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啊,迭迭沓沓的回憶,是那些蜈蚣的腳印。
請不要問我記憶是什麼?真實是什麼?創作是什麼?
我只想為這每一隻小腳,默默穿上一隻小襪子,小鞋子。」──宇文正
有了溫情作為支點,方能照看生命、舉重若輕
世界有時殘酷有時溫柔,幸而世上仍有人保持坦率與純淨,無論外頭如何崩毀瘋魔,宇文正總保持柔美的感情,平靜地與世界對話,那些和她相遇的人的美好,都住在她的心中。
有些人寫顛倒的夢境,有些人編織遙遠的傳奇,然而,宇文正只是腳踏實地說一個平凡的故事,譬如在午後的茶杯旁,提筆寫下人情之間的美好。
宇文正的筆觸看似清淺,卻饒富深意,漣漪處處,香風細細。一顆敏銳的心,一雙傾聽的耳朵,她細細撿拾過往時光在心中留下的影子。那些住在她心中的親密的人,都成為舞台上曖曖溫柔光芒的角色,共同演繹美麗的人生。
【這些人住在我們心中】
「媽媽一生,不曾正式上班工作過,以不間斷的各式家庭代工,加上爸爸微薄的薪水,讓三個兒女接受高等教育。因為父親獨自渡海來台,她一生沒有公婆姑嫂、沒有同事,不懂得人際之間的幽微,不知爭鬥,她最後的代工任務,是純真的嬰孩,以致她離開這世間時,仍然純真得像孩子一樣……」
──在最壞之處看到歡笑,對人間總是寬容,是母親以畢生演繹的純真智慧
「比賽那天,我跟Superman各躺一張墊子上,由一個同學按住腳踝,兩手放在頭後。Superman非常木訥,莫名其妙被抓來跟一個瘦弱的女生比仰臥起坐,他抓抓頭,嘆口氣,大概想三分鐘就可以把她打發了吧。我們同步,他做一個我便做一個,這一做,四百個,他喘著氣,終於起不來了……」
──那個男生後來成為我的老公。現在,我不免想:到底是誰贏了呢?
「我想,她心裡頭一定有某一個東西脫落了,在第一次意外落榜時就脫落了,她始終沒有找回相應的螺絲,無法好好地重新栓上。我想起以前她姊姊老罵她『魂不守舍』,她本來就不積極的人生,變得更虛無恍惚。我不確知她丟失的那東西是什麼,只覺得那場瓦斯意外,對她而言,其實在她高中畢業前後,甚至更早就已經埋藏,多年後那一氧化碳才洩漏出來,窒息了她逐漸封閉的生命……」
──有時我幻想,故友秋其實是另一個我,那個潛意識中想要成為的我;而我是她的另一面?
「公公叨念我,有駕照卻不肯練開車!……我心想:誰累啊!嘆口氣:『我存在的意義,就是他累的時候可以接手開車嗎?』以為公公一定否認不是這樣的,心直口快的公公果然宇宙無敵:『當然啊!』我投降。倒是婆婆聽不下去,突然激憤說道:『她下班回來還要煮飯做便當,哪有時間去開什麼車!你有沒有良心!?』」
──婆婆的世界,半徑非常的小,念茲在茲的都是兒女。直到做祖父母了,女性意識好像忽然醒覺……
「楊牧先生曾在一次聚會中聽人喊我『文正』,不以為然說道:『要就稱宇文正,或者稱呼本名,不要叫文正,文正是人死後的諡號啊!』……這個筆名真有用,即使面對第一次見面的人,還可因為宇文姓氏少見而討論一番,甚至接受對方對我族裔、來歷的考證,免除無話可說的尷尬……」
──啊,若真有此諡號,也不枉此生啊。
【本書特色】
卷一「讓青春嬉戲在墓門之外」描述童年,回憶父母與眷村
卷二「啊!盪鞦韆」散寫生平,與求學時候的點滴
卷三「故事」歷數行遊,也寫與先生、小孩的逗趣家事
卷四「落日看花回」回顧一路走來的寫作夢與生涯,在編輯台上相遇形色之人。
作者簡介:
宇文正
本名鄭瑜雯,福建林森人,東海大學中文系畢業、南加大東亞所碩士,現任聯合報副刊組主任。
著有短篇小說集《貓的年代》、《台北下雪了》、《幽室裡的愛情》、《台北卡農》;散文集《這是誰家的孩子》、《顛倒夢想》、《我將如何記憶你》、《丁香一樣的顏色》;長篇小說《在月光下飛翔》;傳記《永遠的童話──琦君傳》及童書等多種。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名家推薦】
這本散文集,容納一顆完整無瑕的女兒心。縱然已經是人妻與人母,她看待世界的方法,仍然保持眷村時代的純淨之眼。她成長時期,獲得的知識啟蒙,似乎也影響後來的成人世界。對於生活的殘缺,感情的開落,總是懷抱著異於常人的一種寬容。──陳芳明
風雨行路,有家人陪伴扶持,這個丁香一樣的姑娘,笑靨春風,衣裾飄飄,雨巷裡仍是頹圮的籬牆,但她並不愁怨或嘆息。正像書前小序說的,這一生迭迭沓沓的回憶,是蜈蚣的腳印,她只想為這每一隻小腳,默默穿上一隻小襪子,小鞋子。──張瑞芬
她總是看到『美好』的,『歡笑』的那面,她的散文因此常給人『好笑』的印象,明亮的感覺,在我看來,還非常天真。這年紀的天真是被人生歷練過的,不是十幾二十的不識愁滋味。天底下沒有幾個會勺水的傻丫頭(也沒有幾個能做四百下仰臥起坐的superwoman),我因此特別珍惜宇文的散文。──鍾怡雯
魏晉人形容人,說「空谷之白駒,幽夜之逸光」,我想宇文正的散文,就有這樣的自由、秀逸與光輝。她穿行過時間的芙渠,現代的冷酷峽谷,無論懷人、傷逝 、慨史,都帶著對這人世的喜歡和暖意。一種寬諒和不忍。我讀她此書諸篇,常浮現如「綠螘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這種唐人的爽颯、多情和義氣,在這貧血灰澹的時代,真是珍貴。──駱以軍
名人推薦:【名家推薦】
這本散文集,容納一顆完整無瑕的女兒心。縱然已經是人妻與人母,她看待世界的方法,仍然保持眷村時代的純淨之眼。她成長時期,獲得的知識啟蒙,似乎也影響後來的成人世界。對於生活的殘缺,感情的開落,總是懷抱著異於常人的一種寬容。──陳芳明
風雨行路,有家人陪伴扶持,這個丁香一樣的姑娘,笑靨春風,衣裾飄飄,雨巷裡仍是頹圮的籬牆,但她並不愁怨或嘆息。正像書前小序說的,這一生迭迭沓沓的回憶,是蜈蚣的腳印,她只想為這每一隻小腳,默默穿上一隻小襪子,小鞋子。──張瑞芬
她總是看到『美好』...
章節試閱
讓青春嬉戲在墓門之外
他對我說,他把父母的骨灰撒在渤海裡了。
流亡作家蘇曉康來到台北,邀他參加文學沙龍朗誦會,他告訴我,很想到聯合報創辦人墓前致意。於是這個高溫三十六度的上午,由小說家季季陪同,我們搭乘報社公務車出發,來到林口墓園時,已近中午。我們在創辦人墓前默禱後,烈陽下,蘇先生並不急著離開,他對我說起,他的父母沒有墓園,他把他們的骨灰撒在渤海裡了。
他說的是《寂寞的德拉瓦灣》裡提到的故事,我靜靜聽著,沒有提醒他,我其實已在書裡讀到過了。他的聲音像他文字一樣溫暖,尤其是講起家人的時候。瞇眼看著陽光照在底下一座座灰色石碑上,我想起他書中引的一句普希金(Aleksandr Pushkin)的詩句:「讓青春嬉戲在我墓門之外」,那是他父親給他的信中提到的詩句。我很少讀一本他人的散文集,卻那麼不斷地把自己的家庭、自己的人生交錯混融感受過!
起點,也還是六四吧。發生天安門事件的前四天,五月三十一日,我的母親離開人世,跟蘇曉康的母親一樣,是走在家附近的路上,突然地倒下。路人把媽媽送到醫院時已經不治。我們趕到醫院,醫生仍勉力搶救,其實母親已經過世了。那天下著滂沱的大雨,媽媽什麼都沒來得及對我們說。緊急把大哥大嫂從德國召回來,那幾日我們兄妹、嫂嫂、爸爸聚在客廳裡,從早到晚,一邊摺著紙蓮花,一邊說著媽媽生前種種,有時哭,有時也忍不住笑,因為媽媽有時候真的很好笑。所有人都請了假,幾天完全沒開電視、沒看報紙,與世隔絕般地反覆說著各自與媽媽的小事,好像這樣說著,就能把媽媽的氣味、音聲挽留得久一點;而我們一家,很久不曾這樣聚在一起談天了。然後那個晚上,阿姨來上香,隨口說起了天安門的事。什麼事?我們面面相覷,二哥去拿起遙控器打開電視,赫然發現,電視失去了色彩!連電視都為我們的媽媽默哀嗎?──那幾天,台灣所有的電視節目一律只有黑白畫面。我們被電視上反覆出現的畫面吸引了,那坦克車前一夫當關的男子……暫時忘掉媽媽過世的哀傷,我們專注看著那些新聞畫面,議論紛紛了起來……
《寂寞的德拉瓦灣》裡寫到作者母親過世後,父親長期與在海外流亡的他通信,直到病故。這亦讓我想起爸爸。我大學離家到東海念書,第一天,是媽媽陪著我搭火車去的。「要吃飽,什麼錢都能省,就是吃飯錢不能省!」這是媽媽的名言。但媽媽不曾給我寫信,一封都沒有,其實她能讀小說,而且妙語如珠,只是沒信心動筆吧!爸爸則經常給我寫信,我在東海時、我在美國時。爸爸不像蘇曉康的父親是高級知識分子,能引普希金的詩,爸爸只是一個深愛女兒的人,十封信裡,有十封要我注意身體,「妳從小弱不禁風……」我在LA時讀到爸爸第一封信就哭了。其實我沒有弱不禁風,但在爸爸心中一直如此。
十年前,我得了乳癌,親友都知道了,只不讓爸爸知道,雖然不嚴重,但他若知道了,會得憂鬱症吧!他太疼我,一定無法忍受,而母親是乳癌過世的。
發現病徵純屬偶然,我在報社診療所辦的健康檢查,臨時起意加檢一項自費抽血檢驗,驗血報告,有兩項指數微幅超標,醣質抗原CA19-9、腫瘤抗原CA15-3,醫生告訴我,得去大醫院進一步做腹部超音波和乳房檢查。而後,我的生活便整個進入震盪期。
腹部沒問題,乳房須看一般外科。台安醫院的蔡醫師為我做超音波檢查,發現了腫瘤,接著做細針穿刺。穿刺時他立刻便覺察不對勁了,因為腫瘤的質感較堅硬,如果是良性脂肪瘤或水泡,會很有彈性。他說:我給妳送最急件化驗,妳坐一下,四十分鐘結果就會出來。這一位我素昧平生的醫師,彷彿對自己親人般焦急。四十分鐘後,他把我叫進去,告訴我,發現不規則細胞,要馬上排手術,先做切片檢查。我掏出記事本查詢,他的表情明顯在說:愈快愈好啊,妳還管其他的事嗎?可我真的一大堆事啊!「明天真的沒辦法。」「那就後天早上。」好吧,後天早上九點半,我在記事本上寫下來,才赫然發現,後天正是我的生日。
切片手術只有局部麻醉,我是完全清醒的。醫生問我:「緊張嗎?」我點頭。他要助理放音樂給我聽。音樂出來,是我不太熟悉的流行音樂,那幾年我很少聽流行歌,醫師遺憾忘了叮囑我帶一片自己喜歡的CD來,他自下斷語:「這個音樂妳一定不喜歡!」我愣了一下,如果早早告訴我,那麼我會選擇什麼音樂呢?也許是巴哈G大調奏鳴曲BWV1027吧。那是大提琴與鋼琴的對唱,不需要CD,我的腦海可以自行演奏,那大提琴的低音,像蝴蝶噗噗拍翅,在水上迴旋,鋼琴的琮琤是那流水……
「瑜雯小姐……」我沉默下來,醫師大概以為我非常憂慮吧,和他的助手兩人開始東拉西扯如說相聲,問我的工作、丈夫的工作、小孩的個性……問我哪個大學畢業?東海啊?他倆齊聲大讚東海校園之美。聽到我在聯合報工作,說起報業的衝擊,兩人急忙撇清,「我們都看聯合報!我們從來不看蘋果!」我終於噗哧笑出來。他們無非是要讓我忘卻手術這件事,可我卻老打斷他們,「腳上為什麼要貼一片金屬?」「那是導電用,等一下用電燒法,可以讓妳少流一點血。」
「你們現在在做什麼?」這是我不斷提出的問題。「現在我聞到的味道,是自己的肉燃燒的氣味嗎?」助理醫師回答我:「是啊,妳聞到了。」
醫師順利取出那顆嫌疑犯──是相連的兩顆小肉瘤,上頭還沾著前兩天穿刺造成的淤血,醫師拿給我看,我瞄一眼,他便拿開了。我看著他拿走,知道這一小顆肉瘤即將送去化驗,並對我做出審判。
隔天一早,又坐在外科門外等候。護士喊我的名字,交代說:「請妳先生一起進來。」聽到這句話,我立即知道絕非好消息。先生陪我來聆聽審判,但我們事先沒有討論、沒做任何預測,他也沒表現恐慌,聽到後只是表情凝重。
醫師以八個字做為他面對我們的開場白:「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他在紙上寫下「原生癌」三個字,然後把「癌」這個字圈起來,說:「憂,是因為這個字;喜是因為,這是零期的癌症,在處理上比較單純……」六天以後,我將再動一次刀,做局部的切除手術。
那個周末,家人給我過生日。許願時,我最後一個願望沒有說出來。孩子說,我知道媽媽許什麼願!「我許什麼願?」「妳希望開刀的時候不會痛!」我笑了,我的寶貝才六歲,暑假過完即將成為小學生,我怎麼能生病呢?我不怕痛,我的願望只是:請給我時間,我一定要陪伴這個孩子長大!
《寂寞的德拉瓦灣》裡,蘇曉康寫出對孩子深深的憐惜,「車禍裡最吃虧的人是蘇單。他失去了最疼他的媽媽,而且是在他不可復返的年齡段……」車禍重創的傅莉躺在醫院,他則每天跑醫院,臨走前留張紙條給孩子,十四歲大的蘇單幾乎是自生自滅地活下來了……我讀到這裡,不覺顫慄起來,如果沒有那次臨時起意的抽血檢驗,這個腫瘤,幾年下來,將在我身體裡如何張牙舞爪,如當年對媽媽的身體呢?那麼,這個純真快樂的孩子,人生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傅莉也曾面臨乳癌的威脅,書裡寫到她某次體檢發現右乳「有什麼在生長」,須做切片檢驗。那時她的復健情況剛剛學會走路,新的陰影到來,蘇曉康心情黯然,整個人陷入恍惚。我想起自己在等待審判的過程裡,除了恐懼不能好好陪伴兒子成長、怕他失去母愛;對丈夫,則隱隱有一份抱歉,怕不能白頭到老、怕我的病痛讓他不能專注工作,還有一種自己即將「不完美了」的抱歉。我想起那年,我到衡陽路尋覓一頂適合的假髮,要給化療後掉光頭髮的媽媽,如今,我不確定自己即將失去些什麼?
手術前一晚,沐浴時凝視了自己的身體許久,我不應該太在意肉體的,到底是十四、五歲就讀了《紅樓夢》的早熟心靈啊。我也想到兩個哥哥的毒舌,一定會合唱似地說:「反正也沒差呀!」啦啦啦,我想著甚至微笑起來,笑出一串串眼淚。
我們從墓園瞭望,蘇曉康講起當年創辦人對他的支持。我想,報業的黃金年代,創辦人支助的各方傑出人士必定不在少數吧,而能至今念念於心者,仍令我十分感動。
爸媽的墓園也有曠遠的視野。那年,雨後的早晨,我們全家掃了墓,二哥捉知了給孩子們,我看著遠方,輕輕哼唱羅大佑譜寫的徐志摩的〈歌〉:「當我死去的時候,親愛,你別為我唱悲傷的歌……讓蓋著我的青青的草,淋著雨也沾著露珠……」還未蒸散的雨珠溫柔地掛在樹梢,啊,謝謝爸爸媽媽,讓我今生能夠擁有,並且付出愛。
今日陽光燦亮,回憶從墓門之外匆匆馳過……
讓青春嬉戲在墓門之外
他對我說,他把父母的骨灰撒在渤海裡了。
流亡作家蘇曉康來到台北,邀他參加文學沙龍朗誦會,他告訴我,很想到聯合報創辦人墓前致意。於是這個高溫三十六度的上午,由小說家季季陪同,我們搭乘報社公務車出發,來到林口墓園時,已近中午。我們在創辦人墓前默禱後,烈陽下,蘇先生並不急著離開,他對我說起,他的父母沒有墓園,他把他們的骨灰撒在渤海裡了。
他說的是《寂寞的德拉瓦灣》裡提到的故事,我靜靜聽著,沒有提醒他,我其實已在書裡讀到過了。他的聲音像他文字一樣溫暖,尤其是講起家人的時候。瞇眼...
作者序
遇見眷村的鄰家女兒 ◎陳芳明
宇文正初次接編聯合報副刊時,邀請我遠赴嘉義女中演講。那時,以為是我隻身前往,沒有想到她也熱心陪我去。那是我第一次看見她,一位輕聲細語的女性。在嘉義之旅的高鐵上,她保持極高的交談興致。使我產生一種錯覺,以為她是認識很久的朋友。在那之前,我只零散閱讀她的文字。在往後幾年中,陸續受邀去評審聯合報文學獎,或台積電文學獎。後來她邀請我去參加頒獎典禮,也去台北故事館朗讀自己的作品。她可能是我過從較為密切的文學編輯,留給我的印象,一直是謙遜而溫婉。
對她,我始終保持沉默的閱讀。她在聯合報的部落格,或者是臉書的文字,我喜歡慢慢去品嚐其中的心情與感覺。這幾個月,她公開宣稱每天都要為她的兒子準備便當,而且也不時變換菜色。這使我感到好奇,一位上班族女性,每天工作的節奏極為緊湊,卻又要勻出時間來照顧家庭與孩子。每過一陣子,她的臉書就會寫出孩子的便當菜色,依舊是每天推陳出新。我不能不刮目相看,原來她是一個在固定時間裡可以同時做許多事的人。
這次接到她的文稿《那些人住在我心中》,我才有機會真正認識她的人格與風格。在翻閱文字的過程中,我才覺悟為什麼可以跟她這麼熟。原來她是在眷村長大的孩子,那是我成長時期熟悉的感情。我的故鄉左營,大約環繞著四五個眷區,在小學與中學生活裡,就與許多哥兒們來往密切。在他們身上,我可以嗅到陌生而親切的文化。曾經有一段時期,一位眷村同學每天幫我帶便當,由我母親在月初付錢給他。每天中午打開便當時,總是充滿驚喜,因為菜色非常豐富,而且常常變換。閱讀宇文正,我彷彿看見了自己的少年時期。
她的文字乾淨俐落,彷彿是一泓透明的湖水,容許看見清澈的底層。她擁有驚人的記憶,可以把年幼時期發生過的細微事件,重現於文字之中。屬於五年級的她,在中學大學的時期,正是我在台灣缺席的時候。那段缺席,是我記憶的黑洞,也是我心靈的窟窿。宇文正她的文字,剛好可以幫忙填補一些。她度過一段「客廳即工廠」的歲月,那是我所熟悉。但是當她提到「客廳即電子工廠」,我便感到強烈陌生。她的少女時代,正是台灣社會經濟急劇轉型的階段。她從景美女中到東海大學,以至出國留學,整個過程,似乎也複製了我那個年代的求學道路。她的心靈,濃縮了一個時代的理想與願望。無論變化有多大,她總是保持穩定的感情,極其平靜地與這個世界對話。
這本散文集,容納一顆完整無瑕的女兒心。縱然已經是人妻與人母,她看待世界的方法,仍然保持眷村時代的純淨之眼。她成長時期,獲得的知識啟蒙,似乎也影響後來的成人世界。對於生活的殘缺,感情的開落,總是懷抱著異於常人的一種寬容。她懂得如何自我調侃,也懂得如何為朋友設身處地。〈筷子〉、〈盤子總是會破的〉、〈面孔辨認缺失症〉、〈書包〉這幾篇文章,都可以窺見她在進退之間的拿捏。在行文之際,總是帶著一份從容;在施捨之間,也是自有一份開朗。她的感情是那樣篤定,所以在生活裡並不存在一絲傷害。但這並不意味著沒有得失之心,至少在孩子出生之後,她開始養成母親的自私。孩子就是她生命的圓心,重新畫出她能夠承受的邊界。身為母親,在面對外面那充滿狐疑的世界時,她變得非常果敢而堅強。
書中的〈蘭花蝦〉,令人愛不釋手。她寫出與母親、婆婆的感情互動,相當能夠牽動讀者的心。在大年初一,下廚剝蝦,在那種細微的過程中,她娓娓道出母親與婆婆如何走出辛酸年代。文字的節奏極其平穩,卻隱隱拉出戰後台灣女性的掙扎歷程。婆媳兩代在尋常的對話中,正好對照出彼此的差異。縱然價值觀念是如何不同,卻在廚房的小小空間裡,獲致某種圓融的理解。這正是她文字應用的動人之處,沒有文字技巧的驚人之舉,也沒有美學表演的象徵暗示,卻把讀者帶進似乎是遙不可及的寧靜與安詳。
我喜歡她把讀者當做值得信任的朋友,掏心掏肺,傾囊說出自己的私人生活經驗。有時,也會不禁洩漏她與朋友之間的拌嘴或賭氣,如此坦白又率真的書寫,
很久不曾出現在同輩的文字裡。正是那樣誠實而透明,使得讀者始終抱著高度好奇,情不自禁在內心問說:「然後呢?」在散文的山窮水盡處,她會機智地開啟另一段敘述,使故事變得非常曲折有趣。她的舉止進退,總是雍容有度。沒有隱瞞,也沒有藏私,能夠結交她這樣的朋友,簡直就是幸運而幸福。
散文之散,無非是在隨意與無意之間,恰到好處流露內心的真實感覺。她似乎從未經過特別設計,也從不訴諸精心策略。每篇文字的開始,往往是無心插柳,看來毫不驚人。進入第二或第三段之後,筆鋒一轉,慢慢出現機心。透過平淡的人與事,逐漸釋出她豐富的感情。她對世界帶有高度寬容,即使受到委屈,她也會在記憶裡找到圓融的解釋。她整理感情的方式,便是嘗試說服自己走出困境,從而使讀者也無須承受額外的負擔。她容許讀者參加她的過去,終而理解她是如何到達現在。她的文字沒有勵志的語言,卻讓我們獲得救贖之道。就是那份放下與放開的心懷,使我深深著迷。
宇文正的散文,似乎讓人重溫台灣社會變動時的記憶。如果把她的文字視為失落歷史的重建,亦不為過。從一九七○到八○年代,發生過的人與事,都能夠讓我重新俯拾即得。當資本主義的浪潮席捲了這座浮島,資本主義把整個社會從現代改造成後現代,彷彿有許多感情被沖刷得乾乾淨淨。捧讀她的文字時,有一些溫情與真情,好像又再次點燃。藉著那一絲微光,使我們相信某些價值可能失去了,但是我們的人生並沒有輸掉。這位眷村的鄰家女兒,以著行雲流水的速度,竟能使人挽回許多難忘的時光。
遇見眷村的鄰家女兒 ◎陳芳明
宇文正初次接編聯合報副刊時,邀請我遠赴嘉義女中演講。那時,以為是我隻身前往,沒有想到她也熱心陪我去。那是我第一次看見她,一位輕聲細語的女性。在嘉義之旅的高鐵上,她保持極高的交談興致。使我產生一種錯覺,以為她是認識很久的朋友。在那之前,我只零散閱讀她的文字。在往後幾年中,陸續受邀去評審聯合報文學獎,或台積電文學獎。後來她邀請我去參加頒獎典禮,也去台北故事館朗讀自己的作品。她可能是我過從較為密切的文學編輯,留給我的印象,一直是謙遜而溫婉。
對她,我始終保持沉默的閱讀...
目錄
推薦文
遇見眷村的鄰家女兒 ◎陳芳明
丁香一樣的姑娘 ◎張瑞芬
怡雯寫宇文──勺水的傻丫頭 ◎鍾怡雯
幽夜裡的逸光 ◎駱以軍
小序
卷一 讓青春嬉戲在墓門之外
削鉛筆
家庭代工
豔
筷子
自由
盤子總是會破的
讓青春嬉戲在墓門之外
卷二 啊,盪鞦韆
飛鴿傳書
面孔辨認缺失症
書包
次等球迷
啊,盪鞦韆!
脂肪球時光
臉書真的很八卦!
卷三 故事
我的動物園
咖啡
燈泡
浣熊
故事
考
心經
蘭花蝦
丹佛歸來
衛星導航
計程車上
卷四 落日看花回
跳跳魚之夢
1986──心在高原上
最初的夢──記我年少時的朋友秋
走向遠山的路
生活的雨露
閒話宇文
落日看花回
推薦文
遇見眷村的鄰家女兒 ◎陳芳明
丁香一樣的姑娘 ◎張瑞芬
怡雯寫宇文──勺水的傻丫頭 ◎鍾怡雯
幽夜裡的逸光 ◎駱以軍
小序
卷一 讓青春嬉戲在墓門之外
削鉛筆
家庭代工
豔
筷子
自由
盤子總是會破的
讓青春嬉戲在墓門之外
卷二 啊,盪鞦韆
飛鴿傳書
面孔辨認缺失症
書包
次等球迷
啊,盪鞦韆!
脂肪球時光
臉書真的很八卦!
卷三 故事
我的動物園
咖啡
燈泡
浣熊
故事
考
心經
蘭花蝦
丹佛歸來
衛星導航
計程車上
卷四 落日看花回
跳跳魚之夢
1986──心在高原上
最初的夢...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