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故事
日本動畫傳奇會長獨家專訪》
不討好才有威力
吉卜力奇蹟
從龍貓到波妞,它如何36年長紅?
不拚做大、不宣傳,不拍續集,它卻讓全世界都埋單
看宮崎駿80歲學電腦繪圖
它如何掀起全球劇照哏圖大賽
「努力過後,才知道許多事情,堅持堅持,就過來了」
封面故事
一切都是從這裡開始!
隱藏在樹叢中的小招牌工作室……
這個深藏在東京小金井市幽靜住宅區裡的動畫工作室,三十六年來,始終讓全世界期待它的一舉一動。
日本動畫電影在全球最賣座的前十名裡,有五部來自這個招牌只有兩個手掌大的地方—吉卜力工作室。包括票房最高的《神隱少女》,在全球超過四十六個國家發行,更為日本拿下第一座奧斯卡最佳動畫片獎。
如今,這裡的靈魂人物宮崎駿已高齡八十,當世人懷疑它的光芒逐漸黯淡時,疫情籠罩的二○二○年裡,它卻默默做了許多創新。
先是授權二十一部經典動畫在Netflix上播放;接著,免費釋出一千多張動畫劇照,掀起一波「哏圖大賽」熱潮;接著,NHK播出了由宮崎駿兒子宮崎吾朗執導、全CG(電腦繪圖)製作的3D電視動畫《安雅與魔女》,對向來堅持手繪風格的吉卜力而言,是全新嘗試。
這家不起眼的小公司,卻有著打敗世界級大企業的能量。美國動畫巨擘迪士尼光是技術人員就超過一千人,但吉卜力的製作部門只有約一百五十人。如二○○一年《神隱少女》預算是一千五百多萬美元,卻創造了約三億六千萬美元的全球票房;而同年迪士尼出品的《亞特蘭提斯:失落的帝國》,花了一億二千萬美元,卻只帶來一億八千萬美元票房。
只要了解日本的動畫產業,就會明白吉卜力的存在有多麼特殊。
即便身在動漫大國,日本動畫製作公司一大特徵,就是賺錢不易。
雖然日本動畫市場整體成長到二兆五千億日圓,但是帝國資料庫二○一九年的數據顯示,二百七十多家製作公司當中,約有三分之一年營收不到一億日圓,更有五分之一處於虧損狀態。
也因此,日本業界流傳著一句話:「日本只有兩家動畫公司:大日本動畫,還有吉卜力。」前者並不真的存在,只是用來嘲弄大多數的動畫公司,只能以低薪的按件計酬人力,為上游的內容同業代工而已。唯有吉卜力,即便規模小,卻一心製作原創作品,除了留下耀眼的票房成績,還能將合理的薪資回饋給員工。
「對於怎麼壯大公司,我們一點興趣都沒有。」吉卜力前製作人、也是業務大總管的鈴木敏夫,曾在著作中直言:「與其成為一個大公司,不如成為一個有兩把刷子的中小企業。」
把作品擺第一
堅持不過分商業化,盡可能長銷
現任會長星野康二接受商周獨家專訪,闡釋吉卜力的風格與長期以來的內部共識,就是「作品第一」。曾任日本迪士尼社長的他,比較東西兩大動畫業傳奇,迪士尼是超大公司,利害關係人有股東、員工、供應商,「為了這些人,不賺錢不行呢!」而吉卜力雖然也要顧及關係人,但因規模小很多,能夠以導演(創作者)為中心,「並不是只要營收好,就什麼都能做,而是非常的精選;不希望過分的商業化,而是在非常限定的範圍內。」
日本動畫製作公司生存艱難,動畫市場是靠「角色IP經濟」而成長,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寶可夢(Pokémon)。它隨任天堂一九九六年的掌上遊戲,搭配動畫在電視台開播,再發售周邊商品、卡牌遊戲等,在海內外網羅一票粉絲。但故事難以讓人一再回味而後繼無力,一直要到二十年後手機遊戲Pokémon Go上市後,才靠著「抓寶」活動,重獲商機。
但如吉卜力的《龍貓》,則禁得起人們喜新厭舊的考驗。儘管多數日本觀眾在上映三十二年來早已看過,仍在二○二○年八月,電視台第十七次重播時,創下一六.五%的高收視率。
「吉卜力的作品, 要做到盡可能長銷。」星野說。
就像一九八四年上映的宮崎駿第一部動畫電影《風之谷》,甚至在二○一九年底還搬上了日本歌舞伎的舞台,在傳統中找到新生命。
作品如何禁得起時代考驗?「其實就是很仔細,仔細的製作,全部都很堅持,」星野思考許久後,告訴了我們吉卜力維持優勢的第一個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