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長達5年後再次推出人文類新書《我這一代人》,
可以說構成了人文書寫的三部曲。
這一次,胡晴舫把鏡頭轉向了台灣的中生代,這一代人成長於七八十年代迅速現代化的台灣,不管有無中國背景,都乘坐全球化這趟列車往返於臺北、上海、北京和香港之間。經由記錄、拍照,加以比較和反省,思考自己到底是誰?
胡晴舫寫道,『引我好奇的卻是一個人如何在所謂兩岸三地的社會中游走。當他撘上飛機、飛機落地後的每一次旅程,他如何維持、或重新塑造他的社會身分;他如何說服陌生人,他就是他所說的那個人。』
而她自己,又是如何的看上海、北京、香港這些形形色色戴著不同印記的中國人,以及,從台灣出發,如何穿梭往返後,再度返回臺北。思考島嶼台灣這塊土地的價值,思考人類到底該如何面對它的神祇。
作者簡介:
胡晴舫
出生於台北,台大外文系畢業後即赴美國威斯康辛大學就讀戲劇學碩士。1999年移居香港。從事文化評論、銷售及散文寫作。在兩岸三地以及新加坡的中文媒體上發表專欄文章。已出版《旅人》、《她》、《機械時代》、《辦公室》、《人間喜劇》等。作者目前居住在東京。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推薦序作者
李歐梵:
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是美國漢學界屈指可數的重量級學者。於哈佛大學退休之後,現任香港中文大學韋倫講座教授。他先後出版有中英文著作《西潮的彼岸》、《浪漫之餘》、《現代性的追求》、《上海摩登》等近二十種,並出版有長篇小說《范柳原懺情錄》、《東方獵手》。可堪稱當代華人文學之祭酒。
吳叡人:
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現為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長期關懷台灣社會與政治,尤其是台灣人的國族發展與認同問題。他翻譯Benedict Anderson的經典名著『想像的共同體』,擴展了國人對認同問題的瞭解,可說是極具代表性的公共知識份子。
名人推薦:推薦序作者
李歐梵:
台灣大學外文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是美國漢學界屈指可數的重量級學者。於哈佛大學退休之後,現任香港中文大學韋倫講座教授。他先後出版有中英文著作《西潮的彼岸》、《浪漫之餘》、《現代性的追求》、《上海摩登》等近二十種,並出版有長篇小說《范柳原懺情錄》、《東方獵手》。可堪稱當代華人文學之祭酒。
吳叡人:
美國芝加哥大學政治學博士,現為中研院台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長期關懷台灣社會與政治,尤其是台灣人的國族發展與認同問題。他翻譯Benedict Anderson的經典名著『想像的共同...
章節試閱
台灣人在上海
住進淮海路上的小公寓,天天經過宋慶齡紀念館。之後,兩個月,有人告訴我,這條路就是往昔大名鼎鼎的霞飛路。我的反應有點茫然。另一天下午,和朋友路過一間其貌不揚的舊公寓,手裏提著一袋水梨,沒有絲毫預警的情況下,忽然,朋友指著那棟建築物,隨口說那是當年張愛玲居住的常德公寓。我一身家常,完全缺少心理準備。把裝水梨的便宜塑膠袋換手拎,扯一下身上邋遢的襯衫,我尷尬胡亂點頭,算是聽見了。晚上,走過裝修過度新穎的靜安寺,對面一棟稍嫌俗氣的粉紅色大廈,樓下停了許多計程車,司機們站在車外,三五成群,抽煙聊天。夜很深,街很靜,街道顯得很空。啊,這曾是杜月笙的百樂門大舞廳,有人悄悄地在耳邊說。我擡頭。
我對上海一無所知。
從來沒有想過我會住進上海的公寓。雖然我喜歡的中文作家很多跟上海有關。但整件事卻是個意外。在我還沒理解發生什麽事情之前,我已經從烏魯木齊路買饅頭和菜瓜布,去華山路轉角上館子,到吳中路挑選窗簾和沙發布,上衡山路剪髮,還在東台路古董市場殺價,爲了一只看上去就是假古董的機械鐘。我讓老闆算我便宜些,因爲我不是觀光客,我只是要擺自己家裏用的。我一本正經地說。五分鐘後,我達到我的目的。
即便把這只老洋鐘擱在我的電視櫃上,我依舊沒有意識到我已經住在上海。我天天在那些法國梧桐林蔭夾道的老街上散步,享受初秋夜晚的誘人氣息。各色各樣雖然古老依然漂亮的小樓房嫺靜地站在兩旁,或隔著一方恬靜院子,或直接從我的頭頂俯瞰,拿她們夜晚發亮的眼眸,通過時光隧道,帶點好奇但十分節制,不緊不慢地注視著我這個陌生人,從她們的眼皮底下漫步走過。多少年,多少夜晚,多少毫不相干的陌生人,闖入,驚鴻一瞥她們生命不同時期的風采,又迅速離開。當然,她們的外表有些老了,可骨頭仍硬,穿過樹葉的微風也還那麽輕柔穩定,彷佛時光不曾流逝。無數平常人的愛欲生死天天在她們鼻下活生生進行著,她們早已學會無動於衷。
我讓我的腦子活動著。如一般異鄉人該有的反應。想把腦海裏所有曾經讀過關於上海的書本段落,默默重新溫習一遍,隨即埋怨自己不爭氣的記憶力,焦躁地想要去書店搜刮一些關於這座城市的書籍,好好惡補一番。
我其實不懂這個城市。
而我已經進入它的管轄地,成爲它的子民。遠在我理解上海之前。遠在我對上海有任何想象力之前。遠在我知道有多少臺灣人已經來到這個城市之前。
最後一點,很快,我立刻有了感覺。我看見他們在城市街道上開了麵包店、泡沫紅茶店、洗衣店、照相館,聽見他們在餐廳高談闊論臺灣政治與電腦軟體,一家叫「真鍋」的連鎖咖啡店裏擺著聯合報和中國時報供人閱覽,俱樂部與夜總會裏跟上海小姐面貼面跳熱舞的中年人說一口臺灣國語,當走進法國人開的超級市場加樂福時,那些標準臺灣話給了我一個錯覺,以爲自己在臺北縣的汐止。無論,我去到哪間店,他們都會告訴我,他們剛剛才做完一個臺灣人的生意。書報攤上,包括新民晚報周刊等雜誌,標題印得鬥大:上海新移民,臺灣人。
這些臺灣來的上海新住民,先是男人隻身前來工作,不多幾年,便個個在上海置産,舉家搬遷。無論食衣住行,他們輕易融入上海市景,無一不慣。甚至,很多臺灣人因爲在上海住得太習慣而覺得不習慣。當初到大陸之前種種臆測,竟然不發生效用。
可是,當臺灣人走在路上,無須開口,就能讓別人輕易猜測出他們的來歷。他們身上有一種氣味,肢體有一種語言,臉孔有一種神情,透露他們的臺灣背景。他們走到哪里都四處張望,喜好評論,內容不外乎是拿上海跟臺灣做番比較。例如,他們見著了上海的舊建築,就會提臺灣的違章建築;搭了上海地鐵,就要提臺北捷運;吃了一道上海菜,就要說臺灣也有;看了上海的電視,就談臺灣媒體。
他們越辨認上海的面目,就越花時間描述臺灣社會的長相。好像,他們不能單獨認識上海,除非他們將兩座城市放在一起,他們才能瞭解上海。
我不由得想到美國作家亨利詹姆斯筆下那些十九世紀在歐洲的美國人。歐洲是他們文化的源頭。當他們去到歐洲,見到那些古老的建築、美麗的雕像、綠草如茵的花園,他們感到親切,熟悉,安詳。那些文化氣息,聞上去就如他們祖母身上的氣味,令他們有股回家的舒適感。踏上歐洲土地的美國人,很難不深深被歐洲吸引。那是一個魔圈,只能選擇進去或者出來,不可能又要沈醉,又要清醒。於是,那些美國人就感到痛苦了。因爲他們既爲歐洲深厚的魅力所俘虜,同時又有強烈欲望想要將自己獨立開來,成就一個美國文化。他們希望有一個嶄新的國家,一個嶄新的文化身份,一個嶄新的民族。他們仰慕歐洲文化,可是他們不願意老是當別人的跟屁蟲。他們渴望創新。然而,在那個年代,他們的文化自信心卻還未完全建立──這至少還要等到一次世界大戰打完之後,才靠經濟力量逐漸確立。
亨利詹姆斯就寫這些在歐洲的美國人。他們有時自卑,覺得歐洲什麽都好,美國什麽都不如;有時自大,認爲歐洲是一個過度腐敗的舊世界,糟蹋自由的定義,缺乏生氣,而美國卻代表了一股清新的道德力量,嚴格而正直;上一刻鐘,他們想盡辦法留在歐洲,讚美歐洲改變了自己氣質的深度與對美的鑒賞力,下一刻鍾,他們抱怨這塊大陸的繁文縟節,批評住在上面的人們對男女關係不夠謹慎,表達亟欲回家的意念。重要的是,他們總是在談論自己。在巴黎的咖啡館,在倫敦溫暖的一間小客廳,在維也納的一輛馬車,在威尼斯的貢多拉舟,那些美國人焦慮地討論著自己是誰,誰又是自己。
渡過了寬闊的大西洋,他們不是來發現歐洲(事實上,就歐洲這支文明系統的觀點,是歐洲在1492年發現了美洲),他們是來發現自己。
歐洲提醒了他們,身份,其實是一件在美國獨立之後還沒有被完全回答的問題。
住在上海的臺灣人與十九世紀在歐洲的美國人有著相似的處境。臺灣人一方面在上海處處發現自己自小熟稔、乃至個人嚮往的文化痕迹,迷醉於這座城市的風華,一方面卻又想要保持某種程度上的獨立,努力要置身事外,不被歷史幻覺所捲入。臺灣人面對上海的猶疑,正因爲文化上的輕易跨越,更烘托出政治岐異的進退兩難。臺灣社會的歷史情境又比十九世紀的美國來得更棘手。至少,當時的美國已確立是一個國家,而在二十一世紀的此刻,臺灣的國家認同仍在擺蕩,仍懸疑未定,仍處於撕裂狀態。
一個臺灣人去到上海,他不確定自己是否應該大力擁抱這座城市,還是應該保持冷漠的旁觀者地位。因爲他猜不清他在這座城市的未來。原因是他想不到自己社會的將來。
臺灣人其實「愛上過」無數的境外城市,例如東京,例如紐約,例如巴黎。傳媒熱情如火地炒作這些城市的美處,從來也沒被人指著鼻子罵過媚俗。移居曼谷的臺灣人數目可能高過前往上海者。為何對上海的熱情會夾帶爭議,正好強烈反應了臺灣人自己這份對上海說不清的情結。面對上海,臺灣人拿捏不准自己的態度,因爲我們還不知道自己跟他們的關係,或說,我們還未決定自己該跟對方維持如何的一份關係。因爲我們還未琢磨出自己是誰。
這份情結反映到整個社會的輿論,就是針對上海大張旗鼓、熱鬧滾滾的討論。有人皺眉頭批評上海其實一點也不迷人,有人爭辯上海生活環境實在很差,有人懷疑上海能否有資格稱做國際大都會,有人警告共產黨的宣傳伎倆,有人說臺灣人來上海當貴族、剝削大陸民工。意見紛紛雜雜,看似討論上海,其實都在討論臺灣。如同那些亨利詹姆斯的小說人物,說是巴黎晨間的迷霧使人迷惘,又說是威尼斯夕陽讓人失去現實感,其實是主人翁自己在迷惘,是主人翁想要介定自己的現實究竟是個什麽東西。這跟羅浮宮的收藏品無關。跟倫敦攝政路的琳琅商店無關。跟坎城適不適合夏日度假無關。這只跟美國人的定義有關。
一切,一切,關於上海的爭論,無非都是臺灣人在找尋自己。
如果,我們知道我們是誰,上海徐匯區的梧桐綠蔭就只會涼爽而甜蜜;如果我們知道我們的未來,上海外灘的西方建築就只是宏偉莊嚴,而不是「一堆破房子」;如果我們終能擺脫歷史與政治對個人的操弄,上海小市民的生活就會構成一幅有趣的現代清明上河圖,而不是我們極力想要挑剔的物件。如果,我們對自己舒服,整個世界就會成爲澄淨而明亮的一塊居住地,上海就和其他城市如東京、紐約、巴黎、倫敦、孟買一樣,是我們可以勇敢探訪、不害怕迷失自己的地方。
而,我必須承認,這是多麽不容易做到的一件事。
台灣人在上海
住進淮海路上的小公寓,天天經過宋慶齡紀念館。之後,兩個月,有人告訴我,這條路就是往昔大名鼎鼎的霞飛路。我的反應有點茫然。另一天下午,和朋友路過一間其貌不揚的舊公寓,手裏提著一袋水梨,沒有絲毫預警的情況下,忽然,朋友指著那棟建築物,隨口說那是當年張愛玲居住的常德公寓。我一身家常,完全缺少心理準備。把裝水梨的便宜塑膠袋換手拎,扯一下身上邋遢的襯衫,我尷尬胡亂點頭,算是聽見了。晚上,走過裝修過度新穎的靜安寺,對面一棟稍嫌俗氣的粉紅色大廈,樓下停了許多計程車,司機們站在車外,三五成群,抽煙...
目錄
目錄
引言:我這一代人—03
第一:台灣人在上海—08
台灣人在上海
在餐廳倒酒的台灣男人
你家電錶跑太快
不排隊有原因
宋小姐
我俩沒有明天
昔日八國聯軍今日只愛老中國
第二:誰的北京城—21
誰的北京城
世界第一在中國
計程車司所要的社會正義
農民白領
夜裡,天使墮落的聲音
流浪到北京
哈利波特歷險記
白人在北京的骯髒二十四小時
北京洗腳店
政府公關顧問
什麼都做也什麼都不做
建築主題樂園
第三:我是誰—43
借來的時光
要飲茶也要投票
陸羽茶室殺人事件
北方來的知識分子
釣魚台賓館
中國蜘蛛俠
中國文化變成一組髒字
人人都是名媛富商
我們都是中國人
第四:島嶼邊緣的中國—62
中國經驗
活著
蕩婦還是聖女
中國藝術童話
文化三味
窮人家的孩子
城鄉差序
純真野蠻人
第五:台灣教會我的事—77
言論自由不過是另一個故事版本
弱者的滅頂和強者的生還
我們其實一點都不無辜
我的身體
誰動了我們的社會記憶
台灣教會我的事
結語:人類和它的神祇—87
目錄
引言:我這一代人—03
第一:台灣人在上海—08
台灣人在上海
在餐廳倒酒的台灣男人
你家電錶跑太快
不排隊有原因
宋小姐
我俩沒有明天
昔日八國聯軍今日只愛老中國
第二:誰的北京城—21
誰的北京城
世界第一在中國
計程車司所要的社會正義
農民白領
夜裡,天使墮落的聲音
流浪到北京
哈利波特歷險記
白人在北京的骯髒二十四小時
北京洗腳店
政府公關顧問
什麼都做也什麼都不做
建築主題樂園
第三:我是誰—43
借來的時光
要飲茶也要投票
陸羽茶室殺人事件
北方來的知識分子
釣魚台賓館
中...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