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Cover Report
大標:十年風景倏然過 惟願賞畫有知音
副標:十週年秋拍古代書畫擷英
文∣北京保利
十週年北京保利秋拍古代書畫共推出仰之彌高古代書畫夜場、藝林藻鑑書畫日場、「世家鱗光」古代書畫專場三個專場,其中「仰之彌高」古代書畫夜場以《石渠寶笈》著錄作品以及古代書畫家代表性作品組成;「藝林藻鑑」書畫日場是以書畫家精品為主要基礎構成;「世家鱗光」古代書畫專場取「吉光片羽,皆可寶也」之意,匯集世代藏家的優秀藏品。
文徵明是繼趙孟頫之後,中國書法史又一個四體皆擅的大家,也是繼沈周之後,領導吳門畫派的盟主。畢生過眼歷代名跡法帖,陶醉於丹青與鑑賞。他的書法從50到60歲形成齊整勁健的書風,深得二王、智永、黃庭堅等法家遺意。此卷行書〈雜詠〉為其58歲致仕後所書,為趙麗卿錄自作詩十首,書寫工麗嚴謹,秀雅勁健,筆筆到位,挺勁遒逸。卷尾跋稱:「久雨新霽,情思爽然,焚香煮茶,亦人間快事。」又加上手邊恰有「素潔可愛」的粉箋紙,於是興之所致,寄情於彤管,書後頗有自得之意。卷中「麗卿」為趙麗卿,其人惜無確切考證,然可知為御史,於文徵明返回江南之前致仕,且「麗卿」只為其字號。嘉靖四年(1525),文徵明有〈送趙麗卿〉;嘉靖六年(1527),文徵明辭官回家不久,攜子文彭重遊金陵,又作〈趙麗卿侍御邀遊冶城〉。此卷曾入清內府,著錄於《石渠寶笈初編》。而在清初入宮之前,已為藏家寓目,其上「四明朱氏收藏圖書記」、「留餘堂記」或為明代藏家朱國選和潘季馴長子潘大復藏印,二印已被《石渠寶笈》著錄。此卷又見於《清宮已佚書畫目》、徐邦達《重訂清故宮舊藏書畫錄》、楊仁愷《國寶沉浮錄》等書,足見前輩之珍視。(全文未完,詳情請見《典藏.古美術》)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編輯手記
大標:等待的藝術
文︱廖堯震
手工藝人的傳統,往往是用無價的時間來呈現工藝的極致。尤其漆器這樣一門工藝,從初始製作到作品最後完工,中間必須經過製胎、髹漆、雕飾或彩繪等上百道工序,且每個環節都得花費長久的時間。一件典雅精緻、鮮豔亮澤的漆器,正是在這種耐心等待與細緻觀察及實作的過程中緩慢孕育而生,承載手工藝人的靈魂與心血。此外,漆器本身的材質特性亦有相當迷人之處。塗於其木、竹等胎體上的「生漆」,原是取自漆樹的汁液,經與空氣接觸氧化等處理程序後,便形成耐酸鹼、抗腐蝕的防護層,能有效保護木、竹等容易腐壞的質材,延長漆器的使用壽命。有意思的是,這些漆器表面所塗布的漆層,還會隨著時間的拉長,逐漸浮現出帶有透明感的光澤,傳達出最原始與溫潤的溫度,彷彿自有生命般。
本期「雕漆之美」專題,所介紹的便是這種與人們生活貼近、具有手作溫度的漆器工藝。其中既有概述明永樂、宣德、嘉靖、萬曆四朝的漆器歷史,引人一探千餘年來漆工藝推陳出新、發展到極致之奧秘;也從研究中國古代漆器的重要寶典《髹飾錄》切入,梳理六百年來的漆器學術研究脈絡,並對書中所見重要漆器裝飾技法擇要選介。再者,透過專訪台、港著名的文物藏家與古董商,深入其愛漆器成癖和以收藏會友、互相賞玩的情境,以及走入現代漆藝大師甘而可的工作室,看見古法手工技藝如何融入現代審美設計,讀者們勢必更能感受漆器在愛漆人心中所占有的一席之地,及其與古今人們生活密不可分的關係。
如同漆藝工序之繁複、嚴謹,需投注大量時間與耐心才能臻於完美;與藝術息息相關之收藏、研究、展覽、或市場活動,莫不是如此。本期「收藏」單元,即介紹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如何經過前人的努力購藏藝術及擬定收藏方針,讓該館在全世界的中國藝術文物典藏上占有一席之地;「特輯」單元,則講述了從1950年代至今,大批考古人員前仆後繼地投身發掘工作,終至與商朝的歷史和藝術美麗相遇的動人故事;「焦點」單元,持續關注並介紹眾所期待的兩岸故宮90周年慶典,包含了「郎世寧來華三百年特展」、「清淡含蓄─汝窯瓷器展」、「普天同慶─清代萬壽盛典展」、「石渠寶笈特展」四大展覽及相關研討會,這些兼具學術與教育內涵的活動,也都承載著無數前人努力累積而來的豐碩成果。展覽之外,在「動態」及「拍賣」單元,我們則看到了藝術市場受到世界經濟震盪的影響,自2012年至今不斷量縮、價跌的調整過程,在此局勢下,拍賣行如何調控適中的徵件數量,並致力營造拍賣環境及品質的精緻化,讓市場在歷經蛻變後能健康、穩健地成長,仍是一條持久漫長的道路。
不論是哪一種追求,在或長或短的等待裡,時間都必將為之一一註解。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編輯手記
大標:等待的藝術
文︱廖堯震
手工藝人的傳統,往往是用無價的時間來呈現工藝的極致。尤其漆器這樣一門工藝,從初始製作到作品最後完工,中間必須經過製胎、髹漆、雕飾或彩繪等上百道工序,且每個環節都得花費長久的時間。一件典雅精緻、鮮豔亮澤的漆器,正是在這種耐心等待與細緻觀察及實作的過程中緩慢孕育而生,承載手工藝人的靈魂與心血。此外,漆器本身的材質特性亦有相當迷人之處。塗於其木、竹等胎體上的「生漆」,原是取自漆樹的汁液,經與空氣接觸氧化等處理程序後,便形成耐酸鹼、抗腐蝕的...
目錄
《典藏.古美術》278期(2015年11月號)目錄文字檔
編輯手記Editorial
等待的藝術 廖堯震|80
新聞News
感恩相伴九十年──「國立故宮博物院90周年院慶」記者會及晚會報導 王怡文|86
大英博物館新任館長揭曉──德國籍專家Hartwig Fischer 2016年接任 林逸欣|88
大筆一揮,勒石留傳──「北山汲古─碑帖銘刻拓本」展在香港磅礡登場 張筠|90
回明朝做個風流人物──「萬曆萬象─多元開放的晚明文化特展」開幕直擊 張筠|92
兩岸漢字競美,天下為公!──國父紀念館「2015兩岸漢字藝術節」 藍玉琦|94
國家圖書館獲寶,王農家屬捐贈317件!──國家圖書館「游於藝-王農書畫手稿捐贈展」 藍玉琦|96
藝文Note
藝訊板塊 編輯部|98
專題Special Report
雕漆之美 編輯部|102
〔漆紅300年〕丹漆雕幾古稱美──千文萬華──明代漆器巡禮 張榮|104
〔史料薪傳〕傳世唯一.古代職人著錄經典──《髹飾錄》概述與流傳簡史 林宛萱|110
〔漆藝解說〕華美下的二三事──《髹飾錄》所見漆器裝飾技法選介 林宛萱|113
〔現代漆藝〕何以入漆境──訪徽州漆器傳承人甘而可 賴奐瑜|116
〔藏家分享〕漆器的美,一定要親身感受──洪三雄談漆器的收藏與品鑑 廖堯震|122
〔藏家分享〕從香港到日本,陳永杰的物緣尋寶地圖──專訪藏家陳永杰談漆器故事 藍玉琦|128
〔市場分享〕藏漆入門指南──居意古美術張富荃談漆藝與漆市 林容伊|134
筆記Essay
〈嘉語錄〉中國藝術去哪兒 鄭又嘉|138
焦點Focus
策馬入戰壘,英姿留丹青──「郎世寧來華三百年特展」及《銅版記功》紀錄片介紹 張筠|140
雨過天晴雲破處──清淡含蓄─北京故宮博物院汝窯瓷器展」 呂成龍|146
豪華宮闕裡的藝術珍寶──北京故宮「普天同慶─清代萬壽盛典展」 任萬平|152
石渠開講 @Forbidden City ──2015北京故宮《石渠寶笈》國際學術研討會報導 林逸欣|158
特輯Highlight
〈追索商代〉挖掘的故事──鄭州商城之奇遇 郝紅星、于曉興|164
〈追索商代〉鑄鼎象物─神祕瑰麗的青銅器──鄭州商城王祀坑銅器簡介 郝紅星、于宏偉|171
展覽Exhibition
永恆的花鳥樂園─日本大和文華館「繪畫與工藝中的花鳥」巡禮 宮崎もも|180
絢麗多彩250年──從日本Abeno Harukas美術館「費城美術館藏浮世繪名品展」看錦繪的演變 朱龍興|186
特寫Close-up
輕解瀋陽故宮神祕面紗──瀋陽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李理細數古今 鄭又嘉|190
收藏Collection
ROM收藏五十載──從加拿大皇家安大略博物館「收藏亞洲半世紀:1908~1958」特展談起 林逸欣|196
交流Interaction
中國傳統書畫在展示上的可能與想像──「萬曆萬象─多元開放的晚明文化展」側記 林煥盛|202
鑑賞Connoisseurship
寫真之外──郎世寧在清宮的肖像畫及乾隆皇帝之運用 余玉琦|204
站在萬曆的另一端──日本安土桃山時期的京都歲月 朱龍興|208
動態Events
2015倫敦亞洲藝術週11月上旬登場 林逸欣|214
比國家還老的百年拍賣公司──專訪加拿大Waddington's 董耘|216
香港的世界品牌──第11屆典亞藝博現場紀實 董耘|218
翫顏弄墨──楊靜江創作展 藍玉琦|221
中西藝術融合之新維度──英國巴斯東亞藝術館「沉思:吳嵐倩當代水墨創作」個展 梁天爽|222
封面Cover Report
北京保利|226
拍賣Auction
青銅、家具領軍,歐洲老收藏強棒出擊──佳品紛呈,倫敦秋拍有看頭 游智淵|238
香港佳士得,「臨宇山人」宋瓷領軍!──2015年香港佳士得秋拍預告 金浩鈞|242
香江冷風壓境,市場難回暖──2015第一波香港秋拍書畫拍後報導 廖堯震|248
秋風蕭瑟吹香江──2015年香港秋拍第一波器物拍後報導 董耘|252
香港翰海完美首航,多件拍品開創新紀錄 香港翰海|256
中國嘉德|258
北京翰海|260
北京誠軒|262
香港邦瀚斯|266
日本伊斯特|269
香港淳浩|270
香港萬昌斯|271
寶港國際|272
北京古天一|273
北京東正|274
中國冀德|275
台北聖仕德|276
考古Archaeology
考古紀事 劉榕峻|278
展訊Calendar
本月展訊 編輯部|282
《典藏.古美術》278期(2015年11月號)目錄文字檔
編輯手記Editorial
等待的藝術 廖堯震|80
新聞News
感恩相伴九十年──「國立故宮博物院90周年院慶」記者會及晚會報導 王怡文|86
大英博物館新任館長揭曉──德國籍專家Hartwig Fischer 2016年接任 林逸欣|88
大筆一揮,勒石留傳──「北山汲古─碑帖銘刻拓本」展在香港磅礡登場 張筠|90
回明朝做個風流人物──「萬曆萬象─多元開放的晚明文化特展」開幕直擊 張筠|92
兩岸漢字競美,天下為公!──國父紀念館「2015兩岸漢字藝術節」 藍玉琦|94
國家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