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邊是休閒與退休與休耕的想像書,一邊是苦力與勞動與粗活的生活書,我發誓老去以前要住回臺南,只因那裡最靠近我的出生……
楊富閔最新散文集《休書》,延續「解嚴後臺灣偏鄉囝仔」的特殊視點,通過文史閱讀詮釋與個人心靈探索,發展出一套既歸納又演繹的敘事形式,加上敏銳觀察力與個性化語言,《休書》以更靈活的結構設計、更從容的語調,藉由意識意象的推動,緩緩向你述說什麼是臺南、戶外、寫作與生活。
楊富閔說:「寫作真好玩,我常寫出已然忘記、卻真實發生過的事,每遇這種狀況總喜孜孜感覺寫到又賺到;又或者寫作引領我至更遼闊更無邊的荒地,我努力鋪橋造路、一磚一瓦築出我的國。」
宛如一隻放山雞的楊富閔,穿梭學院與野外、論文與創作、遊戲與工作,《休書》除了看見花甲男孩在文學疆域不停息的拓墾,這也是一本楊富閔style的臺南書寫。
作者簡介:
楊富閔
一九八七年生,臺南大內人,東海中文系、臺大臺文所碩士班畢業,現讀臺大臺文所博士班。曾獲「二○一○博客來年度新秀作家」、「第五屆林榮三文學獎小說首獎」。
寫作《中國時報》「三少四壯集」、《印刻文學生活誌》「好野人誌」、《自由時報》「鬥鬧熱」專欄。出版小說《花甲男孩》、散文《解嚴後臺灣囝仔心靈小史》。入選二○一一、二○一四臺北國際書展大獎。
喜歡搭乘興南客運、喜歡拜訪偏鄉圖書館,喜歡聽大朋友小朋友自我介紹,最喜歡寫作、閱讀以及放空。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市長序 深情凝視原鄉,文學餘味嬝繞
九○年代由於臺灣主體意識崛起,臺灣文學也掀起一股「地方書寫」的風潮,並延續至今,文學創作者以親近土地的距離,描寫鄉土地景和地方人情、常民生活,來呈現臺灣多元的文化面貌。
臺南擁有動人的自然風光、豐富的歷史資產、富饒的農特物產,更飽含最道地的臺灣庶民文化,這些都是文學作品絕佳的題材,創作者的靈感來源。所以,市府文化局自二○一三年開始,邀請文學界知名作家顏艾琳、許正平及文壇新秀楊富閔等三位優秀的創作者進行為期一年多的在地書寫,他們都出身於臺南,從在地人的視角,凝視年少記憶中的鄉土和家族故事,用筆描繪出臺南最深厚、獨特的人文底蘊。
活躍於兩岸三地的名詩人顏艾琳,不論離開故鄉多遠,見識天地多少綺麗風光,嘉南平原上的下營鄉村大宅院永遠是她生命軌道和世界的中心,她以細膩的筆,輕輕打開「記憶的寶盒」,娓娓道來童年的鄉土記憶,深刻勾勒出一幅動人的臺南早期農村生活影像。另出身於新化,創作過許多劇本和都會小說的許正平,則回頭追尋自身記憶中的臺南老城,他以懷舊和鄉愁筆調,刻劃新化家人、親族間幽微的往事,描寫看似平淡日常,卻散發動人的臺南內蘊,並重新尋回對故鄉的認同。近年屢獲重要文學獎項的文壇閃耀新星楊富閔,年紀雖輕,卻擁有敏銳細膩、幽默洗練的文筆,他描寫故鄉大內的往昔舊事和家族親人間糾葛的情感,猶如一部作家心靈小史,歷經人生的百轉千迴,重獲對生命的感悟。
三位文學風格殊異的臺南作家,各自書寫出不同的臺南面貌,字裡行間流露出真摯的情感,道盡原鄉人對土地的熱愛和認同,這正是文學家最深情的所在,也深深觸動讀者心靈,令人回味無窮。
臺南市長 賴清德
局長序 南方書寫,人情最美
近年來,「在地書寫」隨著多元文化的提倡和地方意識的甦醒而蔚然成風,形成臺灣文學步入二十一世紀後不可忽視的重要現象;事實上,這種現象其來有自,在上世紀的幾次文學論爭,雖然立場各異、見解不同,卻也預告了這脈關懷土地、回歸原鄉的書寫系統,終將綻放出最絢爛的光彩。果不其然,多年後的今日,人們紛紛提筆記錄起故鄉的一切,迫不及待向世人展示這片土地所擁有的動人風光,迫不及待向世人述說著「我」是誰?「我」來自何方?「我」,該歸往何處?
半世紀之前,臺灣文學巨擘葉石濤在舉世仍夢迴故土、又或躍身虛無的寫作潮流中,毅然走上了與大多數人不同的道路,他帶領讀者重溫銀座通、林百貨的繁華,也引領讀者見證了庶民生活的現實與滄桑。老臺南的小巷大街,在作家眼中處處可落筆,處處皆有情。自此之後,對於土地的覺察和情感再也無須隱匿,點滴成河;數十年來,臺南的在地書寫早已別具風格、自成一家。這裡有許多傳統小吃的動人美味可以分享、有許多古蹟廟宇可供憑弔追思,整座城市悠然自得的生活氛圍,更是言語文字難以盡訴的。
二○一三年,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啟動了「作家在地寫作計畫」,分別邀請顏艾琳、許正平、楊富閔等不同世代,卻同樣在文壇已取得傑出佳績,同時也是臺南子弟的三位優秀作家,以「臺南人」為創作發想,進行為期一年多深入而私密的在地書寫。臺南有數不盡的景點可以吟詠,有算不清的美食可以細寫,然而這些美食、景點背後真正動人的,是人與人之間最友善、真誠的互動,真正為這座城市注入源源不絕生命力的,是在這片土地戮力打拚、知福惜福的臺南人們。於是我們可以看到,著名詩人顏艾琳褪下了在異地拚搏的獨立與堅強,以純淨感恩的視角,溫馨柔軟的筆觸和插圖,深情凝視故鄉下營的人文風土;知名作家許正平則重新爬梳自身的生命經驗,在臺南想像與新化原鄉之間,尋找得以安身立命的平衡,讓思歸思鄉的漂泊者,重新尋得故里,尋得自己;文壇新浪楊富閔一如既往的節奏輕盈卻飽含情感,在歷經許許多多生命關卡後,作家筆下展現的,是對家人和故鄉大內的一往情深,和如何調適休息的人生體悟。
不論在地或離鄉,土地永遠是創作者的活水源頭,土地上的人們更是創作者的情感皈依;臺南人的誠懇踏實、臺南人的樂天知命,是南方書寫中,最不應忽視的動人風景。下回,若你來臺南,不妨仔細端詳觀察,小吃店老闆親切的吆喝,老店主人專注工作的神情,還有街上行人爽朗海派的笑容,而後你方知道,人情最美,斯言不虛。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長 葉澤山
名人推薦:市長序 深情凝視原鄉,文學餘味嬝繞
九○年代由於臺灣主體意識崛起,臺灣文學也掀起一股「地方書寫」的風潮,並延續至今,文學創作者以親近土地的距離,描寫鄉土地景和地方人情、常民生活,來呈現臺灣多元的文化面貌。
臺南擁有動人的自然風光、豐富的歷史資產、富饒的農特物產,更飽含最道地的臺灣庶民文化,這些都是文學作品絕佳的題材,創作者的靈感來源。所以,市府文化局自二○一三年開始,邀請文學界知名作家顏艾琳、許正平及文壇新秀楊富閔等三位優秀的創作者進行為期一年多的在地書寫,他們都出身於臺南,從在地人...
章節試閱
每一株幼苗,都是紅布樹王公
找不出我鮮少爬樹的原因,從小野遊溪邊與荒地,家族世代務農又住山區,只要我肯爬:正榕、荔枝、樟樹,密密麻麻接成一座森林,那像是平行、立體於地面的另一條路徑,從這樹晃到那樹:人、車、影都在樹下移動。
記得一回通往「西仔尾酪梨園」的路上,目睹小學同學的母親正以繩索垂直爬上樹冠,樹種我認不得,只見她左右手懸掛一只謝籃竄升,因樹梢透出一點點陽光,折射著橫生與斜生的枝葉層──我抬頭、我懷疑她一整天根本不下來的,礦泉水、麵包都帶上去,從這棵再晃到那棵,高度維持二十公尺左右,阿嬤也不知她人在樹上忙什麼。「西仔尾酪梨園」位處丘陵地,大概能算故鄉大內至高點,只是短短幾秒鐘的鏡頭呢,彼時阿嬤與我坐在二爺爺的Suzuki,十五年前的小事現在我仍記著。
「大概想看點不一樣的吧!」因高度而增生的視野,做壞事也不怕被看見,我們都知樹上女人日常如何勤勉於農事,自外地內嫁給年歲老她四十的男子,生著一個輕度智障的兒子,農婦造型的她,像中東婦女露出一對眼,看得很細,平日打扮業已村姑化,真實年齡才三十初。有回和她同場吃喜宴,口紅、高跟鞋活躍在宴席,我震驚極了,阿嬤曾經讚她身子矯健、膽子忒大,包芒果、芭樂手腳快,在果菜市場呼風喚雨。「所以是逃上去的吧。」打字中的我突然想著。
同樣一次在「西仔尾酪梨園」發生的慘劇,讓我今生不再敢上樹。那個週末父親、母親的工廠都臨時加班,我和大哥隨著阿嬤來到交通不便、離市區至少三十分鐘車程的深山林內,做什麼呢──包酪梨。因著幾顆位置生得刁鑽的阿姆卡洛,阿嬤說她爬上不去,立刻變成我們兄弟的超級任務,我負責在樹下遞白色果袋,比劃方向:「那裡還一顆!」阿嬤也來讚聲:「別漏包了啊!」被重用的大哥蹬蹬蹬了上去,是的,到現在我還能聽見大哥站穩老欉酪梨樹後,還給我比了一個「耶」,接著是長達二十秒的喊叫,他穩穩踩中一尾老早歇在樹上的臭青母,臭青母怵目驚心地向他刺過來,哥哥一躍而下,現場為此陷入長達半小時的哭喊,分明我連蛇影也沒看到,也跟著一起哭。
在那失去東西南北的酪梨園,念小學的我聽見山上鄉明德監獄、大內國中的兩種鐘聲,假日清晨,露水未退的八、九點,我陪大哥站在離任何一棵酪梨樹都遠的空曠處掉淚,我忘記那幾顆酪梨補包了沒,過重的阿嬤確實不能上樹了,畫面最後是母親氣沖沖接走我們兄弟,她一直很反對我們接近田地。
我倒是看過母親爬樹。一棵生在水池邊的龍眼樹,也是在「西仔尾酪梨園」,同樣為了幾簇生得纍纍的龍眼,母親俐落的手腳,堅持摘採,三兩下竄得不見人影,我在樹邊焦慮,繞樹三匝,我怕脆弱的龍眼枝耐不住母親的噸量,跌進水池就慘了,水池說不定還有蛇;我繞到樹下,聽到母親答話卻找不到她的身子。「快下來啊,暗濛濛啊!」、「差一步,快摘到了!」我感覺雙腳陷落在新的舊的龍眼殼堆中。
最善爬的鐵定是小嬸。前幾年家中幾塊田地任其荒廢,龍眼荔枝兀自生成,「西仔尾酪梨園」有幾棵仙桃,蛋黃色果膚,蛋黃色果肉,口感綿鬆,我們開心去挽它幾顆,不開心便隨它成熟、脫落與腐爛。仙桃樹爬不得,小嬸娘家在中國廣西,說她自小習得好身手,老家環境和大內很像,我聽她形容上樹的狂喜,眼睛放亮,難道樹上真有我未曾見過的風景,我該上去──
我的生活與樹林緊密相鄰,楠西、玉井、歸山坪的果子森林;東海的松林、相思林,臺大的椰林大道,卻與樹林如此疏遠,靜定地佇足於一棵樹的興致也沒有,連樹蔭也不想留步,我是靜不下來的孩子,再說樹下多黑蚊,叮得滿腳,誰願意呢?
臺灣鄉鎮常見老樹,樹下許多老攤販就取名「榕樹下」:榕樹下黑輪米血、榕樹下大腸香腸、榕樹下熱炒……鄉鎮榕樹植在路口以此接連另一個庄頭,樹下常有一座五營小廟,用以標誌東西南北營,他們象徵守護村落的五千兵馬,比如官田渡子頭、西庄東庄聚落是我較熟悉的,通往外婆家的路得先經過一段廢棄臺糖鐵道,糖廠停止運作很多年,枕木都為附近居民拿來種白菜,過了鐵道,榕樹生在眼前的轉彎處,兩邊低於路面的菱角田,我從不曾在那樹下歇息,樹邊的五營小廟倒是細細端詳過,那是我生命的農村風景畫,像牆上的月曆寫真,成為文學美感經驗的一部分;種在廟前廟後的榕樹比例最多,廟與樹的combine則是鄉土故事基本元素了,我常在想到底是古廟歷史悠久,還是廟前的老樹壽命較長?是先有樹再有廟?黃春明〈現此時先生〉寫一群銀髮老人日日在三山國王廟前的樹王公下,聽取名為現此時先生的現場讀報,荒謬的是報紙常是過期的;新聞也唸得挺落漆,名之現此時是企圖在一座你我都不陌生的衰老鄉村抓緊一個當下生著的證據,因此樹王公的安排不唯綠葉背景,它很重要,它是小說中堪以說明時間、地、活物,儘管可能也是被人工栽種出來,一如時間是被劃分與設計。
閱讀眷村小說,我喜歡留意故事中的樹物。袁瓊瓊〈滄桑〉的盧太太領著女兒隊伍回到昔日眷村參加老厝邊娶媳婦,一種難以言喻的情怯與興奮,大家卻集體遺忘從前門口那一株種的是龍眼還芒果?七嘴八舌的爭執,時間追殺空間,空間追殺記憶,我喜歡盧太太口氣淡定說出「芒果樹」三字,像給小說讀者一種回應,也讓自己心安,雖然她也不一定講對。〈滄桑〉沒有明確地理指涉,可作為空間指物的樹種讓我想像那也是熱帶南部的眷戶吧!另一棵樹生在《今生緣》村子內的劉家小店口,樹種不明,慧先常去添購日常品,那處也是八卦集散地,我也常想、究竟是樹老或者眷村老?眷村老不過六十,而眷村今下紛紛拆改,屋都不在,樹又否還會在?《今生緣》關於陸智蘭瀕死情節寫得驚人,那處有一棵會移動的樹,生在全家看戲的歸途:「戲院離家原本不遠,來的時候,心裡頭有期盼,一路歡歡喜喜走到的,現在卻覺得那雙腳有千百斤重,突然都成了樹,角落地面,就像生根似的,再也拔不起來。」這是安家落地的儀式了。
從前大內國小有四大棵茂密如國泰人壽的正榕,它在一九九九、我國小畢業那年集體鋸掉,那個午後,無知的我騎著變速腳踏車晃回山城校園,暑假開始了,全無心理準備下誤闖巨木墳場,榕樹已砍到剩底座,工人還坐在上頭吃便當,原先林蔭下的躲避球場給出線條,球場規模多遼闊,樹蔭即有多遼闊。我將腳踏車掉頭,狂騎回家,進門見人焦慮述說心中的懼怖,卻沒人理會我,把自己關進房間,找出一頁紙,試圖以文字撫平心中的驚嚇,百年樹史在我眼前隨著小學教育結束也紛紛塌陷。
一九四六年,臺灣經歷第一次的植樹節,隨後每年的三月十二,各地公家機關學校機構都有規模不一的植樹活動,到現在我也無法解釋那個午後失序的行為,那該是三月十幾號,假日人形者消散的校園,圍牆內剛種好一行黑板樹,據說以後能阻隔噪音。圍牆的一邊是馬路,一邊是教室,那個午後,我和同學人手一支木棒,發狠似摧毀數十株綠苗,像在戶外演練數學種樹題目,一點罪惡感都沒有──隔天升旗典禮,導護老師拎著其中一株死苗,在司令臺上訓斥著全校學童,沒有要揪出禍首的意思,眼看一同闖禍的同學要舉手認錯,我扯住他的衣袖、拚命搖頭。
升旗典禮結束,時任班代的我委命加入種樹隊伍:圓鍬、花灑、鏟子,校工是名外省伯伯,現在還住國小附近,他對我怨聲連連也讚聲連連:怨的是哪雙手這麼無情,三十幾株新苗全部斲死,我沉默點頭,我知道他要告訴我生命與園藝的關係,我也明白每棵新苗都能變成樹王公的奧義;讚的是他發現我不怕髒手,肯蹲肯做,五指滿是爛泥,懂得拿捏樹與樹的間距,讓樹擁有一片橫生的立體空間。
那天經過圍牆,牆邊一整排黑板樹長得好,樹形清秀分明。以前快速通行,大概是下意識迴避關於黑板樹的秘密。樹與我各自活了十幾年,當我抬頭賞樹,現在它們每一棵都有三樓校舍的高度了!
每一株幼苗,都是紅布樹王公
找不出我鮮少爬樹的原因,從小野遊溪邊與荒地,家族世代務農又住山區,只要我肯爬:正榕、荔枝、樟樹,密密麻麻接成一座森林,那像是平行、立體於地面的另一條路徑,從這樹晃到那樹:人、車、影都在樹下移動。
記得一回通往「西仔尾酪梨園」的路上,目睹小學同學的母親正以繩索垂直爬上樹冠,樹種我認不得,只見她左右手懸掛一只謝籃竄升,因樹梢透出一點點陽光,折射著橫生與斜生的枝葉層──我抬頭、我懷疑她一整天根本不下來的,礦泉水、麵包都帶上去,從這棵再晃到那棵,高度維持二十公尺左右,阿嬤也...
目錄
市長序│深情凝視原鄉,文學餘味嬝繞
局長序│南方書寫,人情最美
每一株幼苗,都是紅布樹王公
我在臺南作囝仔
呼拉圈‧ 變速腳踏車‧ 尿液檢查
逃學‧ 水龍車來了‧ 誰在午休失眠?
西藥房‧ 投開票所‧ 空白錄音帶
公車上書
散鄉人────「臺南縣」的樣子
遍地開書花──兒童閱覽室的故事
下午的戲弄
像我這樣的小戶長
府城六景:花甲限定
府安路‧一號公園‧棒球場‧
嬸婆也想念成大‧ 臺南火車頭‧
安平的故事
偏鄉一日表情
涼亭與雷公菇的故事
陪我走一段
再來
休書
後 記│我從小喜歡寫作
市長序│深情凝視原鄉,文學餘味嬝繞
局長序│南方書寫,人情最美
每一株幼苗,都是紅布樹王公
我在臺南作囝仔
呼拉圈‧ 變速腳踏車‧ 尿液檢查
逃學‧ 水龍車來了‧ 誰在午休失眠?
西藥房‧ 投開票所‧ 空白錄音帶
公車上書
散鄉人────「臺南縣」的樣子
遍地開書花──兒童閱覽室的故事
下午的戲弄
像我這樣的小戶長
府城六景:花甲限定
府安路‧一號公園‧棒球場‧
嬸婆也想念成大‧ 臺南火車頭‧
安平的故事
偏鄉一日表情
涼亭與雷公菇的故事
陪我走一段
再來
休書
後 記│我從小喜歡寫作...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