忠孝』二字,不是伶俐人做得來」。忠孝是儒家倫理的基本內容,也是傳統道德的核心。孔子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孝經》說:「夫孝,始於事親,中於事君,終於立身。」忠孝是立身之本,在家事孝,在外盡忠,求忠臣必於孝子,是古代社會做人的原則,也是治國的方略。
盡忠盡孝是最重要的道德修養,而道德修養源於日常的學習和鍛煉,此書提出「守身必謹嚴,凡足以戕吾身者宜戒之;養心須淡泊,凡足以累吾心者勿為也」。守身必謹嚴,是要時刻檢點自己,一言一行都不逾越道德規範;養心須淡泊,是要克制自己的私欲,保持心情的寧靜和平。此書很注重道德修養的實踐性,反對不切實際的空談,主張「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則同流合污,無足有為矣;心不可太大,心太大,則舍近圖遠,難期有成矣」,「慎大德,不矜細行,行跡終可疑也」,所謂志向高遠,指希聖希哲的道德追求,心不可太大,是要從具體的事情做起。大德是由細行累積而成,不拘細節,於大德有虧。《尚書》說:「不矜細行,終累大德。」王夫之《讀通鑑論》說:「不慮于微,始成大患;不防于小,終虧大德。」這也是「守身必謹嚴」的道理。在談到道德修養時,此書還強調要「平和」,提倡「和平處事,勿矯俗以為高」, 要聽穩當話,做本分人,「穩當話,卻是平常話,所以聽穩當話者不多;本分人,即是快活人,無奈做本分人者甚少」,「聽切實話,覺得津津有味,則進德可期也」。所謂和平處事,聽穩當話,做本分人,就是循常守分,不說偏激的話,不做出格的事。
此書以大量篇幅講述為人處世的道理,首先將「信」作為立身之本:「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無也。」信即誠實、守信,是做人的道德底線,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能否堅守誠信,是區別君子和小人的重要標準,荀子說:「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此書還提出「做人要立定腳跟」,即要固守應有的道德規範,堅持原則,明辨是非,「大丈夫處事,論是非,不論禍福」。在待人接物方面,將「恕」作為處理人際關係的基本原則,「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終身可行也」。以恕待人,就是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求個良心管我,留些餘地處人」,「但責己,不責人,此遠怨之道也」,「處事要代人作想」,在考慮事情時,要作換位思考,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別人。對待他人不能求全責備,過於嚴苛,要多看別人的長處,少挑剔別人的缺點,要允許別人犯錯誤,給人以改正錯誤的機會。當自己與他人發生利益衝突時,「處世能退一步為高」,要學會吃虧,「一味學吃虧,是處事之良方」。人生活在社會中,必然有千絲萬縷的人際關係,只有寬容大度,以恕待人,才能與人和睦相處,社會才能和諧穩定,個人也能獲得良好的生存和發展環境。此書在講到待人接物時,很大程度上是從明哲保身出發,也即將處世之道視作「遠怨之道」,因此他告誡家人「一言足以召大禍,故古人守口如瓶,惟恐其覆墜也」,「禍出於口,而口則有唇,闔之可以防禍也」。慎言謹行,是此書論述處世之道的一個重要方面。
寒夜圍爐,田家婦子之樂也。顧篝燈坐對,或默默然無一言,或嘻嘻然言非所宜言,皆無所謂樂,不將虛此良夜乎?余識字農人也,歲晚務閒,家人聚處,相與燒煨山芋,心有所得,輒述諸口,命兒輩繕寫存之,題曰《圍爐夜話》。但其中皆隨得隨錄,語無倫次,且意淺辭蕪,多非信心之論,特以課家人消永夜耳,不足為外人道也。倘蒙有道君子惠而正之,則幸甚。
咸豐甲寅二月既望王永彬書於橋西館之一經堂
一
教子弟於幼時,便當有正大光明氣象1.;檢2.身心3.於平日,不可無憂勤4.惕厲5.功夫。
【注 釋】1.氣象 風度;氣概。此處指人的言行舉止和態度。2.檢 檢點;反省。3.身心 身指行為,心指思想。4.憂勤 憂慮勤勞。5.惕厲 警惕激勵。語出《周易‧乾卦》:「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惕,警惕。厲,同「礪」。磨礪。
【語 譯】教導子弟要從幼年開始,應該培養他們具有正大光明的風度氣概;要在平日隨時檢點自己的言行和思想,不可沒有憂慮勤勞、警惕磨礪的修養功夫。
【研 析】幼兒是張白紙,可以在上面畫最美的圖畫,也最容易受到污染。因此中國歷來注重幼兒教育,《三字經》即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幼不學,老何為。」孟子首先提出「性善說」,認為人天生有「赤子之心」,只是由於後天受到社會影響不同,才有了君子與小人,好人與壞人之分。所以加強幼兒教育,對於人的健康成長是十分必要的。陶行知認為六歲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時期,小學教育是建國之根本,幼稚教育尤為根本之根本。他說:「教人要從小教起,幼兒比如幼苗,培養得宜,方能發芽滋長,否則幼年受了損傷,即不夭折,也難成才。」中國古代對幼兒的教育,首先注重人格的培養,培養兒童有遠大的志向,坦誠的胸懷,良好的修養,即「正大光明氣象」。中國的傳統教育思想,有其合理、科學的部分,但忽視了幼兒的特點,教育過於成人化,往往扼殺了兒童活潑的天性。
「檢身心于平日」兩句,講的是道德修養的功夫和方法。儒家歷來強調道德的自我完善,《論語》就提出「吾日三省吾身」,每天要檢討自己的言行是否得當。儒家把道德修養視為一個向內用功,回歸本心的過程。修養的主要內容是在心中確立堅定至善的道德意識,修養的功夫首先體現為主體精神領域內自我修養,理學家稱之為心上用功或心上功夫。在修養的方法上,強調主敬、涵養。首先是專一,立志於誠,其次要有整齊嚴肅,敬畏謹慎的道德態度,做到不敢欺,不敢慢,不愧於屋漏。朱熹更將修養的範圍擴展到正衣冠、整思慮、動容貌、足容重、手容恭等日常生活的一舉一動之中。
二
與朋友交遊1.,須將他好處留心學來,方能受益;對聖賢言語,必要我平時照樣行去,才算讀書。
【注 釋】1.交遊 交際往來。
【語 譯】與朋友交際往來,應當留心學習他的長處,才能有所收益;學習聖賢的言論,必須在平時按照聖賢的教導去做,才是真正的讀書。
【研 析】孔子說:「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正直、誠信、知識廣博。與益友相交能有所收益。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種:善於迎合、諂媚逢迎、花言巧語。與損友相交便會受到傷害。孔子又說:「三人行必有我師。」每個人都有其特長和缺陷,我們應該抱有不恥下問的謙虛心,學習他人的長處來彌補自己的缺陷。學習他人的長處,需要「留心」,用心發現他人的優點和特長。有些人深藏不露,若不留心,就不能發現他的才能和長處。在與朋友相交的過程中,要善於在日常生活的細節裡學習他人的長處,這就需要細心觀察和揣摩。不但要用心去發現,而且要用心去學,才能真正把他人的長處學到手。
學習聖賢的言論,其目的是用聖賢的教導來指導自己的行為,若光讀書而不實踐,就失去了讀書的意義。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才能加深對聖賢言論的理解,真正掌握聖賢的道理。讀聖賢書如此,學習其他知識也是如此。學習知識的目的就是用掌握的知識來認識世界,改變世界,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也只有通過實踐,才能檢驗知識的真偽,發現原有知識的缺陷和不足,在實踐中加以充實和提高。讀書是學習,實踐也是學習,而且是更重要的學習。中國的文人,喜歡高談闊論,特別是宋明以後,理學家談空說玄,缺乏實際的經驗,遇到具體問題便束手無策。明清時期一些有識之士,痛感空談誤國,強調經世致用的實學,在學問上開闢了新途徑。
三
貧無可奈1.唯求儉,拙亦何妨只要勤。
【注 釋】1.無可奈 無可奈何;沒有辦法。
【語 譯】貧窮無法解脫,只能從節儉中求生。笨拙又有什麼關係,只要勤勞就能成功。
【研 析】財富的積累無非是開源和節流兩條途徑。當開源受到限制,無法獲取更多財富的時候,節儉就成了擺脫貧困的唯一方法,西方思想家辛尼加說:「節儉本身就是一個大財源。」中國古代十分重視節儉,《周易》說:「君子以儉德辟難。」節儉不僅能減少財富的流失,而且能磨練人的意志,培養艱苦奮鬥的品格,宋代張載說:「貧賤憂戚,庸玉汝于成也。」當一個人具備節儉的品德時,就不會過度追求物質的滿足,也就能在相對貧困的處境中保持樂觀的態度,《小窗幽記》說:「以儉勝貧,貧忘。」提倡節儉,並非否定人們正當的物質需求,尤其在商品經濟發達的現代資本社會,市場的需求是推動經濟發展的槓桿,如果限制人們的消費欲望,經濟就會衰落,社會也就停滯不前。但在任何經濟發達的社會,提倡節儉,反對奢侈都是必要的。過度的奢侈消費,雖然能短期內刺激經濟的發展,但從長遠來說,社會資源的大量浪費,會影響經濟可持續性發展,而且會造成許多嚴重的社會問題。
人的天賦有差異,有的人聰敏,有的人笨拙。笨拙的人通過勤奮努力,照樣可以取得成就。這就是「以勤補拙」的道理。人們常說,成功等於天才加勤奮,或者說天才加勤奮加機遇。有天才的人,如果不勤奮,天才就會浪費或流失。王安石〈傷仲永〉以仲永為例,說明勤奮學習的重要性。仲永自幼便能作詩,被稱為神童。他父親領著他到處應酬,忽視了對他的教育和培養,等他長大,往昔的才能全部消失,與普通人沒有兩樣了。相對於天賦,勤奮似乎更加重要。一個人的成功要有機遇,然而當機遇降臨時,如果你不勤奮,機遇就會與你擦肩而過。
四
穩當1.話,卻是平常話,所以聽穩當話者不多;本分2.人,即是快活人,無奈做本分人者甚少。
【注 釋】1.穩當 穩重妥當。2.本分 安分守己。
【語 譯】穩重妥當的話,卻是平常的話,所以願意聽穩當話的人不多;安分守己的人,就是快活的人,無奈安分守己的人很少。
【研 析】平常話即家常話,是談論日常生活的話頭。平常話初聽平淡無奇,卻往往包含著深刻的道理。程朱理學認為道是獨立於主體的先驗性存在,但其體現於萬事萬物之中,猶如一輪明月在空中,月光映照於萬川,在水中皆能見到月。因此他們提倡「格物致知」,通過體認各種事物來領悟其中包含的道理。陸王心學認為道在心中,只要不讓此心受外界的污染,就能保持天理不失,不必從客觀世界中求取道理。受心學影響,明代士大夫形成了空談心性的浮誇風尚。泰州學派創始人王艮針對心學的弊病,提出「百姓日用即道」,道就在民眾的日常生活中。李贄進一步提出「穿衣吃飯,即是人倫物理,除卻穿衣吃飯,無倫物矣」,因此那些講吃飯穿衣,耕田經商的日常話—李贄稱之為「邇言」,都是有道之言。李贄在《焚書》中說:「如好貨,如好色,如勤學,如進取,如多積金寶,如多買田宅為子孫謀,博求風水為兒孫福蔭,凡世間一切治生產業等事,皆其所共好而共習,共知而共言者,是真邇言也。……我之好察者,百姓日用之邇言也。」李贄認為這些邇言是符合道德的善言,「夫善言即在乎邇言之中,即邇言安可以不察乎」?現代社會的執政者,應該傾聽民眾的平常話,從平常話中了解民眾的日常需求,體察社會的民情風尚,這對於施行清明政治有重要作用。
本分人是滿足現狀,沒有非分之想的人。因為沒有非分之想,省卻了許多煩惱和精力,因為滿足現狀,所以一直是快樂的。然而,人總是受欲望驅使的,總是希望不斷改善自己的處境,真正本分的人很少。對於個人而言,太過本分就缺乏上進心,對於一個社會而言,本分人多了,社會就變得沒有活力。
五
處事要代人作想,讀書須切己1.用功。
【注 釋】1.切己 切身;親身。明高攀龍〈就正錄自序〉:「第舉吾幼所誦讀者,切身體味之,而見矣。」
【語 譯】處理事情要為他人著想,讀書必須自己用功。
【研 析】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人與人緊密相連的世界,每個人都有各種各樣的社會關係。每個人又都是一個獨立的主體,都是站在個體的立場去認識世界,處理事情的。由於立場的不同,人們在相處過程中必然會出現認識的差異、利益的矛盾,由此形成紛繁複雜的矛盾和爭執。當與他人發生糾紛時,如果不固執己見,而是作換位思考,那麼就容易達成共識,化解矛盾,人們就能和睦相處。為他人著想,是要懂得尊重別人、理解別人、寬容別人,這體現了一個人的修養和胸襟,一種高尚的人生境界。為他人著想,要像孔子說的那樣:「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的事情,切勿強加於別人,這是對別人起碼的尊重。只有尊重別人,才會受到別人的尊重。為他人著想,是要關愛別人,要有助人為樂的精神。幫助別人,也會給自己帶來快樂。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盲人夜晚外出時,總要打個燈籠。有人奇怪地問他:你又看不見,為什麼還要打個燈籠?盲人回答說:「我打燈籠,可以給別人照路,也能讓別人看到我,大家都方便。」這就是老話所說:「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為他人著想,就是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以責人之心責己,以寬己之心寬人」。
讀書只能靠自己用功,任何人都代替不了,也沒有其他捷徑可走。讀書不光要理解字面的意思,更要聯繫自己的實際經驗加以消化領會,這樣才能有真正的收益。
六
一「信」1.字是立身2.之本,所以人不可無也;一「恕」3.字是接物4.之要5.,所以終身可行也。
【注 釋】1.信 誠信。2.立身 指立足、安身。3.恕 寬容。4.接物 即待人接物,與人交往。5.要 要訣;要領。
【語 譯】一個「信」字是立身處世的根本,所以人不能沒有誠信;一個「恕」字是待人接物的要訣,所以終身都應該遵行。
【研 析】信是立身之本,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荀子也說:「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何謂信?揚雄《法言》說:「或問信,曰不食其言。」班固《白虎通義》說:「信者,誠也,專一不移也。」信即誠實、守信,現在通常稱為誠信。誠信即為人要忠誠老實,待人誠懇,不說假話,不做假事;做事要信守諾言,說話算數,講信譽,守信用。信是立身之本,只有誠信做人,講究信用,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和信任。一個人失去誠信,就會失去別人對他的信任,失去親情和友誼,在社會上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誠信也是立業之本,是一種財富,是一種重要的社會資源,是一種競爭力。一個企業講誠信,可以取得消費者的信任,從而占領更大的市場。中國許多著名的老字號,如同仁堂和胡慶餘堂中藥店,全聚德烤鴨店,瑞蚨祥綢緞鋪等,之所以能長盛不衰,獨領風騷百餘年,靠的就是貨真價實,童叟無欺的誠信。而今有些企業為追求高額利潤,刊登虛假廣告欺騙顧客,製假售假坑害民眾,一旦事情敗露,便無法生存下去。一個政府必須取信於民,只有受到民眾的信任,政權才能穩固。水能載舟,也能覆舟,一旦失去民眾的信任,搞到民怨沸騰的地步,這個政權也就難以維持了。國家的外交也要講誠信,唯有誠信,才能與鄰邦和睦共處,為國家的建設創造安定良好的環境。現在有些無賴國家,慣於興風作浪,翻雲覆雨,希冀火中取粟,亂中獲利,其結果只能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在國際社會中越發孤立。
海爾普斯說:「寬容是文明的唯一考核。」據《不列顛百科全書》解釋,寬容是允許別人自由行動或判斷,耐心而毫無偏見地容忍與自己或公認的觀點不一致的意見。寬容要有愛心,要善待他人,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要容許別人犯錯誤,並給他們改正錯誤的機會,而不是用苛刻的態度去對待他們。不要用自己的長處去和別人的短處相比較,明代薛瑄說:「人有不及者,不可以己能病之。」寬容要有廣闊的胸襟,要善於聽取不同的意見,李斯說:「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寬容要有瀟灑的生活態度,要善於忘卻。對於他人對自己的傷害,不要斤斤計較,更不能睚眥之仇必報。寬容是一種開朗豁達的人生觀,是一種深厚的涵養,是一種高尚的品德。寬容多一點,個人會更快樂,社會會更安定,國家會更富強。
導 讀(節錄)
《圍爐夜話》,清王永彬著,與《菜根譚》、《小窗幽記》並稱為處世三大奇書。王永彬(西元一七九二—一八六九年),字宜山,湖北枝江縣(今屬宜都市)人。年少時家境貧寒,一度面臨輟學,後入縣學讀書,一生科舉坎坷,以授徒教書為業,很晚才獲得恩貢生的名義。曾任修職郎,候選教諭,參與編修同治版《枝江縣志》。其著作除《圍爐夜話》,同治《枝江縣志》、光緒《荊州府志》載錄有《孝經襯解》、《帝統年表》、《格言集句》三部。中國國家圖書館(北京)藏有《橋西山館雜著八種》,包括《歷代帝統年表》一卷、《先正格言...
作者序
馬美信
《圍爐夜話》是明清清言小品的代表作。清言小品是一種格言式、語錄體的小品文,文字駢散相間,簡練精警,雅俗串連,飄逸自如,或引用前人名言佳句,或抒發個人感慨,言簡意賅,內容十分豐富,涉及到人生哲理、道德修養、處世態度、家庭教育、生活情趣、文藝欣賞等各個方面。明代後期,出現了大量清言小品,如屠隆的《娑羅館清言》、黃汝亨的《寓林清言》、呂坤的《呻吟語》、田藝蘅的《玉笑零音》、洪自誠的《菜根譚》、陳繼儒的《岩棲幽事》、吳從先的《小窗自紀》、陸紹珩《醉古堂劍掃》(又名《小窗幽記》)等。清代的清言小品雖不復有晚明之盛況,但也不絕如縷,並產生一些頗有影響的作品,如張潮的《幽夢影》,而《圍爐夜話》則與《菜根譚》、《小窗幽記》並稱為處世三大奇書。
《圍爐夜話》是作者與家人的談話記錄,文字平易通順,雖也採用清言小品駢儷對仗的句式,但接近口語,與《菜根譚》、《小窗幽記》等大量引用經典和前人警句的作品比較,相對容易理解,沒有太多的閱讀障礙。然而此書問世距今已百餘年,有些詞語如今雖常見,其意義卻有所不同,或義有多出,若不加注釋,容易引起誤解。如「『博學篤志,切問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功夫」此處的「放心」,是古代哲學用語,指散漫不受約束之心,收放心意為約束放縱不守禮法的思想。現在「放心」多形容心情安定,沒有憂慮和牽掛。又如「安得有講名節之大人,光爭日月」中「大人」,指道德高尚的人,現在經常用於成年人、長輩,或下屬對上司的習慣稱呼,很少用來指稱道德高尚的人了。類似此種情況,是應加註的。此書也引用了不少典故和前人格言,必須註明其出處和意思,有助於讀者理解文義。如「古人比父子為橋梓,比兄弟為花萼,比朋友為芝蘭,敦倫者,當即物窮理也」,若不搞清「橋梓」、「花萼」、「芝蘭」的出典,就不能理解下文「即物窮理」的涵義。此書的研析,遵循〈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所提出「尋本與啟示」的原則,「尋本」即盡量按照作者的本意解釋此書各條的內容,通過對其引用典故成語的講解,揭示其文字深層的涵義。「啟示」則站在今人的立場,運用現代的觀點對其內容作出恰當的評價,指出哪些思想和觀點至今猶有啟示和借鑑作用,哪些思想和觀點已經過時,或有其侷限性,應該加以揚棄,並從文本引申出去,對當今的社會現象和思潮作出批評。對古書的注釋、語譯和研析,代表了讀書不同的層次,指示了讀書的必由途徑。讀書首先要讀懂字面上的意思,明趙謙說:「窮理必先讀書,讀書必先識字。」在此基礎上探求隱藏在文字背後的深層涵義。其次,讀書要敢於質疑,發現書中的問題,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孟子說:「盡信書不如無書。」就是說讀書要勤於思考,不能盲從,要有自己的見地。最後,讀書要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要用古人精闢的思想和理論來認識和解決現實問題,既要進得去,又要出得來,此為讀書的最高境界,也是讀書的最終目的。
此書是普及性的通俗讀物,故注釋力求詳盡明瞭,也許有過於繁冗之弊。因為此書是作者談話記錄,未經精心編排,內容多有重複,從閱讀方便起見,注釋、語譯、研析不作「重見」之省略,因而文字也多重複。凡此種種,望讀者見諒,對本書的疏漏錯誤之處,請不吝指正。
二○一七年五月
馬美信
《圍爐夜話》是明清清言小品的代表作。清言小品是一種格言式、語錄體的小品文,文字駢散相間,簡練精警,雅俗串連,飄逸自如,或引用前人名言佳句,或抒發個人感慨,言簡意賅,內容十分豐富,涉及到人生哲理、道德修養、處世態度、家庭教育、生活情趣、文藝欣賞等各個方面。明代後期,出現了大量清言小品,如屠隆的《娑羅館清言》、黃汝亨的《寓林清言》、呂坤的《呻吟語》、田藝蘅的《玉笑零音》、洪自誠的《菜根譚》、陳繼儒的《岩棲幽事》、吳從先的《小窗自紀》、陸紹珩《醉古堂劍掃》(又名《小窗幽記》)等。清代的清言小品...
目錄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自 序
導 讀
正文(取每則首句為標題)
一 教子弟於幼時 ○○一
二 與朋友交遊 ○○三
三 貧無可奈唯求儉 ○○四
四 穩當話卻是平常話 ○○六
五 處事要代人作想 ○○七
六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 ○○八
七 人皆欲會說話 ○一○
八 教小兒宜嚴 ○一二
九 善謀生者 ○一三
十 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 ○一四
十一 生資之高在忠信 ○一五
十二 風俗日趨於奢淫 ○一六
十三 人心統耳目官骸 ○一八
十四 伍子胥報父兄之仇而郢都滅 ○一九
十五 有才必韜藏 ○二一
十六 積善之家 ○二三
十七 每見待弟子嚴厲者易至成德 ○二四
十八 讀書無論資性高低 ○二六
十九 孔子何以惡鄉愿 ○二八
二十 打算精明 ○二九
二一 心能辨是非 ○三○
二二 忠有愚忠 ○三一
二三 權勢之徒 ○三三
二四 自家富貴 ○三四
二五 王者不令人放生 ○三六
二六 大丈夫處事 ○三七
二七 求科名之心者 ○三九
二八 潑婦之啼哭怒罵 ○四一
二九 肯救人坑坎中 ○四二
三十 氣性乖張 ○四三
三一 志不可不高 ○四四
三二 貧賤非辱 ○四五
三三 古人比父子為橋梓 ○四七
三四 父兄有善行 ○五○
三五 守身不敢妄為 ○五二
三六 無論做何等人 ○五三
三七 知道自家是何等身分 ○五四
三八 常人突遭禍患 ○五六
三九 天地無窮期 ○五八
四十 處事有何定憑 ○六○
四一 氣性不和平 ○六一
四二 誤用聰明 ○六四
四三 看書須放開眼孔 ○六六
四四 嚴近乎矜 ○六七
四五 財不患其不得 ○六九
四六 交朋友增體面 ○七○
四七 君子存心 ○七二
四八 求個良心管我 ○七三
四九 一言足以召大禍 ○七四
五十 顏子之不較 ○七五
五一 觀朱霞 ○七八
五二 行善濟人 ○八○
五三 不鏡於水 ○八一
五四 凡事謹守規模 ○八三
五五 十分不耐煩 ○八四
五六 習讀書之業 ○八五
五七 知往日所行之非 ○八八
五八 敬他人 ○八九
五九 見人善行 ○九一
六十 奢侈足以敗家 ○九二
六一 種田人改習塵市生涯 ○九三
六二 常思某人境界不及我 ○九四
六三 讀《論語》公子荊一章 ○九五
六四 捨不得錢 ○九七
六五 富貴易生禍端 ○九九
六六 作善降祥 一○○
六七 和平處事 一○一
六八 君子以名教為樂 一○三
六九 縱子孫偷安 一○五
七十 謹守父兄教誨 一○七
七一 蓮朝開而暮合 一○八
七二 伐字從戈 一一○
七三 家縱貧寒 一一一
七四 儉可養廉 一一三
七五 一生快活皆庸福 一一四
七六 濟世雖乏資財 一一五
七七 一室閒居 一一六
七八 觀周公之不驕不吝 一一七
七九 門戶之衰 一一八
八十 孝子忠臣 一一九
八一 飽暖人所共羨 一二一
八二 愁煩中具瀟灑襟懷 一二二
八三 勢利人裝腔作調 一二三
八四 不忮不求 一二四
八五 數雖有定 一二六
八六 和為祥氣 一二七
八七 人生不可安閒 一二八
八八 成大事功 一二九
八九 但責己 一三○
九十 無執滯心 一三一
九一 耳目口鼻 一三二
九二 有生資 一三三
九三 世風之狡詐多端 一三四
九四 能結交直道朋友 一三五
九五 為鄉鄰解紛爭 一三七
九六 發達雖命定 一三八
九七 常存仁孝心 一三九
九八 自奉必減幾分方好 一四一
九九 守分安貧 一四一
一○○ 人生境遇無常 一四三
一○一 川學海而至海 一四四
一○二 守身必謹嚴 一四五
一○三 人之足傳 一四六
一○四 與其使鄉黨有譽言 一四七
一○五 多記先正格言 一四八
一○六 陶侃運甓官齋 一四九
一○七 但患我不肯濟人 一五○
一○八 何謂享福之人 一五一
一○九 子弟天性未漓 一五二
一一○ 忠實而無才 一五三
一一一 人雖無艱難之時 一五四
一一二 心靜則明 一五五
一一三 清貧乃讀書人順境 一五六
一一四 正而過則迂 一五七
一一五 人知佛老為異端 一五八
一一六 圖功未晚 一六○
一一七 道本足於身 一六二
一一八 讀書不下苦功 一六三
一一九 才覺己有不是 一六四
一二○ 淡中交耐久 一六五
一二一 凡遇事物突來 一六六
一二二 聰明勿使外散 一六七
一二三 身不飢寒 一六八
一二四 不與人爭得失 一六九
一二五 為人循矩度 一七○
一二六 文章是山水化境 一七一
一二七 郭林宗為人倫之鑑 一七二
一二八 天下無憨人 一七四
一二九 甘受人欺 一七五
一三○ 漫誇富貴顯榮 一七七
一三一 神傳於目 一七九
一三二 富家慣習驕奢 一八○
一三三 人犯一「苟」字 一八一
一三四 有不可及之志 一八三
一三五 事當難處之時 一八四
一三六 無財非貧 一八五
一三七 知過能改 一八六
一三八 士必以《詩》《書》為性命 一八八
一三九 德澤太薄 一八九
一四○ 把自己太看高了 一九○
一四一 古之有為之士 一九一
一四二 偶緣為善受累 一九一
一四三 賓入幕中 一九三
一四四 地無餘利 一九四
一四五 成就人才 一九五
一四六 和氣迎人 一九六
一四七 矮板凳且坐著 一九八
一四八 天地生人 一九八
一四九 世上言樂者 二○○
一五○ 天雖好生 二○二
一五一 薄族者 二○三
一五二 為學不外「靜」「敬」二字 二○六
一五三 人得一知己 二○七
一五四 以直道教人 二○八
一五五 粗糲能甘 二一○
一五六 性情執拗之人 二一一
一五七 不必於世事件件皆能 二一二
一五八 夙夜所為 二一三
一五九 念祖考創家基 二一五
一六○ 但作里中不可少之人 二一六
一六一 齊家先修身 二一七
一六二 桃實之肉暴於外 二一八
一六三 求備之心 二二○
一六四 有守雖無所展布 二二一
一六五 遇老成人 二二二
一六六 有真性情 二二三
一六七 為善之端無盡 二二五
一六八 自己所行之是非 二二六
一六九 治術必本儒術者 二二七
一七○ 莫大之禍 二二八
一七一 家之長幼 二三○
一七二 富不肯讀書 二三一
一七三 自虞廷立五倫為教 二三二
一七四 意趣清高 二三四
一七五 最不幸者 二三五
一七六 錢能福人 二三六
一七七 凡事勿徒委於人 二三七
一七八 耕讀固是良謀 二三八
一七九 儒者多文為富 二三九
一八○ 博學篤志 二四○
一八一 何者為益友 二四二
一八二 待人宜寬 二四三
一八三 事但觀其已然 二四四
一八四 觀規模之大小 二四五
一八五 義之中有利 二四六
一八六 小心謹慎者 二四七
一八七 耕所以養生 二四八
一八八 人皆欲貴也 二五○
一八九 文、行、忠、信 二五一
一九○ 隱微之衍 二五二
一九一 士既知學 二五三
一九二 用功於內者 二五四
一九三 盛衰之機 二五五
一九四 魯如曾子 二五七
一九五 敦厚之人 二五八
一九六 以漢高祖之英明 二五九
一九七 處世以忠厚人為法 二六一
一九八 紫陽補《大學》「格致」之章 二六二
一九九 人稱我善良則喜 二六六
二○○ 處事要寬平 二六七
二○一 天有風雨 二六八
二○二 人之生也直 二六九
二○三 家之富厚者 二七○
二○四 言不可盡信 二七二
二○五 兄弟相師友 二七三
二○六 友以成德也 二七四
二○七 明犯國法 二七五
二○八 浪子回頭 二七六
二○九 飲食男女 二七七
二一○ 《東坡志林》有云 二七八
二一一 余最愛《草廬日錄》有句云 二七九
二一二 敵加於己 二八○
二一三 凡人世險奇之事 二八一
二一四 憂先於事故能無憂 二八二
二一五 堯、舜大聖 二八三
二一六 程子教人以靜 二八五
二一七 卜筮以龜筮為重 二八六
二一八 每見勤苦之人絕無癆疾 二八八
二一九 欲利己 二八九
二二○ 古之克孝者多矣 二九○
二二一 不能縮頭者 二九一
二二二 居易俟命 二九二
二二三 見小利 二九四
二二四 正己為率人之本 二九四
二二五 在世無過百年 二九六
刊印古籍今注新譯叢書緣起
自 序
導 讀
正文(取每則首句為標題)
一 教子弟於幼時 ○○一
二 與朋友交遊 ○○三
三 貧無可奈唯求儉 ○○四
四 穩當話卻是平常話 ○○六
五 處事要代人作想 ○○七
六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 ○○八
七 人皆欲會說話 ○一○
八 教小兒宜嚴 ○一二
九 善謀生者 ○一三
十 名利之不宜得者竟得之 ○一四
十一 生資之高在忠信 ○一五
十二 風俗日趨於奢淫 ○一六
十三 人心統耳目官骸 ○一八
十四 伍子胥報父兄之仇而郢都滅 ○一九
十五 有才...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