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表演藝術多方發展的今日,許多觀眾已不再滿足於傳統的單向觀戲模式,而創作者也運用各式媒介創造出不同的戲劇效果與體驗。近年來出現的全新劇場形式――沉浸式劇場(immersive theatre),就強調讓觀眾主動體驗、介入表演,跨越劇場的空間限制,打破觀眾觀看與舞台表演之間的固有界線。
為了讓更多創作者了解、進而參與沉浸劇場,表演經歷豐富的劇場人傑森‧華倫(Jason Warren)藉自身經驗,寫下創作沉浸式演出的基本步驟,以及在創作過程中必須考量的環節,例如:決定創作怎樣的演出;了解並預期觀眾的行為;在觀眾互動與表演敘事間取得平衡;讓演員準備面對預期外的狀況;讓戲劇體驗延伸至演出之外;以及行銷表演的創新點子等。這是為了想創作沉浸式世界的表演工作者、藝術家、表演相關科系師生而寫的實用指南,甚至也能應用在創作VR、實境遊戲與體驗教育方面,對想要體驗嶄新演出概念的表演愛好者而言,更是絕佳的入門途徑。
本書特色
1. 介紹全新「沉浸式劇場」概念與實際創作方式
2. 可擴大應用於創作VR電影、實境遊戲與體驗教育
3. 與2020桃園鐵玫瑰藝術節合作出版
4. 適合劇場、電影、遊戲創作者、表演科系教師與學生閱讀
作者簡介:
傑森‧華倫 Jason Warren
劇場導演、戲劇構作與表演者,以倫敦為據點,曾擔任多齣製作的導演及戲劇構作,如Nerve/Jekyll and Hyde(英國巡演)、The Sacred Obscene(倫敦與愛丁堡)、Two Girls(倫敦Southwark劇場)。成立AXIS Arts劇團,製作過十數齣演出,主題專注於新創故事與表演形式,並與新興劇作家密切合作。華倫的多數沉浸式演出都是在AXIS Arts劇團與AXIS 劇場製作,包括《卡里古拉》(Caligula)、《阿尼瑪》(Anima)、《#仲夏夜之夢》(#MSND)等。此外,華倫也經常與East 15表演學院合作執導演出。著有《虛擬真實:沉浸式劇場創作祕笈》。
譯者簡介:
杜秀娟
英國艾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Essex)精神分析(理論)研究博士,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研究所碩士,主修戲劇理論。評論作品見於3P表演藝術網、《中國時報》、《自由時報》與台南人劇團發行刊物《劇場事》。相關獲獎紀錄包括2002年第二屆帝門藝評獎「生活寫作」組入選,2009年國藝會「台灣藝文評論徵選專案」佳作。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推薦序
桃園升格以來,人口成長近20萬人,總人口突破225萬人,是全台人口、產業、交通成長最快的城市,多元族群在這裡共同生活,孕育最豐沛的文化底蘊。
有「鐵玫瑰」稱號的桃園展演中心,是桃園最具規模及專業的劇場,也是桃園最重要的文化地標,展演廳內外多元精彩的活動,豐富市民的藝文生活。每年的「鐵玫瑰藝術節」以創新實驗的演出,探討當代生活各種面向及議題,豐富民眾視野。今年在文化部的支持與我們的努力下,展演廳全面整修升級,提供市民及演藝團隊更優質的劇場環境,攜手邁向鐵玫瑰下一個十年。
除了大型劇場之外,近年來桃園增加多處新興人文展演空間,深具文化歷史內涵且貼近民眾生活。我們導入廣受歡迎的「沉浸式劇場」,為這些場域量身打造一齣齣好戲,邀請觀眾融入作品與環境,體驗一段精彩的劇場旅程,如同本書作者華倫(Jason Warren)在本書所傳達,沉浸式作品透過巧思設計,讓觀眾從被動的觀看者,進而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成為藝術作品的一部分,產生不同的意義。沉浸式作品反映當代生活與思潮,更像是一道任意門,開啟就能體驗不同的藝文時空。
特別感謝藝術節策展人耿一偉先生推薦翻譯此書,為廣大讀者開啟另一扇門窗。在武漢(新型、COVID-19)肺炎疫情嚴峻的時刻,我們衷心為世界平安祈福,也期盼劇場能持續為人們帶來夢想與希望。
桃園市長
鄭文燦
名人推薦:推薦序
桃園升格以來,人口成長近20萬人,總人口突破225萬人,是全台人口、產業、交通成長最快的城市,多元族群在這裡共同生活,孕育最豐沛的文化底蘊。
有「鐵玫瑰」稱號的桃園展演中心,是桃園最具規模及專業的劇場,也是桃園最重要的文化地標,展演廳內外多元精彩的活動,豐富市民的藝文生活。每年的「鐵玫瑰藝術節」以創新實驗的演出,探討當代生活各種面向及議題,豐富民眾視野。今年在文化部的支持與我們的努力下,展演廳全面整修升級,提供市民及演藝團隊更優質的劇場環境,攜手邁向鐵玫瑰下一個十年。
除了大型劇場之外...
推薦序
導言
讓觀眾參與創造
從2018年為桃園鐵玫瑰藝術節策展以來,沉浸式劇場一直是我在委任節目時的一大主軸,三年看下來,這個脈絡很清楚。第一年有團隊黃╱瑞╱漢在機場捷運上演出《過站不下的心理時間》;法國導演Roland Auzet執導,而觀眾須戴耳機在戶外廣場欣賞的《在棉花田的孤寂》;德國導演Gesine Danckwart探索城市、戲劇、虛擬空間互動結合可能性的阿凡達工作坊。2019年有十貳劇場的《即刻救援――倒數計時》,以及里昂國家劇院中心總監Joris Mathieu帶領的沉浸劇場工作坊。至於本書出版的2020年,漂鳥演劇社《萬亞舅舅在__》與艸雨田舞蹈劇場的《共犯在線2.0》也都主打沉浸式劇場的特色。
即使在國外,過去這幾年來,沉浸式劇場作為一種表現的選擇,已經充斥在各大小藝術節。不論這股潮流會延續多久,我不認為這會取代原有的傳統舞台劇演出,但對觀眾來說,的確多了一項新選擇,而這項選擇最大的優勢,是突破原有劇院地理空間的限制。特別是在當代科技與網路的協助之下,沉浸式劇場甚至可以走出室內,在街上、公車上甚至是海邊演出,大大拓展了演出內容的可能性。
如同莎士比亞所強調的,劇場是「一面鏡子……給時代和社會看一看自己的形象和印記。」如果當代大眾的日常生活早已充斥用手機抓寶的AR技術,而VR電影的潮流也在鼓吹新的觀賞角度,直接沉浸在影像世界中,與周遭互動,很難想像成長在這樣媒體環境的新世代,不論是創作還是觀賞劇場,不會把早已存在他們生活中的各種沉浸式經驗帶入劇場當中。這就像二十世紀末的多媒體劇場,不過是將電影美學搬上舞台一樣。
《虛擬真實:沉浸式劇場創作祕笈》對沉浸式劇場的創作,給予來自實務經驗的實用建議。相信透過這本書的出版,能幫助對沉浸式劇場有興趣的創作者,無須從零出發,避免在創作沉浸式劇場時,因為不懂觀眾的觀賞與行動心理,而犯下不必要的錯誤。畢竟在一般的劇場演出中,觀眾與演出的關係是固定的,導演與演員要面對的變數較少且可控制。可是每一部沉浸式作品都會因為故事內容、互動方式、觀賞路線與技術支援的不同,而對觀眾產生不同的要求。這已不是台上演戲給台下觀眾看這麼單純的事。沉浸式劇場與一般劇場最不一樣的地方在於,要創造一個世界,讓觀眾能擁有主動參與的創造性經驗。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拍攝VR電影的風潮方興未艾,即使是影像工作者,也可以在本書找到啟發,因為觀眾不是虛擬的,他有一個身體在抵抗虛擬化。沉浸式劇場之於VR電影,就像舞台劇與電影的關係一樣。
我想策展要作的,也有點類似沉浸式劇場希望達到的目標,即創造一個讓觀眾能在這裡找回自己創造力的世界。我很感謝桃園市政府與桃園展演中心,讓我可以有這樣的自由去想像與創造一個藝術節的可能性。
耿一偉(2020鐵玫瑰藝術節策展人)
導言
讓觀眾參與創造
從2018年為桃園鐵玫瑰藝術節策展以來,沉浸式劇場一直是我在委任節目時的一大主軸,三年看下來,這個脈絡很清楚。第一年有團隊黃╱瑞╱漢在機場捷運上演出《過站不下的心理時間》;法國導演Roland Auzet執導,而觀眾須戴耳機在戶外廣場欣賞的《在棉花田的孤寂》;德國導演Gesine Danckwart探索城市、戲劇、虛擬空間互動結合可能性的阿凡達工作坊。2019年有十貳劇場的《即刻救援――倒數計時》,以及里昂國家劇院中心總監Joris Mathieu帶領的沉浸劇場工作坊。至於本書出版的2020年,漂鳥演劇社《萬亞舅舅在__》與...
作者序
導論
長久以來,沉浸式劇場一直是我的執念。我的背景使我深信它的潛能。我不是背誦莎士比亞長大的,完成高中學業後並沒有馬上進入劇場學校就讀,也從沒有年輕人想在國家劇院導戲的志向。作為一個藝術家,影響我的常常來自劇場成規之外。我相信劇場可以帶給我們的感受,如同十幾歲時第一次聽到最喜歡的唱片一般。我相信劇場可以吸引我們,就像有著最多角色選擇的RPG遊戲一般。我相信劇場可以喚起各種激情,讓觀眾如此來表達他們的熱情,如同黃湯下肚後一場最為激烈的政治爭論。
若你問五個藝術家什麼是沉浸式劇場,你可能得到五種不同的答案。在〈導論〉裡,我們會仔細討論這個詞彙真正的意涵,但有一點叫最多人同意的是,沉浸式劇場是一種讓觀眾更能親近表演的形式。不管是透過在空間中自由地遊走,或者與角色人物直接交談,這些作品邀請觀眾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更加涉入其中,成為藝術性的一部分,而不只是個觀看者(spectator)。
然而,這本書不是我認為什麼是沉浸式劇場的乾澀分析,也不是過去發生什麼樣表演的細數名單。它是為創作劇場的人、藝術家和想創作這種作品的學生而寫,也為對所愛表演注入動力的本質與理念感到興趣的人們而寫。若這本書啟發你去創造你自己的表演,而且讀起來有趣的話,那我就達到我的目的了。
在沉浸式劇場工作的喜悅是還有許多可以發掘之處。你現在手中拿的這本書,是我過去一些年來的實驗與計畫的成果,但我也對那些有待發現的面向而興奮。能夠在如此未知的領域工作是一種榮幸,每個計畫都是進行真正創新的機會。透過極大的錯誤和完全預期之外的成功,我已經獲得一套原理,可以產生出好的沉浸式劇場。我的目的是幫助你打造你自己的信念,以及創作出屬於你自己具回應性與豐富的世界。
什麼是沉浸式劇場?
在開始創作沉浸式作品以前,我們應該決定什麼是沉浸式劇場。每個人都把它掛在嘴上,每五分鐘就宣告有一場新的「沉浸式」演出,而且票卷銷售一空。如果你去看過其中幾齣,就會知道它們通常都不太相似。
我曾經參與互動式演出,與25個人被關在一個房間裡,被強迫做出一個會改變故事的道德決定:我控制著一個小島,努力與試圖逼迫我放棄鈾礦的超級強權相對抗,不向他們屈服;在倫敦黑暗的地底下,被陰影怪獸追趕;或眼睜睜看著我的神話父母落入謀殺的世仇戰。這些都被高舉為沉浸式作品,但它們一點都不相像。這些製作沒有一種統一的空間形式。某些作品中,觀眾被限制在一個房間,而在其他的作品,他們則可自由漫遊;有時候我們可以影響故事,有時候則是純粹的觀者。然而所有這些,都是沉浸式。
在所有這些我們稱為沉浸式的作品中,我看到共同的線索。這些作品在兩方面上有所(或者試圖要)創新:觀眾的角色和如何使用劇場的空間。在這些線索中,意圖和成就上有著無止盡的變化,但我們可以作出一些一般性的假設:觀眾不太可能排排坐面對舞台;我們可能不期待觀眾一路保持沉默,然後在劇終拍手;演員更不可能透過舞台邊緣不可見的「第四面牆」與觀眾分開。問題在於我們可以指出無數個不是沉浸式作品的例子,有時候這個形式好像是由否定法來界定;也就是辨識出什麼不是沉浸式,剩下的就可以用來作為我們的定義。
我覺得這幫了倒忙。對我而言,沉浸式劇場是我們做表演時,一種特別的精神。當一個劇團實驗著劇場的形式,設計手法將觀眾更拉入其中,這個製作就成為了沉浸式。所以,在這本書中,讓我們先同意放下關於定義和類型的爭辯。你的作品將會是沉浸式,因為你覺得它是。一切順利的話,這部作品不會像任何我們尚未看過的沉浸式劇場。
話雖如此,我鼓勵你超越目前的定義。創造你自己的詞彙,用文字定義你的新藝術形式,真確地切入你正在創作的核心。「沉浸式」已經遭遇反彈,可能已經成為一個無意義的字眼。你的媒介是什麼?互動劇場(Interactive Theatre)、兩難劇場(Dilemma Theatre)、另類世界展演(Alternate World Exhibit)……?因為,比起使用現存给定的詞彙,我們往往可以產生更好的詞彙。
關於本書
已經存在的形式說得夠多了。這本書是要幫助你創造一個因為你的努力而即將存在的作品。本書分為五章,第一章〈開始〉幫助你聚焦於想要創作什麼樣的作品,之後的每章都會集中討論創造自己的沉浸式劇場時,需要考慮的不同挑戰和機會。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次序閱讀,但是請記住,我有時候會用到前面章節介紹的概念。若你需要提醒,書末的詞彙表可以提供這些字詞的快速參考。詞彙表中的字詞將會在書中用粗黑體表示。
第二章〈靈活的空間〉鼓勵你在作品中創新地運用自由移動的觀眾。我們不會僅僅說「你可以到任何地方」,而是探討如何使用這個行動自由來達到你要的好處。我們會討論微妙地影響到觀眾的行動;如何有機地分開(Split)與再聚集觀眾;如何使用你的空間來產生從心底浮上的情緒效果。不管你是要規劃有許多房間的大型探索,或者緊密濃縮在單一房間的故事,這章的內容將幫助你打造環境。
第三章〈鮮活的選擇〉探討觀眾的自由意志和失控混亂之間的難解界線。我們討論如何「挑選」’觀眾,讓他們在扮演自己的角色時,變成作品中有功能且有趣的部份。我們指出如何鼓勵困惑或害羞的參與者走出他們的保護殼,以及如何微妙地管制放蕩不羈的觀眾。
第四章〈快活的排演〉把工作帶回到排練場。這章將介紹幫助你管理諸多排演繁瑣細節的技巧,以及為演員準備面對預期外狀況的練習。這一切都列入有效的流程表裡,規劃如何在有限的工作時間裡得到最高效益。
第五章〈樂活在表演之外〉把我們帶到現場演出之外。有無限的機會能把你的作品擴展到觀眾的客廳和他們居住的街道。本章將探索如何做到這些,這些機會又如何讓你的觀眾幫助宣傳你的作品。
這本書不是……
這本書不是傳統上關於如何導、演或製作的一套指令。《虛擬真實:沉浸式劇場創作祕笈》關注的是沉浸式劇場外加到劇場製作歷程中的額外要求和特殊挑戰。
本書預設讀者對劇場基本概念有某種程度的熟悉,你不必是有名的演員或導演才能了解和使用書中的概念,但的確需要對表演核心概念有所掌握。比如,我不會說如何在作品中扮演人物,但我會討論如何給寫好的角色互動的生命,讓跟觀眾間沒有定稿的互動成為可能。我不會提到如何在劇場製作中使用光線的基本手法,但我會提到如何使用光源,去影響自由漫遊的觀眾前往你要他們走去的地方。
這本書也預設了「無方法論」(methodology-agnostic),我不期待你受過史坦尼斯拉夫斯基(Stanislavsky)、布萊希特(Brecht)、亞陶(Artaud)、利特伍德(Littlewood)或其他什麼表演方法的訓練。《虛擬真實》裡的技巧都可以運用在你的藝術創作,不管它是基於什麼方法。
導論
長久以來,沉浸式劇場一直是我的執念。我的背景使我深信它的潛能。我不是背誦莎士比亞長大的,完成高中學業後並沒有馬上進入劇場學校就讀,也從沒有年輕人想在國家劇院導戲的志向。作為一個藝術家,影響我的常常來自劇場成規之外。我相信劇場可以帶給我們的感受,如同十幾歲時第一次聽到最喜歡的唱片一般。我相信劇場可以吸引我們,就像有著最多角色選擇的RPG遊戲一般。我相信劇場可以喚起各種激情,讓觀眾如此來表達他們的熱情,如同黃湯下肚後一場最為激烈的政治爭論。
若你問五個藝術家什麼是沉浸式劇場,你可能得到五種...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會員均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換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辦理退換貨時,請保持商品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本身、贈品、贈票、附件、內外包裝、保證書、隨貨文件等)一併寄回。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