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約會」到「初衷」,
獻給「消失的革命」、「倖存者」及「再來的革命者」,
到「觀音」山、「烏來」到「夜宿塔塔加」,
他貼著台灣的景物與生存掙扎,寫生出一片燦爛星圖。
我喜歡哲佑淵雅而曼妙的風格,看似尋常最奇崛,禁得起細品慢讀。——唐捐
台灣大學講座教授鄭毓瑜•詩人、學者唐捐•詩人宋尚緯、李承恩、廖啟余、謝三進、羅毓嘉動人推薦
「我希望『寫生』,是為這個世界節錄片段,重現一個『人在其中』的場景,在無垠的宇宙下與不可名狀的對象物碰撞的過程,以及這個過程所賦予人的傷害與滄桑。」
我曾像一棵樹,擦拭你
為你浮現細細的紋理
我曾像一面鏡子,倒映著另一面
讓你在轉彎時稍稍遲疑
我曾經把身體放進你的衣服裡
看你走來,穿上我
為了一些更重要的什麼
但你知道
我也曾有過各種可能
像一面牆渴望傾塌
像一本書篩濾發生的故事
像一個門鈴,像一扇門
不只是為了打開。
像一道樓梯發出鋼琴的聲音
對你說,也對自己說:
「我們的愛還在場
只是結束前,不能拍手……」
你知道那些雨
無論多麼高多麼曲折
終究會落下來,見你一面
就像你知道愛帶來傷害
然而你也知道
愛的初衷
——〈初衷〉
「《寫生》是我的第二詩集,距離我第一本詩集《間奏》的出版已經八年了。八年的時間不算短我的人生也有了不小變化:從大學畢業、從研究所畢業、服完兵役,每個階段都像是一章樂曲的終結,等待下一個起音。《間奏》中收錄的詩是在大學時期完成的,對當時的我而言,詩是點綴生活的調劑,即使彷彿能從文學中窺探到一些什麼,卻也模糊朦朧,沒有能力、也沒有經歷可以拉引佐證。而從大學畢業以後,我的創作量銳減,卻也似乎越來越能體會詩帶來的銳利與寬慰。」
寫詩十年
風格開始丕變
不願面對的真相逐漸浮出,鼓起
知道花博裡所有花的名字
以及花中現身的女子
她們都不需要詩
只需要澆水⋯⋯
寫詩十年
磨一劍,抵住自己咽喉
像悲憤的吞劍者
故作決絕時總是有人鼓掌
不斷要求拉低下限⋯⋯
寫詩十年
是該讓動物們出場了
各路人馬皆發出聲明:
請魯蛇盡快歸位,等候獵鷹
在攫取之前
牠會站在一切的峰頂
十年寫詩
靈感全數被詩沖散
「但我喜歡讀詩」,有人說
文學無用
不存在的讀者更是沒用
(正在失業云云)
四顧茫茫,有酒而無詩
當初懷抱著的夢想啊
十年之後
我們都是朋友
——〈十年〉
「在社會上,詩可能是無用的,但對於個人,詩,或者文學、藝術,都彷彿是看穿生命真相的透鏡,把人生折射出獨有的光芒與陰影。此詩集名為《寫生》,希望寫的是生活,是生命,在為我個人寫生,同時也從我的眼光,替我身邊、我經歷過的萬物寫生。」
關於《寫生》的安排——
第一輯:【約會】
共十首詩,以情詩為主,表現情愛關係中的種種碰撞片段,尤其寫關係消失後個人的心景。
第二輯:【餘地】
共九首詩,寫自我,寫社會,節錄自我與他人轉圜的各種餘地。
第三輯:【寫生】
共十首詩,對於非人的場景、物件的反思。
第四輯:【無人翻閱的故事書】
共十首詩,透過詩寫更多的形上思維,如藝術、宗教、文學等等。
第五輯:【山的證明】
共十首詩,以山為象徵,處理人與自然宇宙的永恆關係。
共計四十九首詩。
作者簡介:
郭哲佑
郭哲佑,1987年生,新北人。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畢業。建中紅樓詩社出身,詩作散見各報刊、詩刊,曾自印詩集《間奏》,並入選年度詩選、《台灣七年級金典》等選輯。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台灣大學講座教授】鄭毓瑜
【詩人、學者】唐捐
【詩人】宋尚緯、李承恩、廖啟余、謝三進、羅毓嘉
專文推薦—
遠處的研磨 謝三進
在哲佑面前,我時常覺得自己是俗人。尤其在他的詩面前,我彷彿調校波幅,搜尋訊號的老舊收音機。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面對哲佑的詩,我只知道很好,但我幾乎無法詮釋。
對於喜愛透過詩作窺視別人的我而言,哲佑是少數我難以窺視的作者。當然我也曾懷疑:「其實這首詩根本就沒寫好吧?」不過當我在編輯《台灣七年級新詩金典》時,仔細翻閱哲佑的詩作,我確信那之中存在著什麼內斂的金質,只是我還未具備完全挖掘的能力。記得當時我是這麼介紹他的:
哲佑的詩題總是很龐大、很抽象,但哲佑的詩卻從來不會流於空洞、虛構,在於他對日常生活諸多細瑣氛圍,確實有相當敏銳的體會。比如他不直接告訴你「雨林」,卻帶你跨越藤蔓與樹根交纏、蚊蚋爭相近身的現場;不直接告訴你他「明白」了什麼,但讓你逐字跟近他領會的心路歷程。
當時我也只能揣測一個氛圍,彷彿古老的探礦者,手持虛晃的探針,來回曠野盲尋已然存在礦脈,苦於不知如何挖掘。
我是這樣想的,哲佑把自己藏的很深,所以文字的密度才如此濃重、如此密實。因為太多情節不願意告以眾人,所以思緒的流動,只能緊跟內心的歷程,蜿蜒、曲折、漫流。從哲佑的的第一本詩集《間奏》即如此,身為讀者的我們能從哲佑詩句中感受到那種流動,但始終無法揣摩它的源頭。
時間裡,感受彼此的繁盛/來往頻繁的記憶/正尋找窄小的門縫/與透明的鑰匙
──〈靜止〉
如果每天夢裡/都出現一千種告別的臉與手勢/當小鳥使我醒來/陽光照進公寓/我總是慢慢辨認/何者足夠帶領我真正的離開
──〈寓居〉
最初的我,太重視情節、太在意對象,以至於在翻讀《間奏》時,無法全心隨著哲佑的詩句移動。卻忽略了那些隱去情節的詩句,才更貼近事件本質。此種特質在哲佑這本新詩集《寫生》內依然如此,但有了更明朗的表達。
我試著更進一步推敲哲佑詩作神秘的來源,發現或許與詩句中頻繁出現的「我」,與罕見的「你」有關。在哲佑的詩中,多數的時候只有「我」。如此孤獨,就算偶有「你」時,也總是存在著距離感。
哲佑詩中「你」的距離感,來自於不在場、回想,有時還來自於一種委婉的拒絕,拒絕的原因不明。這種「不明」或許是無意的隱瞞,卻恰好賦予了遺憾,屢屢展開哲佑詩中的沉思探究與情緒的蔓延。
對著我排列身後的陰影/沒有燒盡的部分/成為新的空白/你保留給我,讓我停車/看見窗外高樓蔓延/像打開了世界的真理/而你下車、過街/微微遲疑/也為自己留下餘地
──〈餘地〉
有時,「你」則是不會給予直接回應的物體,例如山、或者寺廟。有時,又是不願多透露的存在感,所以總是只有一閃而過的一點點蹤影。
它們會有新的故事/可能是另一次/公車站前的大雨/但此刻,將要全數墜落/而那一度散逸在外的/是你給我的彩虹
──〈山的證明〉
從不現以真身,所以才仰賴推敲與領悟。而有些「你」,更是難以辨認的存在。
山有神。你對我說/樹林有山鬼,石壁有神諭/當一條路不斷左傾/像迂迴而上的香/我手持圓盤,你說/不要輕易指出自己的結穴處
──〈神跡〉
因為這些帶著距離感的、有生命的「你」,以及難以定義的、非單一生命體的「你」,讓哲佑的詩句從描述拉高到思索。有些是經驗、有些則是神祕的領悟,只有哲佑能轉述。
閱讀到後面,不難發現哲佑心境的變化,是隨著走向山林的腳步。不只是景色描述的變化,連心境的鋪陳、對話的對象,都令他走向一個更為寧靜、穩健、深邃的境界。那些促成他的詩意不是來自內心的紊亂,而是一種沉澱的結果。我羨慕他那種平和的起手式,無須仰賴為愛傷神那種只能碎心的傾訴。
寡言、神秘,並且探究的結果不是另一樁愛情故事,它可以是更廣闊的領悟。詩意被推敲的思緒研磨、瀰漫,單獨存在而不寂寞,充滿曖昧但毋須詳解。這是哲佑延續《間奏》的達成,也是許多自情詩出發的詩人們,始終未能跨出的門檻。哲佑透過《寫生》一冊,證明這麼多年過去了,他依然持續迫近詩的核心,那是所有寫詩之人皆深深欣羨的。
名人推薦:【台灣大學講座教授】鄭毓瑜
【詩人、學者】唐捐
【詩人】宋尚緯、李承恩、廖啟余、謝三進、羅毓嘉
專文推薦—
遠處的研磨 謝三進
在哲佑面前,我時常覺得自己是俗人。尤其在他的詩面前,我彷彿調校波幅,搜尋訊號的老舊收音機。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面對哲佑的詩,我只知道很好,但我幾乎無法詮釋。
對於喜愛透過詩作窺視別人的我而言,哲佑是少數我難以窺視的作者。當然我也曾懷疑:「其實這首詩根本就沒寫好吧?」不過當我在編輯《台灣七年級新詩金典》時,仔細翻閱哲佑的詩作,我確信那之中存在著什麼內斂的金質...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