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是食物造成的!?--
日本名醫以營養素療法破解現代人憂鬱的真相!
95%的「憂鬱」源自於腦部營養不良;
小心!減肥、喜愛甜食、偏重蔬菜等飲食不當將造成憂鬱!
根據調查,為憂鬱症狀所苦的人數正在逐年增加,其中又以三十至五十幾歲的中壯年族群居多(六、七十歲的女性患者也不少)。這意味著工作環境所造成的緊張、壓力日益加重,影響的層面勢必越來越廣。因此,憂鬱已不再是一個事不關己的議題,而已經變成「明天可能就輪到我」的嚴肅問題。
尤其是今日的社會,錯誤的營養訊息氾濫成災:早晨吃香蕉、吃奇異果、晚上吃番茄等各種減肥法,甚至還有廣告暗示消費者腦部需要砂糖……因此,我們更需要正確的知識來幫助自己選擇資訊。
本書作者以營養學方式從事精神疾病治療獲得實證,建議讀者在求助醫療機構前,應重新檢視自己的飲食生活,為已經營養不良的大腦攝取所需的營養素,不但可以預防憂鬱,還能幫助患者免於藥物依賴,是人人都能實踐的安全方式。
●營養素療法可預防憂鬱、免於依賴藥物!
所謂營養素療法,就是透過改善飲食、攝取營養補充品等方式,來治療憂鬱或焦慮等病症。它的基本理論是,「心理(精神)上的問題,乃因腦內物質失衡所引起」--日常生活的壓力或是飲食不正常,都可能造成腦內物質失衡!而為了讓腦部能夠穩定地運作,絕對條件就是供給腦部必需的營養素與必需的分量。
你的精神,源自於你所吃的食物!因為與精神作用息息相關的腦內神經傳導物質是由營養素所製造出來的。營養素不足或是血糖調節異常都會導致類似「憂鬱」的症狀,本書作者藉由營養指導曾經改善了許多病患的精神症狀,詳細解說容易陷入憂鬱狀態的現代人在飲食上的問題點,以及提供有效地維持精神健康的飲食方法。
●不用服藥,不需心理諮商!改善精神憂鬱很簡單!
腦部與身體相同,需要營養素的供給穩定現狀。作者溝口澈醫師以臨床實證,對初診的憂鬱患者,首先以血液檢查找出他們的營養缺失問題,而後在第二次看診的兩個星期間給予飲食指導,都能獲得真實的改善。其主要的抗憂鬱飲食原則為―
均衡食用身心不可獲缺的五大營養素
注意血糖、鐵質、鋅與維生素B群的吸收
養成對腦部有益的「慢」吃飲食法
視個別狀況適當增加營養補充品
此外,他還鼓勵大家養成遠離憂鬱的三大生活習慣:運動、注意氣候變化、多出門。現在,就開始調整自己的飲食與生活吧!幫助自己恢復健康的心理(精神)狀態,度過生氣勃勃的每一天。
作者簡介:
溝口 徹 (Toru Mizoguchi)
1964年出生於神奈川縣。福島縣立醫科大學畢業。曾任職於橫濱市立大學醫院、國立循環器官疾病中心,1996年開設專治疼痛與內科性疾病的辻堂診所。2003年開設日本第一所營養素療法專門診所──新宿溝口診所。以營養學的方式,從事精神疾病與其他許多疾病的治療,同時也經常舉辦以患者與醫師為對象的演講會。著有《誤診的心靈疾病》等。
譯者簡介:
陳光棻
台灣新竹縣人,北海道大學國際大眾傳播研究科碩士。譯有《可愛力量大》、《你最愛誰》、《健腦十五招》、《其實,你一直吃錯油》、《再起動-職場絕對生存手冊》(合譯)、《瞬間成為冷讀術高手》、《美國,再見?-後金融危機的全球趨勢》、《單身的這樣那樣》等書,現為專職譯者。
各界推薦
名人推薦: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兼任助理教授 吳映蓉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 邱泰源
高雄快樂心靈診所醫師 陳豐偉
肯愛社會服務協會秘書長 蘇禾
誠摯推薦
「溝口徹醫師深刻描述營養素療法的重要性,雖然目前營養素療法尚未被醫界正視,但是我們知道,身體所有的組成,都是需要靠食物所提供的營養素,不停的替換更新,包括腦內的一些神經傳導物質,都是從我們所攝取的食物代謝而成的,只要一種營養素缺乏或過多,都可能讓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而影響到情緒的表現。在此呼籲大家,正確的均衡飲食,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身、心、靈。這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
――吳映蓉
名人推薦: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系兼任助理教授 吳映蓉
台灣家庭醫學醫學會理事長 邱泰源
高雄快樂心靈診所醫師 陳豐偉
肯愛社會服務協會秘書長 蘇禾
誠摯推薦
「溝口徹醫師深刻描述營養素療法的重要性,雖然目前營養素療法尚未被醫界正視,但是我們知道,身體所有的組成,都是需要靠食物所提供的營養素,不停的替換更新,包括腦內的一些神經傳導物質,都是從我們所攝取的食物代謝而成的,只要一種營養素缺乏或過多,都可能讓神經傳導物質不平衡,而影響到情緒的表現。在此呼籲大家,正確的均衡飲食,才能真正提升自己的身、心、靈。...
章節試閱
第三章 用營養素療法讓精神健康的機制
⊙ 身心不可或缺的五大營養素
我們的身體究竟是由什麼所組成的呢?答案很簡單,就是蛋白質、脂質、醣類等營養素,而我們就是透過飲食攝取這些營養素,並供給體內所需。
那麼我們的精神呢?已經說明――精神會反應出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均衡狀態,更進一步來說,腦部主導精神。
而說到腦是由什麼所組成?答案非常明確,由於腦也是身體的一部分,所以當然也是由營養素,也就是飲食所組成。
身體與精神都由營養素所構成,這是一切的出發點。
那麼,營養素與身心有什麼樣的關聯,又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營養素不足會對身心有什麼樣的影響?所謂矯正身心的異常是怎麼回事?營養素在其中又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接下來就針對這些問題進行詳細的說明。
對身心非常重要的營養素稱為五大營養素,即醣類、脂質、蛋白質、維生素與礦物質。接下來就從營養素是身心「泉源」的觀點出發,分別來認識一下這些營養素吧!
⊙ 醣類……身體活動的能量來源
身體能量的來源就是醣類。醣類可以產生體溫及運動肌肉所需的力量。我們所攝取的能量當中,醣類約占了60%。
腦部運作的原動力也是醣類。腦部主要以醣類之中的葡萄糖為能量,以發揮機能。由脂肪酸所構成,被稱為酮體(ketone body)的物質,也是一種腦部所需的能量。但由於酮體相當微量,所以身體和腦(心靈)幾乎都是靠著醣類在運作。
此外,醣類之中,有一些與蛋白質緊連在一起的物質,這種醣類被稱為「醣蛋白(glycoprotein)」,扮演著左右蛋白質機能的重要角色。
在此也順便復習一下醣類的基本知識,醣類分為單醣類、雙醣類與多醣類。單醣類有葡萄糖、果醣;雙醣類有蔗糖、麥芽糖、乳糖;多醣類則有澱粉。
⊙ 脂質……製造細胞膜與荷爾蒙
脂質也是能量的來源之一,它產生的能量較高,相對於每燃燒一公克的醣類與蛋白質只能產生四大卡(Kcal)的熱量,一公克的脂質可以產生九大卡的熱量,是一種高性能的能量。
脂質還有一個重要的機能,就是製造細胞膜。細胞膜對細胞而言極其重要,甚至說細胞的機能是由細胞膜所決定也不為過,而其成分幾乎都是脂質(部分為蛋白質)。
細胞膜為脂質的雙層結構(脂質雙層膜,lipid bilayer),而且決定了細胞的形狀與柔軟度。決定細胞形狀的是膽固醇,膽固醇也是脂質的一種。另一方面,決定細胞柔軟度的則是脂肪酸,當然這也是脂質。
細胞的內側與外側經常都在進行資訊的交換,這過程中扮演決定性因素的便是細胞的形狀與柔軟度。能讓細胞保持一定的形狀,也同時兼具柔軟度的就是膽固醇、脂肪酸這兩種脂質。
順便提一下腦神經細胞的性質,它與普通的細胞大不相同,相對於形狀單純的普通細胞,神經細胞的形狀非常複雜,這是由於神經細胞交換資訊的頻率與所處理資訊量之多,遠遠超過普通的細胞,而維持神經細胞複雜形狀的就是膽固醇。
因此,神經細胞含有大量的膽固醇,體內膽固醇約四分之一左右都聚集在神經細胞。
「說到膽固醇,雖然過去總認為膽固醇是生活習慣病5的「元凶」,但其實膽固醇還蠻有用的嘛!」
或許有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印象。的確,「膽固醇=壞人」的觀念已經根深柢固,但其實膽固醇對細胞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成分。
膽固醇不足或是低膽固醇的人,首先就無法維持細胞適當的形狀。神經細胞中持續不斷地在進行資訊的傳遞,資訊在細胞間傳遞的速度,取決於自神經細胞延伸出來的細長突起物――軸突(axon),以及包覆在軸突外形狀有如維也納香腸的髓鞘(myelin sheath)這兩種組織,而軸突的構造與髓鞘幾乎都是由膽固醇所組成。
所以,在維持細胞形狀與資訊傳遞速度的雙重意義上來說,膽固醇腦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此外,膽固醇也是女性荷爾蒙與類固醇激素(steroid hormone)的原料。類固醇軟膏在治療皮膚病時,其副作用雖然造成一些問題,但類固醇激素卻是體內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質。
如果服用或是塗抹類固醇,會讓身體產生「已有大量類固醇」的錯覺,體內便不再製造,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因為充分的膽固醇也是製造類固醇的必要條件。
最近維生素D因為牽涉到了骨質疏鬆症,成了熱門的話題,而膽固醇也是維生素D的原料。女性在停經後,膽固醇的數值會上升,這是生理上自然的現象,但有些個案卻因此被診斷是高膽固醇血症(hypercholesterolemia),並試圖降低其膽固醇。由於本來應該提高的膽固醇卻被刻意降低,而導致維生素D不足,引發骨質疏鬆症的案例也不在少數。
到此為止,不知是否已經釐清各位對於膽固醇百害無一利的想法了?尤其,膽固醇在腦內所扮演的角色是極其重要的,請各位一定要牢記這一點。
⊙ 蛋白質……腦部與身體的原料
蛋白質是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原料,而且,我們的身體幾乎都是蛋白質所構成的,肌肉、骨骼、皮膚、牙齒、指甲、頭髮等的主要原料都是蛋白質。荷爾蒙的原料也是蛋白質,所以人類的身體也可說是蛋白質的集合體。
在人體內,經常進行著由某種物質轉變為另種物質的化學反應(代謝),而這些反應的媒介就是酵素,酵素基本上也是蛋白質。
前面已經說明酵素在我們的身體與腦部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尤其,酵素與輔?(輔因子)在腦內的各種反應中,可說是扮演了主角的角色。
雖然都稱為酵素,但實際上酵素卻可依性質分為兩類,即消化酵素與代謝酵素。前者如字面所述,是在我們消化、分解和吸收所吃下食物的過程中發揮作用的酵素。最為人所知的如分解澱粉的澱粉?(amylase)、分解脂肪的脂肪?(lipase),以及分解蛋白質的蛋白?(protease)等。
消化酵素發揮作用的場所,當然就是在所謂的消化器官,但這個消化器官其實是「體外」。食物從口中進入體內,然後從肛門排出體外,但從口腔到肛門為止其實是一根管子,藉由管壁與體內隔絕。換句話說,食物雖然通過身體的內部,但管內其實是體外。因此,消化酵素也可說是在消化管這個「體外」發揮作用的酵素。
另一方面,代謝酵素則是參與消化管進行體內物質轉變的任務。代謝酵素的基本機能在於,將某種物質轉變為具有其他目的的物質。
將從蛋白質分解出來的胺基酸重組,轉換成為興奮物質或是鎮靜物質等過程,全都是在酵素的誘導下進行的。是否能順利合成目的物質,可說都取決於酵素的作用。如前所述,酵素在情感的控制上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由於現在市面上推出了各式各樣的酵素產品,所以一直都很積極地在攝取酵素食品。」
或許有不少人都是這麼做。然而,就算食用酵素產品,或是直接飲用酵素,這些酵素在消化的過程中還是會被分解,在進入體內時又變成了胺基酸的形式。所以,實在難以期待酵素食品能夠發揮當初所預計的效果。
當然,如果消化酵素是在用餐時一起攝取的話,就能充分達成所預期的效果。
「聽說為了攝取酵素,最好能吃生食……」
在某些新鮮的水果和蔬菜當中,含有豐富的消化酵素。之所以說要吃新鮮生食,是因為酵素是蛋白質,加熱後結構會遭到破壞,失去原有功效。
無論對身體或腦部而言,充分的酵素至關重要。雖然有些人因為遺傳的因素無法製造特定的酵素,但基本上當營養失調或不足而無法製造酵素時,最正確的作法是,透過飲食與營養補充品的方式來補充。
如上所述,蛋白質變化萬千地活躍在我們身體與腦部,而它的種類甚至可以說是無窮無盡。構成蛋白質的胺基酸約有二十種,這些胺基酸在經過組合、聯結後就分別形成不同的蛋白質。
「這樣一來,為了身體和腦部,都必須確實攝取蛋白質呢!」
沒錯,正是如此。只是,蛋白質同時也是一種經常遭到誤解的營養素。所謂攝取蛋白質,很容易被認為是――
「好!那就猛吃肉囉!再加上大量的魚類與大豆製品的菜色更好。」
但問題並沒有這麼單純。就算是含有再多蛋白質的食物,也不意味著蛋白質就能在原本的狀態下完全進入體內。其實,不同的烹調方法,以及與其他食品的搭配方式,大大地影響了蛋白質能夠被吸收至體內的量。詳情請參考第五章的說明。
⊙ 維生素、礦物質……輔助神經傳導物質的合成
除了醣類、脂質、蛋白質這三大營養素之外,還有一些對身體與腦部而言不可或缺的營養素,那就是維生素與礦物質。由於維生素與礦物質的作用涉及許多方面,在此就將焦點鎖定在與腦部的關聯進行說明。
首先,來看看營養(蛋白質)是以什麼途徑進入腦內。充分咀嚼及唾液裡所含的消化酵素,能夠讓食物從固體變成流質進入胃中,再經過胃酸進一步的分解後,雜菌同時也被消滅。
在這個階段,由於殺死雜菌是胃酸的重大功能,所以過度抑制胃酸是很危險的。強力抑制胃酸的藥雖然在市面上相當普遍,但必須仔細注意它的使用方法。
營養自胃被送到小腸之後,會被消化酵素分解為胺基酸,然後進入血液之中。接下來,隨著血液被送達腦部的胺基酸,就以左旋麩醯胺酸、苯丙胺酸、左旋色胺酸的形式進入腦內。
這些物質隨後會轉變為多巴胺、正腎上腺素、血清素、GABA等神經傳導物質。在轉變的過程中,維生素發揮了輔?的作用。
其中最為能幹的就是維生素B6,請看49頁的圖。在蛋白質要轉變為多巴胺、血清素、GABA等神經傳導物質的反應過程中,全都與維生素B6有所關聯。雖然在這些反應中擔任主角的是酵素,但少了維生素B6的話,酵素就毫無用武之地。唯有當維生素B6這個重要的配角存在時,主角才得以完成它的任務。
對興奮性的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正腎上腺素而言,維生素C是不可或缺的物資。因為在多巴胺轉變為正腎上腺素的過程中,維生素C扮演了輔?的角色。
人在遭受到強大壓力時,就會分泌興奮性的神經傳導物質,而維生素C可說是抗壓、耐壓的決定性關鍵。換句話說,如果有足夠的維生素C,而神經傳導物質所分泌的量也沒有過與不及的話,就能有足夠的抗壓性。但如果因維生素C不足,導致神經傳導物質的分泌不充分時,就難以抵抗壓力。因此,在這個充滿壓力的時代,必須更積極地攝取維生素C。
活躍於合成神經傳導物質前期的是菸鹼酸。無論是在左旋麩醯胺酸要轉變為左旋麩醯胺酸鹽、苯丙胺酸要轉變為左旋酪氨酸(L-Tyrosine),或是左旋色胺酸要轉變為五羥基色胺酸的變化中,菸鹼酸都以輔?的角色牽涉其中。前面也曾說明過,菸鹼酸過去曾被稱為維生素B3,與維生素同類。
此外,維生素B的同類葉酸,在初期階段的反應中也發揮了輔?的作用。所以,葉酸對神經傳導物質而言也是重要的維生素。有報告指出,飲用大量葉酸可以改善憂鬱症狀,市面上也有許多以葉酸與憂鬱的關係為題的書籍。葉酸富含於肝臟、豆類、黃綠色蔬菜、藻類之中,但在日常生活是否真的有充分地攝取呢?
接著來看看礦物質。變化的初期階段發揮作用的是鐵,在色胺酸要轉變為五羥基色胺酸、苯丙胺酸要轉變為左旋酪氨酸的反應中,鐵都扮演了輔因子的角色。在苯丙胺酸的反應中,左旋酪氨酸要轉變為左旋多巴的反應也與鐵有所關聯。由於左旋多巴接下來要轉變為多巴胺、正腎上腺素,所以如果鐵不夠充足的話,緊接下來的變化也無法順利進行。
因此,鐵不足就會造成血清素、多巴胺、正腎上腺素等的神經傳導物質減少、不足,而導致憂鬱症狀的產生。所以,女性的憂鬱症狀首先要懷疑是否為鐵質不足所造成,然後再施以適當的對策,希望各位都能理解這件事的重要性。
在色胺酸系列的反應中,血清素要轉變為褪黑激素的變化中,則是由鎂扮演了輔因子的角色。
另一項不可忽略的物質就是鋅。鋅與蛋白質的合成息息相關,在代謝酵素的活性化上發揮了重要的力量。
如上所述,在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合成過程中,礦物質占據了非常重要的地位。礦物質不足,神經傳導物質就會直接面臨失衡的危險,也進而影響憂鬱症狀的發作。而且,維生素與礦物質,除了極少數的例外,是無法在體內合成的。因此,只能仰賴飲食與營養補充品來補充。
⊙ 啟動腦部開關的鈣質
礦物質中另一項不可忘記的是鈣。鈣在合成神經傳導物質時,扮演了輔因子的角色,而且它的角色格外突出,因為鈣是讓神經傳導物質從神經細胞釋出時絕對必要的因素。
譬如,在陷入憂鬱狀態時,「提不起勁」的訊號就會傳送到神經細胞,神經細胞在接收到這樣的訊號後便會釋出血清素。此時,讓血清素可以順利釋出的關鍵就是鈣。
細胞膜上有一個稱為鈣離子通道(calcium channel)的「門」,這個門不是一直都敞開著,而是有必要時才打開。鈣離子在通過此處進入細胞後,促進了各種酵素的活性化,在反應後產生、釋出血清素。換句話說,鈣打開了腦部的開關,開啟了通往釋出神經傳導物質的迴路。
這個開關的性能是一大重點,而決定性能的就是細胞膜內外側鈣離子的濃度。細胞膜內外的濃度差通常都保持在一萬(外)對一(內)的程度。就是這天壤之別的濃度差距,才能讓鈣離子在必要時,瞬間就能進入細胞內。
當濃度差距變小時,鈣離子的活動就會變得不靈敏,進出細胞的速度就會變慢,這就意味著細胞機能的衰退。
鈣離子與細胞的這種關係,不僅成立於神經細胞而已。在身體的所有細胞中,鈣離子的濃度差距,都是細胞能確實運作的必要條件。
濃度差距之所以無法保持,就是由於鈣的不足,在這層意義上,也說明了體內必須經常保有充分的鈣。因此,鈣離子的濃度差距,可說是維持我們身體正常運作的基本要素。
⊙ 鈣與鎂的關係是「兄弟」
前面已說明了鈣的重要性,而與鈣緊密相關的另一種礦物質便是鎂。因為這兩種礦物質常被稱為是「兄弟離子(brother ion)」,隸屬於「兄弟」關係。
鈣為了能充分發揮其機能,就少不了鎂,反之亦然。所以兩者都是互相支援的最佳拍檔。換句話說,只攝取大量的鈣也無濟於事,必須同時也攝取鎂才行。
那麼,攝取量分別約為多少呢?
理論上來說,一般認為鈣與鎂的攝取比例以二:一為佳,市售的營養補充品也是以二:一的比例調配的。但是關於這個數值還有一個問題,因為鈣與鎂是以同樣比例被排泄,這意味著如果以二比一的比例攝取的話,顯然地鎂就會不足,我們的身體就會陷入鎂嚴重不足的狀況。
最近常有人指出,日本人飲食中鈣攝取不足的問題,但不知為何卻沒有提及鎂的攝取,實際上我們應將關心的焦點放在鎂不足的問題上。考慮到鈣與鎂的兄弟關係,我認為以一:一的比例攝取,才能完全發揮這兩種營養素的機能。
第三章 用營養素療法讓精神健康的機制
⊙ 身心不可或缺的五大營養素
我們的身體究竟是由什麼所組成的呢?答案很簡單,就是蛋白質、脂質、醣類等營養素,而我們就是透過飲食攝取這些營養素,並供給體內所需。
那麼我們的精神呢?已經說明――精神會反應出腦內神經傳導物質的均衡狀態,更進一步來說,腦部主導精神。
而說到腦是由什麼所組成?答案非常明確,由於腦也是身體的一部分,所以當然也是由營養素,也就是飲食所組成。
身體與精神都由營養素所構成,這是一切的出發點。
那麼,營養素與身心有什麼樣的關聯,又發揮了什麼樣的作用?...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95%的「憂鬱」是由於腦部營養不良?
逐年增加的「憂鬱」人口/何謂典型的憂鬱症狀?/藥物治療是現今的主流/讓好萊塢女星起死回生的驚人療法/治療癌症患者而發現的新療法/藥物治療與營養素療法的差別/95%的憂鬱都與飲食息息相關/精神狀況有異者的飲食傾向
精神源泉︱︱腦的構造
精神的變化就是腦的變化/三種神經傳導物質的功能/腦內平衡失調的後果/神經傳導物質的製造過程/不再攝取蛋白質的日本人/蛋白質不足影響代謝/腦內的「關卡」/血腦障壁的選擇性/甜食不過是「興奮劑」/「含GABA食品」沒有運送至腦部!?
用營養素療法讓精神健康的機制
身心不可或缺的五大營養素/醣類……身體活動的能量來源/脂質……製造細胞膜與荷爾蒙/蛋白質……腦部與身體的原料/維生素、礦物質……輔助神經傳導物質的合成/啟動腦部開關的鈣質/鈣與鎂的關係是「兄弟」/就算大量攝取「對身體有益的東西」也毫無意義/「膽固醇萬惡說」的根據何在?/
營養要慢慢吸收/食物是用來「吃」的/攝取GI值較低食物的好處/無法「囤積在體內」的蛋白質/熱量≠營養/飯糰、三明治比肉還肥!? /從細胞層次脫胎換骨的營養素療法/即使符合「飲食攝取基準」營養也不夠/讓精神與腦部都能健康的營養攝取基準/血液檢查可知營養狀態/花五小時做葡萄糖耐受測試才能知道的事/營養素療法的重點是營養補充品與飲食療法/在健檢中無法發現營養缺失的理由/
健康檢查最好不要事先準備?
引發精神問題的五種營養缺失
從症狀釐清營養缺失的類型
1低血糖症
容易被誤診為憂鬱的低血糖症/糖尿病與低血糖症是一體兩面/重度憂鬱其實是低血糖症!/低膽固醇與憂鬱的關係/低血糖症+低膽固醇的病例/腸黏膜脆弱易患低血糖症/腎上腺疲勞也會引發低血糖/
穩定的血糖調節是心神安定的關鍵/在國會中被提出討論的低血糖症
2鐵不足
鐵不足容易對身心造成影響/增加鐵攝取而改善憂鬱症狀的案例/女性比男性更需要鐵
3鋅不足
好發於男性的鋅不足/因鋅不足而造成憂鬱症、適應障礙的男性案例
4維生素B群不足
與睡眠、專注力相關的維生素B群/足不出戶的狀態因攝取維生素B群而改善/「江戶病」是因為維生素B群不足所引起!?
5蛋白質不足
蛋白質不足很難出現明顯症狀/健康養生導致蛋白質不足!/為什麼「食物憂鬱」會被忽略?
從今天開始實踐!不「憂鬱」的生活
現代「軟弱男」?的飲食生活/加工食品、零食點心會讓營養素減少!/壓力也會消耗營養素/壓力社會的救星――維生素C/喝酒.吸煙者要特別注意營養素不足/用營養素而不是止痛藥解決疼痛/因減肥而營養不良的人/推薦限制醣類的減肥/「有益健康」飲食中的陷阱/思考「對腦部有益」的吃法/攝取白砂糖問題多/了解對腦有益及有害的油/吃的順序也要下工夫/三餐正常,慢慢吃,才不會胖/新鮮、當季食材含有豐富的營養素/營養因「烹調方法」所產生的轉變/考量蛋白質優質指標的飲食組合/還是不足的營養靠營養補充品/遠離憂鬱的三個生活習慣
結語
附錄 預防腦部營養不良的飲食指南
前言
第一章 95%的「憂鬱」是由於腦部營養不良?
逐年增加的「憂鬱」人口/何謂典型的憂鬱症狀?/藥物治療是現今的主流/讓好萊塢女星起死回生的驚人療法/治療癌症患者而發現的新療法/藥物治療與營養素療法的差別/95%的憂鬱都與飲食息息相關/精神狀況有異者的飲食傾向
精神源泉︱︱腦的構造
精神的變化就是腦的變化/三種神經傳導物質的功能/腦內平衡失調的後果/神經傳導物質的製造過程/不再攝取蛋白質的日本人/蛋白質不足影響代謝/腦內的「關卡」/血腦障壁的選擇性/甜食不過是「興奮劑」/「含GABA食品」沒有運送至腦部!...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