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食育,走到了全民參與的時刻
文/陳珮雯
這一期封面故事談的是食育,觀念並不新,我們也不是第一次探究卻是最令人興奮的一次。在採訪現場,我們看見台灣的食育有了十足的改變與進步,而且走到了政府、民間、學校、家庭,全民皆參與的階段。
六年前我們展開第一次的食育題目,當時要找到值得參考的學校案例很困難,家庭向小農買的市集資訊數量很少。當年有心進行食育的家庭和學校,不但費心又費力,還很傷荷包。
六年後的今天,我們再次倡議食育,小農市集蓬勃發展,甚至出現了透過網路銷售農產品「電農」;做的好又精采的學校案例太多,以至於我們面對選擇的困難。卻也透露出,今天的食育,只要你想開始,資源唾手可得。在學校端透過「食農教育」實踐,整合各學科的能力,協助孩子體驗農事,認識食物從產地到餐桌的歷程。雙北的學校缺少土地資源,在教室窗台或走廊帶著孩子以盆栽方式種菜、種水果。走出雙北,學校開闢校園農場,結合在地農產品與社區農夫,孩子真實經歷「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農夫生活。
學校的營養午餐也在轉變,不只吃飽,也是品格教育。我們走進新竹市三民國中八年級的教室,在開動前,孩子們同聲開口:「感謝眾人為我們準備食物」,短短的一句話謝飯,就能道盡桌上的每口飯是「百工斯為備」。 有機、產銷履歷、吉園圃、CAS優良農產品等「四章一Q」食材,在今年進入校園營養午餐,是食育的另一個亮點。雖然產量、食材的多樣化是需要克服的挑戰,但政府在校園食安的把關,出現改變的起點。
前兩年的營養午餐食安風暴,嚇壞許多家長,所以《親子天下》這次獨家走入校園廚房,從早上七點廚房開始工作,到中午十二點與孩子一起在教室內吃營養午餐,從廚房到餐桌,全程跟拍監廚。我們選擇了台灣高品質的校園廚房:新竹市三民國中,帶讀者看見有品質的校園廚房如何運作,希望以正向的例子,帶動台灣校園廚房的進步。三民國中也公開營養午餐監廚的要點,提供關心午餐的家長與老師參考,可以進入學校的午餐委員會,前往監廚。
在家庭裡,如今的小農市集已發展到家裡附近就有,我們推薦了全台四十七個小農市集,有的市集不只買菜,還是文創平台,適合週末親子小旅行。由於雜誌版面的限制,完整的名單可至《親子天下》網站查詢。
家庭的好食消費,最令人驚喜的是「安心餐廳」的出現,我們推薦了十八家採用安心食材的餐廳,吃外食,不妨嘗試走進這類友善環境的餐廳。
古諺:民以食為天、吃飯皇帝大,古時再自然不過的飲食行為,如今卻成為一個時代的困難。改變不是一蹴可幾,卻藉著「食農教育」有了起點,期待這期封面故事能邀請還沒開始食育行列的家庭與學校,加入這個改變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