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是包覆全身神秘網絡
也是人體最大組織、感覺器官,和情緒相互影響
許多疾病、痠痛都和它息息相關
7大筋膜線暗藏人體健康密碼,本期封面故事帶你「解密筋膜」—
以前,皮膚被認為是身體最大組織,如今發現,筋膜比皮膚更大。
近代科學界發現,如果沒有筋膜,肌肉和骨骼將一無是處。
袋鼠能跳,不是因為肌肉厲害,而是因為筋膜很強。
人也一樣,馬拉松跑者都沒有大塊肌,但他們利用強大的筋膜能力,更節能省力。
若說磁振造影是20世紀末透視人體最耀眼的發明,
那麼筋膜就是21世紀初解開身體密碼最迷人的發現。
筋膜到底在人體裡扮演什麼角色?
筋膜科學的先行者楊定一,以及9位中西醫筋膜權威,邀您聯手解開筋膜之祕。
頭痛醫腳、腳痛醫頭是真的!
不只頭痛,耳鳴、失眠、經痛、椎間盤凸出……原來都和筋膜有關
透過結構調整,一個角落的扭轉就能影響全身
8招讓筋膜變柔軟,解決真正痛點!
各界推薦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
頭殼疼 醫肚臍
友人手腕扭傷,向中醫朋友求救,醫生卻在他兩腿下針。兩人若非相熟,或患者對筋膜沒有概念,可能會嘟嚷自己遇上庸醫。古有諺:「頭殼疼,醫肚臍。」用白話文說,便是「頭痛醫腳、腳痛醫頭」。這不是后翼棄兵、聲東擊西,而是病灶出現的地方,可能是結果,而不是原因;起因也許距離病癥出現的地方很遠,但一定在同一條筋膜線上。
比方最長的肌筋膜,就從眉毛上緣開始,繞過頭頂部和後枕部,然後一路往下經過背部、臀部、大腿與小腿後側,最後繞過腳跟、一直到達足底筋膜。
筋膜這東西很有趣,以前西方醫學不太理會它,甚至視中醫所謂的經絡、頭痛醫腳的說法為郎中邪說,視拍打、刮痧鬆開筋膜為術士手法。近幾年來,科學家才發現,筋膜其實很重要,比任何組織或器官都還牽一髮動全身,筋膜才開始慢慢讓西醫「入眼」,甚至吸引諾貝爾獎得主轉而研究它。
以前我們認為人體最大的器官是皮膚,後來發現筋膜才是。筋膜不只像牛腱外面那層膜一樣包覆著我們的肌肉,它還連接、填充、包覆不同組織、器官、內臟。
楊定一博士因為少年時瘋足球受傷,自療的過程發現筋膜的奧妙,種下他日後推廣螺旋運動「調結構」的因緣。螺旋運動的原理,其實來自於筋膜是螺旋狀的結締組織,而現代人長期維持某些特定姿勢,讓有些地方的筋膜承受不當的張力、擠壓,導致疼痛甚至疾病發生,透過相反方向的螺旋運動,解開筋膜,把身體結構調整回來。
筋膜保健的運用,在運動場上最受重視,所有專業運動員都知道,運動場上的比拚,不只是在比肌肉的爆發力,更比全身的彈性和柔軟度,而決定彈性和柔軟度的關鍵,就是筋膜。
我們的全身,可視之為一個張力整合協調的結構,就是因為筋膜,讓我們的身體能有效分散壓力或張力,不至讓身體的局部過度受力,因此筋膜如果不健康,僵硬、沾黏或發炎,就會影響肌肉和骨骼、壓迫神經和血管,讓我們全身不舒服,甚至衍生出一連串疾病。
主寫這期封面故事(見26頁)的記者懿德寫道:「沒有筋膜,肌肉和骨骼一無是處。」獻給希望正確認識筋膜、保健筋膜的朋友。
特別收錄 / 編輯的話:頭殼疼 醫肚臍
友人手腕扭傷,向中醫朋友求救,醫生卻在他兩腿下針。兩人若非相熟,或患者對筋膜沒有概念,可能會嘟嚷自己遇上庸醫。古有諺:「頭殼疼,醫肚臍。」用白話文說,便是「頭痛醫腳、腳痛醫頭」。這不是后翼棄兵、聲東擊西,而是病灶出現的地方,可能是結果,而不是原因;起因也許距離病癥出現的地方很遠,但一定在同一條筋膜線上。
比方最長的肌筋膜,就從眉毛上緣開始,繞過頭頂部和後枕部,然後一路往下經過背部、臀部、大腿與小腿後側,最後繞過腳跟、一直到達足底筋膜。
筋膜這東西很有趣,以前西...
目錄
009 編者的話/賀桂芬
頭殼疼 醫肚臍
010 本期受訪醫生、學者、專家
謝謝你們
為傳播正確的健康知識而努力
--------------------------------------
011 本月一個好改變/葉懿德
吃花生防中風
每天4顆無調味最好
012 口袋熊醫師/編輯部整理
耳垢怎麼清?保養耳朵3狀況
013 本月就一招/甘思元
核心對抗|
腹部、髖、肩 一個動作3大核心練起來
---------------------------------------
014 高齡智慧科技上場,減輕照顧者負擔
「天才床墊」防跌、防壓傷
精準照護長輩睡眠活動
文/鄧桂芬 攝影/陳德信
018 顧好第二大腦,打造抗病的重要武器
百歲人瑞的長壽祕密
腸道益菌抗發炎、加強免疫力
文/張淑芬編譯
022 吃藥、電療都無效,新實驗竟讓她重拾歡笑
腦內裝置打消自殺念頭
創新療法能讓憂鬱症走入歷史?
文/梁元齡
--------------------------------------------
024 保額上限70萬,最多可保3張
保費便宜、門檻低
誰適合小額終老保險?
文/劉北元
---------------------------------------------
026 筋膜
暗藏健康密碼
文/葉懿德 攝影/陳弘璋
036 獨家專訪》身心靈轉化中心創辦人楊定一博士
筋膜是從頭到腳完整「活」組織
連結身心健康的橋梁
文/葉懿德 攝影/陳德信
042 別讓筋膜變乾海綿
對症放鬆、強化筋膜活動度
解決常見4大痛點
文/葉懿德 攝影/陳弘璋
-----------------------------------------------
054 名人餐桌︱榜首中醫廖唯宇的補腦祕方
只吃7分飽、不能沒有魚
靠一字訣讓腦實力更發揮
文/林貞岑 攝影/陳弘璋
058 放超過30分鐘就會開始滋生細菌
咖啡冷掉還能加熱再喝嗎?
先看有沒有加奶
文/張淑芬編譯 攝影/陳德信
060 不易分解且常見於生活用品
餐盒、不沾鍋、化妝品
含PFAS吃下肚恐致癌
文/梁元齡
062 廚房通信/番紅花
品味鮮甜清雅的紫玉蘆筍
064 五味人生/Michelle Chang
探索微生物的無聲宇宙
068 控制血糖還能有效抑制食慾
打一針就能瘦?
糖尿病藥從4面向
控制體重
文/葉懿德
070 新書搶先讀《回家的路是這樣走的:無國界醫生在葉門》
即使疾病痊癒了
他們依然無法擺脫內心恐懼
文/林惠婷整理
074 快樂書房/陳鳳馨
專家們的「知識詛咒」
078 一確診就是大腸癌第4期
漫畫家蕭言中奮力抗癌
把握重新整理人生的機會
文/邱淑宜 攝影/陳德信
082 血壓正常卻胸悶痛、喘?
3類降血壓藥
恐加重主動脈瓣膜狹窄症狀
文/謝佳君
086 化療喪失味覺,3年未能正常進食
「Prada惡魔」男星罹舌癌
拍美食節目留住味蕾記憶
文/張淑芬
088 歐普拉、愛黛兒都曾深受其擾
常常想太多、完美主義?
你可能有「高功能焦慮症」
文/梁元齡
094 血糖值高讓身體慢性發炎影響情緒
不只引發糖尿病
胰島素阻抗還會令人憂鬱?
文/葉懿德
096 給付低廉、供不應求
心理治療看得到卻用不到
健保制度如何安穩接住病患?
文/羅真
102 逆齡時代/劉秀枝
疫情生活哲學 學習獨處不孤寂
106 復健治療新利器!
紓緩肩頸痠痛
中醫浮針療法立竿見影
文/鄧桂芬 攝影/陳德信
110 破除中醫藥迷思/孫茂峰
耳朵突然聽不到 針灸可改善?
112 對證調養/楊世敏
久咳成肺心症 過勞怎麼變成病?
---------------------------------------------
118 《四樓的天堂》戲中為人療癒傷痛、縫補靈魂
中年尋父走出陰霾
黃秋生:接受不完美,
做好自己
文/張淑芬
122 81歲體會人生精采,悟出舒適關係的要領
黑幼龍:走過晨曦和正午
才懂得晚霞之美
文/張淑芬 攝影/陳弘璋
126 這是一場長期抗戰,專家提醒不要躁進做決定
感覺生活空虛、無意義?
4大指標檢視中年危機
文/周玉文編譯
128 大人退休準備學院
本月精采課程
009 編者的話/賀桂芬
頭殼疼 醫肚臍
010 本期受訪醫生、學者、專家
謝謝你們
為傳播正確的健康知識而努力
--------------------------------------
011 本月一個好改變/葉懿德
吃花生防中風
每天4顆無調味最好
012 口袋熊醫師/編輯部整理
耳垢怎麼清?保養耳朵3狀況
013 本月就一招/甘思元
核心對抗|
腹部、髖、肩 一個動作3大核心練起來
---------------------------------------
014 高齡智慧科技上場,減輕照顧者負擔
「天才床墊」防跌、防壓傷
精準照護長輩睡眠活動
文/鄧桂芬 攝影/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