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曉蕾
定價:NT$ 400
二手價:43 折,NT$ 17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市面難尋商品,即時庫存=1
每見一個人,就想起一道菜
文/Anderson
你還記得過當年得遍大獎的香港作家陳曉蕾的《剩食》嗎?以「大部分垃圾都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廚餘,根本不是垃圾。」這樣的概念,用她作為記者的調查報導好身手,再加上說書人的天賦,將此一題目寫得深刻又好看。
陳曉蕾,香港記者,1993年入行報導政治新聞,1999年轉寫專題報導,2009年開始獨立採訪,長期關注城市永續發展議題。但她最特別的是什麼呢?那就是她的太積極與深入作為一名記者,以致於她的寫作,遠遠超乎了記者的格局,成為了一個深深扎根於土地和現實的寫作者。
《好味》是陳曉蕾的新作。出自這樣一位寫作人之手的《好味》,注定了不可能是我們平常見到太多的那樣的飲食書寫。
《好味》裡有56個故事,寫著56個人物,包含了我們熟悉的歐陽應霽、蔡珠兒、李香蘭、張曼娟…..,但這不是關於「名人的飲食故事」,名人們及其背景不過是個引子,故事一打開只瀰漫了濃濃的食物的氣味和人情味,交融成一片誘人入迷想聽得更多、且想起更多的「好味」。
或許是因為過往讀的「食與人」題材的書寫多半來自文學家的筆,因此這次讀《好味》,雖然表面上題材相近,可字裡行間的節奏和氣息就是不大一樣,似乎,更抽離了些、更淡、更低調,但一陣安靜的梭行後,湧上的卻是一種如梗在喉的說不出的餘味。
例如書中一篇以張曼娟為人物的<最後的薄殼>,故事短短的,講的是張曾有個香港朋友Y,張初到香港工作不甚適應時,Y會帶她吃些好吃的、特別的東西,比如「薄殼」。可後來Y生病了,再後來,Y去世了。
故事主角不能說是張曼娟,甚至也不是故事中張的友人Y、不是那個待食的「薄殼」,而是環繞著所有元素的:時空中曾有這麼一回食物與人相遭逢的際遇。
陳曉蕾寫了一些這樣的段落:那是當張知道Y生病,要去香港看他,時適逢九月,
「Y聽到張要來,他說『那太好了,這是最後可以吃到『薄殼』的時候。』…..這時還顧著吃?張曼娟氣炸了,趕到香港,Y非常瘦,她甚至認不出來。『你一定要好起來!』她嚴重地警告他。那天吃了什麼?不記得了。過了兩個月,Y稍稍好轉,便去台灣,張曼娟帶他去花蓮看太平洋,他一個人赤著腳在海灘跑,很開心,回台北的火車上,他累得睡著了。….這是她最後一次見到他。」
陳曉蕾沒再繼續寫太多,直接跳到了後來張到香港工作,Y的父親要請張吃飯,問她喜歡什麼,張才發現自己唯一印象深刻的只有「薄殼」,可是,「『我想,可能不會再吃『薄殼』了。』張曼娟說。」
《好味》裡盡是這樣淺淺的、日常的,就開了頭的故事,然後一不注意,它們就嘎然終止。一些些食物的懷舊或新奇的香氣,無法第一時間探知但終究揮之不去的人的氣息,關於記憶,關於眷戀,關於許多許多。
就如陳惜姿所形容,曉蕾有時也會發嬌嗔,說自己其實不只懂得寫環保,大家都忘了……
被定形為環保作者,對曉蕾實有一點點的不公平。除了調查報道、環保報道等議題,曉蕾還擅長寫人的故事,這點在她以往幾本著作中早露端倪。曉蕾的新作,重點在於人、味。
書中五十六篇文章,五十六位主角,借曉蕾的筆各自道出對味道:潮洲菜炒薄殼對張曼娟有「不能再吃」的情意結;中原地產董事施永青原來會撿掉在地上的食物吃;葉漢華鏡頭下街貓口中的雞頸是難得的大餐;石祐珊自小便懂得家燕媽媽,並一直守護著媽媽。其餘的故事主角還包括,陸離、施永青、葉澍堃、陳淑莊、葉劉淑儀、趙式之、藍奕邦、盧凱彤、岑寧兒、江獻珠、歐陽應霽、蔡珠兒、謝寧、楊崢、甘仔神父、吳方笑薇、白雙全、素黑、JOHN HO、江康泉、李香蘭、張虹、楊天經等。
作者簡介:
陳曉蕾,香港記者,1993年入行報導政治新聞,1999年轉寫專題報導,2009年開始獨立採訪,長期關注城市可持續發展議題,擅長撰寫人情故事。
調查報導《剩食》取得2012年香港書獎、台灣開卷好書2011年十大最佳中文創作;過往的專題報導亦獲得2006年人權新聞獎、亞洲出版協會(SOPA) 2007年「亞洲最佳中文人權報道」大獎、2004年「亞洲最佳中文環保報道」大獎等。
出版著作包括:
《剩食》---時報開卷獎
《有米》
《香港正菜》
《6 ISSUE》
《低碳有前途》
《一家人好天氣》
《聽大樹唱歌》
《夠照》
《任方利莎 生命裡的家常便飯》
《香港第一》
《尋找香格里拉》
《教育改革由一個夢想開始》
《生命好傢伙》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商品之附件或贈品,請以書況影片為準。
作者:陳曉蕾
二手價:43 折,NT$ 170 NT$ 400
運送方式:超商取貨、宅配取貨
銷售地區:全球
市面難尋商品,即時庫存=1
每見一個人,就想起一道菜
文/Anderson
你還記得過當年得遍大獎的香港作家陳曉蕾的《剩食》嗎?以「大部分垃圾都是放錯位置的資源,廚餘,根本不是垃圾。」這樣的概念,用她作為記者的調查報導好身手,再加上說書人的天賦,將此一題目寫得深刻又好看。
陳曉蕾,香港記者,1993年入行報導政治新聞,1999年轉寫專題報導,2009年開始獨立採訪,長期關注城市永續發展議題。但她最特別的是什麼呢?那就是她的太積極與深入作為一名記者,以致於她的寫作,遠遠超乎了記者的格局,成為了一個深深扎根於土地和現實的寫作者。
《好味》是陳曉蕾的新作。出自這樣一位寫作人之手的《好味》,注定了不可能是我們平常見到太多的那樣的飲食書寫。
《好味》裡有56個故事,寫著56個人物,包含了我們熟悉的歐陽應霽、蔡珠兒、李香蘭、張曼娟…..,但這不是關於「名人的飲食故事」,名人們及其背景不過是個引子,故事一打開只瀰漫了濃濃的食物的氣味和人情味,交融成一片誘人入迷想聽得更多、且想起更多的「好味」。
或許是因為過往讀的「食與人」題材的書寫多半來自文學家的筆,因此這次讀《好味》,雖然表面上題材相近,可字裡行間的節奏和氣息就是不大一樣,似乎,更抽離了些、更淡、更低調,但一陣安靜的梭行後,湧上的卻是一種如梗在喉的說不出的餘味。
例如書中一篇以張曼娟為人物的<最後的薄殼>,故事短短的,講的是張曾有個香港朋友Y,張初到香港工作不甚適應時,Y會帶她吃些好吃的、特別的東西,比如「薄殼」。可後來Y生病了,再後來,Y去世了。
故事主角不能說是張曼娟,甚至也不是故事中張的友人Y、不是那個待食的「薄殼」,而是環繞著所有元素的:時空中曾有這麼一回食物與人相遭逢的際遇。
陳曉蕾寫了一些這樣的段落:那是當張知道Y生病,要去香港看他,時適逢九月,
「Y聽到張要來,他說『那太好了,這是最後可以吃到『薄殼』的時候。』…..這時還顧著吃?張曼娟氣炸了,趕到香港,Y非常瘦,她甚至認不出來。『你一定要好起來!』她嚴重地警告他。那天吃了什麼?不記得了。過了兩個月,Y稍稍好轉,便去台灣,張曼娟帶他去花蓮看太平洋,他一個人赤著腳在海灘跑,很開心,回台北的火車上,他累得睡著了。….這是她最後一次見到他。」
陳曉蕾沒再繼續寫太多,直接跳到了後來張到香港工作,Y的父親要請張吃飯,問她喜歡什麼,張才發現自己唯一印象深刻的只有「薄殼」,可是,「『我想,可能不會再吃『薄殼』了。』張曼娟說。」
《好味》裡盡是這樣淺淺的、日常的,就開了頭的故事,然後一不注意,它們就嘎然終止。一些些食物的懷舊或新奇的香氣,無法第一時間探知但終究揮之不去的人的氣息,關於記憶,關於眷戀,關於許多許多。
就如陳惜姿所形容,曉蕾有時也會發嬌嗔,說自己其實不只懂得寫環保,大家都忘了……
被定形為環保作者,對曉蕾實有一點點的不公平。除了調查報道、環保報道等議題,曉蕾還擅長寫人的故事,這點在她以往幾本著作中早露端倪。曉蕾的新作,重點在於人、味。
書中五十六篇文章,五十六位主角,借曉蕾的筆各自道出對味道:潮洲菜炒薄殼對張曼娟有「不能再吃」的情意結;中原地產董事施永青原來會撿掉在地上的食物吃;葉漢華鏡頭下街貓口中的雞頸是難得的大餐;石祐珊自小便懂得家燕媽媽,並一直守護著媽媽。其餘的故事主角還包括,陸離、施永青、葉澍堃、陳淑莊、葉劉淑儀、趙式之、藍奕邦、盧凱彤、岑寧兒、江獻珠、歐陽應霽、蔡珠兒、謝寧、楊崢、甘仔神父、吳方笑薇、白雙全、素黑、JOHN HO、江康泉、李香蘭、張虹、楊天經等。
作者簡介:
陳曉蕾,香港記者,1993年入行報導政治新聞,1999年轉寫專題報導,2009年開始獨立採訪,長期關注城市可持續發展議題,擅長撰寫人情故事。
調查報導《剩食》取得2012年香港書獎、台灣開卷好書2011年十大最佳中文創作;過往的專題報導亦獲得2006年人權新聞獎、亞洲出版協會(SOPA) 2007年「亞洲最佳中文人權報道」大獎、2004年「亞洲最佳中文環保報道」大獎等。
出版著作包括:
《剩食》---時報開卷獎
《有米》
《香港正菜》
《6 ISSUE》
《低碳有前途》
《一家人好天氣》
《聽大樹唱歌》
《夠照》
《任方利莎 生命裡的家常便飯》
《香港第一》
《尋找香格里拉》
《教育改革由一個夢想開始》
《生命好傢伙》
關於二手書說明:
商品建檔資料為新書及二手書共用,因是二手商品,實際狀況可能已與建檔資料有差異,購買二手書時,請務必檢視商品書況、備註說明及書況影片,收到商品將以書況影片內呈現為準。若有差異時僅可提供退貨處理,無法換貨或再補寄。
商品版權法律說明:
TAAZE 單純提供網路二手書託售平台予消費者,並不涉入書本作者與原出版商間之任何糾紛;敬請各界鑒察。
退換貨說明:
二手書籍商品享有10天的商品猶豫期(含例假日)。若您欲辦理退貨,請於取得該商品10日內寄回。
二手影音商品(例如CD、DVD等),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二手商品無法提供換貨服務,僅能辦理退貨。如須退貨,請保持該商品及其附件的完整性(包含書籍封底之TAAZE物流條碼)。若退回商品無法回復原狀者,可能影響退換貨權利之行使或須負擔部分費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二手CD、DVD退換貨說明。※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