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通往珍珠港的道路
圖說: 1941年12月7日,這個星期日的早上,日本攻擊珍珠港時,一名美軍水手站在福特島海軍航空站的飛機殘骸之間。
第一章 A~戰爭序曲
1941年12月1日, 日本的軍事與政治領袖齊聚在東京的皇宮開戰情會議。在他們上方、一座黃金屏風前的高台上,是擔任主席的裕仁天皇。他戴著厚厚的眼鏡,是個瘦小而且不愛出風頭的人物。40歲的裕仁天皇並不像是掌握了日本命運的人,但實際上他卻是日本的最高統帥。
這天,裕仁天皇收到請求,希望他批准一項攻擊行動,這會讓日本與美國──在歐洲戰爭中仍維持中立的國家──及其處境艱難的盟友英國開戰。天皇並不想打仗,但讓自己的同胞暴露在戰爭帶來的巨大風險,他有最終的責任。
身為天皇,裕仁的憲法責任,也包括指派日本的首相,他最近才剛把這個高位交付給東條英機將軍。東條英機是帝國擴張的忠實擁護者,預計他將會延續日本官員在1931年暗地奪下滿州、1937年粗暴入侵中國、還有在1940年挑釁地加入德國與義大利的軸心國時所設定的侵略路線。那份防禦協約並未要求日本支援其軸心國夥伴攻打英國或蘇聯的戰事,但東條英機和他那些主導政府的好戰同僚,提議把目標鎖定在亞洲、受到德國攻擊的歐洲殖民地國家──也就是那些蘊藏著豐富的石油、橡膠和其他日本所缺乏的重要軍事資源的土地。日本在1941年7月佔領了當時還稱為法屬印度支那(越南、寮國和柬埔寨)的地區,而當時的美國總統法蘭克林.羅斯福則下了一到禁令回敬日本:對東京的石油禁運令,使得日本更迫切地需要掌握這些資源。
在東京,主導戰爭的人則不屈不撓地提出了全面的進攻計畫,包括攻擊英國和荷蘭的殖民地,還有美國在太平洋各處的領地與基地,包括珍珠港,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家……
第一章 B ~山本五十六的賭注
如果說必須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那麼山本五十六將軍就是對美國開戰的理想人選。他曾經在美國學了好幾年英文、也曾擔任駐外武官,而他對美國的工業實力與人民性格都相當推崇。「認為美國人生性奢侈又軟弱是一種錯誤,」1941年11月在他家鄉長岡開同學會的時候他說。
「我可以告訴你們,美國人充滿活力、熱愛冒險、充滿鬥志又滿懷正義感。」他們的工業「比我們的發達多了,」山本五十六補充道,而且不像日本,美國要多少油就有多少油。「日本無法擊敗美國,」他總結說:「所以我們不應該和美國開戰。」
然而,當山本五十六說出這些話的時候,他其實正祕密規劃偷襲珍珠港的美國太平洋艦隊,這次攻擊絕對會激怒美國,也會激起美國的鬥志。他知道,如果衝突持續下去,日本不會是美國人戰爭生產力的對手。但他天性好賭,喜歡玩撲克和其他機率遊戲,他也準備好要冒著遭到激烈
報復的風險,努力奪走妨礙日本帝國在西太平洋與東南亞擴張的美國海事能力。
當山本五十六告訴舊識說,日本不應該跟美國打的時候,他並不是虛偽。誠然,身為日本聯合
艦隊指揮官的他,有強大的海軍武力供他差遣,他的航空母艦,比美軍太平洋艦隊指揮官哈斯本.金默爾(Husband Kimmel)上將能用的那少數幾艘多得太多了。美國海軍才剛開始進行戰爭整備,船艦散布在太平洋與大西洋上,保護在美國與英國之間運輸補給的商船不受德國U型潛艇的攻擊。但山本五十六知道,一旦美國完全動員準備對抗日本,他的戰略優勢就會消失。
「如果我受命要打仗,」1940年,他告訴在東條英機將軍之前擔任首相的親王近衛文麿:「前面半年一年我應該可以為所欲為,但第二年或第三年我就完全沒有把握了……
第二章:航母之戰
海軍航空武力、破解代碼以及關鍵的中途島戰役
圖說: 一艘甲板上排滿戰機的美軍航母,朝著太平洋上的軍事行動前進。
第二章:航母之戰 A
尼米茲接手指揮
「告訴尼米茲快滾去珍珠港, 在那裡待到戰爭打贏為止。」美國總統羅斯福就用這些話把傷痕累累的太平洋艦隊交給了海軍上將切斯特.尼米茲(Chester Nimitz)。這位上將從未在戰爭中指揮船隻,但沒有人比他更適合恢復這些受到12月7號災難事件折磨的軍官們的信心了。
在他職涯早期,一次令人羞愧的不幸事件──當年他是23歲的海軍少尉,負責一艘驅逐艦,結果觸礁──教會了尼米茲要面對失敗,並用來當作改善與超越的動機。當他在那次致命突襲的幾個星期之後抵達珍珠港時,他先是對自己奉命取代的那位指揮官表達慰問之意。海軍上將金默爾很快就會因為失職而離開海軍,但尼米茲並沒有因為美國準備要在太平洋開戰所碰到的共業而責怪他。
金默爾的參謀本來預期新的艦隊指揮官會解除他們的職務,結果尼米茲告訴他們,他們之所以被派到珍珠港,是因為他們都是第一流的,他也還是這麼認為,他們全都大感震驚。沒有人比金默爾的首席情報官海軍少校艾德溫.萊頓(Edwin Layton)對尼米茲的這席話更驚訝、更受鼓舞的了。萊頓覺得他讓金默爾失望了,因此假定自己會被繼任的指揮官解雇。
但沒能預見山本五十六的第一次攻擊,讓萊頓更決心要預測山本五十六的下個行動,而尼米茲也讓他繼續他的工作。他證實自己非常有價值,也讓尼米茲在後來否決了他想到海上服役的請求。
增加成功機會
讓尼米茲能挑戰比自家艦隊更難對付的日軍艦隊的祕密武器,就是情報。他比較不擔心12月7日對太平洋艦隊的戰艦造成的嚴重損害,因為這些戰艦又老又慢,他比較在意的是1942年初他只有三艘能作戰的航空母艦──美艦企業號、列星頓號和從大西洋艦隊轉過來的約克鎮號──
要去對付七艘大型日本航空母艦和四艘小型航母……
第二章:航母之戰B
珊瑚海戰役
1942年4月底,多虧了破譯代碼而取得的情資,尼米茲知道山本五十六正計畫在太平洋中部地區謀劃大事,不過,還不清楚山本五十六會攻擊何處。尼米茲同時也獲悉,山本五十六在發動攻勢之前,已經先派出三艘航空母艦前往珊瑚海,負責支援兩項入侵任務。
山本五十六主要進攻的對象是巴布亞(Papua)的摩士比港(Port Moresby),然後是新幾內亞大島(現在是獨立國家巴布亞紐幾內亞)上澳洲監管的領土。另一項入侵則劍指圖拉吉(Tulagi),那是索羅門群島南端的一個小島,當日本營建團隊在附近的瓜達卡納島蓋機場時,會先以圖拉吉充當海軍基地。
這兩項侵略都會威脅到美國和澳洲之間的海運補給航線,而澳洲是大英國協盟國,由麥克阿瑟將軍指揮的部隊負責防禦。為了面對這項威脅,尼米茲派遣了由列星頓號和約克鎮號兩艘航母領軍的特遣艦隊,他也知道,萬一這兩艘航母在行動時折損,他就沒有多少機會能擊退山本五十六的主要攻勢,因為大部分的日本帝國海軍都參與了那項行動。
決戰航母
緊接著在珊瑚海發生的戰事,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由敵對雙方的航空母艦與其艦載戰機對決。山本五十六派遣的一艘輕型航母祥鳳號,負責掩護前往登陸地點的運兵船,而另外兩艘重型航母,翔鶴號和瑞鶴號,則組成攻擊武力的核心,任務是搜尋並摧毀對抗這次入侵行動的軍艦。在美國這一邊,約克鎮號上的海軍少將法蘭克.弗萊徹(Frank Fletcher)掌握他自己的第17特遣艦隊──由驅逐艦、巡洋艦和其他負責保護及支援航空母艦的船艦組成──以及由列星頓號的海軍少將奧伯利.費奇(Aubrey Fitch)所率領的第11特遣艦隊的完全指揮權……
第二章:航母之戰C
中途島轉捩點
1942年,山本五十六大將在策劃他的入侵戰略時,並沒有想到「出奇不意」的絕佳優勢──他的部隊在攻擊珍珠港時曾經善加利用──將在中途島被對手搶走。5月底時,尼米茲已經掌握了關於日本進攻的精確情報,是他們經由破解代碼取得的。他預期山本五十六的部隊將在6月3日攻擊阿留申群島,並在6月4日進攻他們的主要目標中途島,而從數艘航母起飛的戰機,將在日軍部隊進攻中途島環礁之前,先轟炸該處的美國空軍基地。
尼米茲派出幾艘軍艦防守阿留申群島,但將他艦隊的大部分成員分配給兩支航母特遣艦隊前往中途島。其中一支有航母大黃蜂號和企業號,他們的指揮官海爾賽在住院,由海軍少將雷蒙.斯普魯恩斯(RaymondSpruance)取代。另一支特遣部隊則由海軍少將法蘭克.弗萊徹領軍,他也將擔任中途島的總指揮,跟珊瑚海的海戰時一樣。經過72個小時的緊急瘋狂搶修,弗萊徹和船員終於在5月30日搭乘約克鎮號啟航……
第三章:島嶼鏖戰
為了奪回失去的領土並以東京為目標的艱苦戰役
圖說: 1943年6月30日,恐怖的新喬治亞戰役開打,美軍在這場戰役期間登陸索羅門群島的連多瓦島(Rendova Island)。
第三章:島嶼鏖戰A
為瓜達卡納奮戰
1942年6月,美軍太平洋艦隊在中途島的驚人勝利,是日本的慘烈挫折,但這個國家並不是光靠海軍就能打敗的。太平洋周邊有許多島嶼需要從奮戰不懈的日軍手中搶下來,美國軍隊才能進攻日本──或利用因為太笨重而無法從航空母艦起飛的策略性轟炸機,來逼迫日本投降。
美國最高指揮官則提出了另一條在太平洋贏得勝利的路線。尼米茲和海軍以及海軍陸戰隊總司令、海軍上將歐尼斯特.金(Ernest King),計畫在中太平洋地區對日軍佔領的島嶼進行兩棲作戰,藉此打擊東京。駐紮在澳洲的麥克阿瑟將軍,則是想取道菲律賓群島接近日本,因為他誓言重返菲律賓。然而他和尼米茲也都承認,他們自己的武裝部隊需要合作。
尼米茲需要陸軍、也需要海軍陸戰隊,才能拿下由敵人頑強防禦的太平洋島嶼,而麥克阿瑟需要海軍的密切支持,才能沿著新幾內亞海岸前進菲律賓,而新幾內亞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之一。美國第一次想奪回日軍佔領土地的行動,是在索羅門群島南端的瓜達卡納島開戰。
雖然那次行動是由海軍和海軍陸戰隊領軍,但因為目標是當地一處正在興建的日軍機場,其實是幫了麥克阿瑟的忙,因為如果那座機場完工,就會威脅到運載軍隊和補給品到澳洲的船隻。
倉促行動
要在機場能運作之前就先攻下來的緊急任務,指派給了人數兩萬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師,他們的戰鬥訓練從六個月減少到僅僅五週。在1942年8月7日登陸瓜達卡納島以後,海軍陸戰隊一開始並未遭遇什麼反抗,很快就搶下了才完工一半的小機場。他們將這處機場命名為韓德生機場(Henderson Field),紀念一位在中途島行動中殉職的飛行員。頭幾天,大部分的戰鬥都是在機場附近的圖拉吉,防守在那裡的日軍佔據了一個可以停泊水上飛機的小型海軍基地。「敵軍勢不可擋」,海軍陸戰隊員橫掃瓜達卡納島的時候,當地日軍的指揮官如此報告:「我們會堅守崗位至死。」在這場殲滅了防禦者、也讓許多海軍陸戰隊員喪命的殘忍搏鬥中,日軍無人投降,被俘虜的也很少。從日軍手上奪下圖拉吉和韓德生機場,並沒有為第一師的指揮官亞歷山大.范德格里夫特(Alexander Vandegrift)少將提供多少安慰,因為他的部隊在海上遇到了更激烈的反抗。
8月9日黎明之前,日軍派出軍艦襲擊海軍陸戰隊、並清理障礙,準備送軍隊到瓜達卡納島,他們在附近的薩沃島(Savo Island)外海擊沉了一艘澳洲的巡洋艦和三艘美國的巡洋艦。同一天,海軍中將法蘭克.弗萊徹撤回了保護岸上海軍陸戰隊的三艘美國航空母艦,不願意讓這些重要的船艦繼續暴露在攻擊之中。「天知道我們什麼時候才能盼來飛機的保護,」范德格里夫特回憶道,他對自己的部屬保證,瓜達卡納島上絕對不會重演剛發生在巴丹半島上的慘劇……
第三章:島嶼鏖戰B
麥克阿瑟的新幾內亞攻勢
自從在1942年3月從巴丹半島撤退到澳洲以後,麥克阿瑟將軍就在訓練美軍,準備進行他希望最終能帶他勝利重返菲律賓的行動。但各種事件迫使他必須讓這些生嫩的士兵倉促地上戰場。1942年7月,也就是艦載戰機在珊瑚海擊退了要前往新幾內亞島巴布亞的日軍護衛艦之後的兩個月,日軍成功登陸巴布亞,並開始朝距離澳洲近得危險的摩士比港推進……
第三章:島嶼鏖戰C
尼米茲的中太平洋攻勢
1943年中,尼米茲上將獲得華盛頓參謀長聯席會議的許可,能照他喜歡的路線航越中太平洋,以追求勝利。中太平洋一詞在戰時是戰術用語,指的是赤道上方的熱帶地區。之前,他把西南太平洋索羅門群島的行動列為優先,因為日本對澳洲補給航線的威脅大到無法忽視──也因為美國海軍需要更多軍隊、登陸小艇和船隻,才能跨越中太平洋上彼此距離遙遠的島鏈,進行有效的作戰……
第三章:島嶼鏖戰D
奪下馬里亞納群島
1944年6月,斯普魯恩斯的第五艦隊逼近了馬里亞納群島中由日本佔領的塞班島、提尼安島和關島。這些島嶼和日本的鄰近程度,代表他們在陸上和海上都會死命抵抗。斯普魯恩斯知道敵軍想取得轟動海軍勝利的計畫,避免美軍穿透日本的內側防禦圈,而內側防禦圈,就是由馬里亞納群島上的日軍捍衛。
第四章: 孤立日本
截斷日本補給線並牽制其軍隊
圖說: 1945年2月,麥克阿瑟進攻菲律賓呂宋島,美軍第503傘兵團跳傘降落在日本佔領的柯里幾多島上。
第四章: 孤立日本A
太平洋海面下的戰爭
到了1944年中,日本想要擴張帝國領土的這場戰爭,已經成為避免被美國軍隊孤立、淹沒並且擊敗的絕望掙扎。日軍佔領的廣闊地域,現在已經成為累贅,讓美軍指揮官可以朝東京推進,把壓倒性的力量帶去對抗像是馬里亞納群島與菲律賓群島等主要的目標,而其他盟軍部隊則把日本陸軍牽制在中國和緬甸,讓日軍遠離他們身陷危機的祖國。
第四章: 孤立日本B
亞洲叢林戰
為了征服中國,日本約有100萬人駐紮在中國,而他們在太平洋的軍隊則分身乏術,也失去了優勢。日本軍隊從1930年代末期就掌握了中國東部,蔣介石的國民黨反抗勢力則撤退到中國的戰時首都重慶。蔣介石加入同盟國陣營之後,獲得英國和美國的援助,包括從滇緬公路運送到國民黨中國西南方基地昆明的補給,直到日本在1942年入侵緬甸,才切斷了這條補給路線。
第四章: 孤立日本C
重返菲律賓
麥克阿瑟搶回菲律賓的原始計畫,需要讓他的軍隊從南邊的民答那峨島(Mindanao)一步步前往在北邊的主要島嶼呂宋島和首都馬尼拉。1944年9月,他決定繞過民答那峨島,並在比較靠近呂宋島的雷伊泰島(Leyte)登陸⸺這就是經典的跳島戰略案例,機動的美軍部隊以策略智取駐守的敵方。雷伊泰島的防守不如民答那峨島嚴密,在10萬名美軍於1944年10月20日從雷伊泰灣沿岸登陸之前,島上大部分的日軍士兵都已經撤退到崎嶇的內陸去了。
第五章:從硫磺島到廣島
爆炸攻擊震撼了日本也讓大戰畫下句點
圖說: 1945年8月6日,原子彈夷平了廣島,一位戰爭特派記者站在斷垣殘壁中。
第五章:從硫磺島到廣島A
逼迫日本投降
1945年1月,柯蒂斯.李梅(Curtis LeMay)少將負責指揮第21轟炸機司令部,這支部隊運用從塞班島、提尼安島和關島基地起飛的B-29轟炸機攻擊日本。柯蒂斯.李梅指出,這些大型轟炸機尚未「在戰事中激起多少水花。」他們飛行高度很高,會受到噴射氣流干擾,很少能炸得很精準,也很容易遭到日軍戰鬥機攻擊,有時候還會被日軍戰機擊落,或是在自殺攻擊中被撞。
第五章:從硫磺島到廣島B
終極武器
美國總統羅斯福在1945年4月12日逝世,不久之後德國戰敗,也讓羅斯福的副總統兼繼位者哈瑞.杜魯門(Harry S. Truman)必須負責擊敗日本。直到杜魯門宣誓就職總統,他才得知美國正在研發原子彈,而且可能很快就能用來對抗日本。這歷史性的任務從1939年即已展開,當時,知名的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寫了一封信給總統羅斯福。
優惠價: 9 折, NT$ 269 NT$ 299
本商品已絕版
第一章:通往珍珠港的道路
圖說: 1941年12月7日,這個星期日的早上,日本攻擊珍珠港時,一名美軍水手站在福特島海軍航空站的飛機殘骸之間。
第一章 A~戰爭序曲
1941年12月1日, 日本的軍事與政治領袖齊聚在東京的皇宮開戰情會議。在他們上方、一座黃金屏風前的高台上,是擔任主席的裕仁天皇。他戴著厚厚的眼鏡,是個瘦小而且不愛出風頭的人物。40歲的裕仁天皇並不像是掌握了日本命運的人,但實際上他卻是日本的最高統帥。
這天,裕仁天皇收到請求,希望他批准一項攻擊行動,這會讓日本與美國──在歐洲戰爭中仍維持中立的國家──及其處境艱難的盟友英國開戰。天皇並不想打仗,但讓自己的同胞暴露在戰爭帶來的巨大風險,他有最終的責任。
身為天皇,裕仁的憲法責任,也包括指派日本的首相,他最近才剛把這個高位交付給東條英機將軍。東條英機是帝國擴張的忠實擁護者,預計他將會延續日本官員在1931年暗地奪下滿州、1937年粗暴入侵中國、還有在1940年挑釁地加入德國與義大利的軸心國時所設定的侵略路線。那份防禦協約並未要求日本支援其軸心國夥伴攻打英國或蘇聯的戰事,但東條英機和他那些主導政府的好戰同僚,提議把目標鎖定在亞洲、受到德國攻擊的歐洲殖民地國家──也就是那些蘊藏著豐富的石油、橡膠和其他日本所缺乏的重要軍事資源的土地。日本在1941年7月佔領了當時還稱為法屬印度支那(越南、寮國和柬埔寨)的地區,而當時的美國總統法蘭克林.羅斯福則下了一到禁令回敬日本:對東京的石油禁運令,使得日本更迫切地需要掌握這些資源。
在東京,主導戰爭的人則不屈不撓地提出了全面的進攻計畫,包括攻擊英國和荷蘭的殖民地,還有美國在太平洋各處的領地與基地,包括珍珠港,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家……
第一章 B ~山本五十六的賭注
如果說必須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那麼山本五十六將軍就是對美國開戰的理想人選。他曾經在美國學了好幾年英文、也曾擔任駐外武官,而他對美國的工業實力與人民性格都相當推崇。「認為美國人生性奢侈又軟弱是一種錯誤,」1941年11月在他家鄉長岡開同學會的時候他說。
「我可以告訴你們,美國人充滿活力、熱愛冒險、充滿鬥志又滿懷正義感。」他們的工業「比我們的發達多了,」山本五十六補充道,而且不像日本,美國要多少油就有多少油。「日本無法擊敗美國,」他總結說:「所以我們不應該和美國開戰。」
然而,當山本五十六說出這些話的時候,他其實正祕密規劃偷襲珍珠港的美國太平洋艦隊,這次攻擊絕對會激怒美國,也會激起美國的鬥志。他知道,如果衝突持續下去,日本不會是美國人戰爭生產力的對手。但他天性好賭,喜歡玩撲克和其他機率遊戲,他也準備好要冒著遭到激烈
報復的風險,努力奪走妨礙日本帝國在西太平洋與東南亞擴張的美國海事能力。
當山本五十六告訴舊識說,日本不應該跟美國打的時候,他並不是虛偽。誠然,身為日本聯合
艦隊指揮官的他,有強大的海軍武力供他差遣,他的航空母艦,比美軍太平洋艦隊指揮官哈斯本.金默爾(Husband Kimmel)上將能用的那少數幾艘多得太多了。美國海軍才剛開始進行戰爭整備,船艦散布在太平洋與大西洋上,保護在美國與英國之間運輸補給的商船不受德國U型潛艇的攻擊。但山本五十六知道,一旦美國完全動員準備對抗日本,他的戰略優勢就會消失。
「如果我受命要打仗,」1940年,他告訴在東條英機將軍之前擔任首相的親王近衛文麿:「前面半年一年我應該可以為所欲為,但第二年或第三年我就完全沒有把握了……
第二章:航母之戰
海軍航空武力、破解代碼以及關鍵的中途島戰役
圖說: 一艘甲板上排滿戰機的美軍航母,朝著太平洋上的軍事行動前進。
第二章:航母之戰 A
尼米茲接手指揮
「告訴尼米茲快滾去珍珠港, 在那裡待到戰爭打贏為止。」美國總統羅斯福就用這些話把傷痕累累的太平洋艦隊交給了海軍上將切斯特.尼米茲(Chester Nimitz)。這位上將從未在戰爭中指揮船隻,但沒有人比他更適合恢復這些受到12月7號災難事件折磨的軍官們的信心了。
在他職涯早期,一次令人羞愧的不幸事件──當年他是23歲的海軍少尉,負責一艘驅逐艦,結果觸礁──教會了尼米茲要面對失敗,並用來當作改善與超越的動機。當他在那次致命突襲的幾個星期之後抵達珍珠港時,他先是對自己奉命取代的那位指揮官表達慰問之意。海軍上將金默爾很快就會因為失職而離開海軍,但尼米茲並沒有因為美國準備要在太平洋開戰所碰到的共業而責怪他。
金默爾的參謀本來預期新的艦隊指揮官會解除他們的職務,結果尼米茲告訴他們,他們之所以被派到珍珠港,是因為他們都是第一流的,他也還是這麼認為,他們全都大感震驚。沒有人比金默爾的首席情報官海軍少校艾德溫.萊頓(Edwin Layton)對尼米茲的這席話更驚訝、更受鼓舞的了。萊頓覺得他讓金默爾失望了,因此假定自己會被繼任的指揮官解雇。
但沒能預見山本五十六的第一次攻擊,讓萊頓更決心要預測山本五十六的下個行動,而尼米茲也讓他繼續他的工作。他證實自己非常有價值,也讓尼米茲在後來否決了他想到海上服役的請求。
增加成功機會
讓尼米茲能挑戰比自家艦隊更難對付的日軍艦隊的祕密武器,就是情報。他比較不擔心12月7日對太平洋艦隊的戰艦造成的嚴重損害,因為這些戰艦又老又慢,他比較在意的是1942年初他只有三艘能作戰的航空母艦──美艦企業號、列星頓號和從大西洋艦隊轉過來的約克鎮號──
要去對付七艘大型日本航空母艦和四艘小型航母……
第二章:航母之戰B
珊瑚海戰役
1942年4月底,多虧了破譯代碼而取得的情資,尼米茲知道山本五十六正計畫在太平洋中部地區謀劃大事,不過,還不清楚山本五十六會攻擊何處。尼米茲同時也獲悉,山本五十六在發動攻勢之前,已經先派出三艘航空母艦前往珊瑚海,負責支援兩項入侵任務。
山本五十六主要進攻的對象是巴布亞(Papua)的摩士比港(Port Moresby),然後是新幾內亞大島(現在是獨立國家巴布亞紐幾內亞)上澳洲監管的領土。另一項入侵則劍指圖拉吉(Tulagi),那是索羅門群島南端的一個小島,當日本營建團隊在附近的瓜達卡納島蓋機場時,會先以圖拉吉充當海軍基地。
這兩項侵略都會威脅到美國和澳洲之間的海運補給航線,而澳洲是大英國協盟國,由麥克阿瑟將軍指揮的部隊負責防禦。為了面對這項威脅,尼米茲派遣了由列星頓號和約克鎮號兩艘航母領軍的特遣艦隊,他也知道,萬一這兩艘航母在行動時折損,他就沒有多少機會能擊退山本五十六的主要攻勢,因為大部分的日本帝國海軍都參與了那項行動。
決戰航母
緊接著在珊瑚海發生的戰事,是有史以來第一次由敵對雙方的航空母艦與其艦載戰機對決。山本五十六派遣的一艘輕型航母祥鳳號,負責掩護前往登陸地點的運兵船,而另外兩艘重型航母,翔鶴號和瑞鶴號,則組成攻擊武力的核心,任務是搜尋並摧毀對抗這次入侵行動的軍艦。在美國這一邊,約克鎮號上的海軍少將法蘭克.弗萊徹(Frank Fletcher)掌握他自己的第17特遣艦隊──由驅逐艦、巡洋艦和其他負責保護及支援航空母艦的船艦組成──以及由列星頓號的海軍少將奧伯利.費奇(Aubrey Fitch)所率領的第11特遣艦隊的完全指揮權……
第二章:航母之戰C
中途島轉捩點
1942年,山本五十六大將在策劃他的入侵戰略時,並沒有想到「出奇不意」的絕佳優勢──他的部隊在攻擊珍珠港時曾經善加利用──將在中途島被對手搶走。5月底時,尼米茲已經掌握了關於日本進攻的精確情報,是他們經由破解代碼取得的。他預期山本五十六的部隊將在6月3日攻擊阿留申群島,並在6月4日進攻他們的主要目標中途島,而從數艘航母起飛的戰機,將在日軍部隊進攻中途島環礁之前,先轟炸該處的美國空軍基地。
尼米茲派出幾艘軍艦防守阿留申群島,但將他艦隊的大部分成員分配給兩支航母特遣艦隊前往中途島。其中一支有航母大黃蜂號和企業號,他們的指揮官海爾賽在住院,由海軍少將雷蒙.斯普魯恩斯(RaymondSpruance)取代。另一支特遣部隊則由海軍少將法蘭克.弗萊徹領軍,他也將擔任中途島的總指揮,跟珊瑚海的海戰時一樣。經過72個小時的緊急瘋狂搶修,弗萊徹和船員終於在5月30日搭乘約克鎮號啟航……
第三章:島嶼鏖戰
為了奪回失去的領土並以東京為目標的艱苦戰役
圖說: 1943年6月30日,恐怖的新喬治亞戰役開打,美軍在這場戰役期間登陸索羅門群島的連多瓦島(Rendova Island)。
第三章:島嶼鏖戰A
為瓜達卡納奮戰
1942年6月,美軍太平洋艦隊在中途島的驚人勝利,是日本的慘烈挫折,但這個國家並不是光靠海軍就能打敗的。太平洋周邊有許多島嶼需要從奮戰不懈的日軍手中搶下來,美國軍隊才能進攻日本──或利用因為太笨重而無法從航空母艦起飛的策略性轟炸機,來逼迫日本投降。
美國最高指揮官則提出了另一條在太平洋贏得勝利的路線。尼米茲和海軍以及海軍陸戰隊總司令、海軍上將歐尼斯特.金(Ernest King),計畫在中太平洋地區對日軍佔領的島嶼進行兩棲作戰,藉此打擊東京。駐紮在澳洲的麥克阿瑟將軍,則是想取道菲律賓群島接近日本,因為他誓言重返菲律賓。然而他和尼米茲也都承認,他們自己的武裝部隊需要合作。
尼米茲需要陸軍、也需要海軍陸戰隊,才能拿下由敵人頑強防禦的太平洋島嶼,而麥克阿瑟需要海軍的密切支持,才能沿著新幾內亞海岸前進菲律賓,而新幾內亞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之一。美國第一次想奪回日軍佔領土地的行動,是在索羅門群島南端的瓜達卡納島開戰。
雖然那次行動是由海軍和海軍陸戰隊領軍,但因為目標是當地一處正在興建的日軍機場,其實是幫了麥克阿瑟的忙,因為如果那座機場完工,就會威脅到運載軍隊和補給品到澳洲的船隻。
倉促行動
要在機場能運作之前就先攻下來的緊急任務,指派給了人數兩萬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一師,他們的戰鬥訓練從六個月減少到僅僅五週。在1942年8月7日登陸瓜達卡納島以後,海軍陸戰隊一開始並未遭遇什麼反抗,很快就搶下了才完工一半的小機場。他們將這處機場命名為韓德生機場(Henderson Field),紀念一位在中途島行動中殉職的飛行員。頭幾天,大部分的戰鬥都是在機場附近的圖拉吉,防守在那裡的日軍佔據了一個可以停泊水上飛機的小型海軍基地。「敵軍勢不可擋」,海軍陸戰隊員橫掃瓜達卡納島的時候,當地日軍的指揮官如此報告:「我們會堅守崗位至死。」在這場殲滅了防禦者、也讓許多海軍陸戰隊員喪命的殘忍搏鬥中,日軍無人投降,被俘虜的也很少。從日軍手上奪下圖拉吉和韓德生機場,並沒有為第一師的指揮官亞歷山大.范德格里夫特(Alexander Vandegrift)少將提供多少安慰,因為他的部隊在海上遇到了更激烈的反抗。
8月9日黎明之前,日軍派出軍艦襲擊海軍陸戰隊、並清理障礙,準備送軍隊到瓜達卡納島,他們在附近的薩沃島(Savo Island)外海擊沉了一艘澳洲的巡洋艦和三艘美國的巡洋艦。同一天,海軍中將法蘭克.弗萊徹撤回了保護岸上海軍陸戰隊的三艘美國航空母艦,不願意讓這些重要的船艦繼續暴露在攻擊之中。「天知道我們什麼時候才能盼來飛機的保護,」范德格里夫特回憶道,他對自己的部屬保證,瓜達卡納島上絕對不會重演剛發生在巴丹半島上的慘劇……
第三章:島嶼鏖戰B
麥克阿瑟的新幾內亞攻勢
自從在1942年3月從巴丹半島撤退到澳洲以後,麥克阿瑟將軍就在訓練美軍,準備進行他希望最終能帶他勝利重返菲律賓的行動。但各種事件迫使他必須讓這些生嫩的士兵倉促地上戰場。1942年7月,也就是艦載戰機在珊瑚海擊退了要前往新幾內亞島巴布亞的日軍護衛艦之後的兩個月,日軍成功登陸巴布亞,並開始朝距離澳洲近得危險的摩士比港推進……
第三章:島嶼鏖戰C
尼米茲的中太平洋攻勢
1943年中,尼米茲上將獲得華盛頓參謀長聯席會議的許可,能照他喜歡的路線航越中太平洋,以追求勝利。中太平洋一詞在戰時是戰術用語,指的是赤道上方的熱帶地區。之前,他把西南太平洋索羅門群島的行動列為優先,因為日本對澳洲補給航線的威脅大到無法忽視──也因為美國海軍需要更多軍隊、登陸小艇和船隻,才能跨越中太平洋上彼此距離遙遠的島鏈,進行有效的作戰……
第三章:島嶼鏖戰D
奪下馬里亞納群島
1944年6月,斯普魯恩斯的第五艦隊逼近了馬里亞納群島中由日本佔領的塞班島、提尼安島和關島。這些島嶼和日本的鄰近程度,代表他們在陸上和海上都會死命抵抗。斯普魯恩斯知道敵軍想取得轟動海軍勝利的計畫,避免美軍穿透日本的內側防禦圈,而內側防禦圈,就是由馬里亞納群島上的日軍捍衛。
第四章: 孤立日本
截斷日本補給線並牽制其軍隊
圖說: 1945年2月,麥克阿瑟進攻菲律賓呂宋島,美軍第503傘兵團跳傘降落在日本佔領的柯里幾多島上。
第四章: 孤立日本A
太平洋海面下的戰爭
到了1944年中,日本想要擴張帝國領土的這場戰爭,已經成為避免被美國軍隊孤立、淹沒並且擊敗的絕望掙扎。日軍佔領的廣闊地域,現在已經成為累贅,讓美軍指揮官可以朝東京推進,把壓倒性的力量帶去對抗像是馬里亞納群島與菲律賓群島等主要的目標,而其他盟軍部隊則把日本陸軍牽制在中國和緬甸,讓日軍遠離他們身陷危機的祖國。
第四章: 孤立日本B
亞洲叢林戰
為了征服中國,日本約有100萬人駐紮在中國,而他們在太平洋的軍隊則分身乏術,也失去了優勢。日本軍隊從1930年代末期就掌握了中國東部,蔣介石的國民黨反抗勢力則撤退到中國的戰時首都重慶。蔣介石加入同盟國陣營之後,獲得英國和美國的援助,包括從滇緬公路運送到國民黨中國西南方基地昆明的補給,直到日本在1942年入侵緬甸,才切斷了這條補給路線。
第四章: 孤立日本C
重返菲律賓
麥克阿瑟搶回菲律賓的原始計畫,需要讓他的軍隊從南邊的民答那峨島(Mindanao)一步步前往在北邊的主要島嶼呂宋島和首都馬尼拉。1944年9月,他決定繞過民答那峨島,並在比較靠近呂宋島的雷伊泰島(Leyte)登陸⸺這就是經典的跳島戰略案例,機動的美軍部隊以策略智取駐守的敵方。雷伊泰島的防守不如民答那峨島嚴密,在10萬名美軍於1944年10月20日從雷伊泰灣沿岸登陸之前,島上大部分的日軍士兵都已經撤退到崎嶇的內陸去了。
第五章:從硫磺島到廣島
爆炸攻擊震撼了日本也讓大戰畫下句點
圖說: 1945年8月6日,原子彈夷平了廣島,一位戰爭特派記者站在斷垣殘壁中。
第五章:從硫磺島到廣島A
逼迫日本投降
1945年1月,柯蒂斯.李梅(Curtis LeMay)少將負責指揮第21轟炸機司令部,這支部隊運用從塞班島、提尼安島和關島基地起飛的B-29轟炸機攻擊日本。柯蒂斯.李梅指出,這些大型轟炸機尚未「在戰事中激起多少水花。」他們飛行高度很高,會受到噴射氣流干擾,很少能炸得很精準,也很容易遭到日軍戰鬥機攻擊,有時候還會被日軍戰機擊落,或是在自殺攻擊中被撞。
第五章:從硫磺島到廣島B
終極武器
美國總統羅斯福在1945年4月12日逝世,不久之後德國戰敗,也讓羅斯福的副總統兼繼位者哈瑞.杜魯門(Harry S. Truman)必須負責擊敗日本。直到杜魯門宣誓就職總統,他才得知美國正在研發原子彈,而且可能很快就能用來對抗日本。這歷史性的任務從1939年即已展開,當時,知名的物理學家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寫了一封信給總統羅斯福。
※ 二手徵求後,有綁定line通知的讀者,
該二手書結帳減5元。(減5元可累加)
請在手機上開啟Line應用程式,點選搜尋欄位旁的掃描圖示
即可掃描此ORcode
|
||||||||||||||||||
|
||||||||||||||||||
|