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在中國傳統經典中是最有特色的,也可謂東方神秘主義的代表之作。傳統中國的自然觀、人生觀、政治觀,都包羅在《周易》中。《周易》的思維模式、人生哲學、象數理論,深深影響甚至支配了中國乃至中華文化圈內各國人的思維習慣、人生態度,以至政治哲學。
本書作者為周易研究及古文獻研究領域的著名學者,以文獻學的功力,結合新材料及新發現,融會傳統易學源流,從普及的角度講解《周易》。由基礎而漸深入,由八卦、六十四卦卦畫、卦爻辭,及於《周易》的義例、成書與性質,繼而講論與本經形成一體的《易傳》—《彖傳》、《大象傳》、《小象傳》、《文言傳》、《繫辭傳》、《說卦傳》、《序卦傳》與《雜卦傳》。甚見功力,時有創見。
對於普通讀者,細細讀畢,《周易》經傳的基本理論、哲學思想及脈絡,能夠漸漸把握和領悟。對於熟悉《周易》的讀者,若將本書與其他《周易》著作參詳閱讀,對《周易》的理解也會更為深刻。
作者簡介:
廖名春
1956年生,湖南武岡人。清華大學歷史系暨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楚天學者”湖北大學中國古典文獻學學科特聘教授,中國人民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山東大學、四川大學、湖南大學等校兼職教授,韓國成均館大學客座教授。主要從事出土簡帛和先秦秦漢文獻的研究。著有《周易研究史》(合著,第一作者)、《荀子新探》、《帛書易傳初探》、《新出楚簡試論》、《周易經傳與易學史新論》、《郭店楚簡老子校釋》、《出土簡帛叢考》、《中國學術史新證》、《帛書〈周易〉論集》、《周易經傳與易學史續論》等書,在《歷史研究》、《文史》、《哲學研究》、《漢學研究》等中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230餘篇。
章節試閱
第一講
緒論
一 《周易》的特徵
《周易》在中國傳統典籍中是最有特色的,也可以說是東方神秘主義的代表作。儒家以它為「五經」(《易》、《書》、《詩》、《禮》、《春秋》)之首,道家以它為「三玄」(《老》、《莊》、《易》)之一,無論研究天文、地理、音樂、兵法,還是研究聲韻、數學、武術、氣功,古人都喜歡援引、藉助《周易》的學說;至於道士煉丹,術士算命,更是以它為根據,以它為招牌。在古人看來,「《易》道廣大,無所不包」,《周易》及其易學,囊括了天、地、人間的一切知識,是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總匯。可以說,《周易》的思維模式、人生哲學、象數理論,深深地影響甚至支配了中國乃至中華文化圈內各國人的思維習慣、人生態度。就是對自然科學的發展,它也在相當程度上充當了至少是哲學指導的角色。它不僅在中國文化史上佔有著罕與倫比的地位,同時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一顆璀燦的明星。
《周易》為甚麼具有如此大的影響?我認為原因大致有三:
首先,是其思想的深邃。
《周易》的思想很複雜,可以說是言人人殊。但是,陰陽對待、流行和時中,應是《周易》最為典型的思想。
《周易》六十四卦,一共三百八十四爻,都是由陰爻--和陽爻組成的。《易傳》將其闡發為陰陽哲學,應該是合乎邏輯的。
《周易》不但陰陽相對,六十四卦和八卦也是兩兩相對,乾坤、坎離、泰否、損益、謙豫、晉明夷……不但八卦是以「對」的形式出現
的,其實全部六十四卦也是以「對」的形式出現的,只不過有的明顯,有的隱晦而已。所以,讀《易》當以「對」觀。《周易》的這一特點,反映在思想上就是「對待」觀。這種「對待」觀不能簡單地看做「對立」,更包括對立面相互依存、互為條件的思想。
「《易》者,變也。」《周易》就是「變經」,就是講運動、變化規律的,用《易傳》的話來說,就是「流行」。《周易》的卦與卦之間是可以相互變化的,乾卦可以變為坤卦,泰卦可以變為否卦。反之,坤卦也可以變為乾卦,否卦也可以變為泰卦。《周易》從乾坤到既濟,象徵著事物一個發展過程的圓滿結束。但是,既濟卦之後還有未濟卦,明顯含有事物的發展是無窮的思想。
《周易》重視中位,也重視時。這種思想,《易傳》概括為「時中」。「中」,不但含有不偏不倚,既反對「過」,又反對「不及」的思想,也含有主張秩序的思想,甚至還包含有「正統」論的傾向。《周易》六十四卦,每一卦都有一卦的「卦時」;一卦六爻,每一爻都有一爻的「爻時」。強調「時」,就是主張隨時變化,與時俱進。這些思想,不但吸引和啟發了古人,就是在今天,也還有它強大的生命力。
其次,是其思想表現形式和方法的特殊。
中國古代哲理深刻的著作很多,為甚麼它們都不如《周易》影響大呢?除了歷史的原因外,首先要引起注意的就是其思想表現形式的特殊。《論語》、《孟子》、《老子》、《莊子》都是說理的,靠的是邏輯的力量。但是,深刻的哲理要讓一般民眾都感興趣,實在是勉為其難。而「《易》則寓於卜筮」,以「神道設教」(《周易.觀.彖傳》),接過一般民眾都迷信的筮法,裝進自然哲學和社會哲學的內容,將迷信的形式和哲學的內容結合在一起,使對哲學不感興趣的民眾易於接受,這樣,儘管「見仁見智」,但對《周易》哲理的普及無疑是有效的。
《周易》思想表現方法的特殊則更值得注意。《四庫》館臣說:「《易》之為書,推天道以明人事者也。」 「推天道以明人事」的典籍很多,但沒有哪一種典籍發展到了《周易》的極致。《論語》、《孟子》、《老子》、《莊子》都是藉天道來說人事之理的,但它們都是文字的推闡,而「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周易.繫辭傳》),文字的內涵畢竟有規定性,表達思想有一定的限度。《周易》則是卦畫符號與漢字的結合體。雖然
其卦爻辭是文字,表達的意思有限,但其卦畫符號的功能卻無窮,甚麼都能用它來代表,就好像X 和Y 一樣,所以馮友蘭(1895—1990)稱《周易》是「宇宙代數學」,雖然「只講一些空套子,但是任何事物都可以套進去」。可以說,「《易》道」之所以「廣大」而「無所不包」,主要不在於它的卦爻辭,而是在其卦畫符號。而卦畫符號與卦爻辭的結合,就使《周易》成為了一種早期的符號哲學。
再次,是其歷史的特殊。
關於《周易》的歷史,《漢書.藝文志》有「人更三聖,世歷三古」說。這是說,《周易》一書,經歷了上古的八卦階段、中古的六十四卦階段、下古的《易傳》階段。而八卦為伏羲所作,六十四卦為周文王所演,《易傳》為孔子(前551—前479)所作。這麼悠久的歷史,如此顯赫的作者,中國其他典籍,沒有誰能與之相比。難怪古書編目,總是以《易》為首。
由此看來,《周易》是一門發展的學問。所謂「伏羲畫卦」、「文王演卦」是指《周易》本經的形成。而「孔子作傳」則是指《易傳》的產生。嚴格地說,《周易》或《易經》,應指西周時期形成的《周易》本經,而不應該包括《易傳》(指「十翼」)。但由於古人認為《易傳》為孔子所作,而孔子是「聖人」,「聖人」之作當然可升為「經」。於是,《周易》或《易經》,也就包括了《易傳》。嚴格地說,除《周易》本經以外的所有研究《周易》本經的著作,都可稱為「易傳」。但由於《易傳》(指「十翼」)習稱為孔子所作,以致可與《周易》本經並列,也就成了專稱,別的研究《周易》本經的著作也就不好再稱為「《易傳》」了。這些著作我們可稱之為「學」。這樣,易學著作也就分成了「經」(指《周易》本經)、「傳」(指《易傳》,即「十翼」)、「學」(指《易經》、《易傳》以外的所有易學著作)三部分。
儒家經學系統的典籍從漢朝開始,都包括經、傳、學三部分。《周易》系統的典籍也是如此。如宋朝朱熹(1130—1200)注解《周易》的著作《周易本義》一書,即由此三部分組成。其中,既有經文,也有傳文,朱熹對經、傳文所作的注解則屬於易學。今人對《周易》經傳所作的注解,則屬於當代易學。
應該指出,由於《易傳》「由傳而經」的特殊性,人們習稱的「《易經》」已包括了《易傳》。所以,「易學」不但包括了對《周易》本經的研究,實質上也包括了對《易傳》的研究,而且也包括了更多的「《易》外別傳」,即藉《周易》本經和《易傳》之題發揮的著作,比如《四庫全書總目》所說的「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援《易》以為說,而好異者又援以入《易》」之類。
這三部分中,「經」是源,「傳」與「學」是流。它們固然有許多的共同點,但顯然是不同時期不同作者的作品,我們不能把它們混為一談。《易傳》有的東西,並不等於本經就有,也有可能是《易傳》的創造。後來易學著作有的東西,也不等於一定出於本經或《易傳》,也有可能是後人的發明。研究《周易》,我們一定要有歷史觀念,懂得哪些是本經具有的,哪些是本經可能會具有的,哪些是本經不可能具有的。不要把本經不可能具有的強加於本經,也不要輕易否定本經可能會具有的。把後來易學著作才有的東西強加於本經,就會得出《周易》無所不有、無所不能的錯誤觀念,走向神化一途。輕易否定本經可能會具有的,甚至對本經已經具有的視而不見,就會貶低本經的思想性,視本經為簡單的筮書,走向矮化一途。
第一講
緒論
一 《周易》的特徵
《周易》在中國傳統典籍中是最有特色的,也可以說是東方神秘主義的代表作。儒家以它為「五經」(《易》、《書》、《詩》、《禮》、《春秋》)之首,道家以它為「三玄」(《老》、《莊》、《易》)之一,無論研究天文、地理、音樂、兵法,還是研究聲韻、數學、武術、氣功,古人都喜歡援引、藉助《周易》的學說;至於道士煉丹,術士算命,更是以它為根據,以它為招牌。在古人看來,「《易》道廣大,無所不包」,《周易》及其易學,囊括了天、地、人間的一切知識,是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總匯。可以說,...
目錄
第一講
緒論
一《周易》的特徵
二學《易》的意義
三學《易》的方法
第二講
八卦
一八卦的卦畫、卦名和卦義
二八卦之間的關係
三八卦的卦位
四八卦的生成
第三講
六十四卦的卦畫
一六十四卦的產生
二六十四卦的配對
三六十四卦的卦序
第四講
《周易》的卦爻辭(上經上)
一乾、坤與屯、蒙
二需、訟與師、比
三小畜、履與泰、否
四同人、大有與謙、豫
第五講
《周易》的卦爻辭(上經下)
五隨、蠱與臨、觀
六噬嗑、賁和剝、復
七无妄、大畜和頤、大過
八坎卦與離卦
第六講
《周易》的卦爻辭(下經上)
九咸、恆和遯、大壯
十晉、明夷和家人、睽
十一蹇、解和損、益
十二夬、姤和萃、升
第七講
《周易》的卦爻辭(下經下)
十三困、井和革、鼎
十四震、艮和漸、歸妹
十五豐、旅和巽、兌
十六渙、節和中孚、小過
十七既濟和未濟
第八講
《周易》的義例
一二二相耦,相反為義
二象辭相應
三特殊的語彙
第九講
《周易》的成書與性質
一從語言的比較論《周易》的成書時代
二從文獻的記載論《周易》的作者與時代
三《周易》的性質
第十講
《易傳》的形成和特質
一《易傳》的形成年代
二《易傳》的作者
三《易傳》的特質
第十一講
《彖傳》
一《彖傳》的體例
二《彖傳》的思想
第十二講
大、小《象傳》和《文言傳》
一《大象傳》
二《小象傳》
三《文言傳》
第十三講
《繫辭傳》
一論占筮的原則和體例
二論《易經》的性質
三論《易經》的基本原理
第十四講
《說卦傳》
一論六畫卦
二論八卦
第十五講
《序卦傳》與《雜卦傳》
一《序卦傳》
二《雜卦傳》
第十六講
《周易》經、傳
一《易經》
二《易傳》
修訂版後記
第一講
緒論
一《周易》的特徵
二學《易》的意義
三學《易》的方法
第二講
八卦
一八卦的卦畫、卦名和卦義
二八卦之間的關係
三八卦的卦位
四八卦的生成
第三講
六十四卦的卦畫
一六十四卦的產生
二六十四卦的配對
三六十四卦的卦序
第四講
《周易》的卦爻辭(上經上)
一乾、坤與屯、蒙
二需、訟與師、比
三小畜、履與泰、否
四同人、大有與謙、豫
第五講
《周易》的卦爻辭(上經下)
五隨、蠱與臨、觀
六噬嗑、賁和剝、復
七无妄、大畜和頤、大過
八坎卦與離卦
第六講
《周易》的卦爻辭(下經上)...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