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作者於中國白鹿洞演說之講稿,與稍早出版的《近思錄通解》可說是姊妹作。《通解》為學術著作,難免較為謹嚴,《講演錄》為演講紀錄,自然較為活潑。
作者言:「今年是朱文公八百八十歲誕辰,東亞各地有一連串的慶祝活動,朱子學從十三世紀到十九世紀,一直是東亞文化圈的主流思想,更是東亞儒學的靈魂。《近思錄通解》與《白鹿洞講演錄》這兩本書的出版,也算是我身為朱子後人「善繼其志」,而「無忝爾所生」了。」
作者簡介:
朱高正
朱博士出生於臺灣省雲林縣,是土生土長的臺灣本省籍人士,為南宋大儒朱熹第26代孫。臺灣前立法委員。畢業於臺灣大學法律系並獲得德國波恩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主攻對康德哲學的研究,出版過多部關於康德的學術著作。此外,對《易經》也研究頗深,是國際易學聯合研究會副會長、東方國際易學研究院董事長。著有:《周易六十四卦通解》、《易經白話例解》、《近思錄通解 (首冊)》、《近思錄通解 二冊》(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等書。
章節試閱
白鹿洞書院講演錄第一講(節錄)
〈白鹿洞書院揭示〉的當代意義
—重新解讀近世東亞高校的共同校訓
〈白鹿洞書院揭示〉已有八百三十年歷史
為了讓大家瞭解〈白鹿洞書院揭示〉,我在這兒先跟大家說明一下背景。朱熹是在淳煕六年(西元一一七九年)以秘書郎權知南康軍州事的身分,來接任南康軍的知軍,翌年修復了白鹿洞書院,並親自題寫〈白鹿洞書院揭示〉。事實上,朱熹在淳熙二年,也就是他四十六歲時,已經把《近思錄》這本書編出來了,《近思錄》這本書表面上是他跟呂祖謙用一個月的時間合編的,其實,一個月的時間不可能編出這一本《近思錄》。他是準備了很久的,只不過是在淳熙二年的四月初,他的好朋友呂祖謙從浙江金華來到福建崇安看他的時候,他就拉著呂祖謙,掛了呂祖謙的名字,因為呂祖謙在浙東的政、學兩界是非常有影響力的。用他們兩個人的名義一起來編這本書,編完之後,就一道赴信州府(今江西省上饒地區)鉛山的鵝湖寺去跟陸九淵兄弟論學。其實,我是研究康德的專家,要我去摘錄康德一、兩百條最具代表性的言論,談何容易?而朱熹一個人竟然能夠對北宋最傑出的四位大儒,從他們留下的十四部鉅著中,摘錄出六百二十二條,並按照他個人對理學的理解,將這六百二十二條分編在十四卷之中,而且摘錄得極為精當,不愧是大家手筆。過了四年之後,朱熹來到南康這個地方,興復白鹿洞書院,其實我告訴大家,大家只要研讀《近思錄》之後,再來看〈白鹿洞書院揭示〉,你就可以一目了然。
《近思錄》這本書,對現代人來講,可能變得很陌生了,我一輩子第一次接觸《近思錄》這本書是我唸高三的時候。《近思錄》是怎樣的一本書,我簡單跟大家講,其實就是朱熹把「北宋五子」,即北宋最傑出的五位大儒,挑出了四位,就是周敦頤,程顥、程頤兩兄弟,再加上張載。朱熹在編《近思錄》的時候,希望學者不要好高騖遠,而應循序漸進,而偏偏「北宋五子」之一的邵雍是研究《易經》裏數學派的巨擘,智慧很高,他不鼓勵一般的初學者從邵雍學起。為什麼書名叫《近思錄》,它是採用《論語》裏子夏講的一段話:「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我們人要做學問,要修身養性,不要一開始就做些太難、太高的題目,而應該從你身邊周圍的事情一步一步由易而難、由近而遠、由小而大、由簡而繁,循序漸進。他認為,學不可躐等,教學生也不要躐等,要一步一步來。所以說,大家仔細看,朱熹一輩子最用心注解的書,公認是《四書章句集註》。在《四書章句集註》裏面,他花時間花得最長,用力用得最深,非《大學》莫屬。大家知道,《大學》講的就是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也就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朱熹為《大學》這本書,還特意為第五章補了一段《格物致知傳》,這一段真是千古名作,才一百三十四個字,但是這一段文字,大家有空儘量要把它背下來,因為不論學什麼東西都離不開這段話。我打個比方,我喜愛太極拳,我就把《格物致知傳》這段文字給太極宗師級的人物看,他們一看也非常認同。不僅是讀書、練拳、做人而已,學習任何事情都是同樣的道理。其中有一段話:「是以《大學》始教,必使學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窮之,以求至乎其極。」我們在學什麼東西的時候,一定是從簡單的、已經知道的義理為基礎,然後繼續推擴它,把它推到極至。然後說:「至於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貫通焉,則眾物之表裏精粗無不到,而吾心之全體大用無不明矣。」只要你工夫用到了家,就會突然頓悟。「此謂物格,此謂知之至也。」這就叫格物窮理。朱熹講得很清楚,致知與格物是同一件事:「格物」講的是我們要窮究事物之理;而「致知」是要讓我們人心能知的作用發揮到極至。哲學上講的心物問題,就是從這裏來的。我在這裏告訴大家,其實格、致、誠、正都是為了修身,修身之後幹嘛?推以及人,要能齊家,能治國,然後能平天下,把你所得的分享給別人,讓至理大道能夠推行於天下。這點很重要,剛才我講修身課,修身是最重要的,就如《大學》所說的:「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脩身為本」。
我們再來看看,《近思錄》中的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等四個人,有什麼關係呀?簡單跟大家說一下。周敦頤年紀最大,二程兄弟的爸爸程珦一看到周敦頤時,發現這個人不簡單。大家記住,周敦頤也當過南康知軍,比程顥年長十五歲。程珦認為周敦頤人品高潔,學問淵博,就積極結交周敦頤為友,並在程顥十五歲,程頤十四歲時,安排他們兩兄弟跟著周敦頤學習,也就是說周敦頤跟二程的關係是師生關係,而這種關係,就我的研究還是一輩子的師生關係。有人說,程顥、程頤只跟周敦頤學過幾年,這是不符史實的。程頤十八歲時就已經名滿天下,他在游京師的時候,我們書院文化有個關鍵人物胡瑗,即胡安定,他在太學裏題試諸生說,在孔門弟子裏,孔子最欣賞顏回,孔子為什麼不稱讚別人,而特別稱讚顏回呢?到底顏回學的跟別人有什麼不一樣呢?程頤就寫了一篇〈顏子所好何學論〉。胡安定先生一看到他的文章,大為賞識,馬上約見,並聘他為學職。呂祖謙的五代先祖呂希哲那時跟程頤雖是同學,但就已經向程頤執弟子禮,所以二程很早就有名氣了。張載的年紀比程顥大十二歲,程氏兄弟要叫他表叔,張載就是程珦的表弟。但是張載從學術傳承來講,是二程的弟子,受到他們兄弟倆的點化。《近思錄》這本書,就是朱熹把北宋五子的書都讀完後,除了邵雍以外,將其他四位先賢,把他們的著作、言論與事蹟值得後人學習的,挑選出六百二十二條,並將它們分編為十四卷,其實這就是朱熹所重構的理學,也是朱熹版的《大學》。後來明朝、清朝所編纂的《性理大全》、《性理精義》無不是按照朱熹《近思錄》的順序來安排的。所以《四庫全書》推崇《近思錄》為「性理諸書之祖」,從此以後,所有講性理的書籍都是按照《近思錄》的順序來安排的,也因為《近思錄》將濂、洛、關的理學領軍人物的思想精髓匯編成中國史上第一部哲學選輯,朱熹因此成為集理學之大成者。
白鹿洞書院講演錄第一講(節錄)
〈白鹿洞書院揭示〉的當代意義
—重新解讀近世東亞高校的共同校訓
〈白鹿洞書院揭示〉已有八百三十年歷史
為了讓大家瞭解〈白鹿洞書院揭示〉,我在這兒先跟大家說明一下背景。朱熹是在淳煕六年(西元一一七九年)以秘書郎權知南康軍州事的身分,來接任南康軍的知軍,翌年修復了白鹿洞書院,並親自題寫〈白鹿洞書院揭示〉。事實上,朱熹在淳熙二年,也就是他四十六歲時,已經把《近思錄》這本書編出來了,《近思錄》這本書表面上是他跟呂祖謙用一個月的時間合編的,其實,一個月的時間不...
目錄
作者簡介
序一 陳來
序二 鄭翔
第一講 〈白鹿洞書院揭示〉的當代意義—重新解讀近世東亞高校的共同校訓
第二講 從《近思錄》看新儒學的發展
第三講 近世歐陸理性主義與新儒學的會通
第四講 「格物致知」與全方位的讀書法
第五講 理學中「存養」與「克己復禮」的工夫
附錄一 聯邦德國的公民教育
附錄二 朱子學對現代人修身的意義
附錄三 從新儒學談太極拳
附錄四 新儒學對中國現代化與重建國際秩序的意義
跋 朱高正
作者簡介
序一 陳來
序二 鄭翔
第一講 〈白鹿洞書院揭示〉的當代意義—重新解讀近世東亞高校的共同校訓
第二講 從《近思錄》看新儒學的發展
第三講 近世歐陸理性主義與新儒學的會通
第四講 「格物致知」與全方位的讀書法
第五講 理學中「存養」與「克己復禮」的工夫
附錄一 聯邦德國的公民教育
附錄二 朱子學對現代人修身的意義
附錄三 從新儒學談太極拳
附錄四 新儒學對中國現代化與重建國際秩序的意義
跋 朱高正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