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才是真正的孔子思想的繼承人!
日本知名漢學大師白川靜以中國古代社會為背景,
透過對漢字的精闢研究,
以論語為架構,
在《孔子》一書中探討了中國古代的社會構造、思想制度,
以及對孔子的獨特評論。
白川靜的《孔子》論證並斷言《史記》中有關孔子的記錄幾乎完全都是虛構的,而孟子自任私淑於孔子,所以讀者現在才能夠聽到有「孔孟之道」這樣將孔子與孟子等同對待的詞語。但白川靜認為,莊子才是真正的孔子思想的繼承人。
孔子的思想與莊周的關係、儒的變遷以及有關同時期的墨家的描述,是白川靜《孔子》最特別之處。
白川靜在《孔子》一書中一路大膽斷定,顛覆了以《史記》為首的許多記述事實和觀念,支撐他的是白川靜篤實學風,以及對於東方傳統文化的執著追求。
閱讀白川靜的《孔子》,會被作者獨到的見解震撼,會被作者嚴密而又自負的論調壓倒,也會深深體會作者對於孔子以及東方傳統文化的熱愛。
作者簡介:
白川靜(1910-2006)
文學博士,生於日本福井市。生前任職立命館大學教授,於1976年退休。主要著作有《說文新義》(共15卷、別卷1)、《金文通釋》(共7卷9冊)、《漢字》、《詩經》、《孔子傳》、《漢字百話》、《中國的神話》、《中國的古代文學》、《初期萬葉論》、《後期萬葉論》、《甲骨文集・金文集》、《甲骨文的世界》、《金文的世界》、《字統》、《字訓》、《文字逰心》、《文字逍遙》等。被譽為日本漢文時代的最後碩學,獲得的榮譽稱號有立命館大學名譽教授、福井縣名譽縣民、福井市名譽市民、京都市名譽市民等。因各階段做出的研究而獲得的獎賞有菊池寬賞、京都府文化特別功勞賞、井上靖紀念賞。2004年94歲時,榮獲日本文化勳章。
譯者簡介:
韓文
中國西安外國語大學日文系畢業,日本國立滋賀大學教育學碩士,主攻近代日本漢文教育。1992年赴日,曾任日本京都產業大學外國語學部非常勤講師,現為香港城市大學兼職講師。
章節試閱
後記
從開始寫《孔子》,到現在已經過了近二十年。時間快得真是像做夢一樣。而且,我也上了八十、就快要過完一個年坎兒了。然而,執筆寫這本書時的前後情況,卻依然在我的記憶裡,還帶著幾分鮮明。
我為自己、而不是為了教室裡的講義開始讀《論語》,是在戰敗之後。我想,凡是體會過戰敗後那種沉重鬱悶的虛脫感的人都能理解吧。不知什麼時候,我的桌子上有了《論語》和《聖經》。不是來自於思想上的什麼要求,也不是想要入教。是出於那種孤獨地在黑暗的海面上漂泊,想要用手抓住什麼的衝動。而且,那東西還必須是無論從什麼角度上來都可以接近的。這樣才會比較好吧。就這樣,我不分順序地、旁觀眺望似地讀了起來。讀著讀著,我就開始覺得,這兩本書是敗北者的思想、敗北者的文章。閱讀中,自然地被帶到了一個深奧的冥想的世界裡。接下來,虛脫的時期過了,秩序也逐漸恢復,學系的活動雜誌也可以出季刊了。昭和二十三年(1948年),我發表了〈卜辭的本質〉、〈有關訓詁上的思維形式〉、〈殷之社會〉等文章,想以此得到研究生活的節奏。這之後的二十幾年,我只管投入到這些文章所指向的方向。昭和三十年(1955年),我寫了《甲骨金文學論叢》十集;三十五年(1960年),寫《詩經研究》〈通論篇〉等三冊;三十八年(1963年),為二玄社的《書跡名品叢刊》寫了《甲骨文集》、《金文集》,五冊。另外,三十七年(1962年)開始出版刊行《金文通釋》、四十四年(1969年)開始出版刊行《說文新義》。基礎稿件在之前就準備了一些,《金文通釋》A判紙八十頁、《說文新義》A判紙二百頁,我計畫將這兩部刊行在季刊上。就在這些稿件出版刊行的當間,學園紛爭如龍捲風一樣刮過。
四十三年(1968年)接近年底的時候,在我所屬的大學,兩派學生之間掀起爭奪機關雜誌的鬥爭。前後兩次,有大約九十人負傷。這像是被當成了信號一樣,紛爭爆發了。
用了幾個月的時間,紛爭總算終了。不過,教育現場上的龜裂和斷層不是很容易地就能填補的。特別是,一黨支配體制所帶來的荒廢,好似是無論如何都很難解決的問題。在這個時候,我想起了戰敗後閱讀的諸章《論語》。我開始思考那在決定性的敗北當中的、帶著幾個以心相許的弟子們、拖著衰老的身體持續漂泊了十幾年的孔子。四十六年(1971年)秋,正是《歷史與人物》創刊後不久的時候,我就首先將開頭的幾次連載內容交與了他們。這一年的夏天,我寫完了全部。四十七年(1972年)十一月就出版了。這件事情是一邊出版《金文通釋》與《說文新義》的季刊一邊做的,負擔很重。不過,大體上進行得效果如預期。在此描述的孔子像,是我在很久以前的戰後,在我的內心裡逐漸形成的一個形象。
不過,問題還有其他。中國的異常事態,也是一個令我揪心的事情。一九六五年(昭和四十年)十一月,由姚文元的「海瑞罷官」批判而開始的文化大革命,最終變為以數十萬的紅衛兵為尖兵的大規模反四舊(思想、文化、風俗、習慣)運動。他們手舉著紅色書皮《毛主席語錄》,到處橫行,及至四方邊疆。所有的出版物,卷首都以特大字體標上《毛主席語錄》中的一節。無論是研究還是作品,全都從雜誌上消失了,只有口號氾濫。在這強烈的喧囂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從外部是沒有辦法瞭解的。很多書籍都被焚燒了。有報導說,郭沫若院長像拋棄紙屑一樣地在整體上做自我批判,批判自己那出色的古代研究。這些都挑起了我們的不安。一定有什麼事情,一定發生了什麼異常。那東西大概就是不分區別地能夠燒盡一切事物的nomos性的巨大力量。在這當間,主席的盟友、被公開指名為後繼的林彪,因暗殺毛主席失敗而垮臺,並在逃亡北方途中墜機而死。內部的權利鬥爭好像是因為路線的相違。文革派與實權派的不和看來也不是很容易就能夠化解的。內外一切,nomos性的幻影籠罩著世界。大概孔子活著時的時代也是這樣的吧。哲人孔子是怎樣生活在他所在的那個社會中的?孔子是怎樣與那個力量鬥爭的?而且,孔子在現實中敗北,卻又成為百代之師,這又是為什麼呢?我想寫一部有關孔子的書。我想具體地把握孔子的姿態、孔子所在的社會和孔子的思想以及他人生中的生活方式。我是一個研究者,我想將這些原封不動地就策劃為一部精神史、一部思想史。為此,對於孔子周邊的事項,對於思想的系譜等,我都不加怠慢地予以了留意。
《孔子》出版後的第二年,文革到了最後的階段。將林彪與舊思想結合在一起,呼號「批林批孔」的江青一派的運動發起了。孔子被人直呼其命為孔丘,被批判為一個奴隸制度的擁護者。孔子曾經被郭沫若氏定位為奴隸解放的旗手,是被安排起這個作用的。到了今天的這個世界,孔子的命運依然浮蕩。
1976年4月,在天安門事件中,民眾激憤,江青一夥人垮臺,恐怖的時代告以終結。眾多的死於非命的學者文人不可能再蘇醒了,但孔子受到再評價,恢復了名譽。進入七八年以來,再評價的論文載於各種雜誌上。八一年六月,中央委員會正式承認文革的謬誤,長達十年的狂亂劇收場了。那不是什麼文革,那只是奪權鬥爭過程中進行的大規模的焚書坑儒而已。然而,文革終結後還不到十年的時間,又一次地,發生了天安門事件。八九年六月四日未明,武裝力量甚至還出動戰車鎮壓,造成數百學生和市民死亡。
在那一年的夏天,我想編寫《文字逰心》一書,以紀念自己翌年迎接八十周歲。書中寫有一篇〈狂字論〉,文章一百五十頁左右,試圖通觀中國的狂的精神史。孔子是最為熱愛狂的人。「狂者進取」,是「直者」。為了與邪惡的事物鬥爭,必須要有一種異常勁頭。狂氣才可能是變革的原動力。而且,在精神史上,這也是確實可以證實的事情。在中國,在其精神史的出發點上有孔子。這一點,在《孔子傳》中多少也提到了一些。我想以〈狂字論〉來探求《孔子傳》中沒有談及的、狂的精神史上的發展。我認為,在所有的領域,能夠對抗nomos性事物的,只有這個「狂」。
1990年,我想這是歷史上極其應該紀念的一年。以往的歷史上不曾看到過的巨大nomos性的世界,帶著一聲牆壁倒塌的聲音崩潰了。這個令人難以相信的歷史現實,我們的確親眼看到了。我還依稀地記得大正七年出兵西伯利亞時的事情。接到了慰問的文章的士兵,送來貝加爾湖的相片等。不過,不久那個地方就變為一個巨大的nomos性的世界,帶給人們無限的畏懼。我想,史達林內部肅清了兩千一百萬人的說法,不見得就一定是虛妄。
現在,那個世界正在崩潰。「布拉格之春」以來,星星煙火一直持續了二十多年,現在一瞬間地熊熊燃燒了起來吧。一個巨大的幻影,正在從歷史上消失。
《孔子傳》以及在這延長線上嘗試的〈狂字論〉,就是狂的精神史在我的意識底層所佔據的位置。這個事情也許不應該由我自己來講。對於問題的意識是因人而異的,每一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理解方式。只不過,在所謂的「讀書千卷,冷生涯」(達雅堂先生詩句)的研究者的生活當中,也有不顯現在外的心思。在討論學術問題的時候,也會有某種現實與其意識底層相連。沒有這個現實的話,是很難在研究中投入熱情的。
思考將孔子的時代與當今相比較,就會覺得,人到底進步了多少呢?的確,惡智慧進步了。殺戮與破壞變得更加巧妙,規模也更加大。然而,在邏各斯的世界裡,不就只有失去嗎?我寫《孔子傳》就是出於對這樣的現代的恐懼,是用我自己的方法表達的。當然,這大概也只是我意識中的一點希望而已也未可知。
內文選摘(節錄)
第一章 東西南北人
很多人都在談論聖人孔子,詮釋《論語》高深哲理的人也不少。不過,如果就像談論耶穌,或像解說聖經一般地談論孔子的話,恐怕會遠離了孔子的志向。孔子並不願自己是一個神秘主義者,也從不自願地背負光環。他時刻與弟子們同行共處,將自身的一切顯露在弟子們的面前,「是丘也」(論語,述而),毫無遮掩和顧忌。孔子就是這樣一個人。
不過,孔子的確是一個理想主義者。為此,他屢屢遭受挫折,不得成功。自出道以來,孔子的生活幾乎都是在挫折和漂泊中度過的。但即便如此,他的弟子們也不離開他。孔子率領一幫徒弟,求的是什麼呢?他們要做的到底是什麼呢?跟隨這位難以期待其能夠得到世俗意義上成功的老師,在這樣的師門下所產生的教團,為思想史帶來什麼樣的意義呢?
孔子的人格並沒有在他的一生當中完結。孔子去世之後,他的人格仍然得以展開。孔子的形象被逐漸有序地改寫,最終加以粉飾,使其更像一個聖人。這個粉飾工作的完成者就是司馬遷。在其後的兩千年裡,孔子這一聖像一直都是中國封建官僚制國家的守護神。當今,舊社會消滅了,孔子的形象又一次地必須改寫。已經有人把孔子當作解放奴隸的思想指導者和實踐家了。孔子依然活著,依然被寄託著,背負著思想性的任務。孔子偉大得能夠一直活到現在。要想思考孔子的這一偉大,我認為只有一個問題需要考慮,那就是,對於我們自己來講,孔子意味著什麼?
不過,這個問題不是可以依據某種論述者的歷史觀而做任意的談論的。孔子一直都活著,如果將來他還能夠繼續活下去的話,提供這個可能性的,一定還是孔子自身。視孔子為一個具有歷史性人格的人物,探究其歷史意義,這是還原孔子、令其生命氣息蘇生的唯一途徑。孔子的傳記生命一直持續至今,因此,我也將自己的這一篇命名為[孔子傳]。
關於傳記
孔子具有偉大的人格。在中國,人的理想狀態稱為聖人。聖的原意是指能夠聽到神靈的聲音的人。稱孔子為思想家不能算作完全正確。同蘇格拉底一樣,孔子沒有留下任何著作,他們都是能聽到神靈的聲音的人。他們的弟子們記錄他們的言行。他們的思想只能通過這些弟子們的文章得知。一個人的思想只是通過他的行為來示範的話,這個人應該被稱為哲人才對。
哲人不是新思想的宣傳者,哲人追究並發現傳統的意義,以此探索傳統在當下如此這般存在的理由和根據。哲人的本質是探究者和求道者。就像蘇格拉底永不停止地追究德爾斐神諭的意義一樣,孔子是一個「述而不作,信而好古」(述而)的人。蘇格拉底將自己的一生放在探索的意義上,孔子是通過探索來發現理念的世界的。德爾斐神諭只是命令發問,並不預設答案。而孔子的情況是,在過去的聖王明君時代,有著可以依靠的傳統。孔子能夠夢見先他而去的周王朝燦爛的文化及其創造者。
不管怎麼說,孔子和蘇格拉底都沒有留下任何文字,這是事實。如果說哲人的事業,單單只是依靠他的言行來展示的話,那麼,傳記必須是他的思想。這些哲人只存在于他的傳記當中。蘇格拉底由柏拉圖的數篇文章展現,而孔子的一切都在《論語》當中。《論語》傳達了孔子的一切。說傳達不如說再現。也可以這麼說,孔子的人格在《論語》中再現,並由傳承者按照自己的志願加以定向。所以,傳記不僅是「如此這般」,可能還有「應該是如此這般」的成分。保羅所表達的基督就有一種昇華,從耶穌到基督。據說,到了基督的階段,也還有進一步的發展。傳記就是這樣一種發展來的東西。不但如此,所記載的哲人的思想,也是發展來的。這方面孔子一直發展到了現代。作為兩千年官僚制國家的統治思想,為其封建性奠定基礎的就是孔子。歷史上的許多革命家都在儒教中尋找根據,即便是到了近代,儒家學派之一的公羊學派成為否定體制的首倡者,引人注目。
最早的孔子傳記作家,應該就是《論語》諸篇的編撰者吧。不過,就像我在後面的部分還會講到的,《論語》的編撰,是在孔子死後,寫了長達二百幾十年的時間,其中也包含著諸多批判者的資料。對於那些弟子們來講,孔子已經是一位聖人了。這一點,其他的學派也難以否定。《莊子》〈天地篇〉稱孔子「博學擬聖」;對儒墨大加攻擊的《韓非子》〈五蠹篇〉也說,「仲尼,天下聖人也」。在當時,孔子的反對者們也不得不承認孔子是一位聖人吧。不過,就因為如此,為了使孔子更加偉大,仰或為了貶低他,就製造了許多的故事。早在孟子的時代,就已經創造了很多應該稱為孔子傳奇之類的東西。孟子將其中自以為不好的內容稱為「好事者為之也」(萬章上)、「齊東野人之語也」(同),不予理會。不過,孟子自己的一些有關孔子言行的主張,也有許多值得懷疑的地方。除了日常性的一些問題之外,例如,孟子說「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滕文公 下)。更有「孔子曰,知我者其唯春秋乎,罪我者其唯春秋乎」的說辭。孟子所引用的這些將一切都寄託於《春秋》的孔子的言論,其實很明顯地都是偽作。因為我們知道,孔子幾度試圖改革體制而失敗,並為此毫無選擇地過著常年逃亡的生活。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很明顯,孟子的所謂春秋之學,其實就是給孔子加罪的學問。
司馬遷在《史記》中寫有〈孔子世家〉。有人不厭其煩地將其推為最古老和最詳盡的《史記》中的最高傑作。不過,也就是這一篇,在《史記》當中也算是杜撰性最強的一個作品。這一篇的年代記敘、事實關聯,同其他的世家列傳及年表等等相比較,不一致的地方非常多。這些問題,清末崔東璧的《洙泗考信錄》等已經有所指出。近來,木村英一博士的《孔子與論語》也有詳細的學術見解。
孔子出身卑賤,其父不明。我想他大概是一位巫女的非婚生子吧。或許,晚年的孔子不愧為一代宗師,得到了尊敬。但是,在逃亡中的某些時期,所謂「殺夫子者無罪,籍夫子者不禁」(莊子 譲王篇),孔子是一個沒有人接受的逃亡者,是被當作所謂的外盜來對待的。孔子傳記在《史記》中被納入世家、與諸國列侯並齊,這不僅與事實相反,而且,恐怕還要算是有違了孔子的志向吧。
因為父親談喜好黃老,所以司馬遷好像也不大喜歡儒家。當時,武帝樹立儒家為國學,置五經博士、博弟子員,在天下設學營,取儒教一尊之政策。就這樣,給與孔子以諸侯之待遇,大概也是為了回應當時國家政策上的需要吧。司馬遷寫孔子,文筆也不像寫逸民伯夷、遊俠人物傳記那樣,看不出那種特有的感慨和生色。對於孔子的讚揚之辭,也只是記述了遊魯國觀孔子之遺跡流風,徘徊許久難以離去,然後總結說,孔子「布衣,傳十餘世」、「中國言六藝者折中于夫子,可謂至聖矣」,語句缺乏深刻的共鳴。也許,對於已經聖像化了的孔子,司馬遷多少感到了厭煩。此時,孔子家族的傳人是第十一代,此後又延綿不斷地傳到了第七十七代。當代的孔德成先生,祭祀神聖流連於東海。近年臺灣舉行了盛大的孔子逝世兩千四百五十年祭。孔德成先生十多年前來日本,我也有幸與他握手相見。孔先生是一位令人想起孔夫子的偉丈夫。
孔子的傳記資料,大體上集於《史記》的〈孔子世家〉。不過,《史記》的〈孔子世家〉欠缺一貫性,而且沒有選擇和排次,與司馬遷的文筆不相符合。一開始先敘述孔子的祖上家系,又加上一段向老子問禮的一個問禮傳說,這大概也是時代潮流的要求吧。在寫孔子的經歷時,穿插了許多《論語》中的文章,其中很多都不恰當。例如,描寫在陳蔡之厄時,孔子向子貢教授「一貫之道」。在《論語》(衛霊公)中,這個場面是在陳蔡之厄孔子與子路的問答之後,完全是另外一個章節的內容。孔子向子貢教授一貫之道,在〈孔子世家〉中,被當作陳蔡之厄時的事情,接在孔子同子路的問答之後,這是弄錯了章節的結果。另外,性質不明的雜說資料也相當地多。那個以不知禮儀而聞名的衛霊公夫人南子,孔子同她的會面場景,簡直就像拙劣的小說一樣。或者,有以孔子傳記為題材的小說,《史記》取材於這些小說,也未可知。在《史記》中,〈高祖本紀〉和〈項羽本紀〉之間有許多的不一致,〈項羽本紀〉中的內容,有許多好像都是取材與《楚漢春秋》之類的小說。著名的鴻門宴只不過是一齣戲曲而已。除了孔子之外,還有子路、子貢等孔門人物,都夾帶著這樣一種故事性的資料。
因為《史記》的功勞,孔子的權威在正史上與諸侯並列。不過,孔子作為現實社會中的權威推動歷史,還是後來的事情。後漢的王充在《論衡》的〈問孔篇〉中,毫無理解、毫不知趣地對《論語》大加攻擊。另外,孔子的子孫們也不一定都能飛黃騰達,魏的孔融就反對曹操在饑饉時發出的禁酒令,主張「神好酒」,結果被殺。魏晉時,清談者之流痛斥晉的表層化的儒教主義和禮教主義,指責其非人性。他們高舉反禮教的旗幟,重複著近於放肆的反世俗行為。首當其衝的就是阮籍。阮籍言:「禮豈為吾輩設」(世說新語 任誕)。但是,阮籍的清狂卻是近似於孔子所說的狂簡,真是不可思議。
儒教的權威在唐代有《五経正義》造就。其経義被提高,以至於被當作國家統一考試的內容。韓退之高唱儒教主義,也是在這個時候。到了宋代,《論語》和《孟子》也入了經典,這是《論語》首次佔據經典的地位。聖廟裡的祭祀禮也變得盛大起來,除了孔門、儒士之輩以外,注釋經典的人也得到從祀。祭祀的先後順序也總能成為問題。宋徽宗將王安石抬入聖廟,把顏回和孟子拉下來,讓王安石居於孔子之次。對於這個意想不到的闖入者,就連孔子也被嚇了一跳吧。聖廟內部也成為爭奪世俗權威的場所了。權威就是這樣的,作為權威的順序很重要,這個情況不僅僅發生在政治局委員和政黨派系之間。
可以這樣認為,在中國,官僚支配的政治體制是在宋代以後確立的。而且,在體制確立的同時,儒教的權威也變得不可動搖。明清時期,帝王還會參加釋典禮。不過,這個由儒教的意識形態所支配的舊社會,現今已經完全崩潰了。接連幾年,一切文化遺產停止刊行,也反映出現今中國思想政策的一個方面。我認為至少在結果上,這會帶來某種與古典斷絕的狀態。這樣,同其他一些東方文化遺產一樣,儒教最終可能只會殘留在日本,也未可知。
被當作體制理論的儒教,其出發點卻是反體制的。孔子的行動就很好地說明瞭這一點。不過,一旦所追求的社會得以實現,反體制的理論也就一下子轉化為維護體制的理論。這就是所謂辯證法上的變化吧。如果儒教性的思維仍然具有生命力的話,那麼,也許終將還會再次地繁衍出新的反體制的理論。儒教原本到底是什麼性質的理論呢?今後,儒教是否仍然具有作為一種思想的可能性?哲人孔子是不會回答我們的問題的。我們也只有從其傳記中讀取一些東西來,此外別無辦法。
後記
從開始寫《孔子》,到現在已經過了近二十年。時間快得真是像做夢一樣。而且,我也上了八十、就快要過完一個年坎兒了。然而,執筆寫這本書時的前後情況,卻依然在我的記憶裡,還帶著幾分鮮明。
我為自己、而不是為了教室裡的講義開始讀《論語》,是在戰敗之後。我想,凡是體會過戰敗後那種沉重鬱悶的虛脫感的人都能理解吧。不知什麼時候,我的桌子上有了《論語》和《聖經》。不是來自於思想上的什麼要求,也不是想要入教。是出於那種孤獨地在黑暗的海面上漂泊,想要用手抓住什麼的衝動。而且,那東西還必須是無論從什麼角度上來都可...
目錄
《孔子》的神諭(淺野裕一)
導讀(鍋島亞朱華)
第一章 東西南北人
關於傳記
聖人之後
陽虎的反叛
出國記
亡命記
夢與影
第二章 儒的源流
關於傳統
大儒和小儒
巫史學
天的思想
關於古典
儒教的形成
第三章 孔子的處境
關於體制
群不逞之徒
奴隸制說
孔子教團
卷而懷之的人
第四章 儒教的批判者
關於批判
行會集團
儒墨之辯
盜蹠的邏輯
孔子問禮
稷下之學
第五章 關於《論語》
文體論
儒家的八流派
弟子群像
《論語》的形成
大哉孔子
文庫版後記(白川靜)
解說(加地伸行)
《孔子》的神諭(淺野裕一)
導讀(鍋島亞朱華)
第一章 東西南北人
關於傳記
聖人之後
陽虎的反叛
出國記
亡命記
夢與影
第二章 儒的源流
關於傳統
大儒和小儒
巫史學
天的思想
關於古典
儒教的形成
第三章 孔子的處境
關於體制
群不逞之徒
奴隸制說
孔子教團
卷而懷之的人
第四章 儒教的批判者
關於批判
行會集團
儒墨之辯
盜蹠的邏輯
孔子問禮
稷下之學
第五章 關於《論語》
文體論
儒家的八流派
弟子群像
《論語》的形成
大哉孔子
文庫版後記(白川靜)
解說(加地伸行)
購物須知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
退換貨原則、
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