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近年來台灣的校園霸凌通報數字屢創新高,霸凌不僅影響兒少身心健康,也會導致拒學、閱讀成績變差等負面現象。而每年9月的開學季更是許多受凌孩子的惡夢,本次《親子天下》雜揉法律、心理等多元觀點,談生活中「微歧視」如何演變成霸凌,及網路與兒少生活密不可分後,為何會加劇霸凌嚴重性?透過清晰圖表與專家、素人的經驗談,呈現當前霸凌樣貌。最後提出5大通往友善校園的解方。
邀請所有家長及教育工作者帶著孩子與學生,跟著《親子天下》9月號一起啟動通往友善校園的微行動,打造快樂學習安全友善的校園環境。
「同理.包容 終結霸凌」,4大亮點搶先看:
● 最多元觀點|法律、心理、教育和社會學專家,聯手分析日常「微歧視」演變成霸凌的原因與過程
● 最完整解析|3張圖表+9組過來人經驗分享,陪中小學親師生秒懂3種霸凌新樣貌
● 立即上手|親師對話、培養同理心等5大修練課題+12個家長老師最常問的Q&A,帶你按部就班走出霸凌風暴
● 借鏡鄰國|如何通往友善校園?獨家報導南韓怎麼做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校園霸凌的完美結局,不是充滿快感的報復
文—— 蘇岱崙
因為身處在這個產業,同時也是家長身分,聽過不少家長訴說孩子在學校遇到霸凌事件的經驗。
有的孩子在班上雖然被排擠,自己不在乎、回家也沒說,爸媽是從班上其他家長轉告才得知;有的是孩子開始排斥上學、情緒不安,深入了解後,才知道班上有情緒控 制困難的孩子經常欺負人;也有孩子被霸凌、感受學習 環境不友善,家長支持下選擇自學。
每個家長得知孩子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被欺負,一定都是心疼、自責、氣憤交織。每個故事後來有著不同的發展,我印象深刻的一個故事,是孩子在學校被霸凌排擠的狀況被察覺後,在導師和科任老師介入下,讓同學破除偏見、看見受凌孩子的優點,也讓霸凌者知道師長關注、在乎這件事。受凌孩子調整不受歡迎的習慣,逐步長出、培養了人際能力,現在經常被選為班長。
今年大紅的韓劇《黑暗榮耀》的霸凌情節,改編自真實的故事,驚悚到讓人不忍卒睹。然而,更深入瞭解校園霸凌議題後,發現在校園裡最常見的霸凌事件,並不是「黑暗榮耀」系列。
如果我們照著戲劇、新聞來理解校園霸凌,可能會對霸凌者充斥著「呼伊死」(閩南語:給他死)的情緒,但事實上,真實校園霸凌事件的完美結局,從不是戲劇裡充滿快感的報復正義,而是霸凌事件當事人、旁觀者如何透過事件學習正確的觀念與行為,以及關係修復。
上半年,一連串分別來自知名高中、大學的學生,對原住民、其他族群不友善的公開言論,引起社會許多討論。這些沒有剎車的微歧視,下一步就演變成霸凌。當我們沒有提供適切的教育引導、娛樂節目充斥著挖苦嘲笑梗,很容易讓這些根苗惡化。
這次封面故事裡,從「霸凌始於微歧視」的觀點切入,延伸探討校園霸凌議題。藝人黃鐙輝在學校曾是霸凌者,但後來隨人生歷練、演員工作讓他扮演不同角色,理解各種族群的處境,深刻反省自己過去的言行,令人動容(見八六頁)。韓國修復式正義協會會長李在永八月初來台,分享韓國以嚴罰來防制霸凌衍生的問題,且呼籲「台灣不要步上韓國的後塵」,本期也有演講精華摘要(見九五頁)。
探討原住民、外籍漁工處境的《八尺門的辯護人》熱播,將族群歧視、廢死等冷門非主流議題融入戲劇,也引發觀眾重新看待、思考這些議題,很適合搭配反霸凌文章服用。本期焦點人物專訪律師導演唐福睿提到創作理念:「大家不要喪失希望,也不要停止質疑。」(見一二頁)
希望透過本期封面故事,讓家長、老師能更深入認識校園霸凌議題。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校園霸凌的完美結局,不是充滿快感的報復
文—— 蘇岱崙
因為身處在這個產業,同時也是家長身分,聽過不少家長訴說孩子在學校遇到霸凌事件的經驗。
有的孩子在班上雖然被排擠,自己不在乎、回家也沒說,爸媽是從班上其他家長轉告才得知;有的是孩子開始排斥上學、情緒不安,深入了解後,才知道班上有情緒控 制困難的孩子經常欺負人;也有孩子被霸凌、感受學習 環境不友善,家長支持下選擇自學。
每個家長得知孩子在自己看不到的地方被欺負,一定都是心疼、自責、氣憤交織。每個故事後來有著不同的發展,我印象深...
目錄
同理·包容
終結霸凌
7位名人、素人曾被「微歧視」的時刻
我知道你沒惡意,但我受傷了
整理|潘乃欣、實習記者呂國維
無意識卻深具殺傷力
沒剎車的微歧視如何變霸凌?
文|潘乃欣
認識霸凌
7組數字,透視全球到台灣霸凌趨勢
文|潘乃欣
24小時新人際關係
網路點燃永不休息的欺負!
文|潘乃欣
師對生霸凌最重可解聘
如何拿捏管教界線
文|潘乃欣
霸凌現場角色解析!
受凌、霸凌、旁觀 3方孩子心裡的吶喊
文|陳奕安
受凌者真心話—視障藝術家
林芳語:曾難過到一夜失明 但,我不需要恨
採訪整理|陳奕安
霸凌者真心話—藝人
黃鐙輝:惹哭同學的畫面至今仍在心底
採訪整理|陳奕安
旁觀者真心話—青民協理事長
張育萌:回到當時,我不會再沉默
採訪整理|實習記者呂國維
新版《校園霸凌防制準則》公布
校園霸凌調查,家長、學校應做哪些事?
文|潘乃欣
當霸凌發生後
兒盟邱靖惠:進入調查前,值得思考的3件事
文|陳奕安
他國經驗 嚴法換不來真正的正義
南韓「修復式學校」,讓加害、被害者雙贏
採訪整理|潘乃欣
親師生人際五堂課
通報無助於關係的修復
處理霸凌重點不在問審,而是教育
文|蘇岱崙
課題1:如何教反歧視,養出同理心?
在日常的每一天,學習尊重差異
文|親子天下媒體中心
實戰篇:台中市明道中學
原住民轉型正義課:你的玩笑是我的傷害
文|張文華
實戰篇:花蓮縣三民國小
正規「品格」課,帶孩子聊情緒、學理解
文|潘乃欣
課題2:校園衝突難化解?
用善意和對話重啟溝通
文|潘乃欣
實戰篇:新北市鶯歌國中
修復式正義會議,把抱歉和原諒說出口
文|潘乃欣
課題3:面對霸凌、受凌者心傷
用鼓勵傾訴接住「急性期」負面情緒
文|陳奕安
實戰篇:台北市國語實小
三方輔導,霸凌申訴前消弭火藥味
文|陳奕安
課題4:特殊生容易被霸凌怎麼辦?
練習社交技巧,學習應對衝突
文|陳奕安
實戰篇:亞斯兒媽媽
助人際困難兒子學會好好說
文|陳奕安
課題5:孩子捲入霸凌,家長如何自我修練
衝去「討公道」,不如好好聆聽孩子
文|王韻齡
實戰篇:過來人家長胡語姍
大人歇斯底里只會把問題惡化
文|王韻齡
通往友善校園
霸凌風暴中,親師不知所措的13個問題
文|蘇岱崙、實習記者黃馨慧
如何平息教室裡的小火山?
老ㄙㄨ老師課堂演練,帶學生換位思考
整理|蘇岱崙
人人都可做!8個微行動讓校園更友善
文|潘乃欣
從書籍、影片、桌遊學相處
分齡互動資源,從小培養健康人際力
整理|蘇岱崙、實習記者呂國維
Editor'sNote#編者的話
校園霸凌的完美結局,不是充滿快感的報復
文|蘇岱崙
Spotlight #焦點人物
《八尺門的辯護人》律師導演 唐福睿
不要怕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文|賓靜蓀
Feature#特別企劃
覺醒父母 不打小孩也能教好孩子
文|秦嘉彌
用「納猜試」看見壞表現背後的原因
文|楊鎮宇
6個心得幫助父母,教養專家何翩翩:我也曾經崩潰
文|何翩翩
Editor'sChoice#話題掃描
青春樂團當爸媽
旺福:家人的愛讓音樂更完整
文|李佩璇
青少年網路社交新危機
你不知道的FOMO成青少年身心問題前兆
文|李佩璇
2023全台國中小餘裕教室調查
少子化校園,空教室讓零歲到百歲當同學
文|陳盈螢
逆少子化使競爭更激烈
坐高鐵北上念高中 成新竹學生新常態
文|王韻齡
120公分的小巨人講座教授 陳攸華
父母的一視同仁,讓我不因病自卑
文|張益勤
Column#專欄
健康家庭
點散瞳劑 可預防兒童近視惡化
文|黃瑽寧
教養反思
孩子怎會想尋短?大人可以怎麼幫?
文|顏擇雅
教育微光
14年後再次成為「新」老師
我不是一個人,我有200位神隊友
文|王寶莉
老ㄙㄨ老師的交心筆記
給新手老師的一封信
文|蘇明進
FamilyStory#家之百貌
「我的爸爸是白米炸彈客」
文|楊煥世
同理·包容
終結霸凌
7位名人、素人曾被「微歧視」的時刻
我知道你沒惡意,但我受傷了
整理|潘乃欣、實習記者呂國維
無意識卻深具殺傷力
沒剎車的微歧視如何變霸凌?
文|潘乃欣
認識霸凌
7組數字,透視全球到台灣霸凌趨勢
文|潘乃欣
24小時新人際關係
網路點燃永不休息的欺負!
文|潘乃欣
師對生霸凌最重可解聘
如何拿捏管教界線
文|潘乃欣
霸凌現場角色解析!
受凌、霸凌、旁觀 3方孩子心裡的吶喊
文|陳奕安
受凌者真心話—視障藝術家
林芳語:曾難過到一夜失明 但,我不需要恨
採訪整理...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