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運作的方式
你可能認為記憶就像是照片,把某個瞬間保留起來。但其實記憶是動態的,比較像是電影,每次觀看的時候會稍有變化。許多專家把記憶分門別類:儲存容量有限的包括短期記憶(short-term memory)與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記憶容量大的通常稱為長期記憶,其中有許多面向。絕大部分科學家同意這種分類方式,有爭議的問題在於區分短期記憶與長期記憶的方式。
短期記憶也稱為立即記憶(immediate memory),儲存的資訊量非常有限,儲存的時間也很短。短期記憶中的資訊通常以反覆背誦的方式持續,只能用在簡單的工作上,例如去銀行辦事情時暫時記得自己的身分證號碼好填資料。工作記憶就如同名稱所指,在進行比較複雜的工作時會用到,例如烤個蛋糕或是解數學問題,這時得記住許多資訊並且能夠加以運用,才能讓工作完成。長期記憶能夠長時間保留事件或是知識內容,例如能夠從高中畢業或是學習開車。人類的記憶系統對於不同的事情有不同的記憶方式,例如詞彙意義與算術方式的記憶,便和生活事件(例如第一天上學)的記憶有所不同。恐懼、驚奇和快樂等情緒因素會讓事件的記憶更為鮮明。除此之外,記憶不只牽涉到過去,我們也利用記憶預測未來。我們在思考要做的事情時,便利用了最近事件的記憶來構成計畫。記憶連接了我們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在進行工作時經常記起以前的內容。
記憶圖譜
在你的眼睛掃過這個跨頁時,腦中在記憶途徑中的數十億個神經元會同時活躍,提取你已經知道的事情(「這是腦」),並且對於新的知識或好像熟悉的知識(「海馬回」)產生反應。你會記得哪些內容,取決於腦部許多部位的共同合作。
記憶模式
到目前為止所描述的都是絕大多數人在絕大多數的狀況下,記憶運作的模式。不過有些狀況還沒提到。有些人天生的記憶力就非常完善(有人可能會說完善到令人困擾),天生就能夠記得超多的細節,而且會用上許多時間。而有些人的記憶能力則受到了嚴重的損傷,原因可能是疾病、意外傷害、藥物或酒精濫用。
失憶症:腦部某些區域(特別是海馬回)受損的人,會出現器質性失憶症(organic amnesia),記憶大量流失。器質性失憶症的成因包括了中風、腦部發炎(例如由病毒感染所引發)、腫瘤、阿茲海默症之類的退化性疾病、癲癇、腦部外傷,或是酒精濫用。罕見許多的是心因性失憶症(psychogenic amnesia),也稱為解離性失憶症(dissociative amnesia),原因並非於腦部結構損傷,而源自於心理壓力。
老化與遺忘
從嬰兒經驗失憶、青少年時期鮮明又能持續長久的記憶,到年長時期,人類腦部的記憶能力隨著時間持續變化。通常從出生到死亡,記憶會增強,抵達高原期,然後慢慢的衰退。如果你是在40歲到50多歲之間,可能會察覺到一些細微的變化,可能是比較費力起才能夠回想起來六歲生日的事情(事件記憶),或是要花比較多時間才能夠說出想說的那個詞,因為人到中年處理的速度減緩了。如果你是在60歲到70多歲之間,你可能要寫下更多便條,智慧型手機中的提醒紀錄也會增加,在四周也需要提示記憶的線索(在門上有便利貼,寫著「記得穿上運動鞋」)。有意思的是,遺忘並非都是壞事,有時候我們依靠遺忘的能力,因為如果沒有「失去」一些資訊,資訊就會過多,像是在森林中找不到樹木。
但是並非所有類型的記憶都會隨著年紀增長而衰退,記得熟悉知識的能力,一生當中都非常牢靠,所以你和年長者完常識問答遊戲(Trivial Pursuit)通常不容易取勝。開車方式或打字等程序記憶在65歲時和25歲時一樣強。年長者在某些記憶上甚至更強,例如固定智能(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這是回想知識必且用以解決問題的能理。除此之外,倫敦國王學院對於小鼠的新研究指出,記憶在年長時可能比較不容易受到扭曲,也就是說在晚年形成的記憶回想起來的時候會比在年輕時形成的記憶更為正確。
老化的神經元:好消息與壞消息
思考與記憶的能力出自於腦細胞神經元,在一生當中,神經元會改變。通常當人的年紀變大,保護神經纖維的髓鞘會磨損,使得神經元之間溝通速度減慢,也就是說我們把新資訊編碼成記憶和提取記憶的速度都會受到影響。但好消息是樹突(神經元伸出的分支,用於接收來自其他神經元的訊息)會隨著年紀增加而增加,使得各腦區之間的連結增強了。有些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年老後變得「更有智慧」的原因。
如何維持鮮明記憶?
成功策略:運動、飲食與心智鍛鍊
對於記憶,有許多事情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例如遺傳和年紀這種影響記憶的因素,但是我們可以藉由改變生活型態來影響記憶能力。記憶會因為年紀增長自然而然的衰退,並不代表我們對此就無能為力。另一方面來說,忘了一個詞或是錯過一個約定時,也不應該過度焦慮,這並不代表你正朝著失智症的道路前進。我們無須完全接受在中年之後記憶就只能一路衰退的說法,因為有許多研究指出了不同的結果。
事實上,當你年老時對於記憶能力的預期比較高,有助於讓你接觸到有助於記憶的事物。研究指出,有些文化沒有年長者健忘的成見(例如中國),這些文化中的長者在記憶測試中的得分比較高。換句話說,那些人沒有受到「年紀大時記憶會同時衰退」這種概念的制約,自然就會盡力要維持心智工作的繁忙。
哪些活動和因素能夠讓我們記憶運作得更為順暢呢?能夠增強記憶的事物,和能夠降低心血管疾病、中風、糖尿病和憂鬱症的事物是相同的:運動、健康飲食、保持優質睡眠、社交活動、鍛鍊心智。除此之外,另外有些記憶技巧是所有年紀的人都可以學會的,以便降低忘記朋友生日或同事名字的機會。
作者序
記憶是什麼?
讓我們知道自己是誰、學習與發展的基礎
記憶與我們的情緒、身體的感覺,以及身處的環境是有關聯的,記憶讓我們知道自己是誰,並且幫助我們預測未來,並導引我們走向未來的方向。如果沒有記憶,你將無法學習與發展,因為所有的學習是建立在之前學到的知識之上。和許多人所知不同的是,記憶並不是儲存在一個像櫃子一樣的地方、需要找尋記憶的時候把某一個抽屜拉開來,相對的,記憶是一個很複雜的系統,牽涉到腦中的許多區域和過程。我們經歷的每一件事情都會改變腦中巨大神經網絡的連結方式。當我們「提取」某一項記憶時,我們並不會意識到自己正在提取記憶。記憶是可以重建的,每當我們喚起某一份記憶時,記憶就可能稍微更新重製得有些不同了。
我們記憶的能力本來就會隨著時間而變化,在嬰兒與兒童時期發展得最快,年老時就會逐漸衰退,不過記憶的某些層面在年老時反而會增強。在中年與老年時,記憶稍微衰退是正常的現象,但是有些疾病,例如輕度知能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會加快記憶流失的速度。幸好,無論我們處於生命中的哪一個階段,都有許多簡單的方式能夠幫助我們增強記憶力與保護記憶力。
人類記憶的運作可分為許多層次,可分為有意識和無意識的,並且或把現在的經驗與過往的事件交織在一起。你在讀這些文字的時候,有些資訊你會記得幾秒鐘,有一些則會記得數分鐘,某些事實你可能好幾天都會記得,或甚至幾年後依然會記得(對自己而言)最有趣的論點。你可能也會完全吸收某些概念而渾然不覺,直到後來有人問「你對於記憶了解多少?」的時候你才會知道。
記憶是什麼?
讓我們知道自己是誰、學習與發展的基礎
記憶與我們的情緒、身體的感覺,以及身處的環境是有關聯的,記憶讓我們知道自己是誰,並且幫助我們預測未來,並導引我們走向未來的方向。如果沒有記憶,你將無法學習與發展,因為所有的學習是建立在之前學到的知識之上。和許多人所知不同的是,記憶並不是儲存在一個像櫃子一樣的地方、需要找尋記憶的時候把某一個抽屜拉開來,相對的,記憶是一個很複雜的系統,牽涉到腦中的許多區域和過程。我們經歷的每一件事情都會改變腦中巨大神經網絡的連結方式。當我們「提取」某一項記憶時,...
目錄
前言:記憶是什麼?
第一章
記憶如何是運作的?
第二章
記憶如何流失?
第三章
如何維持鮮明的記憶?
★成功三策略:運動、飲食與心智鍛鍊
前言:記憶是什麼?
第一章
記憶如何是運作的?
第二章
記憶如何流失?
第三章
如何維持鮮明的記憶?
★成功三策略:運動、飲食與心智鍛鍊
購物須知
退換貨說明:
雜誌商品,恕不提供10天猶豫期退貨。
訂購本商品前請務必詳閱退換貨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